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7.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工艺流程概述1.原料准备:将乙烯气体通过氯化反应和氯化工艺制备成氯乙烯。
2.聚合反应:将制备好的氯乙烯与过氯化钴等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3.精炼和提炼:通过卸料和提炼过程,除去聚合反应产生的杂质和残留催化剂。
4.融化加工:将精炼和提炼后的聚氯乙烯经过加热和融化,通过挤出、注塑、吹膜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产品。
5.产品检验:对融化加工后的产品进行物理性能和质量的检验。
6.包装和出库: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出库销售。
二、关键设备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1.氯化塔:采用液氯氯化法,选择高效的氯化塔设备,保证氯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2.反应釜:选择适当规格的不锈钢反应釜,对聚合反应进行控制。
3.蒸馏塔:选择具有高效蒸馏性能的蒸馏塔,进行精炼和提炼过程。
4.挤出机、注塑机、吹膜机等加工设备:选择具有高效和稳定性能的加工设备,满足产品加工要求。
5.检测仪器:选择高精度的物理性能和质量检测仪器,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三、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1.氯气泄漏报警和处理系统:设置氯气泄漏探测器,在发现泄漏情况时及时报警,并启动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保证车间人员的安全。
2.废气处理系统:设置废气处理设备,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严格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流程、操作要求等,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提醒员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废弃物处理:建立废弃物分类处理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能源消耗和优化1.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和设备布置,减少能源输送、损耗和消耗。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减少能源的浪费。
3.提高工艺参数的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
4.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达到最佳的能效。
总结: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的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原料准备、聚合反应、精炼和提炼、融化加工、产品检验以及包装和出库等环节。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
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涉及到原料选择、反应工艺、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首先,原料选择是聚氯乙烯生产的重要环节。
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乙烯和氯气。
乙烯是从石化原料如煤炭、石油制品中经过裂解、重整等步骤获得的。
氯气则可以通过盐水电解或者氯碱法生产。
原料的选择对聚氯乙烯的质量和成本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
其次,反应工艺是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聚氯乙烯的生产可以采用两种主要反应方式,即乙烯氯化法和乙烯间氯化法。
乙烯氯化法是将乙烯与氯气直接反应得到聚氯乙烯,反应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乙烯间氯化法是将乙烯先与过量的氯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氯化得到间氯乙烯,再经过催化剂催化合成聚氯乙烯。
两种反应方式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加工工艺是将聚氯乙烯成型的重要环节。
聚氯乙烯可以通过挤出、注塑、吹塑等不同加工方式进行成型。
挤出是将熔融的聚氯乙烯通过模具挤出成型,常用于制造管道、板材等。
注塑是将熔融的聚氯乙烯射入模具中形成所需产品,常用于制造塑料零部件。
吹塑是将熔融的聚氯乙烯加热喷射到模具中形成产品,常用于制造塑料瓶子、容器等。
综上所述,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原料选择、反应
工艺和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聚氯乙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IO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一般会包括以下步骤:
1.原材料准备:
生产聚氯乙烯的原材料为氯气和乙烯,一般从氧化法乙烯工艺和丙烯氯化工艺中获取。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需要对存放和输送原材料的设备进行安装和检修,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2.反应器反应:
氯气和乙烯从蒸汽均质活性前置器(DH)加热后混合,进入费托反应器,在铜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聚合反应生成乳液聚氯乙烯。
3.离析:
溶液在反应器内经历了大量的反应、搅拌和加热过程,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和乳液聚氯乙烯的产生,溶液人工或机械运动离析剂液体。
4.干燥:
将离析后的聚氯乙烯乳液经过抽水、滤干后,在固体物料输送系统中运输到集线器,物料输送系统中在“强制输送”的作用下经过了多段的真空传输和加热,从而实现了聚氯乙烯干粉的获得。
5.热处理:
PVC干粉经过包括粉碎、分离、热器处理、分类与分选等过程,最终成为聚氯乙烯母粒子,然后添加助剂生产各种聚氯乙烯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原材料、工艺参数和产物进行化验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出率。
