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0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七课第一框维护宪法权威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确宪法的法律效力和修改程序,掌握实施宪法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理解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
运用: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能初步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违反宪法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实施宪法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五、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74~77;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新课,辅导学生熟悉模拟法庭的程序,准备发言稿。
学生:预习并思考教材中问题;利用网络搜集、查找相关法律法规。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欣赏歌曲伴奏和图片,在探讨问题中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教学活动(1)探究活动一:乐队章程。
请学生欣赏歌曲伴奏和图片,引导他们弄清乐队为什么需要乐谱?组织学生热烈讨论: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怎样的章程,以便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引出维护宪法权威。
(二)研习新课第一目:根本大法,效力最高1.教学内容宪法权威的含义:宪法是根本大法;宪法的法律效力;宪法的修改程序。
2.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二:宪法制定修改程序。
用PPT出示宪法封面图和知识要点: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宪法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社会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制度等内容。
说明我们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4第二个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设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让学生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与修改程序的不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明确之所以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要规定如此严格的程序,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课题:一、维护宪法的权威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首先,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在本章的重要作用,从知识架构的角度来说,理解了该部分内容对于后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
其次,从理论理解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存在违反宪法和违反具体法律比较难以区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宪法。
最后,从学生“自觉维护宪法”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案例1:材料1:胡锦涛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教师充分利用课件材料中包含的宪法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课件图片,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学过的宪法知识,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宪法主题,以此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