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某工程建筑场地类别的探讨摘要:建筑场地类别对建筑抗震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一些项目中,由于场地地层结构、现状条件的影响给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带来争议。
1、条文释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4.1.6条规定,建筑场地类别由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来决定。
覆盖层厚度一般不会引起太大争议,可以通过实测波速数据确定其确切深度。
但当场地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比如地层结构变化较大,存在填土、以及场地局部受水浸湿等现象时不可避免会带来波速测试数据的较大差异。
这样会给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带来困难。
下面以实践中遇到的某场地为例进行探讨。
2、项目场地地层结构及现状条件2.1场区现状总平面如下图2.2场地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20.0m以上地层如下:1)填土层,分两部分,A区的素填土为主,混杂填土,结构性差。
其余区域平均厚度2.5m。
2)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层底深度约地表下5.1m,中密,湿。
3)粉质粘土,层底深度约地表下7.2m,可塑状态。
4)中砂,层底深度约地表下12.2m,中密—密实,很湿。
5)粗砂含砾石,层底深度约地表下16.5m,密实,该层存在地下潜水。
6)粉质粘土,层底深度约地表下18.5m,可塑状态。
7)粗砂,层底深度约地表下21.4m,密实。
2.3场区存在异常问题A区:经过勘探查明,A区原为大面积深挖方取砂区,坑深约地表下10~11.0m,后经素土回填,回填质量较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范围为3~8击,工程性质很差。
C区:勘探期间该区地基土含水量异常高,天然含水率达38%,局部处于饱和状态。
3、波速测试结论根据实测结果,场地土为中软土,局部为中硬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
4、疑难问题及其分析由以上实测数据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存在进退两难的问题,如果从规范角度理解。
我们可做以下详细分析:1)规范条文说明中解释:为了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设防投资,在保持技术上合理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了Ⅱ类场地的范围。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与方法1. 什么是建筑场地类别?在咱们聊建筑的时候,首先得明白一个事,那就是“建筑场地类别”这个概念。
这就像是给不同的地方贴上标签,告诉大家这里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说白了,建筑场地类别就是根据地块的性质、环境、用途等来进行的分类。
你想啊,就像去饭店点菜,有的地方主打火锅,有的地方是自助餐,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菜单”。
那这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得看看环境、法律规定和经济效益这几方面了。
2. 场地划分的依据2.1 自然条件首先,自然条件是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说,你在一块山坡上想建个高楼大厦,这可就有点“天方夜谭”了。
山坡不稳定,容易滑坡,那可是个危险的“火坑”。
所以,场地的地形、土壤质量、地下水位等自然条件,都是得好好考量的。
再说了,如果你的地块在个风口浪尖的地方,风一吹,楼就摇,那你可得想清楚了。
2.2 社会经济条件其次,社会经济条件也不能忽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个繁华的商业区,周围都是人来人往,建个购物中心肯定是“恰到好处”。
但如果你在个偏远的地方,那恐怕就得考量一下人流量和经济回报。
毕竟,投资可不是小事,心血来潮可不行,得有个长远的计划。
这时候,地块的可开发性、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规划都得一起算进去,像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得慢慢解。
3. 场地划分的方法3.1 法规和标准那么,咱们聊聊具体的方法吧!第一步,看看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这就像考试前复习,得先明白考纲是什么。
有些地方可能有特定的建筑法规,限制你的高度、面积,甚至外观,真是“束缚之手”。
这些法规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让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避免“火上加油”的局面。
3.2 专家评估接下来,别忘了请专家评估!就像你去医院看病,当然得找医生,建筑这块也是一样。
专业的建筑师、规划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提供建议。
他们就像是建筑界的“神算子”,能帮你看出很多潜在的问题和机会。
总之,专家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听听他们的想法,能避免很多弯路。
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
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用途:不同的场地用途会对其类别产生影响,如体育场馆、剧院、会议中心、展览馆等;
2. 场地规模:根据场地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大型场馆、中型场馆和小型场馆等;
3. 场地设备与设施:根据场地所配备的设备和设施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如体育场馆的设备包括跑道、草坪、篮球场、足球场等,而展览馆则需要展览用的展板、展示用的展台等;
4. 场地使用频率:根据场地的使用频率不同,可以划分为常用场馆和偶用场馆等;
5. 场地所在地区:根据场地所在地区不同,可以划分为市区场馆、远郊场馆、乡村场馆等。
以上是场地类别划分的一些依据,具体分类还需根据具体场地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建筑场地类别目录建筑专业术语场地土类别分类场地类别分类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建筑专业术语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质刚度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0、Ⅰ1、Ⅱ、Ⅲ、Ⅳ类,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规定。
