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3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学习目标】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2、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学习重点】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请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问题: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活动二:参与政治生活请阅读课本第13-14页和31页第1段,思考问题:2、【了解】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3、【归纳】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的区别。
活动三: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请阅读课本第31-33页,思考下列问题: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有哪些?5、公民怎样做到有序(正确/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6、公民为什么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际活动可能有()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③参加共青团的活动④参加选举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③维护国家利益④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意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B.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的是()A.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是否经过国家机关的同意5.【2013·浙江卷】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
这表明()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探究: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说课稿一、说教材的意义和目标《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的一篇重要章节。
此篇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参与的形式和特点,探索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利弊,并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政治参与的理解,还能够从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特点首先,我们将介绍政治参与的形式和特点。
政治参与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政治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表达意见的行为,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例如参加选举、政治集会、签名活动等。
而政治参与的特点则包括多样性、开放性和群众性。
2. 有序政治参与的利与弊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有序政治参与的利与弊。
有序政治参与是通过法律、制度等有序的方式参与政治的行为,它可以保证政治秩序的稳定和民众权益的保障。
然而,有序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容易被权力机构操控,限制了人民的发言权和参与度。
3. 无序政治参与的利与弊然后,我们将讨论无序政治参与的利与弊。
无序政治参与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以非法、暴力等无序方式进行的行为,它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权益的受损。
但有时无序政治参与也能够有效地引起社会关注并推动政治变革。
4. 如何健康有序地参与政治最后,我们将介绍如何健康有序地参与政治。
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个体应该注重法律意识、理性思考和合理表达,避免非法和暴力行为,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利用各种参与途径,如公民投票、政治献金、政治组织等。
三、说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参与能力,我们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创设情境引入通过创设真实的政治参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思考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启发式讨论采用启发式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利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两种不同形式,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的区别、特点和影响。
•掌握政治参与的多种形式,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视频,如群众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在掌握了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回顾和总结这些形式,区分其中的有序和无序。
让同学们了解有序参与是我们真正呼吁的“理性参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理性思维来看待有序参与对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影响。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无序参与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同时用对比的方式呈现有序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进有序参与。
第四步:小结(1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课中对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分,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和影响。
为下一个环节“思辨活动”做好准备。
第五步:思辨活动(20分钟)在思辨活动环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详细地描绘和阐述自己理想中的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让同学们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入了解这两种参与形式以及产生的影响(或可行性)。
第六步:课堂反思(10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当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可以采用课堂概览法等,让学生回答及时反思和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完善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案例和思考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概念,以及它们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本综合探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第一条的建议而设计。
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及其不同的代价和后果,体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培养有序参与的意识、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案例剖析、规则制定的能力。
本综合探究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相关理论是对前面所学理论观点的概括和延伸,也是开展本活动的理论准备。
它首先归纳了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引出了有序无序的问题。
然后对有序与无序的区别和把握、有序参与的条件、有序参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相关研讨:“有序”与“无序”的代价和后果,这个目题是研讨的主题,分两个层面。
(1)理论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
(2)实践层面,先举了正反两个事例,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提供其他事例,并作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不同后果;践行体验:设计了一个学校生活的情景,要求学生制定并评价一个《班长选举规则》。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政治生活的内容感兴趣,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成就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渴望,同时已具备了一定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但学生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另外,高一学生参与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机会不多,更何况教学的进度与现实的中学生可参与的民主活动往往很难融合在一起。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体验民主生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以及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2)了解识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文献研究、搜集信息、案例剖析、规则制定的能力。
(2)学会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在于()①是否坚持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④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考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参与【解析】试题分析: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2.(21分)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围绕周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某校高三学生小张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向大家发起倡议。
请你结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将下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1)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网上听证评议等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行使监督权。
【考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参与【解析】试题分析:(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向决策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污染治理建言献策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角度、可以从决策的实施、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对于公民“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污染治理进行监督”考生可以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并深入探讨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培养对政治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理解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的优缺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引入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思考: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参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30分钟)•介绍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包括选举、示威游行、公民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的政治参与;•分析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点:区分有序政治参与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讨论对社会秩序与稳定的影响。
3. 实例分析(40分钟)•讲解选举制度的优缺点:以选举制度为例,分析其在政治参与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适度的政治参与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分析示威游行的影响:以示威游行为例,解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有序的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4. 深化讨论(3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影响: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活动过程】
活动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问题: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活动二: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3-14页和31页第1段,思考问题:
2、【了解】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3、【归纳】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的区别。
活动三: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31-33页,思考下列问题:
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有哪些?
5、公民怎样做到有序(正确/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
6、公民为什么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
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际活动可能有()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的活动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维护国家利益④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的是()
A.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是否经过国家机关的同意
5.【2013·浙江卷】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
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探究:
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
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两条倡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倡议书(草稿)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
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思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倡议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理论依据:公民依法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倡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倡议二:自觉节约用水,如注意拧紧水龙头等。
理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倡议三:对破坏水资源(或不合理用水)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
理论依据: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答出其他倡议及其理论依据,如倡议参与水价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理论依据为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