以上是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具体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要求取决于具体产品的需求和客户要求。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塑料材料,其年产量也相对较大。
本文将对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并将工艺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1.原料准备2.氯乙烯制备利用氯气和乙烯进行反应,生成氯乙烯。
这一步需要精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氯乙烯生成的速率,以确保反应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和引发剂引入聚合反应器中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器需要具备良好的搅拌和加热功能,以确保反应均匀进行且能高效完成。
聚合反应的时间和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以确保所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物性符合要求。
4.分离和净化将聚合反应产生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净化。
这一步主要包括聚合物的沉淀、过滤、洗涤等操作,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
5.干燥和造粒将净化后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和挥发性杂质,同时将其熔融并通过造粒机构成颗粒状的聚氯乙烯。
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后续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有关联。
6.真空除气将造粒后的聚氯乙烯通过真空除气设备进行处理,去除颗粒中的气体和挥发性成分,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7.制品加工将除气处理后的聚氯乙烯颗粒进行制品加工。
常见的制品加工方式包括挤出、注塑、吹塑等。
通过这些加工方式,可以将聚氯乙烯颗粒制成板材、管材、型材等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8.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进行测试,检查其物理、力学、热学等性能指标,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
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和记录,以便进行溯源和质量追踪。
9.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这些废弃物包括回收的聚氯乙烯颗粒、废水、废气等,应根据地方环保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理。
综上所述,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包括原料准备、氯乙烯制备、聚合反应、分离和净化、干燥和造粒、真空除气、制品加工、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主要步骤。
在每一步骤中,都需要精确控制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合成革干法工艺设计一、设计背景合成革是指通过人为合成过程制成的一种人造革,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防水性和耐酸碱性等特点,在家居装饰、汽车内饰、鞋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合成革的干法工艺进行设计,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设计内容1.原料选择合成革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PVC),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应选择适合的聚氯乙烯树脂作为原料。
同时,考虑到合成革的功能需求,还可以添加助剂如稳定剂、塑化剂等。
2.混炼工艺混炼是制备合成革的重要步骤之一,将聚氯乙烯树脂与助剂进行混合,形成均匀的混炼料。
混炼工艺应注意控制混炼温度、加热时间和混炼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混炼料的质量。
3.压延工艺将混炼料通过压延机进行压延,得到合成革的毛背面。
压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预热:将压延机预热至适合的温度,以提高料温和降低负荷。
(2)压延:将混炼料放入压延机,在适当的压力下进行压延。
(3)冷却:将压延出的合成革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使其迅速降温。
(4)收卷:将冷却后的合成革卷起,打包存放。
4.表面处理工艺合成革的表面处理是为了增加其美观性和耐用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1)上光:通过刷涂上光剂,提高合成革的光泽度和柔软度。
(2)压花:通过压花机将热敏压花膜与合成革进行热压,形成花纹或图案。
(3)染色:通过染料将合成革染成所需的颜色。
5.检验工艺对合成革进行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能检测: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酸碱性等。
(2)外观检验:检查合成革的表面是否平整、无瑕疵。
(3)色牢度测试:对染色后的合成革进行色牢度测试,确保颜色不会脱落。
三、设计要点1.工艺稳定性:合成革生产工艺要保持稳定和可靠,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高效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环境友好:选用环保原料,并对废水、废气等进行合理处理,保护环境。
四、设计结果经过工艺设计,合成革的干法工艺包括原料选择、混炼工艺、压延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和质量检验工艺等。
