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考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是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
( )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
()3、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其分组方法均对总体按某标志分组。
()4、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答案:1、√2.×3.√4.√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2、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别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种频率的总和是()。
A.大于100%B.小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2,组数为6,则组距为()。
A.8.6 B.8 C.6 D.95、某变量数列,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
A.8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5个数字是()。
A.标志B.标志值C.变量D.指标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成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C.总标题D.指标数值8、统计表的纵栏标题是用来说明()。
A.统计表的名称B.各组的名称C.统计指标的名称D.指标数值9、在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免填,其符号为()。
A.…B.×C.-D.010、区分简单表与分组表是看()。
A.对总体是否分组B.对总体按几个标志分组C.宾词部分有几栏数值答案:1.C;2.B;3.C;4.D;5.B;6.B;7.C;8.C;9.B;10.A三、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2、统计分组的关键()。
第三章实验研究设计【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实验设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2. 实验研究中,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3. 什么是配对设计?它有何优缺点?4. 什么是交叉设计?它有何优缺点?5. 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什么?二、案例辨析题“三联药物治疗士兵消化性溃疡”一文中,对2000~2006年在某卫生所采用三联药物治疗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
内镜检测结果显示,痊愈13人,显效14人,进步7人,无效4人,有效率达89.5%。
据此认为该三联疗法的疗效较好,且由于其价格适中,可在部队卫生所中推广。
该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最佳选择题1.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B.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C. 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处理因素D. 受试对象、干扰因素、处理因素E.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2.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 随机化、对照、重复B. 随机化、对照、盲法C. 随机化、重复、盲法D. 均衡、对照、重复E. 盲法、对照、重复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 处理因素B. 观察指标C. 抽样误差D. 观察时间E. 纳入、排除受试对象的标准4. 为了解某疗法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用12头健康雌性良种幼猪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仅实验组给予该疗法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
7天后观察两组幼猪的存活情况。
该研究采用的是A. 空白对照B. 安慰剂对照C. 实验对照D. 标准对照E. 自身对照5. 观察指标应具有A. 灵敏性、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B.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C. 灵敏性、特异性、变异性、均衡性、稳定性D. 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均衡性、客观性E.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均衡性6. 比较两种疗法对乳腺癌的疗效,若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期构成不同可造成A. 选择性偏倚B. 测量性偏倚C. 混杂性偏倚D. 信息偏倚E. 失访性偏倚7. 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的各水平进行组合,对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进行实验,该实验设计方案是A. 随机区组设计B. 完全随机设计C. 析因设计D. 配对设计E. 交叉设计8. 在某临床试验中,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试验药+对照药的模拟剂,对照给予对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受试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
思考与练习1.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包括那些组成部分?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由整流电路、中间电路、逆变电路三部分组成。
整流电路:把从电网接入幅值和频率都恒定的交流电压信号,经由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压;中间电路:整流器输出电压含有频率为电源频率6倍的纹波,中间电路的滤波电路能减少电压和电流的波动,还可以避免变频器被雷击时二极管被烧坏。
在直流回路中的制动电阻或反馈通道吸收电动机的再生电能,能使电动机快速制动。
逆变电路:能把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电源,驱动电动机实现变速。
2.说明可控整流电路和不可控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有什么区别。
答:不可控整流电路使用的器件为电力二极管,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共有6个整流二极管,其中3个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称为共阴极组;另外3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称为共阳极组。
在接入电源、、工作期间,每等份时间段内,在共阴极组中二极管阳极电位最高的优先导通,在共阳极组中二极管阴极电位最低的优先导通。
同一时刻每组各一个二极管同时导通,其余四个反向截止。
在自然换相点各二极管换相导通或截止。
在每个周期内,每个二极管导通1/3周期,即导通角为120°,极性始终上正下负,为脉动直流电压。
负载电阻上输出的平均电压为输入相电压的2.34倍,不可改变。
