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扶贫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扶贫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扶贫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扶贫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扶贫解决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从多地实践看新形势下扶贫的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强调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新形势下,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我们抓住几个着力点:

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如,广西河池境内现有各类水电站14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河池抓住这个优势探索电力扶贫。另外,河池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原矿储量较大,民族文化、生态、红色等旅游资源多样,为此,鼓励和允许当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并逐步逐项建立资源开发补偿金制度。从2010年起累计减贫万人,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积极探索改善扶贫结构。调整现行扶贫结构,注入新的要素。如,河南一个地方利用“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的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土地的流转价格300-500元,但是给农民的流转费用是865斤小麦折合现金,还包括全民医保、60岁以上老人福利、学生助学金。企业实行8小时工作制,吸收较多的留守的老人、妇女前来打工,一个月就可以挣到近2000元/人。

山东临沂贴息小额贷款扶贫,支持有能力的农民创业,支持无能力的农民入股大户或企业参与分成。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动已为259户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帮助其新上致富项目267个。

另外,扩大参与主体是关键。吸引企业和返乡农民工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如苏宁云商,构筑网上平台,帮助农民卖土特产,已在江苏、云南、湖南等多个省份试水“造血扶贫”,将零售CPU能力运用到扶贫项目中。云南红米、湘西腊肉等特色农副产品已经行销全国。今年在苏宁易购超市频道“中华特色馆”专区上线的“红河馆”,云南红米价格突破20元/斤。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专区上线的“湘西馆”,针对市场同类产品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当地挖掘农产品卖点。同时,帮助当地农民打造农产品众筹活动,通过预售形式提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重庆市通过促进产业转移、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渠道带动返乡创业。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截至5月底,重庆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已达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达到万人。从重庆市的经验来看,外出农民工可以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运用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在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和商业等产业领域发挥领军作用。

最后,要把扶贫融入产业发展中。如,在光伏扶贫项目实践中,安徽省总结推出了三种模式:一是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即在每户屋顶上安装一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省补助1000万元,贫困户自筹1/3,可申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其余资金由县负责筹措,也可以由建设企业投资,但投产6年内发电收入1/3归企业。户用电站产权归贫困户。电站建成后,前8年运行维护由建设企业负责,8年后从发电收入中拿出元/度筹建运维基金。二是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模式。即在行政村利用村集体荒地或者公共建筑屋顶建设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资金方面由县筹资或者企业资助1/3。三是扶贫光伏电站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地方政府土地入股,产权归投资企业,发电收入5%用于扶贫屋顶不能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贫困户。电站建成20年内,每个贫困户每年可收入2500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家庭持续稳定增收问题,而且以光伏发电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总之,在接下来的紧迫而又艰巨的扶贫工作中,我们需要树立新的理念,并进一步总结先行经验以借鉴。(NCDN)

【县域经济:广西河池扶贫办法】

河池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复杂,迄今仍是全国扶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区域。做好河池扶贫工作,需要帮助贫困对象铲除“穷根”,挪出“穷窝”。经过多年努力,河池贫困状况有了较大缓解,从2010年起累计减贫万人,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扶贫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首要前提就是把贫困对象搞精准。河池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1个县(市、区)均被列入重点贫困地区,2014年末仍有贫困人口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占全区贫困人口的%。这些贫困人口的贫困类型怎样、致贫根源在哪、扶贫从何入手为了弄清楚,精准识别,各级政府与自治区组织选拔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一道,进村入户,住农家、访农户,面对面、点对点摸底调查,对每一个贫困户进行列表打分、建档立卡,深入掌握贫困状况,全面了解致贫因子。河池扶贫总体地图详细标注全市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84个贫困村的贫困状况、贫困程度、贫困类型、万贫困对象致贫原因。细算“时间账”,在余下5年内,全市平均每年要减贫万人左右,每月要减贫万人左右,每天要减贫386人左右,才能确保扶贫工作完成。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怎么办可按照“作战图”、“时间表”要求,梯次推进,因村因户实策,力争年均实现2个县、12个村脱贫摘帽,不返贫。发挥党委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集好社会力量、部门优势、行业资源,利用好各项政策、资金、项目,打出一套扶贫攻坚战组合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补助一批,并逐村逐户完善帮扶措施。