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方案1. 引言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在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一个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需要考虑原料选择、反应工艺、分离工艺等多个方面。
2. 原料选择2.1 乙烯(Ethylene)乙烯是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之一,可通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制取。
选择高纯度的乙烯作为原料,可以提高聚氯乙烯的质量。
2.2 氯气(Chlorine)氯气是聚氯乙烯的另一个重要原料,可通过电解盐酸溶液制取。
氯气的纯度对聚氯乙烯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在制取氯气时进行精炼处理,以提高纯度。
3. 反应工艺聚氯乙烯的生产可采用乙烯氯化法或乙烯直接聚合法。
3.1 乙烯氯化法乙烯氯化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该工艺将乙烯和氯气通过加热反应生成氯化乙烯,然后再进行聚合反应。
具体工艺如下:•步骤1:将乙烯和氯气按一定比例进入氯化塔,经过氯化反应得到氯化乙烯。
•步骤2:将氯化乙烯回流到聚合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步骤3:将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液体送入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和纯化。
3.2 乙烯直接聚合法乙烯直接聚合法是一种较新的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该工艺直接将乙烯和氯气进行聚合反应,无需氯化乙烯的中间步骤。
具体工艺如下:•步骤1:将乙烯和氯气按一定比例进入聚合器,经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聚合反应。
•步骤2:将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液体送入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和纯化。
4. 分离工艺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符合要求的聚氯乙烯产品。
4.1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工艺。
其原理是通过加入特定溶剂来提高聚氯乙烯的溶解度,再通过蒸馏分离聚氯乙烯和溶剂。
该工艺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但回收溶剂的成本较高。
4.2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纯化工艺。
通过对聚氯乙烯液体进行加热蒸馏,将揮发性物质分离出去,得到纯净的聚氯乙烯。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引言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领域。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设计方案。
工艺流程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和氯气。
乙烯是由石油和天然气中的轻烃类物质经过裂解、脱氢等加工步骤得到的。
氯气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或者氯化氢与氧气反应得到。
2. 乙烯氯化将乙烯与氯气进行氯化反应,生成乙烯氯化物。
乙烯氯化反应一般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使用催化剂促进反应速度。
3. 聚合反应将乙烯氯化物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聚合反应通常在聚合釜中进行,同时加入引发剂和调节剂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分子结构。
4. 分离与精制将聚合物溶液进行分离,得到聚氯乙烯的粗品。
然后对粗品进行洗涤、脱水、干燥等工艺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聚氯乙烯产品。
设计要点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流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工艺流程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稳定运行。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原料的质量波动、设备的故障停机等因素,合理设计反应釜和分离设备的容量和数量。
2. 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在工艺流程设计中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采用先进的能源回收技术和废气处理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污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工艺设计中应注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控制剂,优化聚合反应条件,控制产品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产品的溶解度和熔点等性能。
4. 辅助设施与管理系统除了主要的生产设备外,还需考虑到辅助设施和管理系统的设计。
包括原料仓储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控制系统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结论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安全性、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冶金、交通等领域。
为了满足年产3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需求,需要对聚合车间的工艺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个关于年产3万吨聚氯乙烯聚合车间工艺设计的例子:1.原料准备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是氯乙烯(VCM),需要通过蒸馏等工艺对VCM进行净化和分离。
VCM的净化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和蒸馏的方式,以去除杂质和不纯物。
