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生病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生病了怎么办》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和原因。
2.学习正确的生病时应该怎么做。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生病的常见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涕、头疼、肚子疼等。
2.身体发热时的注意事项。
3.生病需要休息、吃药和去医院的原因和方法。
4.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生病过?你们生病时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下生病了怎么办。
”2. 情境演示(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生病的道具,如体温计、药箱、医生玩具等,通过模拟情境演示生病时的一些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生病的情况。
3. 学习生病的常见症状(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图片卡片的方式展示生病的常见症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症状。
随后,教师解释这些症状的原因,并告诉幼儿生病时应该怎么做。
4. 身体发热时的注意事项(15分钟)教师告诉幼儿,当身体发热时应该怎么做。
例如,在幼儿园,可以向老师报告并等待家长的接送,而在家中,家长会帮助他们测量体温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5. 学习生病需要休息、吃药和去医院的原因和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图片卡片的方式展示生病需要休息、吃药和去医院的原因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自体验生病时的一些处理过程。
6. 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预防疾病的方法,例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膳食等,并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幼儿自己对于预防疾病的理解。
7.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正确应对生病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估:1.观察幼儿在情境演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理解生病时的应对方法。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生病了怎么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材的第三章《身体的小秘密》,详细内容为“生病了怎么办”。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掌握生病时的一些基本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知道生病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幼儿在生病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具备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病的原因,掌握生病时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生病时主动寻求帮助,具备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病的小熊玩偶、体温计、创可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病的小熊,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熊怎么了。
引导幼儿关注生病的原因,讨论如何帮助小熊。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生病的原因,如着凉、吃坏东西等。
(2)介绍生病时的基本处理方法,如量体温、喝热水、休息等。
(3)通过小熊玩偶示范,让幼儿学习如何照顾生病的小伙伴。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模拟生病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的场景。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照顾生病朋友的经验。
(2)邀请幼儿分享照顾生病朋友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病了怎么办》2. 板书内容:生病的原因:着凉、吃坏东西等生病时的处理方法:量体温、喝热水、休息等照顾生病朋友的方法:关心、帮助、陪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生病时的感受。
(2)写一写你照顾生病朋友的故事。
2. 答案:(1)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生病时的感受。
(2)幼儿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编写照顾生病朋友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病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传授正确的照顾生病孩子的方法。
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怎么办》(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健康教材《生病了,怎么办?》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病的原因,了解生病时的注意事项,学习基本的生病应对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病的原因,提高预防疾病意识。
3. 教会学生基本的生病应对方法,提高自我照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病的原因、生病时的注意事项、生病应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生病的情景,让学生关注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生病的原因(5分钟)利用PPT和图片,讲解生病的原因,如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
3. 讲解生病时的注意事项(5分钟)以视频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病时应注意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休息、按时吃药等。
4. 学习生病应对方法(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病应对方法,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等。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预防生病,并将讨论结果用画纸、彩笔等形式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强调预防生病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1. 生病的原因: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
2. 生病时的注意事项:多喝水、休息、按时吃药等。
3. 生病应对方法:测量体温、观察病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生病?2. 作业题目:生病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生病的原因、注意事项和应对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预防生病的计划,如定期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生病原因的讲解3. 生病时的注意事项4. 生病应对方法的掌握5. 小组讨论的引导与评价6.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如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
生病了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生病了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了解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生病了教案吧。
设计意图
此活动旨在结合季节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方法,知道生病要及时就医,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培养幼儿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
2、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3、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吃药,体验当医生的快乐。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1。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生病了》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活动,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学习并了解宝宝生病是一种常见现象;2.掌握基本的生病症状和应对方法;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健康意识;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病症介绍:头痛、咳嗽、发烧、拉肚子等常见病症;2.应对方法:休息、口服药、体温检查等简单的应对方法;3.学生角色扮演:分为医生和患者,互相提问和回答。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或卡片展示常见病症;2.角色扮演准备:医生白大褂、患者服装;3.课堂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5分钟)老师首先和学生打招呼,然后提问学生们是否有过生病的经历,引发学生们对生病的思考。
