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光对黏虫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黏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作者:闫冬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期闫冬(建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建昌 125300)建昌县地处辽西于半干旱地带,年平均降雨量在550 mm左右,年积温月2900 h。
大田多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黏虫多为南方迁飞而来的二代黏虫及二代黏虫在本地繁殖的三代黏虫。
今年由于剧烈的降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使二代黏虫在小德营子乡、二道湾子乡、玲珑塔镇、巴什罕乡、药王庙、王宝营子乡、新开岭乡、碱厂乡等地局部大发生,现将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预测预报1.1 测蛾器预测:适用于5~6月份成虫预测。
(1)测蛾器设置环境与测蛾时间:每站点设两台测蛾器。
设置地点选择远离村庄,空旷通风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中。
两台测蛾器距离在500 m以上,保持相对稳定。
测蛾时间为5月11日~6月25日。
(2)诱剂的配置和测蛾器使用:一台测蛾器全量配法是红糖0.375 kg、米醋0.5 kg、白酒0.125 kg、水0.25 kg,再加入90%敌百虫10 g。
将诱剂配好后倒入诱剂皿中,每日黄昏时,将诱剂皿盖揭开,第二天早上取出虫后在将诱剂皿盖上。
每月逢5日、15日、25日添加半量,逢10日、20日、30日更换一次。
1.2 黑光灯预测:将黑光灯诱到的黏虫成虫分雌雄记录,同时记录每日气象资料,每3 d上报一次。
如遇到虫情紧张及时上报。
2 防治方法在6月下旬发现多个乡镇的玉米、高粱等地块有黏虫发生。
按照虫口密度不同使用无人机飞防和组织农民统防统治。
2.1 无人机飞防对于玉米、高粱二代黏虫虫口密度达到百株50头以上地块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以1:20的高浓度,利用无人机叶片向下的强大风力将药物喷洒在叶片和黏虫身上,已达到杀虫的目的。
无人机防虫快、喷洒均匀、效果好,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此次共使用无人机防控8790亩。
2.2 组织农民统防统治二代黏虫虫口密度达到百株30~50头的地块发生面积约8万亩,统一采购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 t向农民发放并统一防治,防治效果良好。
昆虫学报A cta Entomolo gica Sinica ,December 2008,51(12):1320-1326ISSN 0454-629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1020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 W -N -42-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害虫生物防治关键技术》项目作者简介:王,男,1978年12月生,北京市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异色瓢虫生物生理学方向研究,E -mail :oas is @ioz .ac .cn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zf6131@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8-07-14;接收日期Accepted :2008-11-06环境颜色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王 1,2,刘 爽1,3,张 帆1,*,张润志2(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摘要:在室内利用不同颜色的饲养容器,对异色瓢虫H armonia axyridis (Pallas )生长发育、体长体重变化及繁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环境颜色条件对异色瓢虫幼虫各龄历期均有显著影响;尽管蛹期受不同颜色影响显著,但其总胚后发育期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异色瓢虫1龄和2龄幼虫体长增量在不同颜色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在红色条件下体长增量显著小于其余各处理。
不同环境颜色条件下异色瓢虫各虫期体重增量均有显著差异,而4龄幼虫体重增量在各处理中均显著大于其余各虫期,并占总胚后发育期体重增量的50%以上。
异色瓢虫成虫的交配持续时间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产卵前期在黄色及绿色条件下显著小于其余各处理。
其首堆产卵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红色及自然光下的48h 累计产卵量均显著小于其余处理。
2018,44(3):6 - 10P la n t P ro tec tio n黄色灯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蒋月丽1#,张建周2#,袁水霞3,李彤S巩中军S苗进S段云S吕春芳S武予清1#a.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 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451450)摘要黄色灯防治害虫的原理是利用蛾类昆虫对绿黄波段(500〜590 nm)光敏感的特性,通过干扰蛾类害虫的日节律达到降低其种群密度的目的。
本文简述了黄色灯防治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状况、黄色灯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黄色灯在防治蛾类害虫过程中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分析了黄色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未来黄色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视觉色素;黄色灯;害虫;物理防治中图分类号:Q 96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 16688/j. zwbh. 2017238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yellow light for pest controlJIANG Yueli1,ZHANG Jianzhou2,YUAN Shuixia3,LI Tong1,GONG Zhongjun1,M IA O Jin1,D U A N Yun1,LU Chunfang1,W U Yuqing1(1. Henan Key Laboratory fo r Control o f Crop P ests,Key Laboratory fo 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 f Crops in Southern Region o f North C hin a,Ministry o f Agriculture ;Institute o f Plant P rotection,Henan A 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 hin a;2 . Institute o fW h e c t,H enanA cadem 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 hin a;3 . H enanV ocational College o f A griculture,Zhengzhou451450, China) Abstract The s ensitivity of nocturnal moths to green-yellow light(500 —590 nm)can be used to disrupt the daily rhythm of th e e noctumalpest moths,and there狅re help Ower the狉 popuatOn density. The paper review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ye l low light,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tro l of nocturna l moth pests by ye l l ow light,and effects of yellow light on plant physiology during pest control.