一是脱掉“生态致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河池仍有万人需要生态移民搬迁才能脱贫。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可以此减轻生态压力、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推动新型城镇化、产业化发展,达到“一石三鸟”之效果。当前,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在河池扶持生态移民搬迁建房上,国家给的财政补贴,政府贴息各个方面,涉及5万多户,1户20万元,整个投资就达100亿元。我们要紧抓这一重大新机遇,积极利用好各项扶贫政策,通过争创河池生态移民扶贫特区,能彻底拔掉“生态致贫”据点,创造出生态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二是突破“政策致贫”。河池境内现有各类水电站14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二。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为支援国家水电建设,全市总共搬迁移民40多万,淹没耕地万亩,房屋万平方米。但因特定历史条件所限,移民政策不到位,补偿方式不合理,补偿标准过低,很多库区移民依旧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发展难,脱贫致富难度大,仅大化县就有近3万移民未脱贫。受政策制约,河池库区移民的贫困状况与所作的贡献严重不匹配。“解铃还须系铃人”,拔掉“政策致贫”据点,需要从根本上着手,利用国家正提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之际,积极争创河池国家电力扶贫试验区,建立土地入股,电价分成、电企结对帮扶、水电资源开发补偿等政策制度,解决库区移民久扶难富的问题。

三是走出“资源致贫”。河池属于桂西资源富集区,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原矿储量较大,森林覆盖率达%,人均拥有水资源6180立方米,民族文化、生态、红色等旅游资源多样。但丰富的资源并未给河池脱贫解困带来多少帮助,反而使全市陷入“资源陷阱”,绕不开“资源诅咒”怪圈,长期守着金山银山靠扶贫。拔掉“资源致贫”据点,关键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益与群众共享,不然开发者拿走了利润,留下的是资源枯竭的城市和日益穷困的群众。如南丹“歌娅思谷”就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拿出5元给当地村民,做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群众脱贫共赢。同样,在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创造性地用好各项政策资源,探索创建资源开发共享先行区,鼓励和允许当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并逐步逐项建立资源开发补偿金制度。(RCDN)

【山东沂南以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践】

山东省沂南县地处沂蒙山腹地,是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心。受自然条件限制,当地贫困人口较多。2015年以来,人行沂南县支行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杠杆作用,联合扶贫办等政府部门推出“扶

贫小额信贷惠民行动”,解决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动已为259户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帮助其新上致富项目267个。

今年以来,人行沂南县支行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坚持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为主要帮扶对象,按照“小额流动、规范使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方向,支持和帮助缺乏资金但有诚信、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与此同时,沂南县还建立了专门的评级授信系统,按照“721”指标,即按照诚信情况占70%、家庭收入占20%、基本情况占10%的比例,确定贫困农户的信用等级,让贫困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凭借个人信誉从银行贷款,把有限的扶贫信贷资金真正用到贫困农户身上,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切实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

人行沂南县支行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结合贫困户的需求特点创造性地推出了“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两种产品,拓宽贫困农户信贷渠道。“富民农户贷”主要针对有能力、有一定生产基础的贫困群众,通过贷款支持让他们直接脱贫致富。工作中,重点把握评级授信这一环节,引导农信社突出诚信核实和入户调查两个关键,做实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和项目审核三个步骤,确定贫困农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实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的精准对接。目前,该县已对635户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富民生产贷”则主要针对发展基础差、致富能力弱的农户,采取“产业化龙头组织+农户”的形式,通过对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贷支持,采取去料加工、列入种养基地、打工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目前,该县从12家企业中择优选定了4家企业与224户贫困农户签订帮扶协议,4家企业也相应通过农村信用社获得发展资金1040万元,实现了银行、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共赢。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精准扶贫的组织化程度,能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

据介绍,人行沂南县支行通过建立“三项机制”,保证扶贫小额信贷的良性运行,力求惠农政策效益最大化。在政策扶持方面,信用社按担保金的15倍投放信贷资金,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对扶贫小额信贷免抵押、免担保,执行国家基准利率,在贫困户到期还本付息给予财政全额贴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3%的年贴息。在风险防控方面,对“富民生产贷”实行担保公司兜底、政府和农信社风险共担的模式,引入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对“富民农户贷”,由县政府和信用社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信社贷款业务成本和风险。同时建立联动机制,由乡镇和县扶贫部门对贫困户的贷款投向进行汇总、拿出清单,并提供共同帮扶、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服务,降低农户经营的市场风险。目前,沂南县确定对项目区贫困农户每个新上蔬菜大棚扶持3万元至4万元,已组织科技扶贫培训班3期200余人次。

同时,为保障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该县相继制定《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评级授信管理办法》、《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县有关部门同时加强对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虚报、冒领、套取、挪用贫困户贷款和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资金的,依法从严处理,确保专款专用。

