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宋氏的介绍作文
宋氏,这是一个神奇无比的名字。
我爸爸说,宋氏家族是那个时代的大家族,就像听说古代的大家族一样,他们家出了三个非常厉害的女人:宋庆龄、宋美龄和宋霭龄。
宋庆龄,她不仅长得可爱,而且很温柔如水,我爸爸说她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
我还记得书上写过,她很会跳现代舞,穿着很漂亮的旗袍,在舞池里翩翩起舞。
宋美龄,她可厉害了,会讲英语,还会开飞机!我爸爸说,她嫁给了蒋介石,一起领导了战争。
我曾经见过她的照片,她穿着军装,眼神很坚毅,就像电影里的女英雄一样。
宋霭龄,她是三个姐妹中最大的姐姐,她很有生意头脑,当时嫁给了孔祥熙,也成了很厉害的企业家。
我妈妈说,她们姐妹几个感情非常好,互相扶持,一起打拼事业,关系非常紧密团结。
宋氏,三个女人,各有各的精彩。
她们的故事,让我感觉很奇妙,也让我明白了,女人也可以很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
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也像她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故事宋庆龄和宋美龄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宋家三姐妹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进程,宋家三姐妹中宋蔼龄与孔氏家族孔祥熙喜结连理;二姐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合,被尊称为国母;小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位于权利的最顶端。
宋家三姐妹中宋庆龄和宋美龄由于是亲生姐妹并且宋庆龄性情温顺,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宋庆龄和宋美龄走得很近。
宋庆龄芳心暗许孙中山,即使年龄差别如此之大,宋庆龄仍然想要嫁给孙中山。
宋嘉树作为三姐妹的父亲当然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嫁给与自己一般的同辈人。
其他家里人也一直选择反对,可只有宋美龄支持宋庆龄,她认为只有突破年龄限制的恋爱才是真正自由的恋爱,宋庆龄是宋美龄偶像一样的存在。
二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可以追溯到宋美龄选择嫁给蒋介石的时候,由于宋美龄与宋庆路在国家大事的不同观念,宋庆龄认为蒋介石居心不正,提出了反对意见。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并没有遵循他的意愿悍然发动政治运动叛变了革命,这也使得她们之间的关系走得更加疏远。
国共内战期间,宋庆龄呼吁反对蒋介石,这最终使得姐妹二人分道扬镳了。
从国共内战到蒋介石败退台湾,姐妹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即使在宋庆龄病危期间,亲友吧消息传递给海外的宋美龄,宋美龄最终也没有回来看望宋庆龄。
宋庆龄死后希望和自己的父母葬在一起,并没有选择和孙中山葬在一起。
宋庆龄是孤单的,因为自从他22岁嫁给孙中山后便离开了家庭,孙中山死后宋庆龄一辈子没有选择改嫁,在她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孤单的度过。
宋庆龄与宋美龄的姐妹情深最终由于国家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二人的渐行渐远,甚至她们临死之前都未能再见一面,但可以相信她们两人是记挂着对方。
蒋介石曾想暗杀宋庆龄,也是宋美龄从中斡旋蒋介石才未能得逞。
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宋氏三姐妹是上个世纪中国最为显耀的姐妹组合,“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宋家就占了半壁江山,而这个宋家指的不仅仅是宋子文家,指的是宋嘉树(宋子文之父)的子女。
宋嘉树只有三个女儿,个个也都嫁给了非凡的人物,让笔者不禁想起1400多年的独孤家,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在北周、隋、唐都进入了皇室,不过独孤三姐妹倒也没有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而宋氏三姐妹的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宋美龄与宋庆龄之间的关系。
而宋美龄的婚事是宋霭龄积极促成的,1947年,宋霭龄便飞去了美国,在美国度过了晚年,后安葬在纽约郊外风可立夫高级室内墓园;而宋美龄是在丈夫离世后,其政治权力逐渐削弱,最终选择远走他乡,前往了美国生活。
唯独只有宋庆龄留在了中国,她在丈夫孙中山先生死后肩负起了革命运动,抗战时期,宋庆龄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为抗战付出了许多,建国后宋庆龄被推选为了名誉主席。
宋庆龄不像大姐宋霭龄那般爱钱,也不像妹妹宋美龄那般爱权,但她无疑是爱国的。
三姐妹曾也十分亲密,从她们留下的诸多合照并可以看出,但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间隙呢?大概还是从宋美龄的婚事开始,宋美龄与蒋先生的婚事,宋庆龄是坚决反对的,可宋霭龄比宋庆龄更加了解自己的妹妹,宋美龄最终还是嫁了。