第二步:病症介绍 (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学生们一起认识常见病症,如头痛、咳嗽、发烧、拉肚子等,并简单介绍每种病症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第三步:应对方法 (15分钟)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常见病症。
在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导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如休息、口服药、体温检查等。
同时,老师也提醒学生们不要随意吃药,应该尽快就医。
第四步:角色扮演 (2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其中一人扮演医生,另一人扮演患者。
医生可以问患者的病症和症状,患者需要回答并描述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病症和应对方法的理解。
第五步:教学拓展 (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适时拓展其他相关知识点,如饮食调理、预防疾病等,让学生们对健康保健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六步:总结反思 (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征求对本次课程的感想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中,教学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并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病症。
《好朋友生病了》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了解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疾病与健康的关系2. 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3. 关心他人,培养同伴情感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病的小动物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疾病的思考。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医生、病人等角色,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4. 实践操作: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制作一个生病的小动物的故事课件。
2.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生病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卡片。
3. 角色道具:准备一些医生、病人等角色的道具。
4. 防护用品:准备一些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用品。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生病的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医生、病人等角色,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4. 实践操作: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讨论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病原因和预防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的表现,观察他们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得到提升。
3. 检查幼儿在实践操作环节的正确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生或护士等专业人士来园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加深幼儿对疾病的认识。
2. 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如组织幼儿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制作健康手工艺品等。
3.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八、教学注意事项2. 在角色扮演环节,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3.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教会他们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在家中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生病的原因和表现,理解生病时的注意事项。
3. 培养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病的原因、表现及注意事项,学会基本的卫生保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卫生保健视频等。
学具:小手帕、口罩、洗手液、玩具医生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医生,为小朋友们检查身体,引导幼儿关注生病的原因和表现。
2. 讲解生病的原因和表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生病的小朋友,讨论生病的原因和表现。
3. 讲解生病时的注意事项(1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书、卡片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生病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示范正确的卫生保健方法,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扮演医生,为同伴检查身体,巩固生病的原因和表现。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卫生保健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生病了》2. 内容:(1)生病的原因和表现(2)生病时的注意事项(3)卫生保健方法七、作业设计(1)画出自己生病时的样子,并描述生病的原因。
(2)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卫生保健计划,如每天按时洗手、戴口罩等。
答案:(1)示例:画出一个小朋友感冒的样子,旁边标注“感冒,流鼻涕、咳嗽”。
(2)示例:卫生保健计划:每天起床后、饭前便后、玩耍后洗手;出门戴口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卫生保健方法,加强家园合作。
(2)开展主题活动,如“健康小卫士”,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在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时,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健康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生病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生病时的感受以及生病后如何照顾自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
2. 培养幼儿在生病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寻求成人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病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疾病。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生病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寻求成人帮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故事书、玩具医生工具箱、健康小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病的小朋友,引导幼儿关注生病的原因,讨论如何预防生病。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书《生病的小兔》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讲解生病时的感受以及如何照顾自己。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病时的感受,以及学会寻求成人帮助的方法。
4. 互动环节(5分钟)组织“我是小医生”的游戏,让幼儿模拟给生病的小伙伴诊断病情,并提供相应的照顾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生病了》2. 内容:生病的原因:细菌、病毒、不良生活习惯等。
生病时的感受:咳嗽、发烧、头疼、恶心等。
照顾自己的方法:多喝水、按时吃药、休息、寻求成人帮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并写下一句照顾自己的话。
2. 答案:示例:我生病时感到很难受,我要多喝水、按时吃药、休息,还要告诉妈妈我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病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疾病。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生病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寻求成人帮助。
