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365.50 KB
- 文档页数:50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一个生物工程产品必须经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直至成为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其研究开发包含了实验室的小试,适当规模中试和产业规模化生产等几个阶段。
随着生物产品的生产规模增大,生物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生物反应器也逐渐增大。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生物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
从小型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到生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离不开工艺条件和参数优化。
这时,就要对生物反应器的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物反应过程的最优控制。
本章就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计算、生物反应过程的参数检测与控制作一阐述。
第一节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和设备改进的研究,首先在小型设备中进行,然后再逐渐放大到较大的设备中进行。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是小罐中获得的规律和数据,常常不能在大罐中再现。
这就涉及反应器放大的问题。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指将研究设备中的优化的培养结果转移到高一级设备中加以重演的技术,实际上也兼具生物反应过程放大的含义。
它是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成果得以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之一。
反应器的放大涉及内容较多。
除涉及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机制和生理特性外还涉及化工放大方面的内容,诸如:反应动力学,传递和流体流动的机理等。
因此,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目前反应器的放大方法主要有:经验放大法、因次分析法、时间常数法和数学模拟法。
一、经验放大法经验放大法是依据对已有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经验所建立起的一些规律而进行放大的方法。
这些规律多半是定性的,仅有一些简单的、粗糙的定量概念。
由于该法对事物的机理缺乏透彻的了解,因而放大比例一般较小,并且此法不够精确。
但是对于目前还难进行理论解析的领域,还要依靠经验放大法。
对于生物反应器来说,到目前为止,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根据经验和实用的原则进行反应器的放大和设计。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经验放大原则:(一)几何相似放大生物反应器的尺寸放大大多数是利用几何相似原则放大。
第二章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离心泵:①原理:驱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叶片流道被甩向叶轮出口,液体经蜗壳收集送入排出管。
液体从叶轮获得能量,使压力能和速度能均增加,并依靠此能量将液体送到工作地点。
同时,叶轮入口中心形成低压,在吸液罐和叶轮中心处的液体之间产生了压差。
洗液罐中的液体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不断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心。
气蚀:离心泵工作时,叶轮中心处产生真空形成低压而将液体吸上,在真空区发生大量汽化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急剧凝聚破裂产生局部真空。
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把泵内气泡的形成和破裂而使叶轮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叫做气蚀。
气缚:离心泵启动时,如泵内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产生离心力。
因而液体中心产生低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这样虽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完成输送任务的现象。
往复泵:①原理:活塞自左向右移动时泵缸内形成负压,液体吸入电动往复泵阀进入缸内。
当活塞自右向左移动时,缸内液体受挤压,压力增大。
由排出阀排出。
活塞往复一次则各吸入和排出一次液体,这成为一个工作循环。
②结构:泵缸、活塞、活塞杆、吸入阀、排出阀漩涡轮:①特点:流量小。
压强大。
②原理:叶轮旋转时,液体进入流道,受旋转叶轮的离心力作用,被甩向四周环形流道并转动,叶轮内侧液体受离心力的作用大,而在流道内受到离心力作用小,由于所受离心力大小不同,因而引起液体作纵向漩涡运动。
螺纹杆泵:①特点:流量稳定、压强高、作为连消塔进料泵。
②原理:利用螺杆的回转来吸排液体。
压缩比:P出口/P进口(绝对压强)7.涡轮式空压机:①犹如一台多级串联的离心泵压缩机。
②特点:动气量大、出口压强大③③型号:DA型和SA型“D”---单吸“S”---双吸“A”—涡轮压气机往复式空压机:①缺点:气量不稳、空气中夹带油。
②原理:气罐并联。
吸入阀和排气阀具有止逆作用,使缸内气体数量保持一定,活塞移动使气体的压力升高,当达到稍大于出口管的气体压力时,缸内气体便开始顶开排气阀的弹簧进入出口管,不断排出。
