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08.60 KB
- 文档页数:3
《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电气控制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据集“做、学、教”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认识发展水平,确定“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发展观,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气控制技术》;“做、学、教”;认识发展观1、引言《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是职业院校电气类,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电机、变压器、特种电机以及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等,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常用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电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知识抽象、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同时教师也觉得难教的窘境。
另外,职业院校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动手能力差、自觉性差、学习没有兴趣、创新力更加不足。
所以,对于这样一门复杂并有深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果我们教师仍旧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高教学效果的,因此,必须更新观念,逐渐建立一种边做边学边教的教学模式,这种集“做、学、教”为一体的三边教学模式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和实训设备,然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一套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装备。
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笔者将上课地点安排电力拖动在实训室,本实训室用到的配套设备为XK—DT1型电力拖动实训台,并配套有全套测量工具以及接线工具。
确定该教学模式理念为“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自己动手做”,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期盼的教学效果。
笔者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2、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应侧重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对于招收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逐步提高。
电气控制更是一项需要实际操作的工种,不仅需要高的素质更需要优秀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
对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必须使课程教学更接近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根据学生实际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确定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元器件;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复杂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电气控制的常用电器元件、基本控制环节及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该门课程的精髓,提高学生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做操作的能力。
该门学科教学一直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过关,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懵懵懂懂,技能上也没有多大提高,很难适应就业单位的需求。
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其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仅仅教学生理论知识,而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实践训练。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结果导致教师讲解详细却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没有实现以就业为主要培养方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的方针。
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不合理,既然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那就应该以实践考核为主,而传统的考试偏重于理论,与中专的培养目标相悖,学生成绩必然不会很好。
为了解决教学中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和探索[1]。
1 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关系太小,大部分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电器元件和常用基本控制线路了解甚少,如果仅仅通过讲解教材为学生构建常用基本控制线路,会使形成越听越难以理解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可直接把学生带到实训室,将所有涉及的元器件摆放好,将学生按小组分配,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面前的设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概念,便于学生们的理解与学习[2]。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电气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改革探讨。
本文将就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存问题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通常以纸上谈兵为主,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简单地进行模拟实验,无法真正接触到实际的电气控制设备。
这种方式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由于设备成本高昂,学校通常只能购买少量的设备,学生之间的实际操作机会也很有限,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改革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可以借助模拟设备、虚拟实验平台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设备利用率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共享设备的方式,将设备的使用权开放给学生,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电气控制设备,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入新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平台、远程实验等,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操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丰富他们的实验经验。
三、解决方案为了改善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1.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对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将现代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纳入教学内容中。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实际的电气控制设备,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气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涉及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气控制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在高职院校中,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通常是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需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气控制技术人才的需求,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将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旨在旨在探讨当前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问题的教学改革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最终总结出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启示与建议。
研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提升与发展,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电气控制技术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电气控制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字数:209】1.3 研究意义电气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探索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的经验和思考。
一、课程设置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要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科基础,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
例如,在学习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原理之前,需要先学习电气安全知识和电路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操作。
在学习PLC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之前,要先学习控制原理、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梯形图编程和现场总线控制等常见技术。
其次,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分为基础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
基础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和电子工具。
综合实训则是在基础实训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如PLC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掌握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
二、实训内容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气安全、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电气安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在工作中电气安全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
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实训过程中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对电路进行设计和调试。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核心技术,实训中要注重学生对当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其中,PLC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习教学的重点之一。
此项实训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PLC的编程、调试和维护技能。
由于PLC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广泛,掌握PLC的操作技能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路径探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国家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现状和问题分析目前,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基础、自动控制技术、PLC 应用、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课程内容滞后,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二是部分课程设置繁杂,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路径探讨1. 行业需求导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入新的技术和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课程内容精简当前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有些课程内容重复冗余,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突出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3. 实践能力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课程改革的路径之一就是增加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元化考核评价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应该尝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如设计项目实践、综合评价、实习实训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改革的策略1. 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课程改革之初,应该制定详细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变革等内容,并明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路径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核心课程设置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需包含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基础、PLC编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内容。
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
核心课程还需要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的最新发展相匹配。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含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以使学生具备应对新技术和新挑战的能力。
核心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相关技能。
核心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实践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核心课程改革还需要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学习、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可以引入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方式。
通过网络课堂和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和灵活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还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需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交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行业研讨会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路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工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达到就业和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以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路径为探讨焦点。
一、加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建设1.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建设,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理论课程的讲解要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可以将实践课程融入到理论课程中,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巩固和深化。
2.增加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应该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环节。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可以从就业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
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要求和岗位的需求,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将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
例如,可以增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课程。
三、开展实践教学环节1.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
可以通过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提高其实践能力。
2.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跨学科的整合。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析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涉及电气、自控、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它作为高职院校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至关重要。
电气控制技术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于注重理论,忽视了实践操作;实验教学时缺乏实际工业场景的模拟。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一、理论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电气控制技术理论较为复杂,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难免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困惑、难以理解。
为此,教师应该通过运用在线教育资源、课堂互动等现代教育手段,将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在讲解理论的同时也应该配合一定数量的工程案例,以实际的工业情境来演示这些概念的应用。
通过与工程实例的配合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快速、更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和工作现实的认识。
二、实验教学采用仿真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验环节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然而,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费用很高。
而教学改革可以采用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各种电气控制工业实验,从而实现实验教学。
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实验所需的时间与资金成本,更好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生采用仿真技术模拟实验情境,在实验环节中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深度体验操作流程,更透彻的掌握技能。
三、课程应用方向培养电气控制技术是一个与实际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
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了解,掌握课程知识的应用方向。
今天的工业生产对控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应该了解工业现场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电子设备、电力传输等领域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应用方向做出具体解释,产品必须有应用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使其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在实际中学习并运用爆款工业生产系统。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探索一、实训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传统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内容相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针对当前电气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实训课程内容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
首先要增加新能源的实训内容,如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兴能源的实际操作和维护。
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实训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还要加强对电气自动化、PLC编程等方面的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动化控制能力。
实训设备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工具,实训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也是实训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引进最新的电气设备和器材,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新技术和新设备。
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实训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实训教师是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关键角色,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训效果。
培训和提升实训教师队伍也是实训改革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实训技术和操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要加强对最新技术和设备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另外还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交流和实践指导,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
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现代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实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
可以采用模拟实训、项目实训、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在实际的项目中实践,或者在实习的企业中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和探索。
只有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实训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为电气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