沂南开展扶贫惠民行动,从“输血”到“造血”,从以政府为主体到以社会为主体,营造了脱贫的政策和资金环境,引导了贫困户自己行动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CDN)

【县域经济:互联网“下乡”,扶贫的新实践】

当互联网遇上土特产,对农村而言,因丰收滞销而“谷贱伤农”的“卖难”正在化解;对城市而言,因吃不到地道土特产、“家乡味”的遗憾即将消失。互联网“下乡”,土特产“上线”,拓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正在改写曾经的农村扶贫模式。

国庆前夕,国内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苏宁云商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签署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电商扶贫双百示范行动”、电商扶贫O2O展销专区、“1017”扶贫购物节、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展开合作。此举将惠及全国104个贫困区县,234多万农村贫困家庭。协议显示,双方共同推动的“电商扶贫双百示范行动”,在未来三年,由苏宁在100个适合发展农村电商的

贫困县建设100家店,包含苏宁易购直营店、服务站;并相应在苏宁易购上线100家“地方特色馆”,促进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上网、进城。

苏宁将利用线下1600家门店的优势,深入推进O2O双线扶贫在城市核心商圈落地,在苏宁部分门店建设电商扶贫O2O体验展示专区,集中展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与旅游等资源。目前计划在北京联想桥云店开设专区,展示江苏宿迁泗阳、宁夏银川、云南红河等地的农副产品。

贫困是个“综合征”,但病根之一还是信息不畅。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说,贫困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优质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更卖不出品牌。

苏宁与国务院扶贫办达成的战略协议,苏宁将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先进的互联网科技、自有的物流配送体系等,帮助各具特点的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以“农户+企业+基地+电商”探索O2O 双线扶贫模式。扶贫的思路,也由之前的“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重点为贫困地区培养电商人才。苏宁计划协助贫困县政府加强电子商务实用性培训,培育更多农村电商人才队伍,预计3年培训累计不低于10000人次。

苏宁已经在江苏、云南、湖南等多个省份试水“造血扶贫”,将零售CPU能力运用到扶贫项目中。云南红米、湘西腊肉等特色农副产品已经行销全国。今年在苏宁易购超市频道“中华特色馆”专区上线的“红河馆”,云南红米价格突破20元/斤。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专区上线的“湘西馆”,针对市场同类产品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当地挖掘农产品卖点。同时,帮助当地农民打造农产品众筹活动,通过预售形式提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农村市场,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尚待开发的商品“处女地”,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心目中的最后一块蛋糕。“互联网+土特产”,一时成为网上的热门货:朋友圈,客户端,微博,微信,QQ,淘宝,凡是互联网覆盖得到的地方,几乎都有卖土特产的声音。“互联网+土特产”模式,在成功推销农产品的同时,却也成一些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的手段。一些人正是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性,在产品介绍、图片拍照上弄虚作假,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透支了农村市场的信用,亟须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让如苏宁云商一样有实力、信誉好的电商进驻农村,取代家家冒烟、村村点火的“互联网+”模式,是克服电商虚拟性弊端的有效手段。淘宝店开到贫困村,如果游戏规则和人才培养不到位,就会既糟蹋土特产,又糟蹋互联网。土特产往往规模小,非标产品和鲜货多,在物流运输、市场价格方面存在许多难题。大型电商可以有效组织农民,通过标准化和现代物流,快速而高效地与全国市场对接。(RCDN)

【河北创新机制精准扶贫】

河北省有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两大连片特困地区,是著名的“环首都贫困带”。其中,一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群众脱贫难度较大。近年来,河北省创新机制,谋划了特色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社会扶贫等八大工程,多措并举“精准扶贫”,年均上百万人稳定脱贫。

2013年河北省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重新识别认定,全省共识别出贫困村7366个、贫困户147万户、贫困人口512万,并摸清了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完成了建档立卡登记。河北省制定帮扶计划,为每个村派驻3人一组工作队驻村集中力量帮扶,每个贫困户都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并鼓励和引导基层党组织、民营企业、志愿者三方面帮扶主体参与扶贫帮困。开展了“雨露计划”,对7个试点县贫困“两后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给予每人每学年1500元补贴,共计补助11900人,补贴资金1785万元。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3至2014年度,共完成搬迁1749户、6418人,建成安置小区31个,省财政下拨省本级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万元。2014至2015年度,规划搬迁2647户、9367人,规划建设26个搬迁小区正在建设中。同时,加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为农户自立服务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亿元。2011至2014年,河北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14年全省有10个扶贫重点县脱贫出列。