又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宋美龄与宋庆龄观念不合,自然就渐渐疏远了,三姐妹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1944年7月9日,那时候宋庆龄去机场,送别了亲姐姐和亲妹妹。
大家都很清楚,这一别后很可能不会再相见,宋庆龄的思绪无疑是忧愁的,后来宋子文在旧金山去世,两姐妹因为各自的原因,都没有去参加丧礼。
宋霭龄则是在弟弟宋子文去世两年后告别了人世。
要说宋庆龄不想念自己的姐妹,肯定是不可能的,晚年时望着旧日三姐妹的合照,又想着妹妹宋美龄客居美国,就跟身边的人说,如果妹妹回来,应该将她安排在哪里住好呢?但宋美龄和宋庆龄至死也没有再相见,1980年12月,宋庆龄病重,深知自己已时日无多,向妹妹宋美龄写了最后一封信,希望能见上最后一面,但宋美龄并未回国与宋庆龄团聚。
宋美龄宋庆龄之间的故事众所周知,宋庆龄和宋美龄是两姐妹,两人都是当时政治界大佬的妻子,但是由于双方丈夫的政治立足点不一样,甚至在一段时期上还是对立的,所以两人关系不得不越来越疏远,但是实际上在他们的少年时期,宋美龄宋庆龄姐妹情谊还是非常浓厚的,这一点其实不难推测。
宋美龄宋庆龄合照因为两人都成长在同一个家庭而且宋美龄的性格非常谦和不像大姐宋霭龄那样强势,所以最小的妹妹自然愿意和宋庆龄亲近。
再者两人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小女孩的心思才能够互相理解,这使得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近。
在宋庆龄坚持要嫁给孙中山的时候全家除了大姐就是这个小妹支持她了,并且还和大姐一同劝说父母,最后才终于得到准许。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美龄的择偶标准,在她坚持要和蒋介石结婚时,姐姐庆龄怕妹妹在他们家受苦,也怕蒋介石太三心二意辜负了她而苦心劝导,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友好的。
即使宋美龄宋庆龄在结婚之后,两个人的丈夫政治观点不同,但是这对她们姐妹感情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在妹妹得知姐姐可能被丈夫手下的人算计的时候,她就在丈夫面前给姐姐打电话说明事情的原委,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与两个人的丈夫扯上关系,只是关系较以前有些疏离罢了。
宋庆龄三姐妹的相关简介宋庆龄三姐妹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一个传奇家庭的女儿,宋庆龄三姐妹的感情非常好。
宋氏三姐妹旧照宋庆龄三姐妹中在一把八九年七月十五号出生的大姐宋蔼龄是她们中间最爱财的一位,也是在宋家的地位中非常高的一位。
当时当全家人都不同意最小的妹妹与蒋介石的婚姻是还要多亏了这个大姐在家中的大力撮合,最后才勉强说服父母同意了他们俩的婚事。
虽然在人们的视线内这个宋家最大的姐姐很少出面但是她实际上在幕后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她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肯定更加受到了国际上的赞赏。
再说二姐宋庆龄,可能他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了,从小在语文书中就学习了她的事迹,她嫁给了孙中山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宋氏三姐妹成功的秘密在20世纪的中国,出了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宋氏家族,可以说是这个世纪最辉煌的家族。
‚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宋氏三姐妹‛从她们出生的时代开始,就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她们不仅仅像杰出的男性政治家一样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而且创造了无数女性解放的‚中国第一‛,为推动妇女解放作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
‚宋氏三姐妹‛成长的秘密,多半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人们兴趣浓厚的话题。
人们毫无疑问地把目光投向她们那位‚不平凡的父亲‛宋耀如。
宋耀如在美国留学、生活了8年,从语言到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性格无不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
回到中国的宋耀如,在诸多生活细节上他仍保留着美式习惯和审美情趣。
英语成为他惯说的语言,常常不加思索即脱口而出。
他虹口的住宅是仿照19世纪美国南方的建筑式样建造的,里面的布置和摆设是中西合璧的,既有配置红木桌及立式小凳的中式客厅,也有摆设钢琴、扶手椅和沙发的西式客厅。
他的饮食习惯也是西式的,宋夫人于是成了一名出色的西餐厨师。
他的孩子们从小就熟悉西餐,女儿们还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一些美式烹调的奇特花样。
因此,宋家女儿们出生伊始,就生活在一个从语言、居家摆设到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中西合璧的家庭环境中。
尤为可贵的是,宋耀如具有远见卓识,有着充满苦涩的生活经历,深受基督教教义和美国民主精神熏陶,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准备‚有意识地以‘不计毁誉,务必占先’的精神培养子女们应具有崇高理想、不畏艰险和热爱祖国的意志‛。
