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七年级生物下册 2.2.2 血管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222 运输物质的器官教案(新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情况。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三种血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和解剖操作,提高分析和动手能力。
情感价值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动静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体育锻炼。
3.通过学习人们利用心脏工作原理造福人类的事实,提高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工作原理。
难点:三种血管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输血或献血时针刺部位在哪里?介绍输血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二)学习新课一、血液1.探究竟?实验:(1)师生互动:选一位瘦弱同学参与感觉动脉、静脉,判断内部血流(2)三种血管在身体如何联系分析图片,考察学生掌握情况(3)演示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讲述直观形象再现三种血管的关系2.探究竟?实验: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1)实验目的提出问题:人体血管分几种?血液怎样。
流动?(2)设计和进行实验教师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3)实验结论通过影片进一步仔细观察血流速度、方向区分几种血管引导学生分析(4)图片解析观察图2-7 ,图2-9 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知识提升例表比较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及拓展知识(第2 课时)(一)情境导入大家都知道心脏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重要器官。
如果心脏停止了工作,那么人的生命也将停止了。
那么,心脏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功能呢?(二)学习新课二、心脏1探究竟• 实验:教师活动:出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图片,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心脏位置。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224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冀教版教材分析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 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 •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1. 教师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材料用具:显微镜,活水蚤,蒸馏水,香烟,95 %的酒精,吸管,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漏斗,计时器(或手表)等。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2.2《人体怎样获得能量》教案1济南版-教学目标:1. 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
2.. 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 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重点难点:食物的热价一、精梳理(一)能量的摄取:1. 能量来源:食物中的________ ,女口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2. 食物的热价:(1)概念:指 ____ 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__________ 。
(2)糖类的热价: ______ 千焦/克。
(3)蛋白质的热价: ____ 千焦/克。
血管
(2)设计和进行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3)实验结论
通过影片进一步仔细观察血流速度、方向区分几种血管引导学生分析
(4)图片解析
观察图2-7,图2-9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知识提升
例表比较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及拓展知识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检测师出示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血液流动情况的掌
握程度,让学生及时巩固以加分形式激励学生争
抢回答。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何启发?
学生归纳总结、谈感受
板书
设计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河北少儿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描述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感受真实物象和示意图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命,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自己身体或与同学亲身经历的事件相联系。
可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静脉),回忆医生在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这样能增强对血管和心脏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最后用列表的方法比较三种血管的概念、血流方向、血流快慢、管壁厚薄和分布。
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学案导学法、实验视频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2.自制课件、导学案,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设计
八、作业设计:1、复习本节内容;2、完成导学案上剩余题目。
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区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1)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体验感受自我,增加对自身了解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
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花,活的小鱼等。
2、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如何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搜集有关人体不同血管出血的急救措施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的血液,那么血液在哪些器官中流动呢?(血管和心脏)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你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是哪里?(对,血管)你对血管有多少了解?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身上的血管呢?(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你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三种血管?我们先通过实验来初步认识一下血管。
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观看“实验操作步骤”视频;想一想: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做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生1:保持鱼体湿润,让它能正常的呼吸。
生2:观察到现象抓紧时间把小鱼放回原来的环境,让小鱼少受伤害。
)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心给予肯定。
课件展示注意事项:(1)观察前,需要用湿润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露出口和尾部,以防止小鱼乱动,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2)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不要惊慌大叫,保持镇定,等小鱼安定后再观察。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血管是物质运输的基础,本节内容具体介绍了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熟悉并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能完成本课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心脏”的学习。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输液或抽血的经历,所以对血管有粗略的印象,知道血管是用来运输血液的,但还不能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对血管的粗略感使得孩子们对本节内容具有很大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保持兴趣并落实知识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能够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区分三种血管。
2、过程与方法:能够区分三种血管出血以及能够进行简单初步止血护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保护实验动物;形成出血急救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区分三种血管2、教学难点:掌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四、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摸摸自己的身体找出心脏以外的跳动部位至少三处。
生:寻找并感受身体跳动部位。
(多数同学找到手腕处的动脉)师:引导同学触摸并感受颈部和头部动脉。
生:根据引导找到颈部和头部动脉并进行感受(如果自己感觉不出来,可同桌两人互相感受对方动脉的跳动。
)师:同学们握住拳头看看自己手上的青筋——静脉。
生:握拳并观察自己手上的青筋。
师、平时手擦破皮,流血,如何止血呢?——毛细血管出血。
生:贴创可贴,过一段时间血就不流了(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动脉,观察静脉,回忆手擦破皮出血,学生对动脉和静脉和毛细血管有了大致区分,便于教学进行。
)五、新课讲授1、明确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区分三种血管出血以及能够进行简单初步止血护理;尊重并保护实验动物;形成出血急救意识。
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2、新知呈现师:PPT出示动脉、静脉图片,让孩子们找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区别。
生:动脉管壁厚,静脉管壁薄,动脉管腔小,静脉管腔大。
师:看课本32页,找出其他的区别。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材分析】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的实验,说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益处,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教学目标】1.收集常见的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种类及防治资料,并分析发病原因。
2.阐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危害。
3.举例说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体育锻对心脏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计时器(或手表)等。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料【教学过程】123【板书设计】心脏和血管的保护第四节一、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二、常见心脏和血管疾病及其致病原因三、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反思】应让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2.2.2.1血管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血管,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血管的类型与功能
四、教学难点
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了解到人体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人体的血液就像公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血管是一条条公路,而这些血管有什么类型,又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节血液循环。
(二)讲授新课
探究:血管的类型及功能
阅读教材31——34页文字资料,思考:
1、人体的血管有几种类型?
2、动脉血管具有什么特点?功能?
3、动脉血管具有什么特点?功能?
4、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具有什么功能?
5、根据出血情况,怎么判断哪种血管受到损伤?
(三)知识运用
1.我们手臂上的“青筋”是__________血管,在四肢分布的这种血管的内表面有__________.2.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都可以
(四)归纳小结
一、动脉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
二、静脉血管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将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
三、毛细血管
管壁薄(一层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运输物质的主要部位。
(五)随堂检测
1.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2.动脉血管的特点是()
A.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慢
B.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C.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D.管壁极薄、血流速度极慢
3.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的手臂上一条条的“青筋”不是血管而是神经
B.病人到医院打点滴时,针头是插入静脉
C.将药物注人的臀部肌肉,药物会进入毛细血管
D.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动脉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
二、静脉血管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将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
三、毛细血管
管壁薄(一层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运输物质的主要部位。
七、作业布置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的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__________.
(2)进针时,尽管有较强的疼痛感,但受试者并不会把手臂缩回,这是因为大脑能控制
__________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预习35——37 心脏
心脏的结构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