据了解,河北省共有贫困山区县30多个,占全部贫困县的56%,山区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64%。近年来,河北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民营企业、城市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进贫困山区综合开发,为连片扶贫探出新路。

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坡乡,当地百姓说:“山清水秀风光好,只有哥哥没有嫂。”2007年开始,当地企业家刘海涛创办公司,以土地流转为抓手,通过“入股、租赁、购买、置换”四种形式流转荒山荒坡5万亩,集中连片开发。目前,已完成造地3万亩,栽植核桃树和其它树种120多万株,还发展了苗圃、养殖业等。按照“大园区小业主”的管理模式:生产上公司将园区化整为零,以50亩为单元对农户实行承包经营,同时,成立合作社,让农民通过入股、投劳等形式入社参与园区生产;生活上,在每户获得正常的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广泛吸纳农民到公司上班。目前,园区仅在平山县就惠及15个贫困村,1649个贫困户,5604个贫困人口。

像葫芦峪这种连片开发贫困地区的园区,在河北各地纷纷出现。石家庄市行唐县口头镇团山村,过去“放眼全荒山,十里不见树”,全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2012年开始,当地引入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投资亿元,对团山村及附近水泉村、苇园村等6个村的3万亩荒山和丘陵未利用地进行流转、改造,惠及人口超过2000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河北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有效克服脱贫“短期”现象。赞皇县距省会石家庄仅40公里,“七山二滩一分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县城附近西江洞村全村970人,贫困人口超过200名。在县扶贫办支持下,西江洞村走上了一条果蔬种植加观光的路子。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在政府补贴支持下,集中财力建起25座大棚,买入14万元蓝莓树苗。2014年有的大棚一次性挂果400斤,加上游人采摘费用,一斤蓝莓果售价能达到100元。据讲,一株蓝莓苗13块钱,5年左右就能产果400斤,收益期长达20年。行唐县玉亭乡疙瘩头村,临近京昆高速行唐北口,有1800多人,在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穷村。村主任张占军说,村里成立了股份合作制的合作社,大部分贫困户自愿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安排人员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加上一些农民外出打工,2015年每户预计可收入6万元。

综上看,河北省准确定位贫困,动员多主体的参与,通过财政、金融和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发展了贫困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CDN)

【县域经济:安徽光伏扶贫的创新模式】

因病、因残、因家庭无劳动力造成的特殊困难户是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为攻克扶贫“最后一公里”,啃掉这块“硬骨头”,安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上,实施了光伏扶贫增收工程,不但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家庭持续稳定增收问题,而且以光伏发电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探索了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光伏扶贫始于合肥,2013年先在100户贫困户家庭进行试点,由财政全额出资为每户建设1个装机容量3千瓦的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接入户用配电设备,实现并网发电。供电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并网发电合同,按结算周期向贫困农户全额支付上网电费。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可产生稳定的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的结合。

2014年6月,金寨县首批1008座贫困家庭电站并网发电。随即,该县启动了第二批1000座电站建设任务,每户装机容量都是3千瓦。与合肥财政全额为贫困户买单不同,金寨采取三个1/3的商业模式,其中1/3费用8000元为用户自付,政府出资1/3,在该县投资企业信义玻璃出资1/3。企业之所以斥资赞助,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在该县建大型地面电站的资质,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当地廉价的地面资源。金寨县在实施第二批项目时,先由贫困户统一从村级贫困互助发展资金中借款,然后分6年从其发电收入中扣除,借款利息则由县财政统一贴息解决。但大范围推广,资金是个大难题。据了解,金寨县

目前正多方联系,筹建“光伏扶贫基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和贴息。另外,国开行安徽分行也可能会参与到这一扶贫项目中,提供贷款。

此外,通过光伏发电,让村集体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盘活了集体经济。每个村的村委会、卫生室、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屋顶资源目前都处于闲置状态,适宜建设“权属村集体所有、收益归村集体使用”的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是解决部分贫困户屋顶不适宜安装问题;二是光伏电站规划使用寿命25年,而由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村建设可能产生房屋拆迁;三是增加村集体实力,有助于整村集体脱贫。未来5年,金寨光伏电站总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总投资在300亿元左右,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解决5000人就业,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贫困村年均增收6万元。

