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楚王陵游记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徐州狮子山汉墓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它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徐州市三环路狮子山,四千余件兵马俑是汉墓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掘了主人墓——汉墓。
汉墓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
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外墓道的主体部分。
两侧的墙壁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这一段的平均深度达14米,差不多有五层楼高。
在前面墓道接口处,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
这种在直墓葬入口发现陪葬墓的情况,在全国还是首次。
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带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监印”四个字,说明此人是负责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个官员,主墓室。
四块塞石一组,一共四组、十六块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
可惜盗墓者们从天井东侧向西北方向挖盗洞,一直挖到墓门口,定位之准,比今天的考古斟探队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把右上角的这一组塞石—就是现在照片上土填的那块地方,打上牛鼻眼,用绳系住,像牵牛一样平拖出来,然后从这里直接爬进了主墓,因此没有发现后面的三间墓室。
盗墓的时期很早,是在王莽篡位的时候—公元8年左右。
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而这些塞石每一块都重达五、六吨,这样浩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两个毛贼、十天八天能干得了的。
因此推测,这肯定是一次大规模的官盗。
在塞石的内侧有一块朱砂印文,写的是“第乙下阳,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的是这块塞石所处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内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组,这一块就是位于第二组下面自东起的第二块塞石。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狮子山楚王陵。
我是本次导游xxx,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狮子山楚王陵。
(大厅)古城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刘邦统一中国后,对东方重镇且为桑梓故乡的徐州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分封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管辖薛、东海、彭城3郡36县。
当时楚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后楚王代代相传,西汉一代徐州共分封了12代楚王。
汉制,诸侯王死后要归葬封国,这座气势恢弘的地下宫殿即是西汉前期一位楚王的安葬之地。
这座汉墓是于1991年7月确定方位,1994年底正式发掘的,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进入展厅栏杆中间处)狮子山楚王陵是目前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汉墓。
陵墓总长117米,面积850平方米,凿石量为5130立方米。
整座陵墓凿山为藏,先从山顶往山腹内垂直开凿一条长方形深约十米的竖井墓道,在竖井底部向水平方向横凿墓道和墓室。
竖井象征生前住宅的庭院或庭前,洞室则模拟了生前的住室为厅堂。
楚王下葬后,主墓道以16块巨大的塞石精密充塞,外墓道、内墓道及天井再以泥石夯填,恢复山体本来面貌。
凿山为藏的大型横穴崖洞墓是汉代新兴的一种墓葬形式,而巨大的天井又使这座王陵带有竖穴的特点,说明此处汉墓正处于由新石器以来的竖穴墓向横穴墓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此后横穴崖断墓中不再有天井现象,这也说明了正是西汉早期的一代楚王的墓。
汉代祖先崇拜和灵魂不死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导致厚葬之风盛行。
视生死如生的观念使得汉代丧葬模拟生前,把地上王国搬到地下世界。
楚王生前寻得了这块背山背水的风水宝地,凿山为陵寄托了他寿如金石的梦想。
汉墓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包含了逝去人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精神世界。
(楼梯入口处)两千多年的时光对于行走匆匆的人类社会来说,已足以使一切都变得漫漶不清难以想象,而对于历史来说却只是弹指一挥间。
当初人们在这里用碎石铺成斜坡用作运送灵柩通往地宫的下葬通道。
汉时风韵——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实拍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南麓,是西汉早期被分封在徐州的楚王的陵墓,墓主人是谁尚无定论,据考证可能是第三代楚王刘戊。
当年他参加七国之乱失败后被迫自杀,楚国宫廷必然不可能按正常程序将其安葬,这也与此墓尚未完成就将墓主人匆匆下葬有所印证。
这座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几乎把整座山体掏空,工程浩大,其中包括庖厨间、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大小墓室 12 间,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
