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课标文言3年详细关键词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57.06 KB
- 文档页数:21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cóngxiōng。
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
“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
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
“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
)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谓仇曰:“尔曹(你们。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健,远相我。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吴地。
)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独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精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又可以形成语感。
只要真正读懂了文章,试题就是小菜一碟。
所谓技巧,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补救办法。
翻译全文比做注释要省事得多,我选择做注释,一来帮助大家积累词语,二来强迫大家去思考。
只读翻译,不过是看了一个无趣的古人故事而已。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注释1、从叔:堂叔。
2、嗣:继承人。
3、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稳重谨慎。
6、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9、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
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10、佳器:有用的人材。
课文回放*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1、<名>早,早年。
《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名>早晨。
《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注释1、素:向来,一向。
2、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
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3、遗财禄秩:多馀的财产和俸禄。
4、关豫:关心,过问。
2017年全国3卷高考文言文《宋史·许将列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选拔调动人才),先南曹(唐朝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
宋初沿置,设判曹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次考功(官署名。
三国时期魏国官署尚书中有考功、定课两个部门,隋朝时候设置有考功郎,属吏部,掌管官吏考课之事,历代沿袭,清末时废除。
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照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综核无法(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根据呈文作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被选拨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将奏(上奏)罢(罢免,取消)南曹,辟(开辟,设置)公舍(公堂)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liúnàn,阻留刁难。
这里指被阻留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这里指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之使不敢行,以(相当于“而”,就)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泛指充任,任职)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文言中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荆轲刺秦王》:“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办法报答太子了。
”与“有以”相对的固定结构是“无以”,可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鸿门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在军帐中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娱乐的,我请求用剑来表演舞蹈。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17年浙江卷⾼考⽂⾔⽂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2017年浙江卷⾼考⽂⾔⽂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教师讲评、学⽣⾃学版】阅读下⾯的⽂⾔⽂,完成14~18题。
(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谦词,我。
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颐和园⾸仆⽽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如果不打算救皇上,就请您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您就可以得到⼤富⼤贵了)与⾜下(敬词,您。
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下,⾜下欲救则救之。
”——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齿(因幼马每年⽣⼀齿,故以齿计算⽜马的岁数,也指⼈的年龄。
成语“马齿徒增”:谦称⾃⼰虚度年华,没有成就)同⽽道不同,⾜下性俊达(性情俊逸通达)坚明(性格坚定),⼼正⽽⽓和,饰以温慎(⽤温顺、缜密修饰⾃⼰),故处世显明⽆罪悔(指罪过。
“罪”与“悔”意思相近,属同义复词。
宋·王安⽯《⼤理寺丞张服改太⼦中舍制》:“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罪悔,是亦宜有赏。
”——官吏三年时间内能够尽职尽责、砥砺操⾏且⽆罪过,这也是应该得到奖赏的)。
(仆)在京城间,家事⼈事,终⽇促束(忙碌),不得⽇出所怀以⾃晓,⾃然不敢以辈流(流辈,同辈)间期(盼望,希望。
《吕⽒春秋·察今》:“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mòyé,良马期乎千⾥,不期乎骥骜jìào。
”——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好马只期求能⾏千⾥,不期求它有“骥骜”的美名)⾜下也。
去岁乞假,⾃江、汉间归京,乃知⾜下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官为出官。
⽩居易《琵琶⾏(并序)》:“予出官⼆年,恬然⾃安。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安,⾃得其乐)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从前,以前。
者:⾳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与“向者”同义的词语还有“昔者”“曩者”“往者”)仆之期⾜下之⼼,果为不缪(通“谬”,错误),私⾃喜贺,⾜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期待仰慕),⼆者所以为喜且⾃贺也,幸甚,幸甚。
2017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谦词,我。
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如果不打算救皇上,就请您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您就可以得到大富大贵了)与足下(敬词,您。
梁启超《谭嗣同传》:“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齿(因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也指人的年龄。
成语“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性情俊逸通达)坚明(性格坚定),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用温顺、缜密修饰自己),故处世显明无罪悔(指罪过。
“罪”与“悔”意思相近,属同义复词。
宋·王安石《大理寺丞张服改太子中舍制》:“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行而无罪悔,是亦宜有赏。
”——官吏三年时间内能够尽职尽责、砥砺操行且无罪过,这也是应该得到奖赏的)。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忙碌),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流辈,同辈)间期(盼望,希望。
《吕氏春秋·察今》:“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mòyé,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jìào。
”——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好马只期求能行千里,不期求它有“骥骜”的美名)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从前,以前。
者: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与“向者”同义的词语还有“昔者”“曩者”“往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通“谬”,错误),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期待仰慕),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许将,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以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
又改鄆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
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
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一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圣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注释】1、福州,宋代的福州路,辖境为今福建省东部地区。
2、闽,闽县,县治在今福州。
3、举,科举考试中选4、。
除集贤院校理,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集贤院,宋代中央机构,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对整理。
5、同知礼院,任太常寺少卿。
礼院,太常寺的俗称。
宋代的太常寺掌管封赠祭祀的礼仪。
新高考文言文常考词语汇编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7、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8、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9、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0、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1、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2、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3、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
14、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5、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6、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7、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8、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9、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20、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1、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2、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人物心理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一、谢弘微重点字词详细注释(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二、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一、谢弘微重点字词详细注释(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二、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阳夏[jiǎ]人
断句)。
父(谢)思,武昌太守。
峻,司空琰[yǎn]第二子也,
(妇讳,指避母、祖母名讳),故(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
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
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
使折服。
文书。
及至北境,
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
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称号)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2017年课标3)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臣.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屈服.使折服)之.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阅)文书。
及至北境.聚观.曰:.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yǔ](多个监狱)皆空。
父老叹曰: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后五十六年”郓俗.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出兵作战)有制.名虽不同)而横之.方而圆之..好像)一人。
”.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一词又被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
...高尚的品德)事。
”.在大名六年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卒.年七十五。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给的称号)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二、赵憙详细注释(2017年课标2)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堂兄.无子.憙年十五.(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拒”.。
为)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之而去。
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已经.……之后)引见..任郎中.使(省略“之”..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有战劳..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在南阳)..(wèi.送信)词斥责)之.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信).乃惊曰:也。
三、谢弘微重点字词详细注释(2017课标1)四. 孙傅重点字词详细注释(2015课标1)二、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三、参考答案10.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C(“职位很高”无据)12.A(“使对方为占得便宜”无据.对方没占得便宜)13.(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四、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升爲知制诰.特地下令不经考核而任用。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説:“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閲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説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説:“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爲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説:“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爲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
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
父老感嘆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
征召担任兵部侍郎。
上疏説:“因此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
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
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説:“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爲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
赠开府仪同叁司.谥号文定。
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