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措施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65.30 KB
- 文档页数:2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成年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指癌症患者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后仍然感到疲惫,失去活力和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疲乏症状,但在许多情况下,非药物管理方法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疲乏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并介绍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证据。
一、锻炼和体力活动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体力状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疲劳感,提高患者的体力水平。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身体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是一种减轻疲乏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感,进而改善疲劳症状。
研究表明,定期的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日间疲倦感。
三、规律饮食和水分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减轻疲劳和提高体力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膳食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脱水和疲劳。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多样性,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改善疲劳感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影响睡眠的刺激物,如噪音和亮光。
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和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五、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癌症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困扰,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
参加癌症康复小组、家庭支持等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支持,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疲劳和焦虑。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恶性肿瘤致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dex,BFI)评分、接受放化疗例数、负面情绪情况。
结果入组患者的BFI评分与接受放化疗、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呈正相关,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BF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接受放化疗以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缓解疲乏状态和负面情绪。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29-02癌因性疲乏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改变,会对机体功能以及治疗效果均造成不利影响。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中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名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
入选标准:(1)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确诊确诊为恶性肿瘤;(2)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虚弱、嗜睡、情绪低落;(3)通过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订的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dex,BFI)评估,BFI疲乏均>1分;(4)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20名癌因性疲乏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0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病人38名、女性病人22名,年龄35-59岁、平均41.03±5.89岁,病程2-10年、平均4.68±0.96年;观察组60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性病人40名、女性病人20名,年龄34-56岁、平均40.76±5.38岁,病程2-11年、平均4.81±1.08年。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R473.73B2095-1752(2012)13-0265-02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中出现的较高的一种症状,表现为一种由于患者受癌症影响,由紧张痛苦的情绪导致出现虚弱、疲倦无力,注意力分散和没有生活动力的主观感觉。
重度癌因性疲乏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
因此肿瘤护理工作者应了解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护理,以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主要有1.1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非化疗性药物治疗等。
1.2癌症本身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如肿瘤增殖或播放使肿瘤性物质破坏机体内正常细胞的功能或组织代谢紊乱,肿瘤对宿主营养的竞争性消耗,感染,发热促使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导致的营养缺乏、贫血、气短引起的有氧能量代谢障碍。
1.3贫血、红细胞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
1.4疼痛、抑郁、缺乏运动,睡眠紊乱、营养不良等。
2癌因性疲乏的护理2.1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性疲乏:帮助患者认识到癌性疲乏常见的方式、引起的原因、持续时间、疲乏的程度,消除其对癌因性疲乏的错误认识,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进行自我疲劳监测。
记录哪些护理干预可缓解疲乏以及继续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信息,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照护的调整能力,保持自己的应对信心。
2.2优化睡眠:护士关心并帮助病人制定作息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精神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可采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喝牛奶或蜂蜜等,指导病人作自我催眠法,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疲乏。
2.3有氧运动:运动可以缓解疲乏已成共识,有氧运动刺激垂体分泌β-内啡肽,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活动的内容、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加以限定,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可在清晨和晚上睡觉前适当增加有氧活动量,如散步、做体操。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1引言癌症是目前临床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可由癌症或其治疗效果引起。
随着患者对疼痛、呕吐等症状的控制,批发问题日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也受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医学界对CRF进行了大量是研究,据相关数据显示,癌症患者的疲乏发生率在35%-76%之间,相对恶心、疼痛等症状而言,疲乏持续的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疲乏护理效果的好坏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介于此,我将针对CRF的特点、影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撑。
2主体2.1CRF的特点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CRF定义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等。
CRF 区别于健康人群经理的疲乏,与一般性疲乏相比,发生快、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并且不能通过睡眠和休息起到缓解重用。
2.2 CRF的理论研究虽然理论界对CRF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CRF起因如何,尚无准确的定论,有部分研究认为它与疾病的质量过程相关,有部分学者认为它与肿瘤本身导致的贫血、疼痛、抑郁、营养、睡眠质量、新城代谢密切相关。
虽然起因理论界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由于CRF伴随着癌症而产生(集中表现为这种事发的概率较高),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对之的治疗因素。
Osoba和Holley等专家的调查发现,CRF对患者和护理者在生理、情感、精神、社会活动和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有疲乏经理的患者中,91%认为影响正常生活,88%人认为改变了日常生活规律,65%人认为护理者承担更多的压力,平均每月需请假4-7d以缓解这种压力。
对于CRF,人们往往存在认知的误区,即认为应少活动、多休息,但学者的研究发现运动组患者的生理参数状况好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完全静息状态可导致肌肉的分解代谢,过多的休息并不利于疲乏的缓解,在化疗期间活动与疲劳呈负相关。
CRF往往伴随癌症患者治疗、化疗而存在,形式则随着患者结算治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呈现相互重叠的特征,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5%-100%的患者经历了疲乏,它是局部放疗的全身性反应,而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疲乏也越来越严重,而依据不同的患者类型,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癌性疲乏的护理【评估】1、病情评估1)等级量表(用无、轻度、中度、重度代表严重程度)或数字化量表(0-10级,0代表无,10代表最严重)2)肿瘤治疗的功能评估-疲乏(FACT F)、肿瘤治疗的功能评估-贫血(FACTAn),这两份亚量表集中评估功能状态,测量生命质量3)Piper疲乏自评量表(PFS),该量表简便易行,评价疲乏的主观感受,允许评估干预策略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要点】1)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变化2)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依据循证护理证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提供对症护理。
3)运动可以缓解疲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的内容、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加以限定,具体方式因人而异,注意协调活动和休息,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
4)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在对癌症患者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时,还需兼顾患者功能的恢复。
5)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信念、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生命质量,缓解压力,减轻因患癌症而出现的诸如疲乏等不适的体验6)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等,适度恢复工作、回归社会同样能对改善其心理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
7)教会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选择富有营养的饮食,忌酒类和含咖啡因的食物)和睡眠习惯8)给药护理,盐酸哌醋甲酯(患者自控给药)可以改善疲乏,缓解相关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护士应熟知给药护理的原则。
【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引起疲乏的原因和相关知识。
2、帮助病人选择有效的自我缓解疲乏的方法。
3、帮助病人掌握解除对疲乏的思想顾虑及应对消极情绪的正确方法。
4、告诉病人癌因性疲乏是极为常见的症状,但由于其内涵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癌因性疲乏的处理不能依赖单一的方法,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措。
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应急预案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几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