虽然曾在西汉末年王莽时期遭遇了大规模的官盗,但仍有大批像金缕玉衣、镶玉漆棺等珍贵文物幸存下来,使后人能一窥西汉时高级贵族的生活。
除此之外,考古专家还在附近挖掘出了陪葬的兵马俑坑,也很值得一看。
楚王陵的入口与楚王雕像狮子山楚王陵的结构图楚王陵正面入口,正中这些尚未修整完成的塞石毛坯也是此墓未修完和墓主匆忙下葬的侧面印证。
堵在墓道口的塞石,共四组十六块,每块长2.5米,宽、高各90多厘米,重5-6吨。
盗墓者在石头上凿出牛鼻眼,拽出右上角四块塞石后,进入地宫盗墓。
如果不是当时有组织的大规模官盗,一般的小毛贼可没有这种能力,挪动塞石。
墓道高度与游人的对比中墓道,长20.3,、宽3.45、高13.4米,墓壁上方凿有对称的长方形门楣石槽,西侧埋藏有数十件彩绘陶俑,东侧有一座侍奉楚王饮食的近臣陪葬墓,出土有“食官监印”鼻钮铜印,陪葬者年约40岁。
进入中墓道的瞬间就会感觉凉风习习,仿佛把盛夏的暑气都隔绝在了外边。
内墓道,南接中墓道,北与地宫主墓门相通,上方为一硕大天井。
长19.3、宽2.07,距天井底部5.08米,东西两侧石壁上凿有三间耳室,发掘时,耳室均保存完好,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东耳室内景,该室为庖厨间,长11.8、宽3.17、高1.76米。
出土了大量实用青铜器与陶器还有象征性的石灶、水井、男女侍俑,另有鸡、鱼、酒等大量食物遗迹出土,为楚王在阴间预备的食物还是挺丰盛的。
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
1984年12月发现汉兵马俑,揭开了这支沉睡两千多年的地下部队的神秘面纱。
兵马俑总数4000多件,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楚王陵,使得狮子山地区一举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热点。
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
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
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一、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它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徐州市三环路狮子山,四千余件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掘了主人墓——楚王陵。
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
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国的汉代,盛行灵魂不灭,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由此产生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也极力摹仿现实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随葬品方面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应物品与器具。
二、楚王陵发掘过程著名考古学家、研究员王恺近22年来,凭借一把铁铲,与他的同伴一起在江苏省徐州市先后找到7座楚王陵。
狮子山楚王陵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狮子山楚王陵游览。
楚王陵是在91年7月确定方位,94年开始挖掘,95年4月建工完成的。
众所周知,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和桑梓之地,在珍格格四百多年的汉王朝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
楚王陵是目前江苏规模最大的汉墓,她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汉代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地理、封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也被列为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下面就请各位游客随我一起去深入的了解。
楚王陵总长117米,总面积850平方米,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和主墓室组成。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残石林立,有的已经凿出塞石雏形,但还没有完工。
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一般的墓葬入口处修凿得很平滑,这就给了我们暗示,墓主人可能是在一种非常情况下突然死亡的。
大家看到展柜里展出的就是几千年前造墓工人留下的造墓工具,非常简陋。
站在这里我们最能感受到整座墓的宏伟高大。
它的平均高度是14米,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四五层楼高。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第一座陪葬墓。
经考证,这是一座男性陪葬墓,死者年龄大约在四十岁左右。
在他身边发现了一枚“食官监印”,就相当于今天的厨师长或后勤部长。
专家发现他时,他头枕虎头玉枕,脚下摆放五个鼎,鼎在古代史一种礼器,象征权力。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
这位小小的厨师长竟能获得五鼎陪葬的待遇,仅次于诸侯,说明他生前伸手楚王喜爱。
有了厨师必然有厨房,下面大家一起随我去庖厨间看一下。
这里出土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古人视死如生,生前拥有的,死后一定要带着。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些鸡和牛的骨头,有意思的是在鸡骨头里我们还发现了以枚刻有“符离丞印”的封泥。
也就是说这些鸡是由符离县的副县长进攻给楚王的。
有菜就有酒,在这些陶罐中我们发现了兰陵酒,旁边有“兰陵丞印”的封泥,李白的“兰陵美酒玉金香使我们知道兰陵酒在唐代享誉盛名,而这一发现又将兰陵酒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百年。
大家看这张图片,后面黑色的是氧化了的粮食。