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yellow light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yelbw light is predicted.Key words visual pigment; yellow light; insect pest;physical control利用昆虫对光波(自体发光)的反应即昆虫趋光 性一直是农业害虫防治的一种手段,也是无公害防 治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具有多年的历史。
黄板诱虫的原理黄板诱虫是一种常用的害虫管理方法,它基于虫类对黄色的偏好而设计。
该方法利用黄色板材上的特殊黏胶物质吸引昆虫降落并粘附,以达到监测和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
黄板诱虫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颜色诱导:许多昆虫,特别是飞行的昆虫,对黄色具有较高的诱导效果。
这是因为黄色与自然环境中的绿色和蓝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中,黄色板材成为吸引害虫的重要工具。
2. 光线反射:黄色板材通常具有一定的光线反射性能,这意味着它可以反射周围环境的特定光谱以增强对昆虫的吸引力。
此外,光线反射还可以使黄色板材在夜间或低光条件下更加可见,增加其诱捕效果。
3. 顺滑表面:为了增加虫类降落的几率,黄色板材上通常涂覆一层黏胶物质。
黏胶物质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以将昆虫困住并防止其逃脱。
这种黏胶物质通常是无毒的,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4. 香味诱惑:有些黄板还会在黄色板材上喷洒一定的香味物质,以增加其诱惑力。
例如,对某些食物类害虫来说,放置发酵食物的黄色板可能会更加有效,因为这些害虫通常对发酵气味有强烈的吸引力。
使用黄板诱虫的过程通常如下:1. 安装黄色板材:将黄色板材安装在农田、果园、温室等需要防治害虫的地方。
板材应该放置在植株附近或害虫常出没的地方,以提高捕虫效果。
2. 检查和监测:定期检查黄色板上黏附的昆虫数量和种类。
这可以帮助农民或园艺师了解害虫种群的发展情况,并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害虫管理。
3. 控制害虫:当发现大量的害虫被捕获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害虫控制。
例如,可以增加板材的数量或安装其他害虫管理设备。
总的来说,黄板诱虫利用昆虫对黄色的吸引力原理,通过黄色板材和黏胶物质将害虫捕获并困住,从而实现对害虫种群的监测和控制。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毒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
光周期和光强对梨小食心虫求偶行为和生殖力的影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
除西藏、新疆未见报道外,在我国广泛分布,也是世界性蛀果害虫。
梨小食心虫为弱光性昆虫,时辰节律显示对光敏感,是影响行为和种群的重要生态因子。
本文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光强对成虫期和蛹期作用后,梨小食心虫求偶行为、交配力、生殖力和雌雄虫寿命等的影响。
其中设置了光周期13个(L:D=0:24; L:D=2:22; L:D=4:20; L:D=6:18; L:D= 8:16; L:D=10:14; L:D=12:12; L:D=14:10; L:D=16:8; L:D=18:6; L:D=20:4; L:D=22:2; L:D=24:0,对照光周期为L: D=15: 9);光强5个(50 lux、100 lux、300 lux、400 lux、 5001ux,对照光强为2001ux),主要结果如下: 光周期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影响: L: D=12: 12时对求偶行为影响最大,长光周期交尾主要发生在光期,短光周期交尾主要发生在暗期;不同光周期成虫产卵量差异极显著,L: D=14: 10时,平均产卵量最高,为89粒,但其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光周期处理后成虫种群动态不同,L: D=14: 10,对后代种群发展有利。
光周期对梨小食心虫蛹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蛹的羽化时间差异显著,蛹期接受不同光周期刺激对梨小食心虫求偶行为以及交尾不利;短光周期交尾主要发生在暗期,长光周期交尾主要发生在光期: 不同光周期处理蛹羽化后产卵量差异不显著;雌虫平均寿命低于雄虫寿命;不同光周期处理蛹对于种群发展是不利的,全暗和L:D=12: 12影响最大。
光强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影响: 光强为501ux求偶行为完整,3001ux时求偶持续时间最长;光强对成虫产卵、孵化率以及雌雄虫寿命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光强处理成虫对种群发展是不利的。
昆虫的趋光行为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的行为和生态习性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其中,昆虫的趋光行为是研究者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昆虫趋光行为的现象和原因,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趋光行为的现象和类型1. 光源方向感应许多昆虫表现出对光源方向的敏感,当光源出现时,它们会迅速朝光源方向靠近。
光源可以是太阳、月亮,也可以是人工灯光等。
2. 光强感应昆虫对光的强度也非常敏感。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它们会更加积极地趋向光源,而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它们则会选择远离光源。
3. 光谱选择不同的昆虫对光的颜色谱段有不同的偏好。
有的昆虫偏爱紫外线,而有的昆虫对红光更具吸引力。
这种光谱选择也与它们的视觉系统结构相关。
二、趋光行为的原因1. 寻找伙伴趋光行为在昆虫的求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许多昆虫在繁殖季节会发出特定的光信号,吸引异性。
因此,通过趋光,它们能更容易地找到配偶,提高繁殖成功率。
2. 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光源通常与昆虫的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一些植食性昆虫会在夜晚被光源所吸引,因为这些光源通常与植物的花蜜或果实有关。
