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 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23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一课时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晶体的常识(第一课时)课型新知识课授课人授课班级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观察、分析、对比、讨论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过程与方法】(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策略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1:引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任务1.1:认识晶体与非晶体板块2:晶体的特点之一:自范性任务2.1:掌握“自范性”和“自范性条件”板块3:晶体的形成途径任务3.1:途径之一:凝固任务3.2:途径之二:凝华任务3.3:途径之三:结晶板块4:晶体的其他特点任务4.1:微观世界去探究一下晶体的微观结构任务4.2:其他的物理性质任务4.3:介绍X—射线衍射实验板块5:新课导入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指导学生分类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教师进行巡视提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总结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常识▍课标要求▍1.初步了解晶体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3.掌握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要点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微粒在三维空间里呈排列非晶体微粒排列相对23.晶体的特点4.区分晶体与非晶体(1)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实验。
思考1:(1)晶体为什么有自范性?(2)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要点二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叫做晶胞。
2.晶体和晶胞的关系一般来说,晶胞都是体,晶体可以看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
(2)“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排列的,取向。
(3)所有晶胞的、内部的原子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以铜晶胞为例)晶胞的顶角是个晶胞共用的,棱上的原子是4个晶胞共用的,面上的原子是个晶胞共用的(如图所示)。
铜晶胞金属铜的一个晶胞所含的原子数有个。
思考2:铜晶胞含有4个铜原子,为什么不是14个?考点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它们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2.根据固体是否具有自范性、物理性质是否体现各向异性、有无固定熔沸点、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是否高度有序,可以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一种物质不是晶体就是非晶体【变式1】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B.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C.石墨的熔点为3 625 ℃D.在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判断晶体的“4点”注意事项(1)晶体一般属于纯净物。
(2)微观上,晶体中的微粒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表现在外观上晶体往往有规则的几何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