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换为晶闸管(又称可控硅),就成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当闸管阳极和阴极承受正向电压且门极和阴极两端加正向触发电压时才能导通,所以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随门极控制电压信号的变化连续可调,负载上平均电压的平均值电压可被晶闸管触发延迟角调控。
3.中间电路有哪些形式?并说明各形式的功能。
答: 中间电路有哪些形式有滤波电路、制动电路。
滤波电路分为电压型可以可使直流母线电压基本保持恒定,能有效的减小受负载变动造成的影响;电流型电流基本不受负载的影响。
制动电路:分为动力制动、反馈制动、直流制动三种方式。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它具有什么用途?答: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设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
则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式,则为: px-(a+bx)=P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企业预测和决策常用的基本方法。
可用于保本点预测分析、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的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不确定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全面预算编制、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等。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内容?答:本量利分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假设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成本因素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相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形成。
2.线性假设假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产销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性态模型表现为线性方程式(y=a+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保持不变,使得销售收入函数也是一个线性方程式(y=px)。
此外,总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均以同一产销业务量为自变量。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均能通过市场实现销售,并且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总产销量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变。
这种假设可使分析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价、成本以及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上。
3、什么是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的实质是什么?答: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一、名词解释:音素音位音节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区别特征语流音变音步二、填空或简答: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2、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1)双唇浊鼻音2)舌尖前浊擦音3)舌面后送气清塞音4)后低不圆唇元音5)前半高不圆唇元音6)后半低圆唇元音3、描写下列音素的语音特征:1)[ɕ] 2)[tʂʰ] 3)[l] 4)[ɤ]5)[ɛ] 6)[y]4、列出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的至少四对区别特征并各举一对对立音位。
5、以下是某一种语言音系的全部辅音音位,试设立一套区别特征,列表给出所有音位的区别特征。
/p//b//t//d//k//g//m//n//ŋ//f//v//s//z//ʃ//ʒ//Ɵ//ð//j//w//h/6、寻找适当的英语单词实例,证明英语中下列音位具有对立关系。
(例:/p/-/b/对立,证明其对立关系的最小对立对有pit/bit;rapid/rabid;cap/cab等)1)/p/-/f/ 2)/s/-/z/ 3)/m/-/n/ 4)/b/-/v/7、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汉字的音节形式,并分析它们的音节构造。
8、用国际音标给英语单词splendid和translatable注音,并说明它们各自包含哪几个音节。
9、下面是一种语言里的若干个词,请问:[t]和[tʰ]两个音素在分布上是什么关系?能否归纳为一个音位?为什么?1)Čitatʰ2)makton 3)nahatʰ4)tinan 5)čitam 6)inatʰ7)pototo 8)mutʰ10、下列都是日语中不同的词的语音形式:tatami tegami naʦu kata totemo ʦukue ato ʦuʦumo tatemono otoko teʦudau maʦu te ʧit tomoda ut ʧizu 试回答以下问题:1)说明[t][ʦ][ʧ]三个音素的分布条件。
2)在上述材料范围内,[t][ʦ][ʧ]是否有可能归纳为一个音位?为什么?11、下面是某一种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的四个代表性实例,试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音变特点。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
A.工人按性别分组B.教师按年龄分组C.学生按成绩分组D.商业按销售额分组2.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 )。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C )。
A.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C.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D.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4.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5.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6.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50,则该组组中值为(C )。
A.1000B.500C.750D.8507.对连续性变量分组( B )。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要用等距式分组8.划分连续性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B )。
A.重叠B.相等C.不相等D.间断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划分分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划定分组形式10.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洛伦茨分布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A )。
A.次数的多少B.变量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12.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C )。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