场地土类别分类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
可分为四类: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2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场地类别分类与场地土类型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年版4.1.2条: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同时4.1.6条具体规定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
这是与GBJ11-89规范的一个明显区别(GBJ11-89第3.1.5条规定:建设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年版4.1.4条规定了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的几条标准:(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距离确定;(2)下卧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土的剪切波速2.5倍时,覆盖层厚度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层顶面的距离取值。
但这一规定只适用于这种硬土层埋深大于5m的情况;(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本人理解:此时计算厚度不剔除,剪切波速用上下土层的)。
场地类别判别一目的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判别场地的类别 二判别方法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2.建筑场地类别 1)交互场地覆盖层厚度(m ) 2)建筑场地类别建筑场地类别划分表15.3-2 3.1.2)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场地类别共分成四类:I 、II 、III 、IV ;建筑场地类别=F (场地土的类型、覆盖层的厚度)1.场地土的类型场地土的类型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划分成四类:坚硬场地土、中硬场地土、中软场地土、软弱场地土;根据下列方法划分(1)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取地面下15m 且不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按土层厚度的加权平均值。
按下表15.3-1划分。
s v sm ---为土层平均剪切波速(m/s ),取地面下15m 且不深于场地覆盖厚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按土层厚度加权的平均值。
(2)交互 注:丙、丁类建筑无波速试验数据时,由用户给定场地土的类型。
2场地类别划分根据场地土类型和覆盖层的厚度,按下表确定场地类别。
ov 2.2《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1场地分类场地分类根据场地指数按下表确定。
当有充分依据时,下表(15.3-6)的场地指数划分范围可作适当调整。
表中:μ-----场地指数;按下式计算。
d d G G μγμγμ+=-------------------------------------------------------(15.3-1a )(GB50191-93式4.1.1-1)310)30(6.61----=G G eμ当G ≤30Mpa 时,取0=G μ。
------------------------------------------------------(15.3-2a )(GB50191-93式4.1.1-2)3210)5(5.01----=d d eμ 当d>80m 时,取0=d μ。
建筑场地类别建筑专业术语场地土类别分类场地类别分类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建筑专业术语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质刚度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0、Ⅰ1、Ⅱ、Ⅲ、Ⅳ类,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规定。
场地土类别分类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
可分为四类: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250kPa 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 的填土。
场地类别分类与场地土类型1、“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
这是与GBJ11-89规范的一个明显区别(GBJ11-89第3.1.5条规定:建设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年版4.1.4条规定了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的几条标准:(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距离确定;(2)下卧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土的剪切波速2.5倍时,覆盖层厚度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层顶面的距离取值。
但这一规定只适用于这种硬土层埋深大于5m的情况;(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本人理解:此时计算厚度不剔除,剪切波速用上下土层的)。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层中剔除。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年版4.1.5条规定了土层(理解:此处应是指覆盖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工程类别:一,工程类别的标准一、建筑工程类别划分标准项目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工业建筑单层厂房跨度m >24 >18 >12≤12檐高 m >20 >15 >9 ≤9多层厂房面积㎡>8000 >5000 >3000≤3000檐高 m >36 >24 >12 ≤12民用建筑住宅层数层>24 >15 >7≤7面积㎡ >12000 >8000 >3000≤3000檐高 m >67 >42 >20 ≤20公共建设层数层 >20 >13 >5≤5面积㎡ >12000 >8000 >3000≤3000檐高 m >67 >42 >17 ≤17特殊建筑 I级II级III级IV级构筑物烟囱高度m >100 >60 >30≤30水塔高度 m >40 >30 ≤30 砖水塔筒仓高度 m >30 >20 ≤20 砖水塔贮池容量 m3 >2000 >1000 >500 ≤500注:一、名词界之:1.跨度:指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2.檐高:指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至檐口滴水的垂直距离。