得到纯净的VCM后,需要对其进行储存和供应。
2.聚合反应聚氯乙烯聚合反应是将VCM进行聚合生成聚氯乙烯的过程。
聚合反应通常采用连续流动聚合反应器或间歇式聚合反应器。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引发剂和聚合助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保证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3.聚合物处理聚合反应后的聚氯乙烯聚合物需要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
过滤可以去除残余的催化剂和固体杂质,洗涤可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低聚体,干燥可以去除水分和溶剂。
4.制粒和包装聚氯乙烯聚合物处理后,需要进行制粒和包装。
制粒是将聚合物通过加热、熔化和挤出的方式成型成颗粒。
制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所需尺寸和性能进行调整。
最后,将制粒好的聚氯乙烯进行包装和储存。
5.尾气处理在聚合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尾气和废水。
这些废气和废水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尾气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洗涤、燃烧和吸附等,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以上是对年产3万吨聚氯乙烯聚合车间工艺设计的一个简单概述。
实际工艺设计需要进一步考虑具体的工艺参数、设备选择、控制系统设计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也需要保证工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包装、汽车等领域的合成材料。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聚合物处理和制品加工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工艺设计。
一、原料准备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和氯气。
乙烯是由石油或天然气制得的烃类气体,而氯气则是通过电解盐水制得。
原料准备过程主要包括乙烯和氯气的储存、输送和净化。
乙烯和氯气需要储存在专门的储罐中,通过管道输送到反应器中。
为了确保原料的纯度,乙烯和氯气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将乙烯和氯气在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聚氯乙烯的过程。
这里主要采用的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具体的反应物料、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工艺设计而定。
在反应过程中,乙烯和氯气通过喷嘴进入反应器,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反应后,得到的聚合物溶液会经过分离和净化处理。
三、聚合物处理聚合物处理是将聚合反应产生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分离、净化和浓缩的过程。
首先需要将聚合物溶液经过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未反应的物质。
然后通过沉淀和离心等操作来进一步提纯。
最后,将提纯后的聚合物溶液通过蒸发器等设备进行浓缩,使其达到所需浓度。
四、制品加工制品加工是将处理后的聚合物溶液进行成型和后续处理的过程。
聚氯乙烯可以通过挤出、注塑、压延等方式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如管材、板材、零件等。
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模具,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加工和成型。
加工后的制品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冷却、切割、喷涂等,以达到最终的产品质量要求。
以上是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
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择可以根据厂家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废水处理、烟尘排放等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性。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电缆、管道和包装等行业的合成塑料,生产PVC的工艺设计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工艺设计。
1.原料准备: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乙烯和氯气。
首先,将乙烯作为主要单体通过热蚀刻剂塔消除杂质后送入聚合装置中。
同时,通过电化装置电解氯气产生氯气。
2.聚合:将乙烯和氯气经过氢化剂的催化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一般来说,聚合反应采用连续流动的方式进行,聚合装置采用循环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是较常见的设备,并在特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
3.稳定化处理:聚合生成的聚氯乙烯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以防止分解和降解。
稳定化处理一般采用含有金属盐和有机锡化合物的混合物,例如,含锌和钙的体系可以用于聚氯乙烯的稳定化。
4.干燥和造粒:稳定化处理后的聚氯乙烯通过干燥装置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然后将干燥的聚氯乙烯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以便后续加工使用。
5.挤出或注射成型:造粒后的聚氯乙烯可通过挤出机或注射成型机进行成型。
这一步骤是将聚氯乙烯加热至熔化状态,并通过特定模具进行挤出或注射成型,形成所需产品。
6.附加操作:根据实际需要,可能还需要进行附加操作,例如,添加着色剂、增塑剂或其他添加剂,以调整聚氯乙烯的性能。
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检测和包装等操作。
7.尾气处理:P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比如氯气等。