同时,昆虫也利用光源来定位适于栖息或产卵的环境。
3. 避免捕食者趋光行为还可以作为昆虫来避免捕食者的一种防御策略。
有些昆虫会借助光源来干扰捕食者的视觉,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
三、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1. 传播花粉和繁殖昆虫在趋光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花朵,并帮助花粉传播。
这对于一些依赖昆虫传粉的植物来说至关重要。
趋光行为的昆虫还可以在繁殖过程中促进交配的发生,进而维持物种的繁衍。
2. 生态平衡昆虫趋光行为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吸引或远离光源,昆虫对环境中的资源进行了合理分配,减少了资源过度利用的可能性,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防治借助昆虫趋光行为,人们可以利用光源来引诱害虫,从而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昆虫的趋光行为是一项十分有趣且复杂的生物行为现象。
不同光质对蚂蟥生长和免疫影响的研究引言蚂蟥(Hirudo medicinalis)是一种寄生在水生环境中的蠕虫,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科研领域。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光质对蚂蟥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光质对蚂蟥各方面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研究结果和解释。
影响蚂蟥生长的光质红光对蚂蟥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红光对蚂蟥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红光能够促进蚂蟥的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从而加速其生长速度。
•实验证实,在红光照射下,蚂蟥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增加。
蓝光对蚂蟥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反,蓝光对蚂蟥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蓝光能够干扰蚂蟥的生理功能,导致其生长缓慢。
•实验证实,在蓝光照射下,蚂蟥的体长和体重变化不显著。
其他光质对蚂蟥生长的影响•紫外光和绿光对蚂蟥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黄光和橙光对蚂蟥的生长也没有显著影响。
影响蚂蟥免疫系统的光质红光对蚂蟥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红光能够增强蚂蟥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红光可以提高蚂蟥体内抗菌肽的产生,并增强其杀菌作用。
•实验证实,在红光照射下,蚂蟥的免疫能力显著增强。
蓝光对蚂蟥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蓝光对蚂蟥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蓝光能够降低蚂蟥体内抗菌肽的产生,并减弱其抗菌能力。
•实验证实,在蓝光照射下,蚂蟥的免疫能力较弱。
其他光质对蚂蟥免疫系统的影响•紫外光和绿光对蚂蟥的免疫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黄光和橙光对蚂蟥的免疫能力也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红光能够促进蚂蟥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 2. 蓝光对蚂蟥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红光能够增强蚂蟥的免疫功能,而蓝光则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4. 其他光质(紫外光、绿光、黄光和橙光)对蚂蟥的生长和免疫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光质对蚂蟥的生长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光质对蚂蟥的分子机制和相关的生理功能,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LED光源对昆虫行为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作者:涂小云陈元生支忆来源:《植物保护》2014年第02期关键词昆虫;行为学;生物学;发光二极管中图分类号:S 477,Q 96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4.02.003Effects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on insectbehavior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Tu Xiaoyun1,Chen Yuansheng2,Zhi Yi1(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22, China; 2. Jiangxi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341000, China)Abstract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is a kin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hat can directly convert electric power into visible light and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size, long lif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arrow wavelength, and variety of wavelength, etc.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advance of effects of LEDs illumination on insect behavior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New pest trap and control devices could b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ased on insect response to LED lighting.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luding light pollution and chemical pollution) in application of LEDs wa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insect;ethology;biology;light emitting diode 昆虫视觉系统中的光感受器是昆虫对光产生各种行为反应的内在生理基础,外部光环境则影响着夜行昆虫的趋光性、日节律等行为。
黄色光对黏虫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作者:段云苗进巩中军来源:《植物保护》2016年第03期摘要室内条件下研究黄色光源对黏虫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结果表明,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能够使黏虫的产卵前期延长1.2 d (P=0.002),产卵量减少27%(P=0.001),成虫寿命延长2.3 d。
