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综合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30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日益凸显。
工程水文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报告以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评价。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工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3. 培养实际工程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4. 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内容1. 工程概况某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省,主要包括水库、大坝、泄洪闸、引水渠等建筑物。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00m,总库容为10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
2. 野外调查(1)水文调查通过实地观测,记录了水库上下游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文参数。
同时,对水库周边的地下水文条件进行了调查,包括地下水位、水质、径流等。
(2)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勘探方法,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地质勘察。
主要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工程区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局部存在基岩;2)地质构造:工程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褶皱等不良地质现象;3)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富水性较好。
3. 室内试验与分析(1)水文试验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重金属离子等指标。
同时,对水库上下游的水位、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库的水文条件。
(2)地质试验对采集的土样进行了颗粒分析、渗透试验等,以了解土体的工程性质。
4. 评价与建议(1)水文条件评价根据水文试验结果,水库上下游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标准。
水库水文条件基本稳定,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地质条件评价根据地质试验结果,工程区域土体工程性质较好,适合进行工程建设。
但需注意,部分区域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3)建议1)加强水库上下游水质监测,确保水库水质稳定;2)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确保工程安全。
第1篇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地下水调查和勘探的方法;3. 学会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市郊地区(2)考察目的:了解该地区地下水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情况。
(3)考察内容:1)调查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2)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3)调查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质和水量;4)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水文地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
(2)实验内容:1)野外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2)室内实验:进行渗透实验,测定渗透系数;3)计算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
(2)考察前准备: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考察计划。
(3)实地考察:按照考察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水文、水质等数据。
2. 水文地质实验阶段(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参数。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地下水类型多样。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
但在部分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水文地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水文地质参数:(1)渗透系数:0.5~1.0m/d;(2)给水度:0.05~0.1;(3)地下水矿化度:500~1000mg/L。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水文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文实习报告篇1目的与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20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
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性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文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实训目的1. 巩固和深化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增强科研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地下水文观测: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矿化度等指标的测定;2. 地下水文地质剖面调查: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地质构造等;3. 地下水文地质实验:进行抽水试验、弥散试验、渗透试验等;4. 地下水文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成果分析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实习任务和目标;2. 实习现场: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记录观测数据,完成实验任务;3. 实习后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进行成果分析。
五、实训成果1.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2. 通过实验,掌握了地下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实习报告质量较高,内容丰富,图表清晰,分析到位。
六、实训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必要性;2.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取得成果的关键。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认真负责;4.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了解了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七、总结本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科研素养。
实习报告(水文) (2)实习报告(水文) (2)精选2篇(一)标题:水文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在XX大学水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水文观测和分析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掌握水文观测方法和应用技巧。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位于XX市的XX水库和其周边的河流等水域,并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水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的位置、容量、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观察了水库周边的降雨情况、水文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2. 水文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多种水文观测方法,包括水位的测定、雨量的测量和流量的计算等。