生物工程设备教学大纲《生物工程设备与实验操作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设备与实验操作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时数】 72 学时【课程学分 4学分【开设专业】生物制药、生化制药【开设学期】第五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工程设备与实验操作技术》.黄亚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参考教材】1(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2(段开红《生物工程设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鲍新华《生物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教学性质和目的】本学科为校企合作开发的高职教育教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生物工程操作原理及典型设备,旨在培养生物技术应用领域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原料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原料的筛选与分级设备、粉碎设备、水处理系统及设备、空气除菌设备、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二篇为生物反应器,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通风发酵设备、厌氧发酵设备、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酶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参数检测;第三篇为产物分离提纯设备,主要包括细胞的破碎与分离设备、沉降设备、过滤设备、离心分离设备、压榨设备、膜分离设备、萃取设备、液体吸附设备、浸出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蒸发设备、结晶设备、干燥设备、蒸馏设备;第四篇为附属设备,主要包括物料输送设备、设备与管道的清洗与灭菌、产品包装设备及制冷设备。
【课程的基本要求】《生物工程设备与实验操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过生物工程类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工程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操作要点、选用及保养方法,并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分析和解决生物工业生产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备注(教学方法如:一般讲授,课堂讨论,章节教学内容学时作业,实际操作等) 第一篇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原料预处理设备 12 第二篇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生物反应器 30产物分离提纯设第三篇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20备第四篇一般讲授、课堂讨论、作业附属设备 10合计 72第一篇,原料预处理设备第一章原料的筛选与分级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磁力除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筛分的基本概念;常用筛分设备的操作要点 2(熟悉精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用筛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筛分设备的选用 3(了解磁力除铁的意义和方法;物料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磁力除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常用筛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筛分设备的选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原料的除铁设备第二节原料的精选设备第三节物料筛分设备第二章粉碎设备【目的要求】1( 掌握原料粉碎的目的和意义;常用粉碎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熟悉物料粉碎机理;常用粉碎设备的特点、操作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3( 了解粉碎操作在生物工业中的应用;粉碎方法的分类;粉碎设备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用粉碎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常用粉碎设备的特点、操作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第一节粉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节常用粉碎设备第三章水处理系统及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工业中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常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培养基制备对水的质量要求;常用水处理装置的特点及操作要点 