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尾气处理装置,对尾气进行净化和排放处理,确保环境友好。
以上是一个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主要工艺设计步骤。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各参数的稳定性、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解析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包装、医疗等各个领域。
而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对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环境影响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进行解析。
一、原料选择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为乙烯和氯气。
乙烯的纯度和含有的杂质直接影响到聚氯乙烯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工艺设计中,需要选择高纯度的乙烯作为原料,并通过适当的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氯气则需要经过脱水、脱硫等处理,确保其纯度符合生产要求。
二、聚合反应条件聚氯乙烯的聚合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涉及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聚合引发剂和催化剂等多个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聚合反应速率的关键要素。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聚合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剂量损失,降低产量。
此外,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聚合引发剂也非常重要,它们能够提高聚合反应的活性,并且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和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三、热稳定剂的选择聚氯乙烯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热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添加热稳定剂成为必要的工艺。
常用的热稳定剂有有机锡化合物、金属酯类等。
在生产工艺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热稳定剂,并控制其添加量,以提高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
四、塑化剂的应用聚氯乙烯硬质产品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扩大其应用领域,可以添加塑化剂使其成为柔软的塑料。
塑化剂的选择和添加量也是生产工艺设计中的重要要素。
常用的塑化剂有酯类、酰胺类等。
在选择塑化剂时,需要考虑其可溶性、毒性以及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等因素,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五、工艺流程设计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聚合、塑化、挤出或加工成型等多个步骤。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反应器、挤出机或成型机等设备,并确定其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生产工艺流程中还需要考虑能耗控制、废料处理、产品检测等环节,以确保生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201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设计目录1.绪论 (3)1.1 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 (3)1.2 聚氯乙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1.3 聚氯乙烯系列聚合物的性质 (4)1.4聚氯乙烯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4)1.5 聚氯乙烯合成方法 (6)2.聚氯乙烯合成方法 (6)2.1悬浮聚合 (7)2.2本体聚合 (7)2.3乳液聚合 (7)2.4溶液聚合 (8)3.原料 (8)3.1乙炔: (8)3.2氯化氢: (8)3.3 氯乙烯: (9)4.物料的储存和输送方法 (9)4.1乙炔 (9)4.2氯化氢(HCl) (9)4.3氯乙烯(VCM) (10)5.有关设计参数 (10)6.物料衡算 (10)6.1聚合釜物料衡算 (11)7.关键设备的选型 (13)7.1聚合釜的选型 (13)8.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13)8.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13)8.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14)8.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14)8.4车间设备布置 (14)8.5车间设备立面布置 (14)9.其他设备的选型 (15)10. 公用工程 (15)10.1供水 (15)10.2供电 (15)10.3供暖 (16)10.4 通风 (16)参考文献 (16)附各设备示例图1.绪论聚氯乙烯(PVC)1.1. 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1]20世纪的30年代50年代是塑料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期间有许多合成塑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形成工业化。
自1835年法国化学家V.Regnault首先发现了氯乙烯,于1838年他又观察到聚合体,这就是最早的聚氯乙烯。
1872年包曼(Baumann)报导了氯乙烯的制备,并观察到在强烈阳光照射后,氯乙烯逐渐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白色固体物。
经历数十年直到1910年德国与美国研究了氯乙烯在紫外线和过氧化物存在下的聚合反应。
