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空间布局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8.22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几个核心问题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家相关规范、参照了国内外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以大连为例,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中的用地标准、配置体系以及布局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大连目前我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从“奥运战略”向“全民健身”转变,及时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布局不合理、用地难以得到保障是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众多城市纷纷着手编制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以强制手段为公益性设施合理布局预留空间。
但新时期公共体育设施的人均用地标准、设施配置体系、空间布局等规划核心内容尚无统一标准,需要在规划实践中探讨和总结。
1.概念界定本研究所指公共体育设施是指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竞技运动的体育设施及共用地,不包括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内部以及专业运动员训练基地的体育设施及场地。
2.用地标准研究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标准相关的国家规范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额定指标暂行规定(1986)》(以下简称《额定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GBWBH007-2005)》(以下简称《社区指标》)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公共设施规范》)三部。
三者侧重不同,给出的用地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中《额定指标》规定了各级城市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标准,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的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为0.72-1.08平方米;《社区指标》确定人均室外体育用地为0.30-0.65平方米,人均室内体育建筑面积为0.10-0.26平方米;《公共设施规范》确定的主要是省市级、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人均用地为0.6-0.8平方米。
表1体育设施规划相关规范整理汇总表(单位:平方米/人)按照《额定指标》,我国特大城市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总和应控制在0.7-1.1平方米/人范围内,而按照《公共设施规范》和《社区指标》则应为0.9-1.45平方米。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徐洪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摘要: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公共体育设施需要提质、增量,并实现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
本研究运用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分析了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原则和路径,提出了协同发展的区域对策。
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需要坚持均衡化、便捷化、集约化、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并不断寻求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场所拓展、空间容量拓展、功能复合和文化拓展,为人们打造理想的生活场景。
同时面对城市高密度区域和城乡接合部等不同的城市区域,设计者和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更新、开展城乡互动,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精明增长[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11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Urban SpaceXu Hongtao(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ergy-saving Study of Dense Habit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Facing the growing public demand for sports and fitness,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realiz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urban space. Using the urban smart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urban spac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gion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needs to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alance, convenience, intensification and humanization, and constantly seeks the practical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urban space, and creates an ideal life scene for people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place, space capacity, function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ace of different urban areas such as urban high-density areas and urban-rural junction, designers and managers need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quality, promote urban renewal, carry out urban-rural interaction,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urban space.Key words: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urban spac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mart growth1引言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基层内容之一,是大众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发表时间:2018-05-02T15:42:27.4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陈军[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1003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存在便民设施覆盖度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等问题,现行规划建设体系中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置标准。
本文将研究国家现行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及其不足,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江苏省现阶段发展实际、且在全国层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全民健身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供需不平衡,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比城市明显滞后,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体育设施建设也明显不足。
除了地域范围覆盖度不够,公共体育设施在人群覆盖度方面也存在不足,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
因此,在2016年5月5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不仅强调全民健身,同时也特别提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体育权利”,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及“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
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的综合开发[1]。
体育综合体中,商业功能在非体育业态中占较高比例,是提高设施使用效率、补充场馆空间活力、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
但是既有体育建筑中的商业,由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合理决策,其实际经营状况较差,很多店铺倒闭(见图1、图2),造成了场所衰败,既没有达到预想的经济效益,又降低了体育场馆空间的环境品质。
在此情况下,探讨体育场馆中商业空间活力更新的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方面指导改善既有体育建筑的商业空间现状,另一方面推动了今后体育建筑设计的复合化发展。
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通过对上海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源深体育中心三个案例的实地调研与现场访谈,对上海既有体育建筑商业空间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结合其他成功案例,提出提升空间活力的优化措施和设计策略。
1 体育场馆中商业空间存在的问题上海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源深体育中心是上海中心城区三个标志性体育建筑,规模较大,为了迎接重要赛事和迎合体育发展均进行过相应改造,既能承担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又复合商业、文化、演艺等非体育业态。
在非赛时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选择。
但实地访查发现,其商业空间实际经营状况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运营管理三方面均存在缺陷。
摘要 随着大城市高速集约化发展,体育建筑的功能日趋综合化。
体育与餐饮、零售、文化、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及办公等业态相混合,满足市民生活的多元需求。
其中商业功能在非体育功能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对空间的活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文章通过调研上海市中心城区内的三个典型案例,归纳总结既有体育设施中商业空间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空间活力低下的原因,提出释放商业空间活力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 既有体育场馆;商业空间;活力化更新中图分类号 TU2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8.07Abstract With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buildings are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The mixture of sports with catering, retail, cultu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and office meets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citizens. Among them, commercial function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in non-sports functions and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vitality of spa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typical cases in the downtown of Shanghai,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lay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space in the existing sports faciliti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w spatial vitality, and proposes an renewa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commercial space.Key words existing stadiums; commercial space; vigorous renewal0 引言随着现代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市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日常多元化需求的增加,体育场馆逐渐从传统单一的体育设施,发展为融合体育、商业、文化、教育及休闲的城市体育综合体。
2009年9月第10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 .2009Vol .10 No .3 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研究3———以湖南长沙市为例喻小红,贺清云,覃质斌,赵 旭,徐 美,付 兰(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 要:不断加大体育用地和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布局,处理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研究表明,案例区长沙市体育场馆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省、市体育场馆互相穿插、相互掣肘,无法进行整体规划和更新改造,严重影响了省市两级体育场馆设施集群优势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增大投入、土地置换、整合场馆资源、完善场馆功能,重建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体育产业新突破。
关键词:体育场馆;资源整合;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长沙市 一、问题的提出不断加大体育用地和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布局,处理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案例区———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
全市现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及浏阳市,至2007年末,全市总面积11819.5平方千米,人口637.36万,其中市区面积556.33平方千米,人口188.98万[1]。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加速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