3(了解水的质量分级及质量要求;根据水源状况及生产工艺要求明确水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常用水处理装置的特点及操作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水质分级及水质要求第二节水的过滤装置第三节水的软化及脱盐第四节水的杀菌第四章空气除菌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工业生产对空气质量要求;染菌几率;典型的空气过滤除菌流程2(熟悉空气过滤除菌的机理;空气过滤除菌流程中各附属设备的作用 3(了解空气洁净度等级及要求;空气除菌方法;常用的过滤介质及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典型的空气过滤除菌流程难点:空气过滤除菌的机理;空气过滤除菌流程中各附属设备的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空气除菌方法第二节空气过滤除菌流程第三节空气过滤除菌设备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五章【目的要求】1(掌握淀粉质原料连续蒸煮糖化设备、淀粉水解制糖设备、固体培养基中蒸煮设备的结构、特点及操作要点;培养基连续灭菌设备的结构及灭菌过程2(熟悉淀粉质原料间歇蒸煮糖化设备结构、特点;培养基制备中间灭菌设备、固体培养基制备中的润水设备的结构及操作要点3(了解蒸煮锅数量的确定方法;糖蜜稀释器的类型与结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淀粉质原料连续蒸煮糖化设备、淀粉水解制糖设备、固体培养基中蒸煮设备的结构、特点及操作要点;难点:淀粉质原料连续蒸煮糖化设备、淀粉水解制糖设备、固体培养基中蒸煮设备的结构、特点及操作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淀粉质原料蒸煮与糖化设备第二节糖蜜稀释器第三节淀粉水解制糖设备第四节培养基灭菌设备第五节固体培养基制备设备第二篇生物反应器第一章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目的要求】1( 掌握生物反应器的化学计量与动力学基础;生物反应器的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2( 熟悉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及作用3.了解生物反应器的含义和分类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反应器的化学计量与动力学基础难点:生物反应器的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反应器概述第二节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第二章通风发酵设备【目的要求】1( 掌握种子罐空实消的操作要点;机械搅拌发酵罐罐体结构及设计要求;机械搅拌发酵罐搅拌器的类型;发酵罐换热装置的类型及特点2( 熟悉培养箱的使用注意事项;种子培养罐的结构及特点;轴封的作用及结构;常用联轴器的形式;自吸式发酵罐的结构及充气原理2( 了解培养箱的结构特点;影响带升式发酵罐性能的主要因素;塔式发酵罐的特点;文氏发酵罐的结构、工作机理及优缺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机械搅拌发酵罐罐体结构及设计要求;机械搅拌发酵罐搅拌器的类型;发酵罐换热装置的类型及特点难点:升式发酵罐、塔式发酵罐、文氏发酵罐的特点与结构、工作机理及优缺点【教学内容】第一节菌种培养设备第二节机械搅拌通风种子培养罐第三节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第四节其他通风发酵罐第三章厌氧发酵设备【目的要求】1( 掌握密闭式酒精发酵罐的结构、特点及操作要点;酵母扩大培养罐的结构及操作要点;啤酒锥底罐的结构、特点、安装及使用要求2(熟悉酒精捕集器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及结构;糖蜜原料制酒精连续发酵的设备组成、特点及操作要点;啤酒大直径露天贮酒罐和朝日罐的结构及特点 3(了解淀粉质原料制酒精连续发酵的设备组成、特点;啤酒连续发酵特点、流程及设备组成。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1.3生物反应器的放大1.3.1引言生物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一个生物工程产品必须经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之至成为商品的一系列过程。
这一系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实验室阶段——基本生物细胞的筛选和培养基的研究,摇瓶培养或1——3L反应器进行2.中试阶段——小型反应器5——500L规模,环境因数最佳操作条件研究。
3.工厂化规模——实验生产至商业化生产,提供产品并获经济效益。
以上同一发酵生产,规模不同,生物反应相同,但反应溶液的混合状态、传质与供热速率等不尽相同,细胞生长与代谢产物生成的速率也有差别。
1.3.2生物反应器的放大:1)定义: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就是在生物反应器放大过程中,也就是以中试反应设备的实验数据为依据,设计制造大规模反应系统以进行工业规模生产。
2)放大的核心问题和目的(1)核心问题:生物反应器中有三种重要的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微观动力学过程(主要指生物反应的速率问题,特别是细胞生长速率,各种基质组分消耗的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等),质量传递过程。
其中核心问题是传质过程,其中限制性的传质速率就是气态氧向液相中传递(溶解)的速率。
(氧的传递通常是气相的氧先溶在发酵液中再传递给菌体。
为什么氧的溶解速率为限制性速率??请看书中19页的表1-4)(2)放大的目的或指标维持中试所得到的最佳的细胞生长速率,产物的生成速率。
3)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原则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很多,所使用的体系也各异。
因此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比较复杂的。