3.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幼儿关注生病的原因,讨论预防措施。
4. 例题讲解:如何通过故事书让幼儿理解生病的原因和照顾自己的方法。
5. 互动环节:组织“我是小医生”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照顾生病的小伙伴。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生病了”的含义;2.能够知道常见的感冒症状,并能够描述自己的状态,如喉咙疼、头疼、流鼻涕等;3.能够知道预防感冒的方法,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等;4.能够知道生病需要休息和吃药的重要性;5.能够懂得关心他人,如看到同学生病,可以帮助他们。
二、教学内容1.课堂情境模拟:老师扮演母亲照顾生病的孩子;2.表演:“生病了”的表演、讨论症状及水果蔬菜的作用、生病的照顾及意义;3.课堂小游戏:“我是健康大使”。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病吗?”步骤二:表演1.请一名老师扮演母亲角色,照顾生病的孩子,并让孩子们看到病人需要照顾的细节。
2.展示表演或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知道前往医院和吃药的重要性,并让孩子知道家长和医生的重要性。
步骤三:知识讲解和讨论1.引导孩子讨论感冒的症状和影响。
2.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感冒。
步骤四:小游戏1.按照小朋友的年龄设计相关的小游戏;2.例如,模拟“水果蔬菜”主题的游戏,让孩子们知道水果和蔬菜的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步骤五:反思与总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答课堂中提出的问题;2.强调生病后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吃药等;3.孩子们更要学会如何照顾人,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讲解。
四、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针对小班幼儿进行生病预防和照顾的知识讲解。
通过表演、互动问答和小游戏等多元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生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此外,此次教学活动还应该与长期的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孩子们养成勤洗手、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休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生病发生的概率。
同时,在反思本次教学中也注意到还可以增加更多口胡和游戏等互动性较强的教育型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要,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此外,针对幼儿的特性,教育者应注重孩子们从实践中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幼儿园小班健康《生病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材的第五章《身体小护士》,详细内容为“生病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掌握基本的生病预防方法,学会关心和帮助生病的同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知道生病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
3.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生病同伴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玩具医生工具箱。
学具:画纸、彩笔、玩具医生工具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医生,为生病的玩具熊看病。
(2)引导幼儿观察医生看病的过程,讨论如何关心和帮助生病的同伴。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
(2)讲解预防生病的方法,如勤洗手、多喝水、注意保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图片,讲解生病时的症状。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照顾生病的同伴。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医生为生病的同伴看病。
(2)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照顾生病同伴的经历。
(2)引导幼儿反思如何关心和帮助生病的同伴。
六、板书设计1. 生病的原因(1)细菌感染(2)病毒感染(3)不良生活习惯2. 预防生病的方法(1)勤洗手(2)多喝水(3)注意保暖(4)规律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照顾生病同伴的场景。
2. 答案:幼儿作品,以鼓励为主,不设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病原因和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2)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关心和帮助生病同伴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医生的工作。
(2)开展“我是小医生”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创意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了解生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小班健康活动课程计划:生病和生病
小班健康活动生病了。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初步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了解身体不舒服,及时告诉成年人,发展卫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健康活动课,来看看生病的计划。
设计计划本活动旨在结合季节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方法,知道他们应该及时就医,不怕注射,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提高孩子的意识。
疾病预防,培养孩子要注意健康。
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最初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
2,知道身体不舒服,及时告诉大人,养成注意健康的好习惯。
3,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注射吃药,体验做医生的快乐。
4,了解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不适,学会如何预防疾病。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熊。
2,预防疾病的方法(洗涤,进食,锻炼.)。
3,医生设备。
活动程序:
首先,设置场景 - 触发兴趣,导入活动。
1.展示熊:'今天,我邀请了一位小客人给孩子们。
谁是孩子? '小熊:'大家好!我是一只熊,今天我为每个人唱一首歌(唱两句话,打喷嚏)
孩子们,你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似乎我不能给每个人一个节目,如果我不把感冒传给每个人,孩子们会再次见到你!“
第二,组织讨论 - 了解感冒的症状和原因。
为什么熊会感冒?
老师总结:穿着较少的衣服,被子被子,以及在人们拥挤的地方感染很容易引起感冒。
你感冒了吗?感冒怎么样?
老师总结:鼻子不透气,流鼻涕,喉咙痛,头痛,咳嗽,打喷嚏,有时发烧。
你及时告诉大人你的身体感觉不舒服吗?
你想和谁在幼儿园交谈?
第三,讨论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原因。
除了感冒,你有什么疾病?
(胃疼,眼睛肿胀,手脚,鼻炎,牙齿不好)
四,看医生(作为医生的幸福经历,知道不要害怕注射和药物)
1.讨论:熊病了,我该怎么办?
(老师:谁是医生?请她去看熊去看医生? - 妈妈妈妈出来了)2,看医生。
(1)医生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他携带的工具。
(2)对于熊去看医生,介绍看病的步骤。
(3)让几个小孩看到一个孩子。
(医生给予指导)
(3)医生:熊,你有注射。
注射熊(儿童讨论)
老师:我注射时幼崽哭了吗?孩子注射后做了什么?
简介:孩子们也是勇敢的孩子。
如果感冒了,你应该快点去看医生。
你不怕吃药和吃药,所以感冒很快就会好转。
V.结合图片并开始讨论 -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1.讨论:(信仰母亲)孩子生病是不舒服的,那么你怎么知道你可以生病?
2,看图片增强体验,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1)多喝水。
(不能搞砸,不能浪费)
(2)不挑食(为了营养,应该吃什么食物)。
(3)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纠正洗手方法。
饭前和饭后洗手,不要浪费水)洗头,洗澡,剪指甲。
不要去脏,臭的地方。
(谈论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4)不要吃不洁的物品。
(如果你喜欢把积木放在嘴里,把手放在你的手上,舔舔床单)
(5)我生病了,不能去幼儿园和公共场所。
(6)注意增加或减少衣服。
(如果你很热,你应该立即脱掉衣服。
如果你感冒了,你应该及时穿上衣服。
)
(7)你不能生病就不能吃药。
(有孩子喜欢吃药)
(8)最重要的是锻炼更多。
(在公园里参加户外运动,认真做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