A.工人按性别分组B.教师按年龄分组C.学生按成绩分组D.商业按销售额分组2.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 )。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C )。
A.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C.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D.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4.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5.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6.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50,则该组组中值为(C )。
A.1000B.500C.750D.8507.对连续性变量分组( B )。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要用等距式分组8.划分连续性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B )。
A.重叠B.相等C.不相等D.间断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划分分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划定分组形式10.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洛伦茨分布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A )。
A.次数的多少B.变量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12.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C )。
00《个人与团队管理》(上册)各章思考与练习题解答第一单元自我规划第一章思考你的目标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要点: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个人和集体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要点: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利用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
个人头脑风暴法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但是思路狭窄;团队头脑风暴法能够集中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人们往往会有所顾虑。
3、假如你在职业或工作上面临选择,你会采取什么手段来面对这些选择?要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般包括:①改变境遇积极进取——使自己更加适应;面对其他挑战,如参加训练和培训;改善工作环境;授权给其他人,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事务。
②改变自己检查自己的真实想法——嘴上说的和心中想的是否一致;改变行为;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③改变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适应工作;将工作看作是达到目标的方法;通过降低问题的重要性来改变看法——更注重工作之余的生活。
④离开4、请思考你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要点:制定目标:可以用个人头脑风暴法。
制定计划: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长短进行。
其他的方法也可以。
第二章自我认知1、什么是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要点;自我认知,了解和理解自己,控制自我情绪,理解和管理他人等。
视个人情况而定,只要合理即可,一般来说,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换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各种反馈意见等都能帮助你去理解别人。
2、自我认知有哪几种方式?要点:思考自己的行为,利用反馈、观察、阅读、讨论等方式。
3、什么是反馈?你通常通过哪些途径得到反馈?要点:反馈是发展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技能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不同测度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应用场合;能利用所学的方法对统计数据作各种统计描述。
难点释疑:(一)算术平均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调和平均数往往只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即在已知标志总量而未知总体单位总量的情况下计算调和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较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二)调和平均数虽然是根据标志值的倒数计算的,但其结果不等于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在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除了考虑数理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现实的经济意义。
(三)平均数的性质是简捷计算法的基础,也是计算标志变异指标的基础。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的目的是能够根据其中的两个平均数大体计算出第三个平均数,并判断总体的分布状态。
(四)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在反映标志变异程度方面各有优缺点。
全距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测度值,它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与平均差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在数学性质上比平均差要优越,所以,在反映标志变动度大小时,一般都采用标准差。
标准差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五)标准差系数的应用。
为了对比和分析不同平均水平总体的标志差异程度,就需要使用标准差系数。
它是标志变异的相对指标。
它既消除了变量数列变量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也消除了变量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平均指标反映了()。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②总体分布的离散特征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④总体变动趋势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③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④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思考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组成,可将多糖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
2、根据否含有非糖基团,可将多糖分为(纯粹多糖)和(复合多糖)。
3、请写出五种常见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阿拉伯糖)。