书中介绍的是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一些经验放大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不同的放大原则,放大后罐的操作条件是不一样的。
看书中27页得表1-7.这说明在放大中选用什么准则是要积累较多的经验的。
1.4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和控制1.4.1引言根据目前人们对生物反应过程的理解,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和控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参数,即,(1)生物反应进程的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2)生物反应器进程中的化学条件,如液相pH,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3)生物反应器进程中的生化参数,如生物体量,生物体营养和代谢产物浓度等。
第二章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1.离心泵:①原理:驱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叶片流道被甩向叶轮出口,液体经蜗壳收集送入排出管。
液体从叶轮获得能量,使压力能和速度能均增加,并依靠此能量将液体送到工作地点。
同时,叶轮入口中心形成低压,在吸液罐和叶轮中心处的液体之间产生了压差。
洗液罐中的液体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不断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心。
2.气蚀:离心泵工作时,叶轮中心处产生真空形成低压而将液体吸上,在真空区发生大量汽化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挤入高压区急剧凝聚破裂产生局部真空。
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流向气泡中心,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把泵内气泡的形成和破裂而使叶轮材料受到破坏的过程,叫做气蚀。
气缚:离心泵启动时,如泵内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产生离心力。
因而液体中心产生低压不足以吸入液体,这样虽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完成输送任务的现象。
3.往复泵:①原理:活塞自左向右移动时泵缸内形成负压,液体吸入电动往复泵阀进入缸内。
当活塞自右向左移动时,缸内液体受挤压,压力增大。
由排出阀排出。
活塞往复一次则各吸入和排出一次液体,这成为一个工作循环。
②结构:泵缸、活塞、活塞杆、吸入阀、排出阀4.漩涡轮:①特点:流量小。
压强大。
②原理:叶轮旋转时,液体进入流道,受旋转叶轮的离心力作用,被甩向四周环形流道并转动,叶轮内侧液体受离心力的作用大,而在流道内受到离心力作用小,由于所受离心力大小不同,因而引起液体作纵向漩涡运动。
5.螺纹杆泵:①特点:流量稳定、压强高、作为连消塔进料泵。
②原理:利用螺杆的回转来吸排液体。
6.压缩比:P出口/P进口(绝对压强)7.涡轮式空压机:①犹如一台多级串联的离心泵压缩机。
②特点:动气量大、出口压强大③③型号:DA型和SA型“D”---单吸“S”---双吸“A”—涡轮压气机8.往复式空压机:①缺点:气量不稳、空气中夹带油。
②原理:气罐并联。
吸入阀和排气阀具有止逆作用,使缸内气体数量保持一定,活塞移动使气体的压力升高,当达到稍大于出口管的气体压力时,缸内气体便开始顶开排气阀的弹簧进入出口管,不断排出。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一个生物工程产品必须经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直至成为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其研究开发包含了实验室的小试,适当规模中试和产业规模化生产等几个阶段。
随着生物产品的生产规模增大,生物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生物反应器也逐渐增大。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生物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
从小型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到生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离不开工艺条件和参数优化。
这时,就要对生物反应器的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物反应过程的最优控制。
本章就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计算、生物反应过程的参数检测与控制作一阐述。
第一节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和设备改进的研究,首先在小型设备中进行,然后再逐渐放大到较大的设备中进行。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是小罐中获得的规律和数据,常常不能在大罐中再现。
这就涉及反应器放大的问题。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指将研究设备中的优化的培养结果转移到高一级设备中加以重演的技术,实际上也兼具生物反应过程放大的含义。
它是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成果得以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之一。
反应器的放大涉及内容较多。
除涉及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机制和生理特性外还涉及化工放大方面的内容,诸如:反应动力学,传递和流体流动的机理等。
