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 格式:docx
- 大小:15.96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一年一月八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在1983年以来已对行政法规进行过4次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新情况、新要求,再次对截至2009年底现行的行政法规共691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一、对7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
(附件1)二、对107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附件2)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2.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一、关于各地厂矿对于法定假日工资发放办法的决定(1950年7月31日政务院公布)二、关于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1982年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三、金融机构代客户办理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管理规定(1987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3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四、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198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3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五、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令第1号公布)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7号公布)七、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2001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3号公布)附件2: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一、对下列行政法规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五条中的“国家长期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规定”。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中的“产品税”修改为“消费税”。
长江航道局航标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长江航道航标养护管理工作,提高长江航道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内河助航标志》《内河航标技术规范》《长江干线桥区和航道整治建筑物助航标志》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长江航道条件和船舶航行特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航标工作坚持服务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数字引领、创新驱动的养护管理理念,促进长江干线航道航标公益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长江航道局管辖的长江干线航道及支流河口航道的公用航标养护与管理,专用航标参照执行。
本规定中公用航标是指为保障公共航行安全,由航标管理机构设置、维护、管理,供社会公共使用的航标。
专用航标是指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或港航企业自行设置的航标。
专用标志是指《内河航标技术规范》中视觉航标的一种功能分类。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航标工作实行总局管总、局属航道单位主抓、基层航道处具体执行的分级管理模式。
第五条长江航道局职责:(一)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航标工作任务。
(二)制定航标养护工作规章制度,指导局属航道单位制定相关细则。
(三)下达航标养护工作计划;督促、指导局属航道单位完成航标养护任务。
(四)检查局属航道单位航标养护规章制度和任务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掌握航标养护情况。
收集港航企业对航标助航服务的需求和养护工作的建议,并提出指导意见。
(五)负责数字航道航标类数据字典维护,指导局属航道单位应用数字航道开展航标养护工作,定期进行分析和跟踪考核。
(六)组织开展航标养护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工作。
(七)负责其他航标相关工作。
第六条局属航道单位职责:(一)贯彻落实长江航道局制定的航标养护工作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相关细则。
(二)执行长江航道局下达的航标养护工作任务。
航标简介——摘自《航标知识》讲义航标是为船舶航行提供助航、导航设施的简称。
它和陆上交通部门设置在城市街道、高速公路上的通行标志功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为陆地上的运输工具提供通行标识:而另一个在为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提供航行标识。
航标是维持海上运输畅通,保障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重要设施,对发展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事业,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和渔业捕捞,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去年有报道称日本在我国的钓鱼岛上准备建立一座灯塔,以显示钓鱼岛是他们的领土)。
下面分四部分给大家系统的作以介绍。
一、航标的管理体制(一)管理体制我们国家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为便于管理,国家安地理位置划分为三大海区即:北方海区(辽宁、河北、山东及天津市沿海水域);东海海区(江苏、浙江、福建及上海市沿海水域)和南海海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水域);海南海区(指海南省沿海水域)。
我们国家的管理职能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隶属于交通运输部,北方海区的管理机关是天津海事局,下辖七个航标处即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黄华、烟台、青岛航标处、过去还有日照航标处(科级)现在已经划归青岛航标处了。
东海海区航标管理机关是上海海事局,下辖六个航标处,既连云港、上海、镇海、温州、福州和厦门航标处。
南海海区航标的管理机关是广州海事局,下辖三个航标处,即汕头、广州、湛江航标处。
海南的航标管理机关为海南海事局,下辖一个处,即海口航标处。
长江的航标管理为长江海事局,其余内河航标的管理归当地职能部门管理,这就是我们国家现行的航标管理体系。
因为我们在烟台,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烟台的情况,烟台航标处隶属天津海事局,管理着壹千三百公里的海岸线上五百余座的航行标志,横跨潍坊、烟台、威海三个地级市,下辖八个航标站,即潍坊、龙口、蓬莱、长岛、芝罘、威海、成山头、石岛航标站,分别管理各自辖区的助航、导航设施。
航标处办公地点在烟台市环海路七十号。
沿海航标管理办法发文单位:交通部文号:交通部令[2003]年第7号发布日期:2003-7-10执行日期:2003-9-1生效日期:1900-1-12003年6月25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三年七月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沿海航标管理,保持沿海航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沿海水域、被海港覆盖的通海河口以及用于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设置航标的相关陆域的航标管理活动,但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除外。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航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使用的同一用语含义相同,即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
(二)公用航标,是指在沿海为各类海上船舶提供助航、导航服务而设置的航标。
(三)专用航标,是指在沿海专用航道、锚地和作业区以及相关陆域,为特定船舶提供助航、导航服务或者保护特定设施等而设置的航标。
第三条交通部主管全国沿海航标工作。
交通部海事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沿海航标的有关管理工作。
交通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沿海航标管理工作。
交通部海事局、交通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称沿海航标管理机构。
第二章航标规划第四条编制沿海水域航标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便利航行、确保安全、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的原则。
编制沿海水域航标总体规划,应当与港口、航道发展规划和航运发展规划及其他有关发展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沿海航标总体规划,报交通部批准。
沿海航标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沿海航标总体规划,报交通部海事局批准。
辖区沿海航标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沿海航标总体规定的要求。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总海洋类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一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2009年12月26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二、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国务院令第一九九号发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83年12月2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于1982年1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根据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1次修订;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2次修订;根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3次修订,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607号公布。
该《条例》分总则、石油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石油作业、附则4章27条,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7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5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航标的管理和保护,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置的航标。
本条例所称航标,是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除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