4、请写出五种常见的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
5、蔗糖、果糖、葡萄糖、乳糖按甜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果糖)、(蔗糖)、(葡萄糖)、(乳糖)。
6、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糖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降低而引起的。
7、单糖在强酸性环境中易发生(复合反应)和(脱水反应)。
8、糖在碱性环境中易发生【变旋现象(异构化)】和(分解反应)。
9、常见的食品单糖中吸湿性最强的是(果糖)。
10、生产糕点类冰冻食品时,混合使用淀粉糖浆和蔗糖可节约用电,这是利用了糖的(冰点降低)的性质。
11、在蔗糖的转化反应中,溶液的旋光方向是从(左旋)转化到(右旋)。
12、直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它的比较规则的分子形状为(螺旋状)。
13、直链淀粉与碘反应呈(蓝色)色,这是由于(碘分子在淀粉分子螺旋中吸附)而引起的。
14、淀粉与碘的反应是一个(物理)过程,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得华力)。
15、在生产面包时使用果葡糖浆的作用是(甜味剂)和(保湿剂)。
在生产甜酒和黄酒时常在发酵液中添加适量的果葡糖浆的作用是为酵母提供快速利用的(碳源)。
16、用碱法生产果葡糖浆时,过高的碱浓度会引起(糖醛酸的生成)和(糖的分解)。
在酸性条件下单糖容易发生(复合反应)和(脱水反应)。
17、在工业上用酸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时,产物往往含有一定量的(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这是由糖的(复合反应)导致的。
18、常见的淀粉粒的形状有(圆形)、【卵形(椭圆形】、(多角形)等,其中马铃薯淀粉粒为(卵形)。
19、在常见的淀粉中马铃薯淀粉的颗粒(最大),稻米淀粉的颗粒(最小)。
应用文写作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答案应用文写作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答案是否必须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258、下面这篇计划存在一些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 314、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区别是什么?P184- P185 325、调查报告正文主体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327、判断下述说法的正误:. 32第七章述职报告——P199(没讲).. 371、简述毕业论文的功用和特点。
. 372、简述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375、何为议论文的三要素?.37第一编应用文写作基础第一章应用文简述——P1 1、简述应用文的功用、类型、特点。
答: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为处理公司事务而撰写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应用文可分为公务应用文和私务应用文两大类。
其中,公务应用文又分为通用应用文和专用应用文。
通用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普遍使用的文书,可再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两类。
其中,法定公文是国家机构所使用的文书;事务文书则广泛用于全社会,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
专用应用文是指具有专业性质的工作部门或专门行业使用的文书,如财经文书、司法文书、军事文书、外交文书等。
应用文具有功能实用、内容真实、体式规范和表达简约等特点。
2、应用文作者有哪些类型?答:应用文作者有群体作者、个体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等类型。
3、应用文读者有哪些类型?答:应用文文本的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按接受状态可分为定向读者和指向读者。
4、应用文作者应具备何种修养和能力?答:应具有政策理论、业务知识、词章文体等修养,以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5、画出应用文文本的结构形态图。
——P106、简述应用文的篇章形式。
选线设计(三~五章)复习思考与练习题第三章3-1.分析线路中心线的概念;3-2.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哪些基本要求?3-3.简述列车运行轨迹的基本特征;3-5.分析确定相邻两曲线间夹直线最小长度的基本要求;3-6.简述曲线超高设置的作用;3-7.绘图分析轨道交通曲线最大超高的限制条件;3-8.简述缓和曲线的作用;列式分析缓和曲线的计算条件。
3-4.铁路设计中为什么要进行最大坡度折减?分析最大坡度折减条件、原则及折减方法。
3-5.何谓“加力坡度”?简述采用加力坡度的条件。
3-6.何谓“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简述采用分方向限制坡度的条件。
3-7.分析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坡段长度大小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3-8.何为铁路线间距?如何确定直线地段线间距?3-9.简述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的原因及加宽值计算方法。
3-10.推导曲线超高、欠超高和过超高的计算公式。
3-11.已知某高速客运专线的技术条件为:V max=350km/h,V Z=200km/h,h max=180mm,h QY=150mm,h GY=70mm,按旅客舒适条件和钢轨磨耗条件,计算并确定该线的最小曲线半径。
3-12.某设计线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线路平面上两相邻曲线的交点JD1与JD2之间的距离为1705.00,已知曲线资料为α1=30°,R1=2000m,α2=40°,R2=2500m;计算该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并检查其最小夹直线长度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查教材表3-1)。
3-13.试推导米轨和宽轨铁路的曲线限速公式:米轨:S=1060mm,h max=100mm,h QY=80mm;宽轨:S=1530mm,h max=150mm,h QY=67.5mm。
3-14.某客货共线铁路单线区间曲线半径为R=2000m,路段最高速度为Vmax=160km/h,一昼夜各类列车通过次数、列车重量及平均速度如下表:1)计算通过该曲线列车的均方根速度;2)按均方根速度计算确定该曲线的实设超高、最大欠超高和最大过超高;3)计算该曲线应设置的缓和曲线长度。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一、A1型题1.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症可能是由于缺乏A.钙 B.铁 C.锌 D.硒 E.碘2.我国成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A.45%以下B.45%-54%C.55%-65%D.65%-79%E.80%以上3.微量元素是指A.人体需要量很少的元素B.自然界含量很少的元素C.人体吸收率很低的元素D.人体利用率很低的元素E.人体难以吸收的元素4.米、面制作中加碱或者油炸使营养素损失最大的是A.硫铵素B.维生素B2C.烟酸D.维生素CE.蛋白质5.下列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A.维生素DB.乳糖C.氨基酸D.充足的蛋白质E.脂肪酸二、A2型题1.某山区居民终年食用玉米,皮炎、舌炎、腹泻及周围神经炎病人较多,痴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从营养角度分析,该地饮食可能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D.维生素PPE.维生素2.某在校男生,15岁,2年来身高增长迅速,最近出现视物不清且逐渐加重,全身皮肤干燥并脱屑。