因此,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目前反应器的放大方法主要有:经验放大法、因次分析法、时间常数法和数学模拟法。
一、经验放大法经验放大法是依据对已有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经验所建立起的一些规律而进行放大的方法。
这些规律多半是定性的,仅有一些简单的、粗糙的定量概念。
由于该法对事物的机理缺乏透彻的了解,因而放大比例一般较小,并且此法不够精确。
但是对于目前还难进行理论解析的领域,还要依靠经验放大法。
对于生物反应器来说,到目前为止,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根据经验和实用的原则进行反应器的放大和设计。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经验放大原则:(一)几何相似放大生物反应器的尺寸放大大多数是利用几何相似原则放大。
所谓的几何相似指的是两台设备的几何形状完全相似。
在几何相似放大中,放大倍数实际上就是反应器体积的增加倍数,即:(7-1)(7-2)和(7-3)式中——反应器的高度,m;——反应器的内径,m;——反应器的体积,m3;下标“1”——-模型反应器;下标“2”——放大的反应器。
若按几何相似放大法,当体积增加10倍时,生物反应器的直径和高度均放大101/3倍。
(二)以单位体积液体中搅拌功率相同放大。
以单位体积液体所分配的搅拌轴功率相同这一准则进行的反应器的放大,是一般机械搅拌式化学反应器的放大准则,可以将此准则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即:(7-4)对于不通气时的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根据轴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7-5)因此(7-6)所以(7-7)(7-8)式中——不通气时的搅拌功率,kW;——反应器的内径,m;——发酵液的体积,m3;下标“1”——模型反应器;下标“2”——放大的反应器。
对于通气式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可取单位体积液体分配的通气搅拌功率相同的准则进行放大,即:(7-9)根据通气时搅拌轴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7-10)所以(7-11)(7-12)式中——通气搅拌率;——通气量;——空气的线速度。
(三)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空气流量的表示方式有两种:(1)单位培养液体积在单位时间内通入的空气量(标准态),即:,m3/(m3·min)(7-13)(2)操作状态下空气的线速度,m/h。
,m/h (7-14),m3/h (7-15),m3/(m3·min)(7-16)式中——反应器内径,m;——反应器的温度,℃;——发酵液体积,m3;——液柱平均绝对压力,Pa。
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时,有,即(7-17)因此(7-18)由上式可知,当体积放大100倍时,,如果忽略液柱压力,则即线速度增大4.64倍,其结果是显得空气线速度放大过多。
(四)以空气线速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以空气线速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时有(7-19)即(7-20)由上式可知,当体积放大100倍时,即,若忽略液柱压力,即,即通风量减少4.64倍,其结果是通风量过小。
(五)以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在耗氧发酵过程中,由于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很低,生物反应很容易因为反应器供氧能力的限制受到影响,因此以反应器的相同作为放大准则,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反应器的与操作条件及培养液的物性有关,在进行放大时,培养液性质基本相同,所以可只考虑操作条件的影响。
根据文献报道,与通气量、液柱高度、培养液体积存在如下的比例关系:(7-21)按相等的原则进行放大,则有:(7-22)故(7-23)又因为(7-24)所以(7-25)又因为(7-26)故(7-27)也有采用下面的表达式作为放大基础:(7-28)因此(7-29)若以(7-30)(7-31)按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则:(7-32)(7-33)(7-34)(六)搅拌器叶尖速度相同的准则按照搅拌器的叶尖速度相等的原则进行放大。
当大小反应器中搅拌器的叶尖速度相等时,,因此:(7-35)(七)混合时间相同的准则混合时间是指在反应器中加入物料,到它们被混合均匀时所需的时间。
在小反应器中,比较容易混合均匀,而在大反应器中,则较为困难。
通过因次分析,得到以下关系:(7-36)对于几何相似的反应器,时,从上式可以得出:(7-37)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放大方法是各强调一个侧重点,得出的结论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下表所列出的是10L 小罐(n=500r/min,通气1VVM)放大到10000L(即放大1000倍)时,按照不同的放大准则所得出的结论,并以搅拌转速来进行比较。
方法放大后搅拌转速,r/min方法放大后搅拌转速,r/min 等体积功率等氧质系数79非通气107等叶端速度50通气85等混合时间126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按照不同准则放大,结果是放大后的反应器其他参数发生了悬殊的差别。
这说明在放大中选用什么准则是很重要的,这要根据放大体系的特点而确定。
反应器的放大问题现在尚未解决,在放大时往往外还要凭借经验。
有人统计,实际放大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和相同。
二、其他放大方法除了上述的一些放大方法之外,还在实验中采用因次分析法、时间常数法、数学模拟法等。
因次分析法也称相似模拟法,它是根据相似原理,以保持无因次准数相等的原则进行放大。