3.面积:指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
4.层数:指建筑物的分层数(不含地下室)。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层和屋顶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也不计算层数。
5.公共建筑:指医院、宾馆、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候机楼、车站、客运楼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6.特殊建筑:指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二、工程类别标准的说明:1.以上各项工程分类均按单位工程划分。
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
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 6条规定。
类别分类
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
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场地类别分类与场地土类型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4.1.6条: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同时4.1.6条具体规定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3.1.2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 地形地貌复杂;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注:1 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第3.1.3 条亦按本方法确定地基等级;2 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确定。
3.1.3 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
3.1.4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工程类别:一,工程类别的标准一、建筑工程类别划分标准项目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工业建筑单层厂房跨度m >24 >18 >12 ≤12檐高m >20 >15 >9 ≤9多层厂房面积㎡>8000 >5000 >3000 ≤3000檐高m >36 >24 >12 ≤12民用建筑住宅层数层>24 >15 >7 ≤7面积㎡>12000 >8000 >3000 ≤3000檐高m >67 >42 >20 ≤20公共建设层数层 >20 >13 >5 ≤5面积㎡>12000 >8000 >3000 ≤3000檐高m >67 >42 >17 ≤17特殊建筑 I级 II级 III级 IV级构筑物烟囱高度m >100 >60 >30 ≤30水塔高度m >40 >30 ≤30 砖水塔筒仓高度m >30 >20 ≤20 砖水塔贮池容量m3 >2000 >1000 >500 ≤500注:一、名词界之:1.跨度:指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2.檐高:指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至檐口滴水的垂直距离。
3.面积:指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
4.层数:指建筑物的分层数(不含地下室)。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层和屋顶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也不计算层数。
5.公共建筑:指医院、宾馆、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候机楼、车站、客运楼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6.特殊建筑:指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
二、工程类别标准的说明:1.以上各项工程分类均按单位工程划分。
2.住宅及公共建筑符合表中两个条件方可执行本标准,其余符合表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执行本标准。
3.室外管沟、化粪池、围墙、按四类标准执行,挡墙按市政定额的划分标准执行。
试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其实就像给一块空地挑选合适的“衣服”一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调整。
你想,建筑物嘛,总是要跟它周围的环境搭配的,不然看着别扭。
所以呀,怎么划分场地的类别,就得从几个基本的标准来着手。
首先呢,要看地理位置,往哪儿建?市区还是郊区?接着得考虑自然条件,比如风、土壤、噪音等。
还得瞧瞧建筑的功能需求。
这就像你选衣服一样,今天要去见客户,那就得挑西装;明天周末去公园,运动鞋和T恤准没错。
首先我们要聊的,是地理位置。
大家都知道,城市里人多、房子也多,那一片地方的使用强度就自然高。
这就类似于大家都往繁华地段集中,你看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本身就贵,所以建筑场地得根据其周围的环境来做选择。
比如市区的建筑场地,它肯定得遵循一些严格的规则,因为人多、车多,连空气都显得有点紧张。
而在郊区呢,可能就能相对“松散”一些,大家不那么紧张,建筑的性质也会有一些区别。
你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搞清楚了,就不容易“踩雷”了。
知道怎么分类,就能事半功倍。
再来说说自然条件吧。
这个说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如果不搞清楚,后果可大着呢。
风呀、气候呀这些都是很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东西。
比如你在一个风很大的地方建房子,那这建筑的外立面肯定得做得结实点,不能让人一吹就倒了。
如果地面不稳或者土壤松软,那设计上就要特别注意抗震,不能让地震一来就垮了。
你说这是不是在考验建筑师的脑袋呢?不过,搞清楚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同,也能让场地的划分更加精准。
你说这事儿,真得讲究一些。
像个经验丰富的厨师,根据不同的食材来做菜,不然就成了“死菜”。
接着呀,就是建筑功能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觉得建筑不就用来住的吗?错!建筑的功能可复杂了,怎么可能只有住宅那么简单。
你想,学校、医院、商场、工厂、办公室等等,都是建筑的一部分。
而这些不同的建筑类型,所在的场地要求也不一样。