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徐州行举世震惊,狮子山楚王陵地宫徐州,古称彭城,天下九州之一,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华东门户。
同时它是刘邦故里、项羽故都。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人文景点甚多,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说。
狮子山楚王陵就位在徐州汉文化景区的核心区。
前206年,秦灭之后,项羽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立汉后,先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徐州睢宁),仅一年即被贬为淮阴侯。
刘邦另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今徐州)。
西汉刘姓楚王共传十二代。
汉制,封王死后葬于封地。
目前徐州共发现了八座楚王墓,狮子山楚王陵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2015年徐州汉文化景区套票90元狮子山位于徐州东郊,为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包,海拔高度62米,因状如卧狮,故名狮子山。
山体为石灰岩,主峰上有人工覆土。
发现狮子山楚王陵还有些传奇。
1984年狮子山附近砖厂取土时挖出了许多小泥人(陶俑),发掘出俑坑,据此推断附近存有王陵,于是开始了探发。
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就差那么点运气未果。
后来还是通过走访群众加钻探,用了7年时间才找到陵墓的墓道口。
1994年发掘即评为被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此陵为西汉初期出现的“斩山为椁,穿石为藏”的大型横向石室墓。
狮子山楚王陵示意图陵墓坐北朝南,凿山为葬,凿石为室,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 117 米,宽 13.2 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开凿石方 5100余立方米,相当于20多个标准游泳池的体积。
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
因为墓被盗过,如此声势浩大的陵,其主人身份却一团雾水,专家考证狮子山墓的主人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复杂,形制奇特。
呈南北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从外到内依次为三层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门、甬道、侧室、前堂和后堂等。
其中包括庖厨间、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前厅堂、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共计12 间,其设施结构一应俱全,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
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游迹作文
《游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
嘿呀,前阵子我去了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经历啊!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兴高采烈地就奔向了楚王陵。
一到那儿,哇,那气派的大门就把我给震住了。
我呀,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瞅瞅西看看。
走进陵墓里面,那感觉可太奇妙了。
通道弯弯曲曲的,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就好像在探秘一样。
突然,我看到墙壁上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哎呀呀,我就凑近了仔细研究起来,还在那比划着,想着这些图案到底是啥意思呢。
再往里面走,看到那些巨大的石头,我就在想,古代的人可真厉害啊,这么大的石头都能弄来建陵墓。
我还伸出手去摸了摸那些石头,冰冰凉凉的,感觉特别奇妙。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墓室,里面阴森森的,有那么一瞬间我还觉得有点害怕呢。
不过我这人好奇心重啊,还是硬着头皮多看了两眼。
看着看着,我就在想,这楚王当年在这儿躺着的时候会想些啥呢?
在楚王陵里逛了一大圈,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体验了一把古代的生活。
出了陵墓,我又在周边转了转,欣赏了一下周围的风景,那真叫一个美啊。
等我要离开的时候,我还恋恋不舍的呢,回头又看了好几眼楚王陵。
这次的楚王陵之旅,真的是让我终身难忘啊,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好好再探索探索!哈哈!。
春游楚王陵公园(本站推荐)第一篇:春游楚王陵公园(本站推荐)春游楚王陵公园三年级赵思恒星期六上午,老师带我们去楚王陵公园游玩。
我们一进大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放风筝,我们抬头望上看,发现天空中有老鹰、金鱼、飞机等各种各样的风筝,真是五彩缤纷啊!老师先带我们去爬山。
山上的花色彩可真多。
有蓝花,有红花,还有紫花,令人心旷神怡。
这么美的花引来了许多的蝴蝶和蜜蜂,我看见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就想捉一只,可是捉了好一会儿,也没捉到一只。
这蝴蝶可真机灵。
“啊!”刘明雨突然大叫起来,我们急忙跑到他身边,刘明雨说“快看我身上有没有虫子?”我们连忙帮他检查他的衣服,发现什么也没有。
刘明雨才说“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看着他害怕的样子,真可笑。
原来刘明雨这么胆小啊!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往下看,能看到整个公园,只不过,山下的东西全都变小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看见了一片竹林,这些竹子很特别它的名字叫钢竹。
