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处理器
- 格式:doc
- 大小:598.50 KB
- 文档页数:26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电脑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和控制计算机中的所有指令和操作。
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能特点,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计算机。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计算机中的指令。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处理器类型是x86架构的处理器,例如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和AMD的Ryzen系列。
这些处理器具有高性能和广泛的兼容性,适用于大多数桌面和笔记本电脑。
二、图形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是专门用于处理图形和图像的计算组件。
GPU在游戏、计算机图形渲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与CPU相比,GPU拥有更多的并行处理单元和高速缓存,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
目前,NVIDIA和AMD是市场上最常见的GPU制造商。
三、系统级芯片(SoC)系统级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功能组件(如CPU、GPU、内存控制器、电源管理等)的单一芯片。
SoC常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和嵌入式系统,其主要优点是高度集成和低功耗。
ARM架构是SoC常用的处理器架构。
四、服务器级处理器服务器级处理器是专为运行服务器应用和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处理器。
这些处理器通常具有更多的核心数量、更大的高速缓存和更强的计算性能,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并行计算的需求。
英特尔的至强系列处理器和AMD的EPYC系列处理器是在服务器领域中常见的型号。
五、低功耗处理器低功耗处理器主要用于能源敏感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
这些处理器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可以在保持良好性能的同时减少能耗。
英特尔的酷睿低压系列和AMD的移动处理器是常见的低功耗处理器。
六、特定应用处理器除了常见的处理器类型之外,还有专门用于特定应用的处理器。
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用于音频和视频处理,嵌入式处理器用于嵌入式系统,网络处理器用于网络设备,加密处理器用于安全应用等等。
cpu的名词解释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叫作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集,并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与运算。
下面是对CPU的名词解释。
1. 指令集:指令集是CPU能够识别和执行的一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指令集包括各种运算操作、数据传输操作、逻辑操作等,通过这些指令,CPU能够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各种运算和操作。
2. 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指的是CPU每秒钟执行时钟周期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时钟频率越高,CPU的计算能力越强。
时钟频率也被称为CPU的速度,常用的时钟频率有几个重要等级,如1 GHz(10亿赫兹)、2 GHz等。
3. 核心:CPU的核心指的是处理器芯片上的内部计算单元,通常一个CPU芯片上会有多个核心。
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执行指令集中的指令,多个核心可以并行执行多个线程,提高CPU的整体计算能力。
4. 缓存:缓存是CPU内部的一块高速存储器,主要用于临时存储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
缓存的速度比内存更快,可以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提高CPU的效率。
一般来说,CPU内部会有多级缓存,如一级缓存(L1缓存)、二级缓存(L2缓存)等。
5. 超线程:超线程是一种CPU技术,通过在一个物理核心上模拟多个逻辑核心,使得CPU能够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超线程可以提高CPU的并行处理能力,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6. 架构:CPU的架构指的是处理器的内部设计和组织结构。
不同的CPU架构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目前常见的CPU架构有x86架构(如Intel和AMD的处理器)、ARM架构(主要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
7. 浮点运算:浮点运算是CPU对浮点数进行的运算操作,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浮点运算通常用于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需要高精度计算的领域。
8. 发射宽度:发射宽度指的是CPU同时能够发射指令到执行单元的能力。
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与种类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它负责解释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CPU的性能和类型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作用和种类。
一、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包括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其他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通过执行指令来实现算术、逻辑和输入/输出操作,从而完成计算机程序所需的所有计算和处理任务。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作用如下:1.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操作,包括启动计算机、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资源和文件等。
2. 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包括算术、逻辑和输入/输出操作等。
3. 协调计算机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通信和交互,包括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4. 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存储器(RAM),包括读写数据、分配内存等。
二、中央处理器的种类中央处理器按照其指令集体系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类。
1.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是早期计算机处理器的一种,其指令集非常复杂,可以执行大量的操作。
CISC处理器在运行复杂的应用程序时性能非常出色,但是缺点是设计和制造成本高,功耗大,也不易于扩展。
2.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采用精简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非常简单明了,只能完成基本的操作。
由于指令集简单明了,因此RISC处理器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更低,功耗小,同时也很容易扩展。
RISC处理器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性能非常出色,这也是它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3. EPIC(显式并行指令集计算机)EPIC处理器也称为隐式并行指令计算机。
它是一种新兴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在指令集和硬件设计上采用了高度的并行性,以提高性能。
EPIC处理器具有超高性能、高效能力和可扩展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图形处理和科学计算等领域。
总结: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主要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
计组中央处理器知识点总结一、中央处理器是啥1. 中央处理器呀,就像是计算机这个大家庭里的大管家。
它可厉害啦,掌管着计算机里的各种大事小情呢。
计算机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运算,都得听它的指挥。
它就住在计算机的主板上,小小的一块地方,却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地带。
咱们要是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中央处理器就是人的大脑,没有它,计算机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啥都干不了。
2. 从硬件的角度看呢,中央处理器有好多小零件在里面忙活着。
有运算器,这个就像是个超级计算器,专门负责各种数学计算,什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还有更复杂的运算,对它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还有控制器,这个就像是交通警察,指挥着数据在计算机里的各个道路上该怎么跑,啥时候该停下来,啥时候该加速。
二、中央处理器的组成部分1. 先说说寄存器吧。
寄存器就像是中央处理器的小仓库,它能暂时存放数据和指令。
这些小仓库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专门存放数据,有的专门存放地址,就像不同的仓库放不同的东西一样。
比如说,数据寄存器就像个专门放货物的仓库,而地址寄存器就像是放仓库地址标签的地方。
2. 再讲讲指令集。
指令集就像是一本秘籍,告诉中央处理器该怎么去处理各种任务。
不同的中央处理器可能有不同的指令集,就像不同门派的武功秘籍不一样。
有些指令集比较简单,有些就很复杂。
复杂的指令集能做更多高级的操作,但也可能会让中央处理器的设计更复杂。
三、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1. 时钟频率可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呢。
就像人的心跳速度一样,时钟频率越高,中央处理器干活就越快。
比如说,一个时钟频率高的中央处理器,在处理同样的任务时,就比时钟频率低的中央处理器要快很多。
就像两个工人,一个手脚麻利,一个慢慢悠悠,那肯定是手脚麻利的工人干的活多呀。
2. 还有缓存。
缓存就像是中央处理器身边的小助手。
它能把经常用到的数据和指令先存起来,这样中央处理器再用到的时候,就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拿了,直接从缓存里拿就可以了,速度就会快很多。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功能、原理和性能评估引言在计算机领域,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从而实现各种计算、逻辑和控制操作。
