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2节 二力平衡导学案(4)
- 格式:doc
- 大小:327.2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难点: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知识要点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会停下来。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发生现象的观察。
类似的例子请举几个。
(2)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的物体要靠力来维持,撤掉这个力,物体就停止运动。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运动的物体 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
【答案】不需要摩擦力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收集数据:(2)分析与归纳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个物理量要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来实现这种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运动的小车收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运动在水平面上向前滑动的距离________。
理想化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二力平衡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理解二力平衡的意义;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解释二力平衡时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2、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3、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滑轮、钩码、细绳、纸板、视频光盘、木块(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创新实验器材等【学生准备】滑轮、钩码、细绳、纸板、木块(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创新实验器材等【教学过程】如图将环形磁铁同名相近放置,观察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激发学学生认识平衡状态生学习热情,顺利引入探究主题“二力平衡”)同学们,在刚才的现象中物体处于静止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
学生列举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吊车匀速吊起物体的过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二力平衡”和平衡状态。
)探究主题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比如:热气球匀速上升学生总结: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静止在台之上的人或物体受力情况:受到重力的作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 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在实验二中:学生练习受力分析和2、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节二力平衡 1 课时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计算力;判断运动状态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探究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判断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与实物投影仪,学生用: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①如何改变小车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②如何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实验探究】(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加不同/相同的钩码,手后观察现象;分析一对平衡力的大小关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合力”知识点是否需要补充个人以为,“合力”的知识点最好是补充进来。
要想让学透彻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必须将“力”落实到“合力是否为0”上。
否则,没有合力的概念,学生的理解一定是懵懂,不成体系。
我是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前介绍的合力的概念。
包括合力的定义,研究方法(等效);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公式。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合力为0,在这是就已经抛给学生)。
介绍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从两个角度。
一个是通过实验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交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的“力”也要落实到“合力”上。
然后第二个途径是教材上的《牛顿第一定律》。
“平衡力”的“平衡”,就是“抵消”的意思,就是合力为0.有了合力的知识铺垫,平衡力不再是难点。
增加“合力”知识点,不会对学生的理解、学习造成负担。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归纳的出,否则,会是一个难点。
附件1:附件2:1.在下列事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减速进站的火车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答案:D2.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
二力平衡学习目标1. 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 通过探究实验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4、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温故知新:1、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或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的物体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或静止(填有关或无关)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情形只有两种一是二是。
二.问题导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或状态。
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三、探究新知㈠、二力平衡这是因为: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物体处于。
1.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状态。
2. 物体如果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就称为。
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我们就称为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㈡、探究二力平衡条件⑴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
⑵若把玩具小车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两个力(是、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玩具小车(能、不能)静止。
⑶若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此时玩具小车。
(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不)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大小__ 、方向___ ,并且作用在____ 上。
四、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就说这个力是那几个力的。
北苑中学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适用对象八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学校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初级中学备课教师/团队备课时间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课标摘录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课标解读学生学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摩擦力。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记住三位科学家及其观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惯性的概念及惯性影响因素,能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解释现象;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正确的操作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利用二力平衡解释生活现象;掌握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条件,影响因素,知道如何增大减小摩擦。
学生怎么学阅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看视频、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做对应习题。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能否领回这一定律,对力学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二力平衡是受力平衡中最简单的情况,摩擦力是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对物体运动情况产生影响的力,无论是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还是摩擦力都对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熟悉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体验物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培养信息交流能力和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为后面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第一章的《机械运动》,第七章的《力》,日常的生活经验都为本章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之前学过的都是对运动和力的一些独立版块的认知,没有把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去分析,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浅显认识可能对力与运动的正确分析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实验方法掌握的不够全面,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对通过实验探究的结论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耐心的引领、指导。
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2、惯性是指。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_4、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导入目标: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学习: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和。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3、静止在桌面上的物理课本,它受到的和是一对平衡力。
合作探究:1、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放在桌面上书B、空中飞行的小鸟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D、正在起步的汽车E、悬吊着的电灯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G、匀速上升的电梯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3、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2、6-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请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静止悬挂的电灯。
第8.2节二力平衡第8.2节二力平衡导学案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由浅入深的科学方法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学习难点】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平衡状态请你阅读课本20页开头部分,对概念、重要的带结论性的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并划上记号。
回答以下问题:(做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准备提交到小组讨论。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两个或两个以上)称为平衡力。
在所有力的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
请举例说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静止的吊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请你阅读课本20-21页“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部分,对概念、重要的带结论性的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并划上记【导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使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会研究问题由浅入深的科学方法和提高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导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导学难点】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分【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 min)师生对照课件解读学习目标二、新课导学( 35min )导学一什么是平衡状态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0页开头部分,关上课本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一。
2.组内交流讨论后,推荐一名号。
回答以下问题:(做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准备提交到小组讨论。
) 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细线、托盘、砝码进行实验:按照图8.2-2组装实验器材,分别在两端托盘中加入相等质量、不等质量的砝码和在等砝码的情况下将小车扭转的情况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把现象记录在表格内。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第八章运动和力8.2 二力平衡(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梳理1.平衡状态:状态和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
2.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3.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N。
4.在判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时,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看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的四个条件;②看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是否处于状态或状态。
5.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l N,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苹果大约重N。
6.用50 N的力去提一个重50 N的书包。
书包可能处于状态或状态。
三.中考考点知识点一: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带有挂钩的木块,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木块,另一端通过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如图甲所示。