通过使用水位计、雨量计和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水位、降雨量、流量等。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学会了使用水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图,进一步了解了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4. 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一定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水文学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作为水文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本次实习让我对水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水文观测方法和技巧,还进一步了解了水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分析,我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提高了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水文学知识,还增加了我在水文学实践中的经验。
五、实习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实习,我意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文站实习报告范文水文站实习报告范文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水文站实习时间:2021年XX月-XX月一、实习单位概况水文站是负责监测、分析和评估水资源情况的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水文站还负责编制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评价报告,对地下水、地表水、降水等进行监测,并提供与水文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二、实习内容1. 水文观测与记录: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水文观测与记录工作。
包括对水文站的观测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定期采集水文观测数据,并进行记录与分析。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我还参与了水文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
利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水文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计算、绘图等,以获取准确的水文信息。
3. 水文预报与评价:我还参与了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评价工作。
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利用统计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水文预测,预测未来的水文情况,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4. 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水文站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工作。
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水文数据分析、水资源管理方案、灾害预警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三、实习心得与收获通过实习,我对水文观测与数据处理、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评价等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熟悉了水文观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掌握了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与其他实习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中,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通过实习,我对水文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水文工作不仅关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还与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方面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充分体会到了水文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长沙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文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对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我们实际操作技能,我国某高校组织了为期两周的长沙水文地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野外数据采集、分析及报告撰写等技能,为今后从事水文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等方面的知识,为实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实习过程(1)野外调查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长沙市某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
我们通过对地表水体、地下水位、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了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2)野外采样与测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水样、土样的采集,并现场进行了pH值、溶解氧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点的水质、土质数据,我们初步判断了该区域的水文地质问题。
(3)室内数据分析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将野外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
我们使用了水质分析仪、土工试验仪等设备,对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进一步确认了该区域的水文地质问题。
(4)实习报告撰写在完成野外调查、采样测试和室内数据分析后,我们根据实习成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地点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存在问题及建议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水文地质学的实践技能,还对实际工作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在这一次见习的全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哪些感受呢。
水文地质实习总结样本(一)時间早已是秋季,气温或是挺热,做为见习的第一天,最先开展的是见习前的鼓励,教师简略但清晰的交待了见习的內容。
中午,在教师的机构下,大家团体收看了一些音像资料,了解了许多欠佳地质环境状况,如地震灾害,滑坡,山体滑坡等,还收看了几类有象征性的地形地貌,如地貌等做为教材专业知识的填补,使大家无需出门就了解了各种各样地质环境状况产生的缘故,历经和不良影响,还了解了一些防止这种地质环境状况产生的对策和方式,使大家提高了对地质环境状况的了解。
也有收看了普遍的造岩矿物质,岩层的产状,构造和结构,掌握他们的水文地质特点,尽管电影并不是很清楚,大多数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了以后或是提高了大家的水文地质专业技能。
今日阳光明媚,在收看完影片资料,使大家对地质环境状况拥有进一步的掌握以后,开始学习阅读文章工程项目地质图。
为使大家能掌握不一样歪斜水平(水准、歪斜、站立)地质构造、皱褶结构和断块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教师详尽解读了水准岩石层、歪斜岩石层、站立岩石层、皱褶结构、断块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可是人过多,都围在教师身旁,教师发言的响声又不是许多,因此听的并不是很清晰,融合见习手册的內容和听见的一部分,大概或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文章各种各样地质环境状况,剖析地质环境状况的测量范围规律性,还把握了对皱褶、断块、不融合结构和矽卡岩入侵主题活动地域地质图的统计分析方法,从有地质结构图的地质图上制作提示地质剖面图的方式,依据地质图剖析地区地质环境发展历程的方式。