这为女儿们准备了一个崇尚平等、自由、独立、创新、坚忍、爱国的思想大熔炉,让女儿们从坠地之始就享有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独立自主的权利。
尽管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由母亲倪桂珍主持,但相对于母亲的严厉、固执和循章办事,父亲的亲切、热诚和随和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四美一富事迹材料范文"四美一富"是指中国近现代五位杰出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杨开慧、杨振宁和丁香。
她们以其杰出的成就和事迹,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代表。
以下是一个关于她们事迹的范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五位杰出的女性,她们被誉为"四美一富",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杨开慧、杨振宁和丁香。
她们以其杰出的成就和事迹,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代表。
首先,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她致力于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改革,曾担任过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
而宋美龄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参加各种重要的外交活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杨开慧和杨振宁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
杨开慧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她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曾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科学界增光添彩,也为世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丁香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她致力于中国的医学事业,为中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医学界的杰出代表。
总的来说,"四美一富"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女性,她们以其杰出的成就和事迹,为中国的社会发展、科学事业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们的事迹不仅激励着当代的女性,也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宋庆龄和宋美龄两人本作为一母同胞的亲姐妹,理应是姐妹情深才对的。
但是,宋美龄宋庆龄俩姐妹却因为各自的婚姻以及后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越走越远。
随着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间隙”的逐渐变大,两个人最终默契的选择了“老死不相往来”。
1949年的时候,宋美龄曾在美国和宋子文一起黑宋庆龄写了一封信,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来,宋美龄对宋庆龄的感情是在的。
但是,这也是宋庆龄和宋美龄两姐妹一生中最后一次通信,或者是交流。
宋美龄是这样,另一边的宋庆龄也是这样。
随着年纪的增长,两个人逐渐看开了很多事情,对于亲情则是更加的渴望。
于是,在宋庆龄晚年的时候曾不止一次的计划和宋美龄相见。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一直都没能见一面,直到宋美龄奔赴美国后宋庆龄依旧为此努力。
当时,很多人也都在帮助宋庆龄宋美龄两人的见面,希望能把地点安排在香港或者日本,但最后都没能实现。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就在宋庆龄离世的第二天治丧委员会就向远在美国纽约的宋美龄发出了邀请,希望宋美龄能参加宋庆龄的葬礼。
因为宋美龄特殊的身份,她知道在公众场合自己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
因此,凡是在公众场合宋美龄从来不会提“宋庆龄”三个字。
宋美龄是骄傲的,同时对于宋庆龄是无视的漠然的。
可是,这都是人前,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两姐妹的感情依旧是很深的,她们是姐妹更是知己。
在宋美龄美国的二楼卧室里,在柜子上一直都放着宋庆龄的照片。
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宋美龄真的不在意宋庆龄,又怎么会将宋庆龄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卧室里呢?当得知送清理离世的消息后,宋美龄也想表现的毫不在意,但是她没有做到。