可见,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对黏虫成虫的生物学习性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黏虫;黄色光;产卵量;成虫寿命中图分类号:S 433.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6.03.031AbstractThe effects of yellow light on the oviposition and adult longevity of Mythimna separata were investigated indo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oviposition period of M. separata exposed to yellow light was prolonged 1.2 d (P= 0.002)and the oviposition quantity reduced 27% (P=0.001). Meanwhile, the longevity of M.separata treated in continuous yellow light was prolonged 2.3 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exposure of yellow light at night had some effect on the biological habit of M. separata.Key wordsMythimna separata;yellow light;oviposition quantity;adult longevity光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行为活动和生殖能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光通过调节生物钟影响和调节昆虫的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使昆虫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12]。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光对昆虫行为活动和生殖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运动、睡眠、学习记忆、趋光性、迁飞、定向、嗅觉、取食、滞育、交配和产卵等[35]。
因此,研究光对昆虫的影响,能够为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很大的帮助[6]。
黄色光已被应用于害虫的防治中,且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应用黄色光防治害虫的报道,如Yamanaka等报道黄色荧光灯对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
Imura等报道黄色荧光灯可以减少温室内月季上棉铃虫的产卵量和幼虫数量,减少棉铃虫的危害[9]。
日本对黄色光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较多的报道。
野村健一等在1965年报道利用黄色波段的电灯可以有效防治吸蛾类害虫的危害[10];八濑顺也在2004年报道利用黄色灯可以防治蔬菜上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蛾类害虫的危害[11]。
近些年来,我国湖南、湖北等部分地区也先后报道了利用黄色荧光灯防治菜蛾和夜蛾等常见的农业害虫[1213]。
本课题组通过近几年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的研究表明,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能够有效干扰金纹细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等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活动,阻碍其交尾产卵,降低产卵量,使无效卵量增加等,并且不同程度地改变这些害虫的产卵动态和雌蛾的寿命[1317]。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具有食性杂、远距离迁飞和抗药性强等特点[18]。
近几年来,黏虫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部分地区大范围发生,且为害具有范围广、面积大和密度高等特点[18],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研究了室内条件下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对黏虫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希望能够为黏虫的物理防治技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供试黏虫在室内用玉米叶连续继代繁殖10代以上。
羽化后,选择健壮一致的成虫用于试验,成虫喂以5%的蜂蜜水。
饲养温度为(24±1)℃,相对湿度(RH)为65%~75%,光周期为L∥D=13 h∥11 h。
1.2试验方法将刚羽化的黏虫成虫雌雄配对后(对照组和处理组各30对),放于透明的塑料筒状容器内(直径8 cm,高15 cm),筒顶用纱布封口,筒底用双层保鲜膜封住。
每个容器内放置1对,定时添加5%的蜂蜜水补充营养。
试验温度为(24±1)℃,相对湿度(RH)为65%~75%。
光照条件:对照组光周期为L∥D=13 h∥11 h,光源为普通日光灯,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 lx;处理组白天为13 h的普通日光照射,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 lx,夜间为11 h的黄色光照射,光源为25 W的黄色灯泡(佛山照明,E27型),波长590 nm,光照强度为130 lx。
每天记录雌虫的产卵情况,直至成虫全部死亡。
1.3数据处理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黄色光对黏虫成虫产卵的影响由图1可知,经黄色光照射后,黏虫的产卵前期平均延长1.2 d,与对照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02)。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照组和处理组的最短产卵前期均为4 d,但对照组最长产卵前期为7 d,而处理组最长产卵前期为12 d。
对黏虫产卵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黏虫的产卵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图2),处理组的产卵量减少了27%(对照组为1 482粒/雌,处理组为1 082粒/雌),平均减少400粒。
其中,对照组单雌最高产卵量为2 377粒,最低产卵量为318粒,产卵量在1 000粒以上的占90%;处理组单雌最高产卵量为1 695粒,最低产卵量为24粒,产卵量在1 000粒以上的占63.6%。
2.2黄色光对黏虫成虫寿命的影响黏虫成虫寿命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处理组之间雌虫的寿命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24),且处理组雌成虫的寿命平均延长2.3 d (对照组成虫寿命为13.3 d,处理组为15.6 d)(图3)。
其中,对照组雌成虫最长寿命为22 d,最短寿命为8 d;处理组雌成虫最长寿命为26 d,最短寿命为7 d。
