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8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一、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教材为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2、内容分析教材前几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原理、初步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知识,本节主要学习计算机的数据安全,主要分为三大块:(1)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危害性(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能够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危害性,探索概括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计算机操作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信息时代,网络让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完成大量信息的传递,同时,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危害的认识、预防和清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处理逐渐成为计算机的必备技能。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为12-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大胆、好问、好学,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上网知识,会使用搜索引擎查阅并下载资料,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些了解,具备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能力,能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环境局域网教室,教师机,投影仪,学生机数台联网,教师可以控制学生机器。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实例归纳共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网上搜索和阅读课本、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合作学习的能力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相应的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些预防方法2、教学难点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和辨别2、对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概括和总结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八、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PPT呈现余额宝被盗刷事件:阿华是一个普通的网店店主,一天夜里,他登陆支付宝发现在短短半小时时间里,支付宝竟然发生十几笔交易,交易额度竟然高达6万多元,当他想通过购买货物的方式消费掉余下来的3900元钱时,发现支付密码也被更改,一眨眼的时间,余额已经只剩600元.支付宝公安部人士表示:发生“盗刷”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用户设置的密码安全级别低,二是在网上与陌生人的沟通过程中,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其中安装的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个事件涉及到了哪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阿华的余额宝是怎么被盗刷的呢?生:密码、数据安全、木马盗取个人信息;因为用户的密码级别低,或者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影响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生:计算机病毒师:一起来看几张图片,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八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五、学生特征分析:七年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但对于计算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接收新鲜事物速度快;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模糊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病毒存在的普遍性及病毒破坏的严重性会促使他们积极的对计算机病毒做更深入的了解。
六、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及清除方法。
七、教学难点:将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
八、媒体资源的选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杀毒软件,病毒样本。
九、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及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愿望一、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思考问题:1、同学们遇到过或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2、你想过,你遇到计算机病毒后,你怎么办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病毒报道的例子(新闻媒体有很多的报道,可选取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在权威且和普通百姓关注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病毒2-3种举例),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兴趣。
教师要情绪饱满。
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1、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从2个方面入手:1)病毒特征;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3、思考:你所观察到的或了解的计算机病毒的有什么危害?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2个方面记录下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病毒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特征做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播放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新知识的印象。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8课
综合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配置;
技能目标:巩固以前所学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格;
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计算机;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计算机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综合活动》。
二、完成活动:
师:课件出示计算机配置简介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完成课本52-23的表格填写;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进行填写;
师:巡视指导,并对同学们的表格填写情况进行总结;
三、评估计算机配置: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配置;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检测;
生:结合课文积极进行尝试;
师:巡视指导,并对同学的实践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计算机数据安全》说课稿王东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四川版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的内容。
今天的说课共分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媒体设计、说教学程序,最后总结。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1、教学内容及对象。
教学内容是: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性和威胁性,所以把《计算机数据安全》作为重点讲授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危害,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能力目标采取以问题交流为主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及清除方法。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二、教法学法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以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同时也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科学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较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机房。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动感的特点,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止事物动态化,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去理解。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计算机数据安全》是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七年级上第八课的内容,共1课时。
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应用有着紧密联系。
学生通过观看病毒攻击演示视频,结合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本课,了解计算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进而学习如何预防和清除病毒。
通过本课视频演示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选用形象的课堂教学、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并消化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刚步入初中,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其求知欲,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
本课内容——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充满神秘,虽有所耳闻,但多数学生在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上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其预防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性。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教学策略:本课首先利用计算机使用者上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异地登陆来引入,比较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通过教师提问——“平时大家的电脑是否中过毒?”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进入本课主题《计算机病毒》;再次,在中间重点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环节,我给出了很多病毒演示的范例供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形象的视频演示中获得知识;然后在介绍计算机病毒防治部分,使用分层教学思想,让学生带着我的提问自主学习“专杀工具”资源包的内容,找出答案;最后,在总结全课的同时让学生完成“评价表”。
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教师通过评价表总结得失,改进教学。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计算机机房(2)极域电子教室教学系统。
(3)相关病毒演示flash和阅读材料资源包(4)杀毒软件包(5)学习本课后的自我评价表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功能。
(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3. 计算机的功能第2课: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念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 常用操作命令第3课: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1. Word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文档的基本操作3. 字体设置与段落格式第4课: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1. Excel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 数据录入与公式应用第5课: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1. PowerPoint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播放3. 动画效果与幻灯片切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功能。
(2)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
(2)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高级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合作探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3.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计划第6课: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2.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3. 浏览器的使用与网页浏览第7课: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1.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2. 的申请与使用3. 即时通讯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第8课:信息检索与网络安全1.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 信息的筛选与评估3. 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第9课:多媒体技术基础1. 多媒体的概念与要素2. 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3. 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第10课:计算机编程入门1. 编程语言的概念与分类2. Scratch编程软件的使用3. 简单的编程实例与分析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课题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时1课型新课教材分析《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
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
(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范措施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主探讨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教学媒体多媒体机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根据学生熟悉的qq聊天工具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qq用户账号被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学生结合自身了解情况积极思考、回答提问。
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看flash动画(小胖杀毒),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特殊程序。
1.播放flash动画;2.讲解并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观看falsh动画,找出问题;2.与老师一起分析得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病毒不同于生物病毒。
【免费下载】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川教版7 双流县中学现代课堂教学分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课时2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的基本方法;过程目标:激发学生思考预防病毒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教学方法演示、协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及清除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深到实际的应用中,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杀毒软件,病毒样本。
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备注一、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思考问题:1、同学们遇到过或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2、你想过,你遇到计算机病毒后,你怎么办吗?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1、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从2个方面入手:1)病毒特征;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3、思考:你所观察到的或了解的计算机病毒的有什么危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病毒报道的例子(新闻媒体有很多的报道,可选取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在权威且和普通百姓关注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病毒2-3种举例),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兴趣。
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2个方面记录下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病毒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特征做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播放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教师要情绪饱满。
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
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新知识的印象。
、管路敷设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