在欣赏的全过程中,因为人过多,大家失散了,沒有紧跟我们班那队,只是跟不对此外一个班的教师,大家赶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雨和地下水在岩石层低洼地处积成的小蓄水池,蓄水池经人力解决呈椭圆型状,在蓄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出的雕像,有些像天龙八部里的仙女姐姐的塑像,那仙女姐姐在解头顶的发钗,正提前准备淋浴,浴仙池有这样而出名。
2023年水文实习报告5篇水文实习报告篇1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
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
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
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
到奥陶系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
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
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
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
水文实习报告精选水文实习报告(通用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文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水文实习报告篇1一、绪言实习时间:XX年12月20日至24日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
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
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
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实习记录: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地质水文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灵山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灵山洞又称“灵山幻境”,为竖井式石灰岩分层溶洞,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著称,洞内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
令人瞩目的天柱峰高24.5米,直径6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12人难以围抱,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溶洞石笋。
近50米长的天梯石栈构成洞中登山的情趣,在国内众多容洞景观中实属罕见。
仙桥洞即为“仙桥别境”距离灵山洞280米处,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地势险要,游览时要上下18次,绕过36个弯,充满探险趣味,扣人心弦。
在灵山幻境与仙桥别境之间,还有面容慈祥、背蓝天白云的“灵山大佛”,有20宇组巨大的乐器造型,自成一条“鼓乐之路”。
当您穿越这条山顶游步道时,会感到灵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也有一片温馨。
另外,更有尚未开放的天然山地大坞盆地。
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被誉为西湖边的“世外桃源”,全国十大名茶的“九曲红梅茶”就产于此地。
灵山景区集天下溶洞景观于一身,融“风、水、云、瀑”于一体,堪称“西湖第一洞天”,如诗如画的石景,天然的生态环境,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灵山洞主洞厅高达100余米,另有小洞室100多个,分为上下两个大洞体、四层洞厅,洞道全长约400米。
洞内石笋高耸,石瀑飞泻,石钟乳触目皆是。
其中,居下洞中央的“天柱峰”大石笋,高24.5米,直径5~s米,气势恢宏,是浙江已发现溶洞中的大石笋之冠。
通过采集杭州灵山洞中更新世形成的钟乳石样品,对不同纹圈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测定,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利用不混溶气-水包裹体中最大密度判别和计算方法确定六个纹圈中精确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根据气-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出CO_2成分浓度和古地下水中pH值及钟乳石样品形成过程中的CaCO_3饱和度等。
揭示了杭州地区更新纪古环境演化规律xxxx吴梦生2011/11/24第2篇: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总结写一篇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总结不难,一起动脑筋写一篇吧。
多参加地质与水文实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总结,希望你喜欢。
#321176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总结1一、目的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水文站实习报告4篇一、实习时间:4月19日~4月21日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三、实习目的: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渗情况。
四、实习方法: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
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
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
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1、降水量:1 / 20降水量的观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雨量器进行测定。
雨量器有自记式的和非自记式的。
自记式雨量器有三种主要类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
自记雨量器能够自动记录累计降雨量,一般还配有遥测设备,以便实时传送数据。
雨量器由于风的影响而具有误差,特别是山岭和森林中。
雪的观测误差更大。
对大面积区域进行降雨观测需要根据区域的形状、地形、面积布设较多的点,以取得一个流域的平均降雨资料。
最简单的计算一个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匀密集的情况。
另外还有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法。
对于林内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个面积较大的受雨器,布设在标准地内,最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传感器测雨:雷达覆盖面广,并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时段小至5分钟和空间小至1km2的雨量估测值。
利用红外成象,卫星可以测定地球上广大面积的降雨量。
这些方法在国外运用的较多。
2、树冠截留截留包括很多过程,主要是树干流和树冠截留。
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计算:p=p林内+i+p干式中:p——降雨量(mm)p林内——林内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流(mm)降雨量和林内降雨的测量方法已经做了叙述,现在介绍树干流的2 / 20测定方法:树干流指沿着枝条和分枝流动并最后顺着主干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水。
一、前言水文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报告以2023年暑期在登封市水文地质实习为背景,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分析实习成果,为今后的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登封市水文地质条件,掌握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2. 掌握地下水动态观测、水质分析、水文地质图编制等技能;3.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7月24日实习地点:河南省登封市四、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水文地质资料、了解实习区域地质构造、学习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等。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野外实习培训,熟悉了实习过程中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
2. 实习过程(1)野外调查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对登封市的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调查。