对黏虫雄成虫寿命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处理组雄成虫的寿命平均延长2.3 d (对照组成虫寿命为18.7 d,处理组为21 d),但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274)。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照组黏虫雄成虫最短寿命为8 d,最长寿命为29 d,处理组最短寿命为5 d,最长寿命为35 d。
3讨论光是影响昆虫的重要环境因子。
研究表明,光主要影响昆虫的行为活动、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等[1920]。
黄色光作为一种可见光源,在农业害虫的防治中不同于灭虫灯或杀虫灯。
应用黄色光防治害虫时,主要是通过夜间施加黄色光来影响夜出型蛾类害虫正常的行为活动和生活习性[35]。
同时,这种防治技术还能够减少对天敌和非目标昆虫的影响[21]。
曹雅忠等的研究表明,光周期的改变对黏虫飞翔能力、发育进度和生殖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影响[20]。
本文通过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研究了黄色光对黏虫产卵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结果表明,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可以使黏虫的产卵前期延长1.2 d,产卵量减少400粒,成虫寿命延长2.3 d。
因此,夜间采用黄色光照射对黏虫的产卵和成虫寿命都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1]Hardeland R, CotoMontes A, Poeggeler B. Circadian rhythms,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tive defense mechanisms [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3, 20(6):921962.[2]Xu Kanyan, DiAngelo J R, Hughes M E, et al. The circadian clock interacts with metabolic physiology to influence reproductive fitness [J]. Cell Metabolism, 2011, 13(6):639654.[3]Zhou Xianju, Yuan Chunyan, Guo Aike. Drosophila olfactory response rhythms require clock genes but not pigment dispersing factor or lateral neurons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2005, 20(3):237244.[4]Allada R, Chung B Y. Circadian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in Drosophila[J].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2010, 72:605624.[5]Merlin C, Gegear R J, Reppert S M. Antennal circadian clocks coordinate sun compass orientation in migratory monarch butterflies [J].Science,2009, 325(5948):17001704.[6]Beaver L M, Hooven L A, Butcher S M, et al. Circadian clock regulates response to pesticides in Drosophila via conserved Pdp1 pathway [J].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10, 115(2):513520.[7]Kosaka S.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 application technique of yellow lamp to insect pest control. Yellow fluorescent lamp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J]. Kongetsu no Nogyo Noyaku,Shizai, Gijutsu, 1999, 43(8):2125.[8]Yamanaka M, Yase J. Reduction of insect damage by yellow fluorescent lamp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ing [J].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1999, 74(12):12911296.[9]Imura T, Fukui T. Control of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by yellow fluorescent lamps on greenhouse roses [J]. Bulletin of the Nara Prefectura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2003(34):5157.[10]野村健一,大矢慎吾,渡部一郎,等.電燈照明による吸蛾類の防除(第1報):照明の効果解析とそれに及ぼす各種光条件の影響について[C]∥応用動物昆虫学会,1965, 9(3):179186.[11]八濑顺也. 露地野菜害虫における防除对策の现状と课题[C]∥日本第9回農林害虫研究会報告. 高知三翠园,2004:69.[12]何钢,唐成万,刘君昂,等.金秋梨吸果夜蛾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 23(4):46 49.[13]段云,刘顺通,段爱菊,等.黄色灯对金纹细蛾的防治作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7374.[14]段云,武予清,杨淑斐,等.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7,33(6):110112.[15]蒋月丽,段云,武予清.三种不同波长绿黄光对甜菜夜蛾产卵生物学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8, 35(5):473474.[16]段云,武予清,蒋月丽,等.LED光照对棉铃虫成虫明适应状态和交尾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 29(9):47274731.[17]段云,吴仁海,武予清,等.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8082.[18]张云慧,张智,姜玉英,等.2012年三代粘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J].植物保护,2012,38(5):18.[19]Di Cara F, KingJones K. How clocks and hormones act in concert to control the timing of insect development [J]. Current Topics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3, 105:136.[20]曹雅忠,李光博,胡毅.光周期对粘虫生殖与飞翔影响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4):402406.[21]武予清,段云,蒋月丽.害虫的灯光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27130.(责任编辑:杨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