在那几天,宋美龄一直是沉默的,经常一个人静静的望着宋庆龄的照片发呆。
对于世人来说,宋家三姐妹不是一般人,她们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
但是,对于宋家三姐妹来说,她们也和普通的姐妹一样,在1940年的一次团聚中,宋家三姐妹在香港一起生活了长达六周的时间,在那段时间她们就和普通的姐妹一样,嬉戏玩闹。
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
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
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么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
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么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么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
”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
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
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么急事吧!”“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宋美龄宋庆龄之间的故事众所周知,宋庆龄和宋美龄是两姐妹,两人都是当时政治界大佬的妻子,但是由于双方丈夫的政治立足点不一样,甚至在一段时期上还是对立的,所以两人关系不得不越来越疏远,但是实际上在他们的少年时期,宋美龄宋庆龄姐妹情谊还是非常浓厚的,这一点其实不难推测。
因为两人都成长在同一个家庭而且宋美龄的性格非常谦和不像大姐宋霭龄那样强势,所以最小的妹妹自然愿意和宋庆龄亲近。
再者两人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小女孩的心思才能够互相理解,这使得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近。
在宋庆龄坚持要嫁给孙中山的时候全家除了大姐就是这个小妹支持她了,并且还和大姐一同劝说父母,最后才终于得到准许。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美龄的择偶标准,在她坚持要和蒋介石结婚时,姐姐庆龄怕妹妹在他们家受苦,也怕蒋介石太三心二意辜负了她而苦心劝导,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友好的。
即使宋美龄宋庆龄在结婚之后,两个人的丈夫政治观点不同,但是这对她们姐妹感情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在妹妹得知姐姐可能被丈夫手下的人算计的时候,她就在丈夫面前给姐姐打电话说明事情的原委,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与两个人的丈夫扯上关系,只是关系较以前有些疏离罢了。
宋庆龄三姐妹的相关简介宋庆龄三姐妹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一个传奇家庭的女儿,宋庆龄三姐妹的感情非常好。
宋庆龄三姐妹中在一把八九年七月十五号出生的大姐宋蔼龄是她们中间最爱财的一位,也是在宋家的地位中非常高的一位。
当时当全家人都不同意最小的妹妹与蒋介石的婚姻是还要多亏了这个大姐在家中的大力撮合,最后才勉强说服父母同意了他们俩的婚事。
虽然在人们的视线内这个宋家最大的姐姐很少出面但是她实际上在幕后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她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肯定更加受到了国际上的赞赏。
再说二姐宋庆龄,可能他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了,从小在语文书中就学习了她的事迹,她嫁给了孙中山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宋庆龄和宋美龄一直姐妹情深,两姐妹经常通过电话联系。
在重庆时期,宋美龄还单独给宋庆龄安装了一台秘密电话。
她们两人通话一般都是宋美龄先说,而宋庆龄不自己接电话,而是一名带着上海口音的女性接。
问清楚以后,宋庆龄会接电话。
而宋美龄在电话里通常使用英语,国内能和她通电话的一般也用英语。
不过,面对宋庆龄,虽然宋庆龄的英语也很流利,但二人通话从来都是用地道的上海话。
其实在此之前,两人的关系受到过严重的挑战,导火索就是宋美龄和老蒋结婚。
老蒋在1922年和陈洁如结婚后一年,便对宋美龄展开了攻势。
在长达五年的了解后,宋美龄逐渐认可了老蒋。
不过,宋庆龄可不觉得老蒋是个好人。
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老蒋已经有妻室,还有其很多绯闻流传;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蒋这时已经完全背离孙中山先生的主张,这点宋庆龄是清楚的。
而在宋家,除了宋庆龄,其余人都和小妹宋美龄一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宋庆龄对宋美龄是有感情的,奈何因为政治因素,二人不得不隔绝两地,有时也会有书信往来,但绝不谈政治。
不过,一切从西安事变开始有了转机。
宋庆龄虽然恨透了老蒋,但从全民族利益来讲,她还是主张和平解决此次变故。
