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复式记账法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97
第7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组织教学(2分钟)1、回忆上次课的内容,并进行提问。
2、考勤。
步骤2:复习巩固、检查学生作业(10分钟)1、复式记账的方法步骤3:课程导入(5分钟)记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那么就要掌握记账的特有方法,所谓有记账方法即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方法,从历史上看,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由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
步骤4:知识讲授: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30分钟)1、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存在着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例如,用现金500元购买原材料,就要在“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和“现金”账户的贷方进行记录。
这样“原材料”与“现金”账户就发生了对应关系,两个账户也就成了对应账户。
掌握账户的对应关系很重要,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
2、会计分录在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方向,科目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两种。
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就是简单会计分录。
以上列举的九笔会计分录都是简单会计分录。
将以上的例子核算事项用会计分录表示为:(1)借:银行存款200000贷:实收资本200000(2)借:原材料70000贷:应付账款70000(3)借:短期借款80000贷:银行存款80000(4)借:实收资本100000贷:固定资产100000(5)借:固定资产40000贷:银行存款40000(6)借:应付账款50000贷:应付票据50000(7)借:资本公积60000贷:实收资本60000(8)借:应付利润20000贷:实收资本20000(9)借:实收资本9 0000贷:应付账款90000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就是复合分录。
复式记账法原理的应用1. 复式记账法的概述复式记账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它将每一项经济事项分解为借方和贷方,通过对借贷双方的记录和平衡,实现资金的正确记录、分类和统计。
复式记账法是现代会计核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
2.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复式记账法的核心原理是“借贷相等”,即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在借方和贷方有相等的数额,以保持账簿的平衡。
3. 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场景复式记账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交易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公司内部财务核算在公司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复式记账法被广泛用于记录和统计资金的流动,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各项经济活动。
通过对借贷双方的正确分录,可以准确地统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3.2 个人理财个人理财也可以借鉴复式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建立个人账户,记录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并进行分类。
通过对个人账户的分析和对账,可以清晰掌握个人财务状况,合理安排个人支出,并做好理财规划。
3.3 银行系统银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整个系统中的资金流动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和统计。
复式记账法被广泛用于银行的核算系统中,确保资金的正确分析、分类和管理。
3.4 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中,复式记账法也有广泛的应用。
证券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交易方进行正确的记录,包括股票买入、卖出、股息等各种交易。
通过复式记账法,可以准确地记录和统计证券交易的成本和收入。
4. 复式记账法的优势和特点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清晰明了:通过将每一笔交易分解为借贷双方的记录,减少了混淆和错误的可能性,保证账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灵活易用:复式记账法适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和交易场景,无论是企业财务核算还是个人理财,都可以灵活应用。
•可追溯性:通过对借贷双方的正确记录和分类,可以方便地追溯和查证每一笔交易的细节,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便于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借贷双方的记录和平衡,可以方便地进行财务分析和统计,了解企业或个人的经济状况。
课程名称:会计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 会计基本概念和复式记账法。
2.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教学难点:1. 复式记账法的运用。
2.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会计凭证和账簿样本3. 实例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会计工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的定义-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目标2. 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 会计科目的分类- 账户设置的基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介绍3.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定义- 复式记账法的原则- 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实例4. 会计凭证和账簿:-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会计分录编制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会计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何?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时间:2课时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5、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6、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二、教学重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会计分录的编制三、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
怎么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
二、课时说明:两课时一个教案三、教学内容:1、复式记账原理2、借贷记账法新课讲授:案例引入:接受某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50 000元,存入银行问题:怎样将上述业务记入账户?学生操练后总结❖一记账方法(一)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在账簿中登记各种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二)种类:1、单式记账2、复式记账二、复式记账(重点)(一)含义: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之间进行登记,以系统、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以引起的资产和权益变化情况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二)特点: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一项经济业务,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以相等的金额记入相应的账户。
(三)理论依据:会计要素间的逻辑数量关系,即会计等式(四)分类:1、借贷记账法2、收付记账法3、增减记账法❖说明:《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经济单位会计核算应采用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告知:目标是能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解决方案:布置项目,根据知识的讲解后,学生动手做,老师边指导引入:项目一:分析光明公司发生的相关业务,指出其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应使用的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
1、收到国家投资500000元,存入银行2、用存款缴纳税金 50000元3、用存款购进原材料100000元4、企业开出商业汇票200000元,偿还前欠某公司材料款任务一:学会分析经济业务项目二:根据东苑公司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东苑公司2009年2月1日收到投资者的投资500 000元,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