1910年,Ostromislensky在进行氯乙烯研究时,也获得氯乙烯聚合物,称之为Cauprene chloride。
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引言聚氯乙烯(PVC)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在建筑、水利、电力、交通、包装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PVC的生产工艺设计对于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年产10万吨PVC生产工艺的设计及优化。
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氯乙烯气化、聚合、加工。
氯乙烯气化氯乙烯是PVC的原料之一,氯乙烯气化是PVC生产的第一步。
氯乙烯气化装置采用了四塔式装置,每塔高度26m,内径3.9m,容积为120m³。
氯乙烯气化反应的主要过程为:1.氯乙烯进入气化塔2.引入水蒸气反应生成丙烯醛和HCl3.丙烯醛与HCl反应生成聚合前体4.聚合前体经过分离、脱硫、脱碱等处理后送入聚合反应器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器采用二段式反应器,总容积为115m³。
反应器采用间歇式操作,反应温度控制在55℃,反应时间为6h,摩尔比为1:1.2。
聚合反应的主要过程为:1.聚合前体进入一段反应器,反应生成PVC的主链2.注入稳定剂、填充剂等助剂,成品PVC进入二段反应器3.完成聚合反应加工PVC的加工主要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种方式。
热加工可以采用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方式。
冷加工采用拉伸、压缩等方式。
本工艺采用挤出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包括挤出、卡塞和冷却三个阶段。
1.挤出阶段:将熔融的PVC料挤出挤出机2.卡塞阶段:将挤出的PVC料进行卡塞,在卡塞阶段加入稳定剂、颜料等助剂3.冷却阶段:将卡塞成型的PVC料放入冷却室中进行冷却设计优化•聚合器采用二段式反应器可以提高PVC生成效率•采用间歇式操作可以增强PVC生成的均匀性•挤出成型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过程结论本文介绍了年产10万吨PVC生产工艺的设计及优化,该工艺采用氯乙烯气化、聚合和加工三个步骤,其中聚合反应器采用二段式反应器和间歇式操作可以提高PVC生成效率和均匀性,挤出成型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过程。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管道、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等行业的重要合成材料。
年产量10万吨的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原料准备、聚合体系制备、聚合反应、分离纯化和成型等。
1.原料准备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包括乙烯(C2H4)和氯气(Cl2)。
乙烯是通过蒸馏、压缩和洗涤等步骤从乙烯炔或乙烯裂解产物中提取得到的。
氯气则可以通过电解盐酸或氯化钠来制备。
2.聚合体系制备聚合体系是聚氯乙烯的合成物料,主要包括引发剂、稳定剂、溶剂和助剂等。
引发剂用于引发聚合反应,稳定剂用于控制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链酶活性,溶剂用于溶解乙烯和氯气以促进聚合反应,助剂则用于调节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品的性能。
3.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通过将乙烯和氯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引发聚合体系中的引发剂进行聚合。
聚合反应一般采用连续式或间歇式反应器进行。
在反应器中,乙烯和氯气首先经过预处理装置,除去水分和杂质。
然后通过进料管道加入反应器中,与引发剂和溶剂混合,控制温度和压力使聚合反应进行。
4.分离纯化聚合反应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去除未反应的氯气、溶剂和引发剂等杂质。
分离纯化主要通过几个步骤实现,包括减压蒸馏、浸提和萃取等。
5.成型分离纯化后的聚氯乙烯可通过挤出、注塑、吹塑和泡沫成型等方式进行成型。
具体成型方式根据聚氯乙烯的用途和要求进行选择。
在设计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供应和质量控制确保乙烯和氯气的供应稳定,并且质量符合要求。
需要建立原料输入系统,控制原料的进料量和质量。
2.反应器的设计和工艺参数控制根据聚氯乙烯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尺寸,并且合理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进料速率等参数,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高效进行。
3.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选择根据产量规模,选择适合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例如减压蒸馏塔、浸提塔和萃取塔等。
同时,要合理控制分离过程中的操作参数,提高产品纯度和回收率。
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的设计说明一、概况20万吨聚氯乙烯合成工段是某公司新建的聚氯乙烯技术装置,生产品种为聚氯乙烯标准支丝。
年产能20万吨,产量由每小时4500KG计算,年生产利用小时约960小时,各种主要介质将从厂外采购,即CL2,VAM,EDC,氢气,天然气。
另外,还需企业投入一些其他介质,如润滑油、脱硫剂、自动注水剂等。
二、工艺流程图与描述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流程包括两个反应中间体的聚合过程:聚合塔和闪蒸反应器间的双重乙二醇铵合成得到除硫乙二醇、乙烯醇乙二醇和乙烯醇均分段在合成塔中产生,两个聚合中间体由乙烯醇乙二醇和除硫乙二醇合成得到,然后在实心钡氯化钙(SCC)反应器中进行热固的反应,产率可达95%以上。
聚氯乙烯的聚合后,进入了闪蒸反应器,通过不均相蒸发乙二醇,得到聚氯乙烯等分原料,然后冷却,凝析和粪状析出物的精制,最终得到合格的聚氯乙烯支丝产品。
三、主要设备及装置20万吨/年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的主要设备及装置有:(1)原料系统设备包括以下主要设备:a. 重氯仓,用于储存重氯。
b. VAM储罐,用于储存VAM。
c. EDC/Vac储罐,用于储存EDC/Vac。
d. 氢气罐,用于储存氢气。