甚至,她还亲自去安慰宋美龄,这都让她的小妹很是感动。
而随着抗战爆发,宋庆龄和宋美龄又走到了一起。
1940年,宋美龄趁着赴港治病的契机,和大姐二姐相见。
而1个月后,宋庆龄应宋美龄邀请来到重庆。
宋庆龄从全中国的角度出发,决定摒弃前嫌,共赴国难。
而在山城的短短几个星期内,宋家的三姐妹得以同聚,她们一同看望难童和伤兵,也一起多次出入各种募捐场所。
在日军偷袭后的防空洞内,她们也曾多次商讨形势。
而至于宋庆龄的安全,宋美龄也是很关心的。
她曾多次警告军统头子戴笠,“不准在阿姐那里胡来!“不过,在战争胜利以后,两人又因为政见不同,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最后,她们俩也老死不相往来。
宋庆玲和宋美玲之间的故事宋庆龄与妹妹宋美龄因为政治立场的缘故可谓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在二人晚年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她们很怀念彼此的姐妹之情。
但出于无奈不得不天各一方。
早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前,蒋介石就已经有了原配夫人毛福梅和儿子蒋经国,以及妾室陈洁如夫人。
但即便如此他还找到孙中山,希望能够从中牵线搭桥,让他迎娶宋美龄。
但孙中山向夫人宋庆龄提及此事时,宋庆龄坚决反对。
在宋庆龄看来,蒋介石不但有妻有妾有孩子,还有情人,名声非常不好。
宋庆龄还表示,宁可妹妹去死,也不愿意她嫁给蒋介石。
不同意这桩婚事的还有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以及宋家长子宋子文。
但是大姐宋蔼龄出于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利益,极力撮合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
而蒋介石看重的是孙中山与宋家的姻亲关系,以及他们与英美各国紧密的经济利益。
蒋介石若娶了宋美龄,那他就成了孙中山的连襟,继承孙中山的政治遗产更是名正言顺。
蒋介石想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做后盾。
宋子文是理财高手,宋蔼龄孔祥熙夫妇是金融大亨,和宋家、孔家攀亲,对蒋介石的仕途来说无疑是强大的助力。
蒋介石为了达成目的,与妻子毛福梅离婚,妾室陈洁如打发出国。
在宋蔼龄的游说下,宋家都接受了这门亲戚关系。
但是宋庆龄却始终不答应。
其实在婚姻方面,宋美龄深受宋庆龄影响,心中自认非英雄不嫁。
但订婚的消息公布后,她唯独没能得到二姐的祝福。
宋庆龄认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是权力的交易,一个投机游戏。
婚礼当日,宋庆龄没去参加。
在之后的峥嵘岁月中,蒋介石几次恨不得将宋庆龄置之死地。
但是宋美龄发觉后大为震怒,她认为政治是政治,亲情是亲情,而这要分别对待。
她郑重警告蒋介石和戴笠,要他们慎重行事,否则后果自负。
在抗战期间,宋庆龄接受了记者采访,对妹妹宋美龄给予充分肯定。
她说美龄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让美国人看到不全是苦力和洗衣工人。
中国人民必须为此感激宋美龄。
但是抗战后期宋庆龄偏向于共产党,以至于宋美龄越来越少提到二姐。
宋氏三姐妹名字的由来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三位女性。
其实她们三姐妹最初的名字并非“霭龄”、“庆龄”、“美龄”,而是“爱琳”、“庆琳”、“美琳”。
说起三姐妹名字的由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她们三姐妹的父亲名叫宋耀如,青年时代曾留学美国。
他对为解放黑奴而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林肯一向非常崇拜,认为是他拯救了美国,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他希望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伟大人物,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于是,他就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
“爱琳”、“庆琳”、“美琳”,因为“琳”和“林”同音。
1904年春的一天,爱琳陪父亲一起去拜访97岁的沈毓桂。
沈老曾任《万国公报》主笔,是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学者。
交谈中,他见爱琳风华正茂、气质不凡,便询问她叫什么名字。
当这位老学者得知她叫“爱琳”后,便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爱琳是洋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嘛,还是应该取有中国特色的名字。
”
宋耀如听后,感到很有道理,便请沈老给女儿再起一个名字。
沈老略作沉吟,说:“女性的名字应该文雅一些,我看不如就叫‘霭龄’吧。
又‘霭’和‘蔼’是相通的,司马如不是还在《长门赋》说:‘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霜。
’苏轼亦有诗云:‘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
’”宋耀如听了沈老的一番解释,觉得此名改得好,便欣然同意。
于是“宋爱琳”改为“宋霭龄”,其他两姐妹的名字也随之改为“宋庆龄”与“宋美龄”。
(据《文史春秋》)。