刘明雨说:“钢竹是不是用钢铁做的竹子?”我们全都笑了。
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第二篇:徐州楚王陵导游词徐州导游词之狮子山楚王陵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它主要是以汉文化的发达而著名。
“两汉文化看徐州”充分说明了徐州的汉文化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徐州出土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汉墓群。
狮子山楚王陵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
这座汉墓是考古工作者在94年底至95年初发掘的。
据考证墓主人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
这座王陵的出土,对我们考察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地理、封域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汉代人民所创造的这一段历史风情吧。
各位游客,这座墓葬总长117米,总面积851平方米,是徐州目前已经出土的汉墓群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它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和主墓室四个部分组成。
现在我们来到了外墓道的扩展处。
狮子山楚王陵作文
《游狮子山楚王陵》
嘿,咱来讲讲那次去狮子山楚王陵的事儿。
那地方,真的给我留下了老深的印象了。
记得那天,阳光挺好,我就满心欢喜地去了。
一到那儿,看着那高大的狮子山,就感觉特别有气势。
买了票,我就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
那陵墓的入口啊,有点阴森森的,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有点小害怕呢。
走进去后,哇塞,那通道可真长啊,我都怀疑我是不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迷宫。
墙壁上有些湿漉漉的,摸着还有点凉。
我就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碰到啥不该碰的东西。
然后咱就来到了主墓室,哎哟喂,那可真是壮观啊!那么大的空间,四周都是各式各样的文物。
我就凑近了仔细看那些文物,真的能感觉到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艺啊。
我看到一个陶俑,长得特别逗,那表情感觉像是在跟我开玩笑一样,我当时就乐了,心想这古代人还挺有幽默感的嘛。
在里面逛了好久,真的有太多让人惊叹的东西了。
我还看到一处墙壁上有古人留下的一些刻痕,就想着他们那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会在上面留点什么印记呢。
出来的时候,我回头又看了一眼狮子山楚王陵,心里想着,这次的体验真的太难忘啦。
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些古代的宝贝呢!这就是我在狮子山楚王陵的奇妙之旅,咋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徐州狮子山王陵(顶级古玉的坎坷之路)谈论起中古玉器,汉代玉器作为巅峰代表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绕开的经典,而说起汉代玉器就不得不说说汉王朝创始人刘邦,话说当年徐州人刘邦经淮安人韩信的指点带领诸位兄弟打败了宿迁的项羽,沭阳人虞姬为求项羽重振雄风自杀于霸王之怀,爱人惨死于前,英雄拔剑自刎,英雄美人千古流传,自此刘邦独尊天下,说起刘邦就不得不说说刘邦的故乡,楚地彭城,汉代时期徐州古称彭城,(书·禹贡)记天下九州,徐州即为其一,此间素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所。
公元前206年秦灭之后,项羽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立汉后,先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即今徐州睢宁县古邳镇),韩信为楚王仅一年即被贬为淮阴侯,刘邦又立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传八代至楚王刘延寿时,因其谋反被诛除国。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迁其子定陶王刘嚣为楚王,再传四代,王莽时绝,故而西汉刘姓楚王共传十二代。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前楚国疆域示意图根据汉史记载,封王死葬封地不得外欠。
所以西汉十二代楚王的陵墓,都应在徐州附近,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徐州总共调查和发掘了八代楚王墓,狮子山楚王陵是如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壮阔,规模与出土的古玉规格皆排在首位,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徐州附近汉代楚王墓分布示意图狮子山地理位置风水极佳,墓穴位于徐州市东郊,面向古泗水,东西绵延约500米,海拔高54.3米,因状如卧狮,故名狮子山。
楚王陵墓开凿于狮子山主峰南麓(汉代时期诸侯王墓多喜坐北朝南,背部靠山,憾龙经中所说的前有照北有靠便是此类墓)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考古人员正式这座气势恢宏的楚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
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发掘时景象狮子山楚王陵墓道规格为南向,纵观整个墓葬,整体由墓道、天井、甬道及耳室、前室、后室等11个墓室组成,墓葬总长116.2米,东西最宽处13.2米,总使用面积851平方米,开凿山岩总量5139立方米,汉人喜厚葬可见一斑,古人相传不虚狮子山楚王陵平面示意图及透视图整体陵墓墓道分内外中内三部分,最为外段长29米,宽9米,未开凿成规整的斜坡,底部岩石高低起伏,,为了便于下葬,在残石上用夯土做成斜坡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2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题:《狮子山楚王陵游记》