例如医院那种地方,周围要保持安静,避免噪音,最好避开那些热闹的街区;而商业区,热闹是最重要的,得人流量大,有一定的噪音和活力,能吸引顾客。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方法嘿,建筑场地呀,就像不同的小世界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呢。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要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呀,可是有专门的办法哦,现在我就来讲讲呀。
首先呢,得看看场地的岩土类型哦。
要是场地里的岩土大多是坚硬的岩石呀,像那种花岗岩、石灰岩之类的,它们可结实啦,不容易变形,这样的场地往往就比较稳定呢。
就好比是盖房子打在了很牢固的地基上一样呀。
可要是岩土是软软的黏土或者是松散的砂土呀,那情况就不太一样啦,它们容易被压变形,稳定性就没那么好了呢。
我有次看到一个地方在盖房子,那里的土一挖就散开来,就是那种很松散的砂土,这样的场地呀,在划分的时候可就和有岩石的场地不一样咯。
然后呀,还得了解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呢。
覆盖层就是在那些岩石或者硬土层上面覆盖着的土呀、砂之类的东西啦。
要是覆盖层很薄,比如说只有几十厘米厚呀,那下面的硬东西对建筑的影响就比较大,场地的特性也会跟着不一样哦。
但要是覆盖层很厚,有好几米甚至十几米厚呀,那建筑盖在上面,就主要受这厚厚的覆盖层影响啦。
就好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建筑是盖在这“被子”上的感觉呢。
我家附近有个工地,他们测量出来覆盖层挺厚的,所以在考虑场地类别划分的时候,就重点看这厚覆盖层的情况啦。
还有哦,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呢。
要是这个地方经常会有地震发生呀,哪怕场地的岩土还算结实,覆盖层也不是特别厚,那在划分场地类别时也要格外小心啦。
因为地震一来呀,场地的反应会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场地在地震的时候晃动得比较小,就像小娃娃轻轻地摇了摇身子一样,那说明这个场地抗震的能力相对好一点,类别划分可能就会好一些哦。
但要是有的场地一地震,晃得特别厉害,东西都容易倒,那它的类别可能就不太好了呀。
我听爸爸说,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呀,划分建筑场地类别那可都是要很细致地去考虑地震因素的呢。
综合上面这些呀,把岩土类型、覆盖层厚度还有地震影响等等都考虑进来,就能划分出不同的建筑场地类别啦,有的可能是一类场地,比较好,适合盖各种各样的建筑呢;有的可能是二类场地呀,也还凑合;还有的可能是三类或者四类场地,那样的话,盖建筑的时候就得想更多的办法来保证安全啦。
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
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1. 用途:场地可以根据其主要用途来进行分类,例如体育场、会议场所、演艺场所等。
2. 建筑结构:场地可以根据其建筑结构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例如室内场馆、室外场馆、帐篷、临时搭建场地等。
3. 容纳人数:场地可以根据其容纳人数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例如大型场馆、中型场馆、小型场馆等。
4. 所在地区:场地可以根据其所在地区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例如城市场地、乡村场地等。
5. 设备设施:场地可以根据其配备的设备和设施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例如有游泳池的场地、有音响设备的场地等。
6. 租借方式:场地可以根据其租借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例如长期租借的场地、临时租借的场地等。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实际上还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和使用情况来进行更详细的划分。
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一、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土地使用规划是国家对土地的分区和利用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要求,确定不同土地用途的分区。
一般来说,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中明确了各个区域的用地类型,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根据这些要求,可以初步确定建筑场地的类别。
二、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特点。
不同的自然条件对于建筑的选择和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地形条件可能会决定建筑的朝向和高度限制;地质条件可能会对地基的承载力产生影响;水文条件可能会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产生影响等。
因此,需要对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便确定建筑场地的类别。
三、土地可利用率土地可利用率是指场地上能够容纳建筑物的比例,它通常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限制。
一般来说,低可利用率的场地适合建设大型建筑物,而高可利用率的场地适合建设小型建筑物。
因此,在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时,需要考虑土地可利用率的限制。
四、人口和社会经济需求人口和社会经济需求是决定建筑场地类别的重要因素。
根据人口的规模和分布、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可以确定建筑场地的类型。
比如,人口密集的地区需要建设住宅区和商业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需要建设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建设旅游景区等。
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是当前社会对建筑场地的关注点之一、在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例如,需要避免建设在生态敏感区域,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场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可利用率、人口和社会经济需求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建筑场地类别,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第1篇工程施工场地是指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场所,根据不同的施工特点、施工环境以及施工需求,可以将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程施工场地分类:一、按施工场地性质分类1. 户外施工场地:户外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室外进行的场所。