和谐长沙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对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尤其是“3+5”城市群整体经济空间的构建,对长沙市体育场馆建设与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空间规划1. 背景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体育场地设施在城市中的作用2.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体育场地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居民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幸福感2.2 促进社会和谐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有助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同时,体育比赛和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公平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3 提升城市形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体育场馆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城市空间规划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关系3.1 城市空间规划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影响城市空间规划决定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可以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3.2 体育场地设施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城市空间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体育场地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城市空间,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完善性4. 体育场地设施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配置策略4.1 合理选址和布局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的便捷性和可达性,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设施同时,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应与城市交通、绿化、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4.2 多样化建设和改造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体育场地设施应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和形态在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周边等区域,可以建设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室内体育设施;在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可以设置篮球场、足球场、跑道等室外体育设施4.3 提高设施质量和效益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效益采用环保、节能、耐用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同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效益5. 结论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空间规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提升城市形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布局、建设和改造,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背景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体育场地设施在城市中的作用2.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体育场地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居民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幸福感2.2 促进社会和谐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有助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同时,体育比赛和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公平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3 提升城市形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体育场馆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城市空间规划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关系3.1 城市空间规划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影响城市空间规划决定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可以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3.2 体育场地设施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城市空间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体育场地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城市空间,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完善性4. 体育场地设施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配置策略4.1 合理选址和布局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的便捷性和可达性,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设施同时,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应与城市交通、绿化、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4.2 多样化建设和改造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体育场地设施应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和形态在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周边等区域,可以建设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室内体育设施;在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可以设置篮球场、足球场、跑道等室外体育设施4.3 提高设施质量和效益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效益采用环保、节能、耐用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同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效益5. 结论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空间规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提升城市形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布局、建设和改造,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 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案例分析6.1 纽约市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纽约市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在纽约市的空间规划中,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和布局充分考虑了居民需求、交通便利性和城市形象例如,纽约市的著名体育场馆如洋基球场、麦迪逊广场花园等,均位于市中心区域,便于市民观看比赛和参与体育活动6.2 东京都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东京都作为日本首都,拥有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在东京的空间规划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注重多样化和均衡性例如,东京市区内分布着众多的健身房、游泳池、棒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的居民7. 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中国实践7.1 北京市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北京市在体育场地设施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北京市在居民区、学校周边等区域建设了众多的体育馆、游泳馆、足球场等设施,满足了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北京市还举办了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7.2 上海市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高度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上海市在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分布均衡性和功能多样性例如,上海市在浦东新区、虹口区等区域建设了大型体育场馆,如东方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等,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体育设施资源8. 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8.1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体育场地设施应用场合城市规划与更新在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适用于新城区的建设、旧城区的改造、以及城市扩展和升级的各个阶段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规划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社区发展在社区发展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适用于新社区的建设和成熟社区的升级社区体育设施能够促进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体育赛事与活动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也适用于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这包括专业比赛场馆的建设和临时设施的规划,以满足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体育赛事需求良好的体育设施不仅能够吸引高水平的赛事,还能够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教育和体育培训学校和教育机构是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重要应用场合学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以及体育课程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旅游与休闲在旅游和休闲区域,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供运动休闲体验,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注意事项公众参与在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社区会议等形式,收集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和期望,确保规划的设施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选址与布局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可达性,以及与城市其他设施的协同布局布局时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确保设施的均衡分布多样性与功能性规划时应考虑到体育场地设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儿童游乐场、成人健身区、专业运动场等可持续性在规划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时,应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使用环保材料,考虑节能设计,以及后续的维护和运营成本,确保设施的长期可持续使用质量与标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设施的安全性、耐用性和舒适性,以提供优质的体育活动环境维护与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设施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的清洁、维护和更新资金筹措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公私合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合作与协调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的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塑造城市形象。
体育设施的场地布局与空间利用效率体育设施场地的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对于运动项目的进行和参与者的体验至关重要。
合理的场地布局和空间利用可以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合理的体育设施场地布局以及如何优化空间利用效率。
一、合理的场地布局合理的场地布局是体育设施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场地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因素。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的需求确定场地的大小。
例如,足球场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乒乓球场则可以较小。
其次,要考虑场地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田径场一般选择圆形或者椭圆形,而篮球场则更适合矩形或者正方形。
最后,场地的位置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它应该便于人们的到达并且要考虑到场地使用者的便利性,避免场地的分散和相互干扰。
二、优化空间利用效率在体育设施的规划中,优化空间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首先,可以考虑多功能场地的设计。
通过设计可以满足多种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从而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例如,拥有可变形篮球架的室内体育馆,可以轻松切换为羽毛球场馆或者乒乓球场馆。
其次,可以采用场地共享的方式,将场地用于不同的体育项目。
例如,一个大型的综合场馆可以安排举重、篮球、网球等多个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提供给不同的运动队伍使用。
最后,可以合理利用场地周边的设施资源,例如,在人工湖周围设计健身区域,为人们提供户外健身的场所。
三、场地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除了考虑场地的大小和位置,还要关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首先,要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为他们设计无障碍的通道和设施,例如坡道和轮椅通道。
其次,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在体育设施周围设置游乐区域,吸引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
此外,还可以为运动者和观众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提供饮水和卫生间设施。
综上所述,体育设施的场地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对于运动项目的进行和参与者的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场地布局、优化空间利用和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和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体育运动更加普及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