乙方案:在竖直放置的支架固定两个相同的滑轮,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一个硬塑料片,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案通过什么现象判断木块是否属于平衡状态?。
(2)甲方案与乙方案比较有什么不足?。
解决的办法是:。
(3)用甲方案时,如果要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怎样进行实验?。
(4)乙方案优于甲方案的原因是。
(5)用乙方案时,当组装好器材后,发现硬塑料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原因是:。
解决的办法是:。
2.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对平衡力作用。
(2)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节二力平衡一、课程实施标准评价知识内容完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细目教学实施具体要求方式作业 1、二力平衡的条口试通过实验二力平衡 1课时认识二力件 2、运用二力平衡1、会使用弹簧测力测试计小条平衡条件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实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三、知识要点 1.平衡状态与力平衡(1)教室内的吊灯受到_____力和______力,吊灯保持静止。
(2)放在地上的水捅受______力和地面对它的______力,水桶静止。
(3)起重机吊起钢材匀速上升,此时钢材受到的______力和______力。
归纳:物休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我们就叫做__________;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_______和_________二力平衡。
练习: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放在桌面上静止的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静止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2、会分析实验数据周测 1H.匀速直线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静止的苹果K.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答案】重,拉;重,支持;重,拉;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力;重,拉;AEGHJK 2.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我们称为二力一平衡,那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昵?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如右图所示)(1)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_____(相等、不相等),方向_____(相同、相反),_____(在、不在)同一直线上,玩具小车受力_____(平衡、不平衡)。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日期学科物理编制人导学案编号 2 课型新课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8.2 二力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能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导学1、平衡力,平衡态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为什么还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原因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_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几个力能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_______。
这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比较二力平衡时他们大小、方向、作用点该有什么关系。
请在上图的右侧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结论:作用在同意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_,并且在同一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想一想: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异同。
区分他们的关键点是什么?3、应用三、知识应用。
1、小刚用20N的水平向西的力推一木箱,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当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书受的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3、下列能说明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是()A、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B、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
4、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是 (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B自由下落的石块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 D沿斜坡匀速上行驶的汽车5、一个重650N的人乘坐电梯以1m/s速度匀速上升,之后又乘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下降,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A匀速上升时大于650N B匀速下降时小于650N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650N D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0N6、一个吊车吊起一个400kg的重物在空中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吊车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4000N(填“大于”、“小于”、“等于”)。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探究一:平衡状态1. 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状态和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当物体受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猜想假设:可以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设计实验:在光滑的桌面上放一小车,在两边小盘里加上钩码,通过定滑轮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相反力作用.改变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三要素之一(控制变量法),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不能平衡?实验器材:木板、小车、砝码、细线、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等质量小盘 2 个进行实验:(1)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处于(平衡、不平衡)状态。
(2)若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此时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玩具小车不能(能、不能)静止。
(4)若把左边盘子的砝码移到右边使小车受到的力方向相同,松手后,玩具小车(能、不能)静止,此时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
(5)若垂直于小车受力方向移动小车,松手后,玩具小车(能、不能)静止,此时玩具小车(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归纳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的两个力、、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教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学会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几个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概念:……条件:……判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不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另一个力为6N,方向水平向左。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作业答案:(1)判断题答案:a. 正确b. 错误,因为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答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二、学习重难点:1、二力平衡条件2、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3、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三、预习感知1、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解答:这是因为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物体,这时物体处于。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放在桌面上书B、空中飞行的小鸟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D、正在起步的汽车E、悬吊着的电灯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G、匀速上升的电梯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四、合作探究(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第2节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习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
二力平衡应用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课本p20—p2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知识准备】
力学的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助读】
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20—p22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预习自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4、放在桌面上的文具盒处于状态,受到力和力的作用;水平匀速前进的列车处于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和力的作用。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是否一定发生改变呢?.
【质疑探究】
探究问题一:力的平衡
(阅读课本p20第一、二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也有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图8.2-1)
讨论:(1)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处于什么状态,它受不受力?
(2)静止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吊灯包受力和绳子对它向上的力,为什么吊灯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
(3)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力和力。
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思路引导:如果将绳子松开,吊灯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吊灯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吊灯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
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相当于物体,这时物体处于。
)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就相当于不受力。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包括:状态和状态。
练一练: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
落的跳伞运动员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
的汽车上的物体
探究问题二: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情况最为简单以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为例
思路引导:粉笔盒只受到个力的作用时,受力和桌面对它向上的力,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力和桌面对它向上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同时受到个力的作用时,处于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即二力平衡
思考: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p20页8.2-2)
(1)提出问题: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应满足哪些条件?
(2)假设:(提示: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三方面去探究,看在F l与F2在满足什么关系时,小车可以保持平衡.)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装置如图p20页8.2-2
演示1: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
放开小车,小车( 能、不能) 静止, 物体将向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力( 能、不能) 平衡。
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
放开小车后,小车将。
归纳:①由此可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大小必须。
演示2:用手按住小车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归纳②:由此又可以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方向必须。
演示3: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
并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小车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放开小车,小车将。
待小车静止后,两边的细绳
(在,不在)同一直线上。
归纳③由此可经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必须在。
演示4:若用纸片代替小车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把纸片从中间剪断, 发现。
归纳④两个力平衡必须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问题二:二力平衡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
例1、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写出原因.
A. B. C. D.
A.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另一个力大小和方向
例2.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思路引导: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_____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
是,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
用.
3、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1)一辆小车受到50N的拉力和30N的阻力,车怎样运动?________
(2)一本书G=3N,桌面对它的支持力N=3N,书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_
探究问题四: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区别与联系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
【归纳总结】
【知识网络图】
当堂检测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一定()
A.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原来静止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D.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2.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3、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
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
...的是()
A B C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