CPU被视为计算机系统的心脏,对于计算机的性能和运行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CPU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性能评估。
一、CPU的功能1. 指令执行:CPU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算术操作、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等。
它通过解析和执行指令来实现各种计算和控制操作。
2. 数据处理:CPU能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值计算、逻辑处理、数据压缩等等。
它通过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al Unit, ALU)来执行这些操作。
3. 存储管理:CPU负责与主内存进行通信,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计算结果写回主内存。
它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4. 控制流管理:CPU通过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来管理和控制指令的顺序执行。
它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传递给适当的执行单元进行执行。
二、CPU的工作原理1. 指令周期:CPU的工作是按照指令周期进行的。
指令周期包括指令提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和结果写回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CPU会执行特定的操作,并与其他部件进行通信。
2. 指令流水线:为了提高CPU的效率,现代CPU采用指令流水线(Instruction Pipeline)的技术。
指令流水线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执行多条指令的不同阶段,从而实现指令的并行执行。
3. 高速缓存:为了减少对主内存的访问次数,CPU内部还包含了高速缓存(Cache)用于存储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
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可以更快地被CPU访问,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
三、CPU的性能评估1. 时钟频率:CPU的时钟频率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基础知识什么是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是现代计算机中最核心的组件之一,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和控制各种计算、数据处理和运算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中央处理器(CPU)的定义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部件,通过执行指令来处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各种操作。
它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通常由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和寄存器等组成。
二、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1. 执行指令:中央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逐步执行各项操作,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数据传输和存储等。
2. 控制系统: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包括指令的执行顺序、数据的流动和外部设备的管理等。
3. 数据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和转换,实现计算、排序、筛选等功能。
4. 数据存储:中央处理器使用寄存器和高速缓存等存储器件,用于存储运算过程中的数据和指令。
5. 系统扩展:中央处理器支持各种接口和总线,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和其他计算机组件,实现系统的扩展和协同工作。
三、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1.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控制数据的流动和操作的顺序。
2. 运算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简称ALU):运算单元负责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位运算、比较运算等。
3. 寄存器(Registers):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中的一种高速存储器件,用于存储操作中的数据和指令,包括通用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
4. 总线接口(Bus Interface):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5. 缓存(Cache):缓存是中央处理器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存储器,用于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CPU专题CPU的英文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称即中央处理单元,也称为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写为CPU)的结构,CP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的缩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位。
它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的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以及对内对外输入与输出的控制。
在向大家介绍CPU详细的情形之前,务必要让大家弄清楚到底CPU是什么?它到底有那些重要的性能指标呢?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们翻译成中文也就是中央处理器。
CPU(微型机系统)从雏形出现到发壮大的今天(下文会有交代),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现今,在其中所集成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上万个,甚至是上百万个微型的晶体管构成了CPU的内部结构。
那么这上百万个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奥,其实只要归纳起来稍加分析就会一目了然的,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CPU作为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腾、奔腾二、K6等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标:第一、主频,倍频,外频。
经常听别人说:“这个CPU的频率是多少多少。
”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CPU的主频,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英文全称:CPU Clock Speed,简单地说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与种类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执行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它可以说是计算机的大脑,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本文将讨论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以及常见的种类。
一、中央处理器的作用1. 指令执行:中央处理器通过解读和执行指令,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件进行协调工作。
无论是运行应用程序、处理数据还是进行计算,都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指令的解析和执行。
2. 数据处理: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核心。
它能够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位运算、条件判断等。
中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效率。
3. 存储管理:中央处理器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如内存)和外部存储器(如硬盘)。
它负责将数据从存储器读取到寄存器进行处理,或将处理结果写回存储器。
同时,中央处理器还负责虚拟内存的管理和交换。
4. 控制和调度: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来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件的工作状态。
它负责调度各个部件的运行顺序,确保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够协调工作,实现程序的正确执行。
二、中央处理器的种类1. 英特尔(Intel)系列:英特尔是全球最著名的中央处理器制造商之一。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
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常见的系列有Celeron、Pentium、Core i3/i5/i7等,性能和功能各有差异,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 AMD系列: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是另一家知名的中央处理器制造商。
与英特尔相比,AMD的处理器性能和价格更具竞争力。
常见的AMD中央处理器系列包括Ryzen和Athlon等。
3. ARM系列:ARM是一家以设计低功耗、高效能中央处理器而著称的公司。
其处理器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ARM处理器的特点是低功耗和高性能。
4. IBM Power系列:IBM Power系列处理器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和企业级服务器。
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与种类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一种核心组件,负责执行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CPU。
一、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负责处理和执行计算机的指令集,控制计算机的运行以及管理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具体来说,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执行指令:中央处理器通过执行指令来进行各种计算和逻辑操作。
指令可以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控制跳转等。
中央处理器按照程序的要求,逐条执行指令,实现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功能。