如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工程。
户外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周期长等特点。
2. 室内施工场地:室内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室内进行的场所。
如建筑、装饰、安装等工程。
室内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相对封闭、施工条件较好、施工周期较短等特点。
二、按施工场地地理位置分类1. 城市施工场地:城市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场所。
城市施工场地具有人口密集、交通拥堵、施工场地受限等特点。
2. 乡村施工场地:乡村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乡村范围内进行的场所。
乡村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相对宽松、施工条件较好、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三、按施工场地施工环境分类1. 野外施工场地:野外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野外进行的场所。
如地质勘探、石油开采、矿山开采等工程。
野外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2. 生态环境施工场地:生态环境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场所。
如环保、生态工程等。
生态环境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优美、施工条件较好、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四、按施工场地施工特点分类1. 水上施工场地:水上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水上进行的场所。
如船舶建造、港口工程等。
水上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2. 高空施工场地:高空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高空进行的场所。
如高楼、桥梁等。
高空施工场地具有施工环境危险、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五、按施工场地施工需求分类1. 常规施工场地:常规施工场地是指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场所。
如一般建筑、道路等工程。
工程施工场地分类包括一、工地场地要求的分类依据1. 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决定了施工场地的种类和规模。
2. 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是确定施工场地规模和种类的基本依据。
3. 施工的工期和进度要求,以及各种资源配置的需要。
4. 施工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需要。
二、常见的工程施工场地分类1. 建筑工地:建筑工地一般是指出现在建筑施工现场,用于道路、建筑工程等施工场地。
建筑工地一般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分为大型建筑工地、小型建筑工地和微型建筑工地。
不同种类的建筑工地,其场地占用面积、整个建筑设施的布局、施工设备的选择以及安全保障措施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的前期便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 土木工程工地:土木工程工地是指进行桥梁、隧道、水利、港口、码头、堤坝、机场、公路等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土木工程工地一般按照所施工程的规模,分为小型土木工地、中型土木工地和大型土木工地。
土木工程工地对场地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平整、抽排水处理等。
进入地下施工的场地一般会有一套专门的排水系统,对场地附近的环境影响较小,保证施工水准。
三、工程施工场地分类的设计原则1. 工程施工场地的分类应当按照工艺要求和技术特点、工程性质和规模、施工时间和进度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分类。
2. 工程施工场地的分类应当合理,不应冗余或者不足。
3. 工程施工场地的分类不仅仅要考虑施工技术和工程要求,还要综合考虑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四、工程施工场地分类的选址原则1. 场地应在已规划好的工程用地内选取。
2. 地形条件较好,不偏僻、交通方便。
(如交通道路、水源等)。
3. 土地所有权及地界清晰,并有必要的使用权。
4. 地下水位较低。
5. 距离各个规划建筑物、用地边界、其他地块适当距离以及夹角要求。
五、工程施工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内容1. 场地的用途、结构设计及布局设计。
2. 填土、水土保持及排水设施的设计。
3. 施工场地的硬化设计。
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
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 6条规定。
类别分类
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
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场地类别分类与场地土类型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4.1.6条: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同时4.1.6条具体规定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
(其中Ⅰ类可分为Ⅰo、Ⅰ1两个亚类)。
这是与GBJ11-89规范的一个明显区别(GBJ11-89第3.1.5条规定:建设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4.1.4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
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场地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50021-2001、3.1.2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一级场地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