(2)反应器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容积大,反应时间长,产率高):a. 除硫乙二醇反应器,用于生产除硫乙二醇。
b. 乙烯醇乙二醇反应器,用于生产乙烯醇乙二醇。
c. 实心钡氯化钙(SCC)反应器,用于生产聚氯乙烯。
d. 闪蒸反应器,用于蒸发乙二醇、冷却、凝析等步骤。
(3)精制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a. 离心机,用于分离精制产物。
b. 除尘器,用于除去精制产物的尘埃。
c. 砂筛机,用于除去精制产物的反均相。
d. 振动筛,用于进一步精制精制产品。
四、电气控制系统20万吨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利用“人机界面”技术基本构成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它是由人机界面、智能控制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及各种安全报警等组成的。
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作者:许文单位:08化学工程与工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年产5万吨的聚氯乙烯(PVC)这种大宗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以及聚氯乙烯(PVC)的生产装置。
我们用“乙烯氧氯化法”的“古德里奇法”制取氯乙烯单体,然后就氯乙烯单体的聚合的“悬浮聚合法”和正式生产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PVC,乙烯氧氯化法,悬浮聚合法,古德里奇法引言:1,PVC的特性和设计背景聚氯乙烯树脂是世界五大著名的树脂之一,全称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简称PVC。
聚氯乙烯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它柔韧性好,绝缘性高,强度也高,不易溶解等等,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 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2,我国的发展概况近几年来我国的PVC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仍然赶不上发展更快的PVC制品加工需求,自给率只能保持在70%左右。
需求的旺盛,国内乙烯资源的不足,反倾销终裁后进口量的下降,国际原油和石化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使乙烯法生产成本相应升高,也使得电石法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工艺。
中国PVC产业主要有三个发展的方面:一,企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和集约化发展。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已达到年4000万吨。
根据我国石油化工发展规划,到2010年,已经有几套年产20万吨以上的聚氯乙烯装置在我国落户。
这些项目如期完成,使新增聚氯乙烯能力约为年200万吨。
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
引进和采用先进的二氯乙烷法等多种生产工艺,改进聚合釜,以提高聚氯乙烯生产装置的性能;应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生产实现现代化,逐步淘汰一些无竞争力的小型电石法装置的同时积极改进大型电石法。
出现了多种先进方法并存的局面。
三,产品向专业化、多样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除普通型聚氯乙烯树脂外,大力增加特殊用途的品种、牌号,例如,型材、管材、电缆用的专用料等的产量和质量也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的聚氯乙烯的生产量已经达到4000万吨,数目不容小视。
3,聚氯乙烯的污染聚氯乙烯其中有氯,这是有毒的。
氯乙烯单体含量高,会挥发出来;对人体造成致癌作用,特别是造成内分泌、荷尔蒙的紊乱,所以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不仅仅如此,常规的PVC等材料的电线电缆是相当严重的污染源,在制造、使用及废弃处理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卤氢酸、铅等有害物质;PVC材料燃烧时会发生很大的浓烟,并产生有害的HCL气体;而且大部分PVC材料中含有Pb(铅)、Cd(镉)等(用作电缆稳定剂)多种有害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焚烧或掩埋后,会造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由于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采用医用级聚氯乙烯(PVC)或聚碳酸酯(PC),而PVC加工过程中的热分解物对钢材有较强的腐蚀性,PC则硬度高,粘性大,因而对塑化部分的零部件材质要求必须是能抗腐蚀、抗磨损而且有较高的抛光性能。
目前大多数医用注塑机采用机筒螺杆镀硬铬的办法或者采用不锈钢为材料制作机简螺杆以达到上述特殊要求。
另外,为了防止PVC加工过程中热分解产生气体,要求对动定模板表面进行镀铝处理,而且对外围板金也进行镀铝处理或者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板金,板金拼缝采用无毒硅胶进行密封,以防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跑到外面(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通过专用设备进行集中收集再经过净化处理方可排入大气中)。
4,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性聚氯乙烯制品形式十分丰富,可分为硬聚氯乙烯、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糊三大类。
硬聚氯乙烯主要用于管材、门窗型材、片材等挤出产品,以及管接头、电气零件等注塑件和挤出吹型的瓶类产品,它们约占聚氯乙烯65%以上的消耗。
软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压延片、汽车内饰品、手袋、薄膜、标签、电线电缆、医用制品等。
聚氯乙烯糊约占聚氯乙烯制品的10%,主要用产品有搪塑制品等。
由此可见聚氯乙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离不开聚氯乙烯,所以必须设计好的工艺去优化聚氯乙烯的生产线,使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正文:此套设备采用的方法是“乙烯氧氯化法”,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为“乙炔法(电石法)”和“乙烯氧氯化法”两种。