在光伏扶贫项目实践中,安徽省总结推出了三种模式:一是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即在每户屋顶上安装一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省补助1000万元,贫困户自筹1/3,可申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其余资金由县负责筹措,也可以由建设企业投资,但投产6年内发电收入1/3归企业。户用电站产权归贫困户。电站建成后,前8年运行维护由建设企业负责,8年后从发电收入中拿出元/度筹建运维基金。二是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模式。即在行政村利用村集体荒地或者公共建筑屋顶建设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资金方面由县筹资或者企业资助1/3。三是扶贫光伏电站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地方政府土地入股,产权归投资企业,发电收入5%用于扶贫屋顶不能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贫困户。电站建成20年内,每个贫困户每年可收入2500元。

综上,从一种探索性的扶贫项目,短短数年就将成为一地的主导型产业,光伏扶贫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可借鉴模式。(NCDN)

【阿里与河北省签署“互联网+扶贫”合作备忘录】

11月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石家庄签署了“互联网+扶贫”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将充分发挥阿里巴巴集团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立体化产业发展优势和影响力,在“互联网+扶贫”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据悉,双发合作的具体内容有:建立社会扶贫网络信息平台、推动贫困地区“一村一店”建设、培育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展淘宝村以及发展“千县万村+特色馆”立体扶贫四个方面。(LMW)

【国家旅游局正式下发《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全国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动员培训会日前召开,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在会上发布及培训。《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从发展思路、旅游项目、基础设施、扶贫模式、运营管理、规划实施、规划编制与评审、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等方面对全国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说明。规划导则称,扶贫是世界级难题,旅游业是国家战略产业,我国旅游业与扶贫相互交叉已成趋势。而我国旅游与扶贫工作开展已有时日,截至10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公布的558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已有全国228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认领其中的289个村落(其中43个正在待审状态),完成率为%。(LXQ)

【河北涞水产业扶贫推动幸福乡村建设】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1650平方公里土地,下辖15个乡镇,居住着35万人口,山区占据了超过八成的土地。近几年,涞水县将幸福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不仅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还找到了扶贫的支柱型产业,建立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涞水县以扶贫开发推动幸福乡村建设,实施产业扶贫,建立了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生态养殖等三大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些有条件的贫困村还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作价,采取农民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公司,贫

困户可得到土地流转收入、打工工资、入股分红等多渠道收入。以安阳村为例,安阳村是一个以发展设施农业脱贫的贫困村,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地集中建在一片农地上。目前,村里已流转了830多亩土地,几乎村里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蔬菜大棚,村里负责统一规划、建设、销售和提供技术服务。个别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无力自己经营大棚的贫困户,也通过给别人的大棚打工,每天收入50—100元。针对上级支持资金不够用、金融手段难以用的情况,涞水县依托水土保持、山区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整合扶贫资金、重建资金、部门资金等各类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突破了基础设施投入难题。两年来涞水县已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127个村环境的改造提升,建成乡村道路295公里,新打机井191眼,自来水入户1万户,实施农网改造204个村。新建或改造村卫生室211个、幼儿园12个、农家书屋109个、改造农村危房7108户。(LLMZ)

【陕西镇巴县青水镇“三抓手”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陕西镇巴县青水镇紧抓扶贫开发、陕南移民、联乡扶贫等政策机遇,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具体来说,可以归纳出三点:第一,以实施特色产业政策支持为抓手,着力为全镇农民收入保驾护航。青水镇认真落实“三农”政策,保障农民增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落实林权改革制度,逐步建立林权交易流转平台。与此同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产品保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农民实用技能为重点,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输出农民工3820人。第二,以实施特色产业安居富民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环境。按照城镇化建设要求,以陕南移民搬迁为载体,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安置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聘请具有高级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统一户型风格、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严格招投标程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工程质量,采取镇主要领导包联集中安置点的办法,协调解决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强力推进移民搬迁进度。第三,以实施特色产业增量工程为抓手,力促全镇农民收入增速增效。自2012年以来,青水镇政府已经指导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2个产业协会,以此为载体扩大种养殖业规模,争取项目资金,带动全镇农户做大做强特色产业。(LLMZ)

【福建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5年扶250个重点村】

福建省政府日前联合出台《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方案提出,5年内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取约250个省级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每年扶持约50个重点村,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方案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具体措施:编制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方案。每个重点村的旅游扶贫实施方案,都要经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审议通过。筛选符合条件的重点村优先纳入“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聘请台湾专家为其编制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将重点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重点实施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保持村庄原有形态和乡土气息。属于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要加大保护力度,改善环境景观面貌。引导、鼓励村民、社会投资者依据规划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配套服务设施。(LXQ)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