2. 控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通过控制线路和逻辑电路,调度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组件。
中央处理器能够对输入和输出设备进行控制,并与内存、硬盘、显卡等组件进行数据交互。
3. 管理资源:中央处理器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它为不同的程序和进程分配资源,并进行任务调度和优化,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中央处理器还负责管理内存、缓存和外围设备等资源的访问和分配。
4. 运行操作系统:中央处理器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中央处理器通过执行操作系统的指令,实现计算机的启动、运行和关闭等功能。
二、不同种类的中央处理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央处理器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央处理器:1. Intel处理器:英特尔(Intel)是中央处理器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其处理器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
Intel处理器以其卓越的性能、稳定性和兼容性而闻名,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2. AMD处理器: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是另一家领先的中央处理器制造商。
AMD处理器在性能和价格上与Intel处理器竞争,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
电脑的主要硬件包括:cpu 主板 内存 硬盘 (显卡 声卡 网卡)、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像,摄像头,打印机等外设,主要的只有cpu ,主板,内存,硬盘,显卡。
CPU 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 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cpu 十分重要。
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CPU 、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CPU 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
差不多所有的CPU 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 )、解码(Decode )、执行(Execute )和写回(Writeback )。
CPU 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
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 的编程。
CPU 这个名称,早期是对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或电脑程式的逻辑机器的描述。
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将计算机本身也包括在内。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集成电路的大规模使用,把本来需要由数个独立单元构成的CPU 集成为一块微小但功能空前强大的微处理器时。
这个名称及其缩写才真正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与早期相比,CPU 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都有了戏剧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1971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处理器--4004。
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CPU 发展历史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公司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就通过它来展开的“CPU历史之旅”。
起步的角逐中央处理器(Intel)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
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把这些指令集中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Intel公司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公司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
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
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中央处理器(概念图)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的PC(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也正是从8088开始,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早期的CPU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订制。
但是,这种昂贵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
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
集成电路使得更为复杂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出来(在微米的量级)。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l公司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
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中央处理器(AMD速龙64FX概念图)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
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
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Intel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高速CPU时代的腾飞1990年,Intel公司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
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
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 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1989年,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 芯片由Intel公司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
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了33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
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由于这些改进,80486 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
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
1990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 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
80486DX2由于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讯。
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
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
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
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CPU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香港译为“电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中央处理器(Intel)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
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是电脑的心脏,叫做中央处理器。
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内部总线等构成。
CPU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 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各元件的作用如下:主频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 )或千兆赫(GHz ),用来表示CPU 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 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所以,CPU 的主频与CPU 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 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在Intel 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至强(Xeon )/Opteron 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 一样快。
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 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外频外频是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 。
CPU 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FSB)频率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 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CPU 性能指标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中央处理器(Intel)中央处理器(德州仪器)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
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
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
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倍频系数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
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
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而得到高倍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