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较2010年下降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15%。
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治理整顿力度,作为耗水、耗电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大户的PVC 行业,无疑会成为继电石行业之后,各地政府治理整顿的主攻目标。
电石法PVC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与环保压力,有的甚至可能因节能减排不力、环保不达标而惨遭淘汰。
又面对出口收紧的压力,所以综合考虑本套装置使用乙烯氧氯化法来制备氯乙烯单体。
生产聚合体此套设备用的是“悬浮聚合法”,特点是,反应器内有大量水,物料粘度低,容易传热和控制;聚合后只需经过简单的分离、洗涤、干燥等工序,即得树脂产品,可直接用于成型加工;产品较纯净、均匀。
虽然也有生产能力不足和不能连续生产的缺点,但其简单、廉价、方便、自主产权也是20万吨生产设备所必须考虑的,我想只要对设备的数目增加和进行现代化改进就可以弥补生产能力不足和无法连续生产的缺点。
1.1氯乙烯单体的生产1.1.1乙炔的生产:乙炔的生产原料是电石,它的运输和使用必须符合“GB 10665-89”标准,使用前需要检测,电石的批次检测和采样按照国标“GB/T-6678-2003”规定来做,在使用过程中数以安全,不要溅到身上。
电石的破碎,一般采用100-300mm大的电石或者整块电石,在进入粉碎机时的合理粒径为25-50mm,经过破碎后的合理粒径可以达到25-50mm,另外,注意,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该在130。
C以下,进入发生器的温度也应该小于80。
C,否则对系统不安全。
电石的除尘也要符合环保部门的相关标准,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以后。
乙炔的发生,如下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130 kj/mol但也会产生很多副反应,产生杂质:CaO + H2O → Ca(OH)2CaS + 2H2O → Ca(OH)2 + H2S↑Ca3N2 + 6H2O → 3Ca(OH)2 + 2NH3↑Ca2Si + 4H2O → 2Ca(OH)2 + SiH4↑Ca3As3 + 6H2O → 3Ca(OH)2 + 2AsH3↑Ca3P2 + 6H2O → 3Ca(OH)2 + 2PH3↑乙炔的净化,发生器产生的粗乙炔气,由发生器顶部引出,经水洗塔喷淋洗涤、再经正水封进入冷却塔,在冷却塔内部,乙炔气体从底部进顶部出,冷却水或从废次钠从顶部进入从底部出去,气液两相在塔内填料表面逆流接触,交换热量并且进一步的进行洗涤。
从冷却塔来的乙炔气,在保证乙炔气柜到一定的高度时,进入水泵加压后,再进入两台串联的清洗塔,与含有有效氯0.085%-0.12%的次氯酸钠溶液逆流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反应,除去粗乙炔气中的S、P等有害杂质。
清净二塔主要除去乙炔中的饱和水分,使得纯度达到98.5%。
不含S、P。
图1 乙炔制取和精制流程图1.2乙烯氧氯化法制取氯乙烯1.2.1乙烯氧氯化反应:直接氯化:C2H4 +Cl2→ C2H4Cl2(FeCl3作为催化剂)氧氯化:C2H4 + 2HCl + 1/2O2 → C2H4Cl2 + H2O +263 Kj(CuCl2做催化剂)副反应:C2H4Cl2 + Cl2→ C2H3Cl3 +HClC2H4 + HCl → C2H5ClC2H4 + 2O2 → 2CO + 2H2OC2H4 + 3O2→ 2CO2 + 2H2OC2H4 + 3HCl + O2→ C2H3Cl3 + 2H2O1.2.2 二氯乙烷的裂解:方程式如下:C2H4Cl2→ C2H3Cl + HCl – 67.93Kj 也存在副反应,注意副反应。
1.2.3 乙烯氧氯化法工艺流程:共分为五个单元,直接氯化单元、氧氯化单元、二氯乙烷精制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单元和氯乙烯精制单元。
图2 乙烯氧氯化工艺流程氧氯化单元,主要在流化床反应器上,首先将直接氯化单元含有乙烯的尾气和本单元的部分冷凝气体汇合经过补充新鲜的乙烯气后预热后,再按比,乙烯:氯化氢:氧气:惰性气体= 1.6:2.0:0.63:2.0的比例进料,生成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精制单元,主要用低沸塔,目的是清除EDC中的低沸物,清除低沸物后再送入高沸塔除去高沸物,最后再送入二氯乙烷的回收塔,回收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裂解单元,主要将二氯乙烷送入裂解炉中,反应后,再进入急冷塔,大约会有40%原料的EDC组成的循环液,直接喷淋避免副反应,冷热交换后进入下一个工段。
图3 二氯乙烷裂解流程图氯乙烯精制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后,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转化率为大约55%,所以又大量为转化的原料。
本套设备用的是改进的二塔流程设计。
保留原来的氯化氢塔和氯乙烯塔,物料通过两个塔后,只有少量的HCl,进入液碱洗涤器和固碱干燥塔后进入到氯乙烯成品罐中。
采用二塔工艺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操作方便,运行费用很低,并且节约了部分的蒸汽,降低了成本,因此本套设备采用二塔工艺流程来精制氯乙烯。
1.3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主要原材料有,去离子水,氯乙烯单体,引发剂构成。
其中去离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聚合的质量,水的硬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绝缘性和稳定性,水中阳离子(氯根)如果过高,会影响聚乙烯醇的分散体系易使树脂的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形态,PH也会影响,过高会是聚乙烯醇分解:表1去离子水的规格项目规格项目规格导电率/μΩ≤0.5 SiO2/(mg/kg)≤0.01 pH值7.0 SO3/(mg/kg) 0氧含量/(mg/kg)≤0.01 氯/(mg/kg)0 硬度,H 0 蒸发残留物/(mg/kg) 0表2氯乙烯单体的规格VCM的杂质对合成的影响:1,炔类的影响,在VC自由基聚合中能与链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p-Π共轭体系,对集合有很大的影响。
2,高废物也会对气产生影响,会粘连在反应釜上,不利。
悬浮聚合有以下几个步骤:聚合,分离出去氯乙烯单体,离心除去水合干燥。
VCM(氯乙烯)图4 悬浮聚合的主要流程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