地表水调查主要包括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观测,了解其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地下水调查则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温等参数进行观测,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2)水文地质试验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地下水进行了抽水试验、渗透试验等,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3)水文地质图编制根据野外调查和试验数据,我们编制了实习区域的水文地质图,包括地下水流向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
(4)水质分析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 实习总结(1)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了登封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的水文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2)存在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水文地质参数测量精度不高,野外调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水质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
五、实习心得体会1. 野外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们亲身体验了水文地质工作的全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工程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5篇范文工程地质与水文实习报告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水文实习报告(通用3篇)1. 水文实习报告 1一、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对到铜梁水文站的实地实习认识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和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水文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二、实习时间:20XX年6月30日至20XX年7月2日三实习地点:铜梁县虎风水文站虎峰水文站建于20XX年,位于铜梁县虎峰镇,给水面积756平方千米,距河口距离67千米,小安溪为培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桥区万寿山。
四、实习类容:(1)基本了解水文站的设施。
(2)学会测降雨量、流量、测水位、测含砂量、测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断面平均流速等等。
五、实习步骤:一、6月30早上我们全班同学高高兴兴带着对水文站的热情坐车去铜梁县虎峰水文站,大约2个小时就到了到铜梁县二、7月1日早上8点我们坐工交车大约20几分钟再走了十几分钟的小路,就到了虎峰水文站,来到水文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安溪河,那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虎峰水文站的.资料1.水尺:测水深,(比较准确)现水深5米,涨水后大约10米。
2.遥测雨量器,测降雨量3.铅鱼(水飞机)具有固定作用,自动取砂(1)积深式取砂:代表垂线下的砂量4.测断面平均流速分别用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和五点法计算。
螺旋式:流速25-3 ,20转响一次旋杯式:78年生产,流速0.5-0.02一转响一次,精度较好5.虎峰水文站缆道操作规程。
(1)柴油机(2)操作台6.虎峰水文站的水位:警戒水位:264.5保证水位:265.5三、7月2日早上8点返校。
六、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去铜梁县虎峰水文站的实习,使我对水文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而毫无价值的,通过这次实习我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想借此次机会来交流一下我的心得体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实习真是实践一堂课胜读多年书。
使我大有收获,乐在其中,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在认识实习的这2天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专业知识的增长,操作技能的进步,对工作的具体认识,在各个方面感觉自己都成熟了一些,取得了一些进步。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课程实习报告报告编写人:王继东专业班级:水文0902指导教师:孔圣元赵志怀张志祥陈军峰实习地点: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实习时间: 2012.6.17-2012.7.6目录第一部分文字报告第一章绪论 (3)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第二节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第三节实习目的及任务 (6)第二章气象水文条件 (7)第一节气象条件 (7)第二节水文条件 (7)第三章地层岩性及岩浆岩体 (8)第一节地层岩性 (8)第二节岩浆岩体 (13)第四章地质构造 (15)第一节概述 (15)第二节主要地质构造及应力状态分析 (15)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21)第一节构造发展史 (21)第二节沉积发展史 (22)第六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23)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23)第二节地质灾害 (24)第七章结束语 (27)第二部分图件1、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剖面图…………………………比例尺:1:10002、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柱状图…………………………比例尺:1:5003、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第一部分文字报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
以狐偃山主峰为中心,总面积约3502km ,地处东经''0011252111︒- ,北纬''45373737︒︒-。
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又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 ,一般高程在1100 m--2000 m 之间,相对高差500 m--900 m ,属中高山区。
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
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
附交通图及行政图如下(图1—图3):图1 山西交通地图图2 交城县交通地图图3 水峪贯行政地图第二节水峪贯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水峪贯镇除谷地外,大部海拔在1 200~1 750米之间。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水峪贯地区属严寒微湿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3℃,多年均积温3 585.35度,1月份气温最低,为-15℃——20℃,7月份气温最高,可达30℃。
无霜期146天,春季89天,夏季10天,秋季84天,冬季182天。
最深冻土层990毫米。
多年均降水量450毫米,雨季多在7-8月份。
水峪贯镇境内铁、煤等矿广布东境。
以油松林为主的森林面积为121 500亩。
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
其中,镇办煤矿、水泥厂收入124万元。
镇办文化中心建有电影院、图书室。
境内驻有县西冶铁厂、青沿林场。
水峪贯煤矿、铁矿图第三节实习目的及任务一、实习目的通过对交城县水峪贯镇的榆林沟、寺沟、陈台沟、王文沟、大水沟、小水沟等地的地层观察以及剖面测量和地质填图,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实习区内的地形、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条件、古生物、地下水补给及径流排泄条件、地质灾害等。
通过野外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应用,体会学以致用的意义。
另外,要通过实习培养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形地貌现象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增加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实习任务综合课程实习是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能够熟练地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2、学会在野外肉眼鉴定和描述岩石岩性的方法,熟悉实习区内的地层特征,掌握地层层序的划分。