该生需高度怀疑缺乏A.钙B.维生素AC.维生素B2D.维生素PPE.维生素C3.AI是下列哪个概念的英文缩写A.推荐摄入量B.适宜摄入量C.参考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E.最高允许限量4.某山区居民常年以玉米为主食,此地区的居民易发生A.脂溢性皮炎B.癞皮病C.脚气病D.佝偻病E.白内障5.为保护铅作业人员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临床上常使用A.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B.维生素A1、维生素D和维生素E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PD.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KE.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6.维生素C的功能备受重视,维生素C可以防止下列哪种化合物的合成A.N-亚硝基化合物B.杂环胺C.多环芳烃D.黄曲霉毒素E.苯并芘7.某山区居民常以素食为主,粮谷类食品中存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A.谷氨酸B.组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E.色氨酸8.谷类是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谷类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是A.葡萄糖B.麦芽糖C.淀粉D.多聚糖E.纤维素9.2岁男童,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佳,体重过轻,下肢轻度水肿,患儿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是A.维生素CB.钙C.必需脂肪酸D.碳水化合物E.蛋白质10.某44岁男子日平均摄入蛋白质88g、脂肪100g和碳水化合物320g,其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日均净供能分别是A.1469KJ、3780KJ、5376KJB.84.5KJ、216KJ、307.2KJC.352KJ、900KJ、1280KJD.303.8KJ、645KJ、1582KJE.72KJ、155KJ、379.8KJ11.某壮年男子,每日热能供给量为2400Kcal,若以碳水化合物占60%计,每日应摄取碳水化合物的总数是A.240gB.300gC.360gD.420gE.480g12.某工程师近半年来一直忙于软件开发,长时间工作于电脑前,经常以方便面或甜点代替正餐。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公共外部性;双向外部性;不可分的外部性;寻租;设租;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三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
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A.代内外部性B.代际外部性
C.私人外部性D.公共外部性
3.在研究垄断的社会成本问题中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寻租理论的是()A.哈伯格B.莱本斯坦
C.塔洛克D.巴格瓦蒂
4.“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将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
”这是()
A.科斯第一定理B.科斯第二定理
C.波斯纳定理D.科斯第三定理
5.“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这是()
A.科斯第一定理B.科斯第二定理
C.波斯纳定理D.科斯第三定理
6.“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
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
”这是()
A.科斯第一定理B.科斯第二定理
C.波斯纳定理D.科斯第三定理
7.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几种可选的安排()
A.一种B.二种
C.三种D.四种
三、判断说明题
1.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2.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3.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即使存在垄断,帕雷托最优也是可以实现的。
四、简答题
1.用图说明正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不足?
2.用图说明负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过多?
3.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是什么?如何评价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
4.用图说明垄断的社会成本有哪些?
5.试用表或图说明科斯第一定理。
6.为什么说科斯第二定理比第一定理更重要?
7.如何理解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8.萨缪尔森是怎样批评科斯定理的?如何看待萨缪尔森的批评?
9.产权界定是怎样影响财富分配和资源配置效率的?
10.科斯第二、三定理有哪些意义?
•五、案例分析
1.案例发生在中国中部的一个普通乡村。
A村村民需经常到镇上从事经济活动。
从A 村出发到镇上先经过一条村级公路,到达村口后与一条省级公路相连,沿该公路可直接达到镇上,总里程约3公里。
与之想对应,还有一条小路,是A村村民从本村和B村的田地中走出的一条直达镇上的小路(仅能步行)。
该小路仅1.5公里,在步行条件下走小路和走公路相比可节约一半时间。
由于此原因,在一定条件下需步行时,村民有足够多的激励走小路,所以此小路就有了长达30年的历史。
按道理,B村村民应该会因为自己的田地受到踩踏而反对小路的存在。
然而,实际是,B村村民最多也就是把踩坏的庄稼重新栽种,修整某段小路,但由于A村村民的再次连续经过而使该努力实际没有任何收获。
奇怪的是,B村村民很少因为此与A村村民发生矛盾,唯一能阻挡A村村民的只有雨雪天气造成的泥沙。
因为此时走小路不仅费时,而且会增加洗衣服的成本,公路就成了理性的选择。
显然被踩踏的田地,其本身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此部分土地的被破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案例中存在着明显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问题:(1)在本案例中,B村村民是否可能与A村村民谈判解决外部性问题?(2)在什么条件下或者说在哪些因素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促成对上述外部性问题的谈判解?或者其他解决办法?
2.两年前,妻子下岗赋闲,在家闷得慌,从友人家抱回一只小狗作伴,喜其蹦蹦跳跳之态,取名“跳跳”。
跳跳是一只很平民化的叭儿狗,虽非名门之后,但在妻子的悉心调教下,居然也有了几分狗德。
比如,按时如厕,不吃嗟来之食,语不高声,更不狗仗人势地狂吠,等等。
一天,居委会主任送来一纸通令,限期为狗上户口,否则格杀勿论。
妻子一算帐,跳跳的“户口费”比她一个月的下岗生活费还高出一截,自然舍不得这笔钱。
然而接下来,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打狗队勇猛捕杀无证狗的镜头,又实在惨不忍睹,妻子一咬牙,为跳跳交了“狗头费”,买得了“生存权”。
此后倒也相安无事。
问题:(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何在?(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3)通过政府解决有何代价?(4)收狗头费是不是解决狗扰民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