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1给水1班
姓名:彭伟
授课教师:张莹
时间:2013年6月10日
狮子山楚王陵游记
姓名:彭伟班级:11给水1班学号:20111703136
摘要:狮子山楚王陵
关键字:墓室陪葬品兵马俑
在徐州读书不能不去看看徐州楚王陵看看,去体验一下浓厚而独特的汉文化,那天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了狮子山楚王陵玩,好好体验了楚王陵的霸气,如今回味起来还是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狮子山海拔虽然仅为61米,但因发掘出了2100多年前的楚王陵、汉兵马俑两处汉代古迹而名声大噪。
徐州汉文化景区环狮子山而建,以“粗犷、雄浑、博大、超越”的汉文化精神享誉海内外。
当我们步行来到了狮子山南麓的楚王陵墓时,只见在博物馆前矗立着骑马挥剑的楚王铜像,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威武。
狮子山楚王陵墓坐北朝南,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南北总长117米,东西宽13.2米,深入山下20 余米,总面积850余平方米,凿石量5100余立方米。
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模仿地面宫殿的建筑群体,结构复杂,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全国罕见,是徐州地区所有汉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唯一有真人殉葬的西汉楚王陵墓。
我们在入口处的博物馆内简要听取介绍后,顺着有十多米深的台阶下去,从外到内依次参观了三层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门、甬道、侧室、前堂和后堂等。
其中包括庖厨件、浴洗室、御府库、御敌库、钱库、印库、前厅堂、棺室、礼乐房以及楚王嫔妃陪葬室等
大大小小墓室12 间。
主墓深深嵌入山体主峰腹腔之中,墓内设施结构一应俱全,再现了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
此墓的防盗措施更为严密,除在甬道内安放了双层双排塞石(每块塞石约重7吨)外,内室与通道之间还也用巨石封堵。
所以,墓主室虽曾遭盗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千多套约万件。
比如目前国内最精美的金缕玉衣,它所用玉片多达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约在2100 片左右,而且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为质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莹剔透,温和润泽,堪称绝品。
还有繁多的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赤金带扣、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2千多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无法确认墓主为那代楚王。
1994年正式发掘,专家们初步断定墓主人为第三代楚王刘戊。
但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不少专家对此墓主的真实身份提出了疑问。
由于刘戊是因反叛当时的中央政府并战败而死,按照常理推断,死后不该再享尊荣。
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楚王陵的规格却非常高,金缕玉衣、兵马俑等王侯礼器一样不少,似与刘戊的叛臣身份不相称。
部分专家就此推断,狮子山楚王陵的主人可能不是刘戊,而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现在还在考证吧!此外,陵墓内有多处开凿到一半没有完工的墓室,多处地面和四壁高低不平,如此浩大的开凿工程,是什么原因造成草
草收工,至今还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迷。
带着留下的遗憾和迷团,我们走出了楚王陵墓,向着西侧300米远处的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共有6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4千余件,有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甲士俑等多兵种,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
导游介绍说:此外原为砖瓦厂,1984年12月,砖瓦厂工人在取土制砖时,偶然揭开了一支沉睡2千多年的地下部队的神秘面纱——汉兵马俑。
我驻足俑坑前,第一个印象是它的确不似秦俑高大威猛,但定下神来仔细端详,从心里竟情不自禁地涌起赞叹之情!这些陶俑或圆睁双目或眉宇紧锁,或张口呼号或含情脉脉,或忧伤悲戚或肃穆思考,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耐人回味。
遥想当年,一团普普通通的泥巴,在工匠灵巧的双手下,被惟妙惟肖地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千年之后,仿佛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队伍向着我们走来,历史和现境就在眼前浑然一体。
我们走出汉兵马俑博物馆时,太阳已经西下。
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沿着水上回廊,急步前往位于狮子潭中部的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陈列馆。
该陈列馆是在曾被水淹没的骑兵俑坑和马俑坑的原址上于2006年5月建成,由东西两座建筑构成,东厅展出中国古代骑兵军团介绍,并陈列汉代骑兵俑军阵场景;西厅展示俑坑发掘原貌。
两座建筑的底层展厅都在狮子潭湖水之下,使人感到别出心裁,由衷惊叹。
时间转瞬即逝,回去的时间终究到了。
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楚王陵,可是楚王陵高超的建筑技术,恢宏的气势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