3、分析实习区内地质构造类型,找出判断其类型的依据并分析其特点;4、通过岩石的特点判断岩层的时期,并且可以推断岩层在当时所处的环境;5、分析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探究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6、实测地层剖面,画出剖面图;7、对区域岩层不同时期的划分,填图;8、对当地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了解岩溶水、裂隙水等水文地质特点。
9、对当地灾害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了解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特点、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
10、编写实习报告,表达对此次实习的感受。
三、实习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踏勘;第三阶段:实测剖面;第四阶段:填图;第五阶段:编写实习报告第二章气象水文条件第一节气象条件交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
因境内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达2200余米,故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4~10.0℃,极端最低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8.0℃。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冻土深度一般变化在70~140cm。
境内降水最大的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
由东南边山一带到西北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化在450mm到700mm以上,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5.3mm。
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差异大,强度变化大。
年最大降水量827.1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16.5mm(1965年),年最大降水为年最小降水量的2.5倍,且大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
最长连续降雨日12天(1966年7月24~8月4日),总降水量达127.8mm,最大日降水量137.5mm(1981.8.15)。
多年平均蒸发量由西北山区到东南平川及边山一带,为600~1400~1819.2mm。
交城县的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6m/s,最大风速达20m/s(1977年2月20日)。
第二节水文条件交城县境内水系发育,所有的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汾河流域。
按照汾河一级支流划分,境内河流可分为文峪河流域和磁窑河流域。
文峪河流域包括文峪河干流及其支流西冶河、东西葫芦河等,它们分别发源于交城县西北部关帝山的孝文山、松树岩、后岭底前云山及四十里跑马堰山峰。
流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大,植被良好,清水基流长流不息,多年平均流量2.0m3/s。
磁窑河流域包括磁窑河、瓦窑河、石壁河、火山河等边山一带大小沟道20余条,流域面积549平方公里。
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北山悬岗岭东西两麓,经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平遥等县流入汾河。
瓦窑河发源于交城县北部孤偃山,流经城头,在石侯村南汇入磁窑河。
磁窑河流域的河流均属季节性流水,年径流量为1243.5m3,其中70%以上集中在汛期,基流甚微。
第三章地层岩性及岩浆岩体第一节地层岩性一、地层概述区内地层发育较全,露头良好,由老到新有太古宇界河口群,元古宇长城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新生界的第四系等。
界河口群、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分布在本区西部高山地带,以逯沟、榆林沟一带发育较好,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在中东部西冶川一带,以寺沟露头发育最好。
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仅在狐偃山主峰至水峪贯一带地层走向近东西分布。
二、分述1.太古宇界河口群出露于本区西部,为一套变质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及大理岩。
其总体特征为:①云母片岩较发育,并与变粒岩呈韵律交替出现;②大理岩层数较多,常富含石墨;③变质程度较高,属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并普遍受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④构造复杂,常见小型肠状褶皱和柔性流动。
区内榆林沟一带常见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片麻岩、石榴石长英变粒岩、黑云片岩、角闪岩及大理岩等,并有伟晶岩、细晶岩及辉绿岩脉侵入。
此处变质岩属深度变质,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复杂,形成时代有21.23亿年;由于地层岩性作用,此处形成沟谷西宽东窄,山坡西缓东陡的地形,植被发育,针叶、阔叶均有。
2.中元古界长城系霍山砂岩位于本区西部,不整合覆盖在界河口群之上,是一套紫红色、粉红色厚层细粒石英岩状砂岩,石英多重结晶,交错层理及波痕发育,有的地段见一层20㎝的含砾石英岩状砂岩,并夹数层紫红色页岩。
总厚30m左右。
与下伏太古宇界河口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3.寒武系区内缺失下寒武统。
只有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组,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及凤山组。
分布于本区西部,与霍山砂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质页、鲕状灰岩、白云岩及竹叶状灰岩等。
总厚可达180m。
上覆地层: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上寒武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上寒武统中各个组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中寒武统张夏组,徐庄组,也为整合接触关系。
下付地层:中元古宇长城群淡紫色红色厚层状石英岩状砂岩(霍山砂岩)。
在榆林沟中观察的张夏组灰岩。
岩性上部厚层鲕状灰岩加薄层灰岩,下部钙质页岩与薄层含白云质灰岩互层60m。
此处的岩溶水,裂隙水发育完整,可在岩层中观察到裂隙,溶洞。
上寒武统地层:崮山组与张夏组中整合接触关系,中上部为深灰色薄层含白云质灰岩。
底部钙质页岩,薄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度25m,长山组,中上部竹叶状灰岩加薄层灰质泥质白云岩,底部薄层白云岩,厚度7m,凤山组,中上部灰白质巨厚层中粒结晶白云岩,下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砂糖状白云岩,厚40m,组与组之间整合接触。
4.奥陶系本区缺失上奥陶统。
下奥陶统主要为假竹叶状白云岩、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及硅质结核层组成,总厚度为60m。
中奥陶统包括下马家沟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石灰岩,上马家沟组豹皮灰岩、砾状白云岩、白云岩及石灰岩互层,峰峰组灰黄色角砾状灰质白云岩,及泥质条带灰岩,总厚约为400m。
上覆地层为中石炭统铁铝岩段,下伏地层为上寒武统凤山组灰白色巨厚层状中粒结晶白云岩。
中奥陶统包括峰峰组、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下奥陶统包括亮甲山组、冶里组。
奥陶中统下马家沟组与下伏地层平行整合接触关系。
岩性分为三段。
下段上部为厚层致密含白云质灰岩;下部为薄层白云岩和白云质页岩互层及角砾状白云岩,厚度约为64m。
中段顶部为薄层灰岩,中上部为厚层致密灰岩,下部为薄层白云岩与薄层灰岩互层,厚约为26m。
上段则与中段相同,厚度为29m。
实习地点为岩溶水补给区。
上马家沟组岩性可分为三段,总厚约为220m。
下段为灰白色砾状白云岩,厚47m;中段灰色豹皮灰岩,夹厚层或薄层灰岩,厚度为100m;上段灰白色薄层砾状白云岩与灰色中薄层灰岩互层,厚74m,是岩溶水富层。
上下马家沟组岩溶水丰富。
峰峰组厚67m,与上马家沟组是整合接触关系。
5.石炭系本区缺失下石炭统。
只有中石炭统的本溪组和上石岩统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夹3-4层海相石灰岩及煤层,与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总厚80-100米。
上石炭统:仅太原组一个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东大窑段,毛儿沟段,晋祠段。
东大窑段:有风化煤线,6号煤层,含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富含动物化石;毛儿沟段:自下而上有7号煤层,黑色片状海相泥岩,夹磷铁矿结核,含腕足类、双壳类以及其他动物化石,8号煤层,灰色粉砂质泥岩、颊岩、铁矿结核和砂岩透镜体、富含植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