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境内的长城与保护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境内的长城与保护问题

发布时间:2009-05-06 16:37:22

包头市位于祖国北部,东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西与巴彦淖尔市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南北长271公里,东西最大跨度170公里,阴山山脉从市内横跨,全市总面积28168平方公里。说起长城,人们都会想到八达岭,想到嘉峪关、山海关,很少有人会把长城与包头联系起来。其实包头市内境内的长城,在内蒙古乃至全国,还很少有一个城市的长城,先后有五个时代(战国赵、秦、汉、北魏、金)6条长城遗迹在市内纵横,长度达340余公里,其中的战国赵长城和秦长城又先后在北魏泰常八年和汉武帝元朔二年第二次被修缮使用,连同重复使用的长城,累计长度可达460余公里,分布在阴山及阴山以北地带。

长城的设置与现状

1、赵长城

战国赵长城——中国北方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今阴山山脉大青山、乌拉山南麓依然可以寻觅到这条土筑长城遗迹。

有关赵长城修筑的时间,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从《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对北方的几次攻略中,可以推测出修筑长城的年代。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依据这几条记载,有观点认为赵长城修筑于公元前306年,也就是第一次攻破林胡、楼烦时。但史书记载公元前306年,略中山地,至宁葭;略胡地,至榆中。公元前305年,攻中山。这两次赵国向西北的拓展还没有到达云中、九原。另一方面,如果前306年略地后就修筑了长城,必会派军队驻守,中山之地已在赵国势力范围之内,又怎么会出现公元前305年、前300年两度再进攻中山的记载呢?因此,修筑赵长城的准确时间应是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并“攘地北至

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这是赵国势力至云中、九原的最早记载。随着势力范围向西北的扩展,在阴山下修筑“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的长城,目的是减少来自北方林胡、楼烦的威胁,“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是战国时每一个诸侯国都向往完成的事业,赵武灵王也不例外。修筑长城与“变俗胡服、习骑术”,既有战略上的长远目的,也有战术上的整体提升,是战略战术上一种积极有效的统一。

包头段赵长城的走向和沿线设置

赵长城从今河北省经山西省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后,沿阴山山脉南麓由东向西延伸,包头市基本可寻找到这条长城的遗迹,它经土默特右旗、石拐区、九原区和包头市区北穿过,全长65公里左右。穿过石拐区段的长城,长城穿行于山脉中,这是包头地区唯一穿行于山中的长城。这段长城与向西的部分直到五当沟有其踪迹,五当沟以东就要到大青山麓南才又见到,中间没有连接的地段南北相距10余公里。由此我们分析,长城是分段修筑的,五当沟以西的地段,由于山脉从市西开始,由西向东逐渐北移。从包头市北大庙村,山脉又向南延伸10余公里。于是,从西修的长城就有一段经过了山中,东来的长城只修到五当沟。

经过包头市的赵长城决大部分是夯土筑成的,现存高度1~1.5米。保存最好的地段在包头通往五当召公路22公里处,这段公路恰好选在赵长城经过的地段,公路与长城同向穿行在起伏的山脉之中,劈山修筑公路时,长城也被纵向切开了一个断面,高5米多,清晰的夯层匀称密实,厚约8公分左右。这段被切开的长城为我们解剖了赵长城的原始状态(图)。站在24公里地段一座烽火台上往西眺望,可看到长城沿着山沟蜿蜒西行(图)。石筑长城只在石拐区后坝村发现一段,长城两侧用石块垒筑,中间是碎石和土填实,基宽2.6米,顶宽1米,现存高度1.5米左右。哈德门沟以西的地段,因山前地形多为沙土和石子,长城仅残存一道高、宽为50公分左右的沙石混合延长体,如果没有东西延伸长城的联系,很难确认这就是赵长城。阴山南麓赵长城一个重要特征,是长城沿线经过的沟口处,一般都筑有障城。我们调查的包头地段,基本每一个山南的沟口处都有一座或两座障城遗址,哈德门沟东侧有一座古城;昆都仑沟(古代石门水穿行的沟)口的东西各有一座障城;虎奔汉沟、梅力更沟在沟口西也都有两座障城遗址;乌不浪沟口障城在沟东。赵长城穿行于山中的地段,也

发现两座障城,一座在柳树湾西0.5公里,另一座在包头至石拐铁路后坝站北。这些障城基本都处在险要的地理位置,是长城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赵长城基本沿阴山南麓修筑,与《史记》所言相吻合,穿行于山脉中的长城只是因地制宜罢了,如果长城取直就筑在了平地上,失去了所依靠得山脉,不利于军事防守,从“旁阴山下”的角度,长城也不会修筑在平地处。如果继续沿山脉走向修筑,就会绕道走出一条弯曲的路线,既费时又费力,从山中穿行更有利于军事防守。赵长城修筑在山麓南侧,军事上并不占据有利的地理优势。实际这是出于不同时代的战争方式所考虑到,战国时代中原地区交战以兵车对阵北方游牧民族则以马上战术见长。赵武灵王分析了当时中原与北方民族的战术后,学习先进的马上作战,战败了林胡、楼烦,又利用阴山山脉有利的自然地势,在山下筑起长城以阻止骑兵的进攻,长城的作用便是给战马增加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同时在沟通南北的山口处设置防守的障城,以防止从沟内攻入其已控制地带。赵长城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山脉自然形成的险峻之势,来阻止敌骑兵的攻势,这种借山脉优势的特征在包头至石拐公路旁的赵长城,体现的更为明显,修筑长城的两侧都是难以行动的山脉,而长城在这里都是沿山沟延伸的。

2、秦长城

秦长城修筑于统一六国后,《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经过包头市的秦长城,横贯固阳县中部,全长55公里左右。长城沿阴山山脉中脊或北坡顺山就势,穿沟越壑,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壮观。

修筑固阳秦长城主要采用两种不同方式,东段基本为土筑,只在现银号乡以东有一段是用块石垒筑的。西段从固阳县北至西斗铺都用块石或片石砌筑,西出固阳县王如地一段用土夯筑。

固阳秦长城上的附属设施和烽火台

1982年在固阳普查长城时,在银号乡半沟东侧,山的北坡两条土筑长城之间,有两个石头砌筑的哨位掩体,哨位东西北三面用片石砌墙,无顶,东西长3.7米、南北宽2.7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