【历史故事】揭秘宋氏三姐妹的留学岁月:宋氏三姐妹留学故事宋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耀后人的篇章,在关于她们传奇经历的各种著述中,其时留学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岁月被描述得如同昨日。
宋蔼龄就是在上海中西女塾接受启蒙教育的。
她进校时只有5岁,当时没有适合她的班级,时任校长的连吉生同意她先试读一学期,并单独教了她两年。
之后10年中,她学会了独立自主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语。
初来威斯理安,宋蔼龄就引起了这座学校所在的南方小城的轰动,因为她是到这求学的第一位中国女性,一些当地报纸还作了专门的报道。
热心的人们担心她能否适应这里的学习与生活,校长格里尤其担心她能否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
为此,学校不仅安排她作为预科学生注册,还让她第一年就住在校长的家里。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中西女塾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使她很快熟悉了这完全陌生的环境,并帮助她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宋蔼龄无论是用餐礼仪还是衣着打扮都与同学无异,并很快成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性之一。
在彼时的美国,除了Wellesley College(译为卫斯理学院)外,还同时存在过另外一所读音极其相似的Weslegan College(译为威斯理安学院)。
威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坐落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梅肯市(Macon,Georgia),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则位于北部的马萨诸塞州。
在历史渊源上,两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宋氏三姐妹究竟是在哪个学院?她们三人是在同一座学院完成学业的吗?一、留学肇始:宋霭龄与威斯理安的情缘1904年,年轻的宋蔼龄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前往彼岸求学。
她是随同父亲的朋友步惠康牧师一家前往。
步牧师是宋蔼龄的父亲宋耀如在万德毕尔特大学的同窗好友。
也正是得之于他的大力引荐,宋蔼龄才得以进入位于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女子学院入学就读。
威斯理安学院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威斯理安学院在当时的美国可是大名鼎鼎,因为这是美国第一所得到政府认可的女子大学,属于卫理公会教派,是专为上层社会女性设立的学校。
宋美龄晚年客居美国,住在孔家名下的公寓里。
有一次,孔家的小辈们问她,当年为什么会嫁给蒋介石。
已是垂暮之年的宋美龄拿出珍藏的蒋介石的照片,笑着说:“是不是很帅,他还是那么帅。
”谈起蒋宋二人的婚姻,许多人会使用一个词:联姻。
如果说得更刺耳一些,那就是“政治联姻”。
世人皆谓,宋家三小姐爱慕权势,受过西方教育的世家千金,却偏偏嫁给了不解风情的赳赳武夫。
而蒋先生对宋家千金的追求,更是被视为政客谋取资本的苦心筹谋。
那时候的蒋介石,在与各个军阀的争斗中落败,被迫下野。
他想在政治上谋求更大的发展,但苦于没有强大的后台,得不到美国的支持。
就在此时,他身边的一个外号叫做杜大耳朵的人就向他推荐了宋美龄,希望他们俩结婚。
于是杜大耳朵就向宋蔼龄夫妇去提亲,当时她表面上不太愿意,说要跟美没商量,其实心里很高兴。
有一天,宋美龄和男朋友看完电影后去姐姐家,宋蔼龄就把妹妹一个人拉到了房间,跟她说蒋介石提亲的事,并劝她跟现在的男朋友分手,嫁给蒋介石。
乱世的中国,以宋家的财富和声望,若是纯粹抱着政治联姻的目的,有太多的青年才俊可以选择。
完全没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押宝在一个浙江盐铺老板的儿子身上。
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一个下野的军人,谁敢预料他未来一定能东山再起?何况,著名的孙夫人,也就是美龄的二姐宋庆龄女士,极度讨厌蒋介石,从一开始就反对他们在一起。
甚至曾经愤怒地说:“我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宋庆龄还多次在母亲面前说蒋介石的坏话,使得老太太对蒋介石的印象也很差。
更何况,当时宋美龄有男朋友,两人是在美国认识的,尽管宋家的人并不喜欢这个男的。
这个男朋友就是传说中的刘纪文,谈吐优雅,弹得一手好钢琴,风度翩翩,是一才子,后来成为民国南京市长。
因此,蒋介石对宋美龄的追求,遭到了宋美龄母亲倪桂珍和大姐宋霭龄的坚决反对。
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蒋介石当时已有正妻,而宋美龄不可能做蒋介石的侧室或小妾;2、蒋介石是佛教徒,而宋氏全家都是基督教徒,倪桂珍的先祖,则是中国最早皈依基督教的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故事
宋庆龄和宋美龄是亲姐妹,她们两姐妹的父亲是宋嘉树,海南文昌人,母亲是倪桂珍。
母亲倪桂珍出身上海,她这一支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
