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x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3
语文园地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和次。
教师要紧扣“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个关键句来引导分析。
明确:《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详略得当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语文园地一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6分)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bǎi tān()了。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i) 蜜饯.(xiàn) 娴.熟(xián )B..骡.马(luo) 吞噬.(sì)唾.沫(tuò)C.焖.饭(mèn)擢.素手(zhuó)掺.和(chān)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机杼.(shù)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截然肿怅分外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3.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纱灯,有的通通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练习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塞:sāi sè sài边塞.()塞.住()堵塞.()2.咽:yān yàn yè呜咽.()咽.下去()咽.喉()3.和:hé hè huò huó和.颜悦色()和.药()和.面()一唱百和.()4.差:chā chà chāi cī差.得远()差.别()参差.()出差.()二、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展览腊月风争除夕B.春联年糕店铺开章C.间断除非轿车光景D.一律搅和浓绸解释三、下面句子中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学校的礼堂里张灯结彩....,迎接国庆到来。
B. 王华第一位跑到终点,真不愧是开山鼻祖....。
C.经过实验,结果和当初的假设截然不同....。
D.姐姐高兴地望着天空,优哉游哉....地唱起了歌。
四、按要求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喜得不得了。
(改为夸张句)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缩句)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缩句)4.阅读了《藏戏》这篇课文,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关于藏戏的知识。
(修改病句)5.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全班同学心里都充满了喜悦。
(修改病句)五、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文章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C.《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
全诗刻画了皇室的气派,讽刺了皇宫贵族的豪华奢靡和花天酒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盛世承平的渴望之情。
D.《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观察、联想、比较等方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语的学习与认读。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观察事物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4. 习作的撰写与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语的学习与认读。
(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观察事物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观察事物方法在习作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掌握读音、写法、词义。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4. 全班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点评、指导。
5. 习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比较等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2. 课题下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3. 配合教学内容,适时呈现相关图片、关键词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背诵课文。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游子吟/(唐)孟郊课题:《游子吟》——感受母爱教材版本: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东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背景和课程简介: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
我所任教的华北油田东风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游子吟》就是国学经典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的一篇,通过《游子吟》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内容分析:《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诗人只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场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
通过对母亲缝衣的细节和缘由,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人皆知的伟大母爱。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授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学前知识储备差异大。
有的孩子学前基础好,在入学前已经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对语文的了解不多,字词理解力相对较差。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自制的精美课件,吸引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重点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出示: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学完之后,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咱们来个快速抢答,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预设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预设2 :《腊八粥》对八儿等粥的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全家人喝粥的部分则略写,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预设3 :《藏戏》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剧情等都是略写,突出了藏戏的特点。
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所以在写作时,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一些,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内容。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全部。
(2)取得第一。
2.师:请同学们把加点的词都换成一样的词语,然后再来读一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预设:我更喜欢课本上的表达方式。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仅可以构成排比句,还能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预习单】【预习单参考答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预习单】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阅读15 页“交流平台”内容,说说为什么有的文章,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我知道:。
词句段运用2、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3、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书写提示4、先观察,再照着写一写。
看看你的书写速度有所提高吗?日积月累5、朗读背诵16 页古诗词《长歌行》,说说大意。
【预习单】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阅读15 页“交流平台”内容,说说为什么有的文章,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我知道:写文章先想好文章的主次,才能安排好详略,这样中心才会突出,表达才会清楚。
词句段运用2、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得了第一”的意思。
3、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书写提示4、先观察,再照着写一写。
看看你的书写速度有所提高吗?5、朗读背诵16 页古诗词《长歌行》,说说大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髻、奢侈、眷恋”等词语,体会其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盘点2. 交流平台3. 日积月累4. 口语交际5. 习作6. 语文园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积累“髻、奢侈、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并进行讲解。
2. 交流平台(1)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进行点评。
3. 日积月累(1)学生背诵古诗《春夜喜雨》。
(2)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和背景。
4. 口语交际(1)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主题为“我向往的地方”。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交际,并进行指导。
5. 习作(1)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主题为“家乡的景物”。
(2)教师点评学生的习作,并进行指导。
6. 语文园地(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2. 交流平台3. 日积月累4. 口语交际5. 习作6.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2. 背诵古诗《春夜喜雨》。
语文园地一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二.课文内容回顾。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________画。
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__________、逛庙会、__________;每当夏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戏呢,更是别具特色,它那______________的脸谱、______________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去看一看。
三.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节日名称或诗句。
1.春节: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节: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3.___________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节: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于尾页5.中秋节: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6.___________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古诗两首》、《文言文两则》;写作训练:写人、写景、写物;口语交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语文园地:汉字听写、词语解释、成语接龙、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探究学习: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下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点1:体会相同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同样的意思有多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文字语言丰富,而且富有变化)考点2:语境运用(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刹海熙熙攘攘。
(2)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喇叭;五点左右,蔷薇绽开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展开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吐露芬芳;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一碧千里,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翠色欲流……(4)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困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考点:习俗的寓意(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2)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3)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4)过年的时候大门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气已到”(5)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考点1: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句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描述都超越了客观事实,都将人物或者事物的情态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眨眼就到了”,并不是真的眨眼就到了,而是表现春节来临之快。
(2)“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将人们得知孩子获救后高兴和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