该法是根据对过程的了解,确定影响过程的因素,用因次分析方法求得相似准数,根据相似理论的第一定律(各系统互相相似,则同一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的原理),若能保证放大前与放大后的无因次数群相同,则有可能保证放大前与放大后的某些特性相同。
迄今为止,因次分析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物理过程。
但对有生化反应参与的反应器的放大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是因为在放大过程中,要同时保证放大前后几何相似、流体力学相似、传热相似和反应相似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所有无因次数群完全相等也是不现实的,并且还会得出极不合理的结果。
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过程中,由于同时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传质、传热和剪切等因素,需要维持的相似条件较多,要使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因此用因次分析法一般难以解决生物反应器的放大问题。
为此常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以确定何者更为重要,同时也能兼顾其他的条件。
时间常数是指某一变量与其变化速率之比。
常用的时间常数有反应时间、扩散时间、混合时间、停留时间、传质时间、传热时间和溶氧临界时间等。
时间常数法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常数进行比较判断,用于找出过程放大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来进行反应器的放大。
数学模拟法是根据有关的原理和必要的实验结果,对实际的过程用数学方程的形式加以描述,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研究、设计和放大。
该法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方法不同,可分为由过程机理推导而得的“机理模型”、由经验数据归纳而得的“经验模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模型”。
机理模型是从分析过程的机理出发而建立起来的严谨的、系统的数学方程式。
此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必须对过程要有深刻而透彻的了解。
经验模型是一种以小型实验、中间试验或生产装置上实测的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混合模型是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形式,再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此函数式中各参数的数值,也就是把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相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模型。
下图为数学模拟放大法用于一般过程开发的示意图数学模拟放大法是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基础的,因而消除了因次分析中的盲目性和矛盾性,而能比较有把握地进行高倍数的放大,并且模型的精度越高,放大率、倍数越大。
然而模型的精密程度又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
由于受到这方面的限制,数学模拟实际取得成效的例子不够多,特别是对生物反应过程,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这方面的问题还远没解决,但无疑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
第二节生物反应器的参数检测一、生物加工过程的参数(物理、化学参数)要对生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操作和控制,首先要了解生化过程的状态变化,也就是要了解生化过程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分为物理变量信息(如发酵温度)、化学变量信息(如pH)以及生物变量信息(如生物质浓度)。
具体项目见下表:表7-2 生物加工过程的物理、化学参数物理参数化学参数间接参数成熟尚不成熟温度pH成分浓度氧利用速率(OUR)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糖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功率输入溶解氧浓度氮呼吸熵(RQ)搅拌速率溶解 CO2浓度前体总氧利用体积氧传递系数通气流量排气氧分压诱导物位置排气CO2分压产物加料速率其他排气成分代谢物细胞浓度(X)金属离子细胞生长速率Mg2+,K+,Ca2+比生长速率(μ)培养液重量Na+, SO42-细胞得率(YX/S)培养液体积PO43-糖利用率NAD,NADH氧的利用率培养液表观糖度ATP,ADP,AMP比基质消耗率(υ)积累量脱氢酶活力前体利用率酸其它各种酶活力产物量(ρ)碱细胞内成分比生产率消泡剂蛋白质其他需要计算的值参数DNA细胞量RNA功率功率准数气泡含量雷诺数面积生物量表面张力生物热碳平衡能量平衡下面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参变量简要加以说明(一)设定参数工业规模发酵对就地测量的传感器的使用十分慎重,不轻易采取一些无保证、未经考验的就地测量仪器。
现在采用的发酵过程就地测量仪器是经过考察、很可靠的化学工厂也在使用的传感器,如用热电耦测量罐温、压力表指示罐压、转子流量计读空气流量和测速电机显示搅拌转速等。
常规在线测量和控制发酵过程的设定参数有罐温、罐压、通气量、搅拌转速、液位等。
1.压强对通气生物发酵反应,必须往反应器中通入无菌的洁净空气,一是供应生物细胞呼吸代谢所必须的氧,二是强化培养液的混合与传质,三是维持反应器有适宜的表压,以防止外界杂菌进入发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