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最初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
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
韩宏义夫人为王氏。
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 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
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
二姐宋庆龄,1893 年1 月27 日生于上海;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1981 年5 月15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5 月29 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1897 年3 月5 日生于上海;1927 年与蒋介石结婚;1917 年夏,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10 年生活返回上海。
由于宋美龄自幼旅居美国,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
于是,她苦学汉语。
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宋美龄还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
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
上海市参议会也破了先例,
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
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
青年时代的宋美龄曾去上海的一些学校任教。
2003 年10 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三姐妹的父亲是宋嘉树,海南文昌人,母亲是倪桂珍。
母亲倪桂珍出身上海,她这一支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
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
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
韩宏义夫人为王氏。
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
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
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宋家所有成员: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按年龄从大到小)
早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前,蒋介石就已经有了原配夫人毛福梅和儿子蒋经国,以及妾室陈洁如夫人。
但即便如此他还找到孙中山,希望能够从中牵线搭桥,让他迎娶宋美龄。
但孙中山向夫人宋庆龄提及此事时,宋庆龄坚决反对。
在宋庆龄看来,蒋介石不但有妻有妾有孩子,还有情人,名声非常不好。
宋庆龄还表示,宁可妹妹去死,也不愿意她嫁给蒋介石。
不同意这桩婚事的还有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以及宋家长子宋子文。
但是大姐宋蔼龄出于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利益,极力撮合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
其实在婚姻方面,宋美龄深受宋庆龄影响,心中自认非英雄不嫁。
但订婚的消息公布后,她唯独没能得到二姐的祝福。
宋庆龄认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是权力的交易,一个投机游戏。
婚礼当日,
宋庆龄没去参加。
在之后的峥嵘岁月中,蒋介石几次恨不得将宋庆龄置之死地。
但是宋美龄发觉后大为震怒,她认为政治是政治,亲情是亲情,而这要分别对待。
她郑重警告蒋介石和戴笠,要他们慎重行事,否则后果自负。
在抗战期间,宋庆龄接受了记者采访,对妹妹宋美龄给予充分肯定。
她说美龄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让美国人看到不全是苦力和洗衣工人。
中国人民必须为此感激宋美龄。
但是抗战后期宋庆龄偏向于共产党,以至于宋美龄越来越少提到二姐。
宋子文去世后,宋美龄乘机参加葬礼。
但是半路她得知宋庆龄也赶来参加哥哥的葬礼。
由于担心与中共代表宋庆龄相见陷入统战圈套,宋美龄权衡再三没有参加葬礼。
然而宋庆龄因飞机包租问题也未能成行。
宋霭龄得知二妹不能来,才姗姗来迟参加弟弟葬礼。
在宋庆龄病重期间和逝世前,曾多次表达想最后看看妹妹的愿望。
甚至还安排了宋美龄来大陆的住宿等一系列问题。
大陆给宋美龄发了电报,希望她能来见宋庆龄最后一面。
但最后只等到短短一行字:让姐姐来美国治病吧。
宋庆龄至死未能见到妹妹。
大陆方面致电宋美龄请她参加葬礼,但宋美龄致电蒋经国:骨肉虽亲,大道为重。
宋庆龄去世不久以后,宋美龄辗转得到一本《宋庆龄画传》。
据旁人回忆,宋美龄一幅一幅照片看了足足两个多小时,阅后什么多没说,而是小心翼翼地把
画册收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