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本辖区内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统称航标管理机关。
军队的航标管理机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军用航标、渔业航标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分别行使航标管理机关的职权。
第四条航标的管理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航标的义务。
禁止一切危害航标安全和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
对于危害航标安全或者损害航票工作效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航标由航标管理机关统一设置;但是,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航标除外。
专业单位可以自行设置自用的专用航标。
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应当经航标管理机关同意。
第七条航标管理机关和专业单位设置航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一、事项名称:专用航标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审批二、设定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2008年12月27日予以修改)第二十一条在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设置专用标志必须经交通主管部门同意;设置渔标和军用标,必须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1995年12月3日国务院令第187号,2011年1月8日予以修改)第六条第二款专业单位可以自行设置自用的专用航标。
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应当经航标管理机关同意。
三、申请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8月29日交通部发布,2009年6月23日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9号《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的以下规定实施:第十八条第一款修建与通航有关的设施,或者治理河道、引水灌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和有关的技术要求,以及交通运输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不得影响航道尺度,恶化通航条件,不得危害航行安全。
第二十七条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设置的助航标志,必须分别符合下列国家标准:(一)沿海助航标志应当符合:1、GB4696-84《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2、GB4697-84《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
(二)内河助航标志应当符合:1、GB5863-86《内河助航标志》;2、GB5864-86《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
非航标管理部门在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设置专用航标,必须经航标管理部门的同意,标志设置单位应当经常维护,使之保持良好技术状态。
四、申报材料:(一)在沿海和通航河流上设置专用助航标志许可:1、申请文件(公函);2、助航标志配布方案;3、航标维护能力的证明材料。
(二)沿海和通航河流上撤除、位置移动和以其他状况改变专用航标审批:1、申请文件(公函);2、助航标志搬迁、撤除方案;3、与航标管理机构达成的助航标志搬迁、撤除补偿协议。
沿海航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沿海航标管理,保持沿海航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沿海水域、被海港覆盖的通海河口以及用于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设置航标的相关陆域的航标管理活动,但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除外。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航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使用的同一用语含义相同,即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
(二)公用航标,是指在沿海为各类海上船舶提供助航、导航服务而设置的航标。
(三)专用航标,是指在沿海专用航道、锚地和作业区以及相关陆域,为特定船舶提供助航、导航服务或者保护特定设施等而设置的航标。
第三条交通部主管全国沿海航标工作。
交通部海事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沿海航标的有关管理工作。
交通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沿海航标管理工作。
交通部海事局、交通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称沿海航标管理机构。
第二章航标规划第四条编制沿海水域航标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便利航行、确保安全、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的原则。
编制沿海水域航标总体规划,应当与港口、航道发展规划和航运发展规划及其他有关发展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交通部海事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沿海航标总体规划,报交通部批准。
沿海航标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沿海航标总体规划,报交通部海事局批准。
辖区沿海航标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沿海航标总体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沿海航标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海上交通发展的需要,对沿海航标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交通部海事局备案;但对沿海航标总体规划作重大变更的,应当报交通部海事局批准。
第三章航标配布第七条配布沿海航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1.08.29•【文号】•【施行日期】1991.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水运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发布日期:2009年6月23日实施日期:2009年6月23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8月29日交通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二条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下简称交通部)主管全国航道事业。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航道管理机构是对航道及航道设施实行统一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三条国家航道是指:(一)构成国家航道网、可以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常年(不包括封冻期)通航300吨级以上(含300吨级)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三)可通航3000吨以上(含3000吨级)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四)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五)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第四条地方航道是指:(一)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二)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的沿海航道及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三)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四)其它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第五条航道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符合国家和交通部发布的有关航道技术标准。
第六条航道是重要的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加强对航道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领导;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应统筹安排航道的建设发展,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七条《条例》和本《细则》所指“航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可以通航的水域;“航道设施”是指航道的助航、导航、绞滩和通信设施、整治建设物、航运梯级、过船建筑物(指船闸、升船机、水坡、船运渡槽和隧洞)、航道水文监测设施、航道测量标志、航道段(站)房、航道工程船舶基地和其他航道工程设施;“与通航有关的设施”是指对航道的通航条件有影响的闸坝、桥梁、渡槽、架空电线、水下电缆、管道、隧道、码头、驳岸、栈桥、护岸矶头、滑道、房屋、涵洞、抽(排)水站、固定渔具、贮木场等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常用法规汇编一、公路行政执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 年7 月 3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 年8月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 年 2 月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3 号公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4 年9 月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7 号公布)4. 路政管理规定(2003 年 1 月27 日交通部令第2号公布)5.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 年 2 月13 日交通部令第 2 号公布)6.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2002 年11 月16 日交通部令第 6 号公布)7. 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2004 年 4 月30 日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公布)二、道路运政行政执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 年 4 月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 号)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 3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公布)3.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2001 年12 月20 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交通部令第9 号公布)4. 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05 年 4 月13 日交通部令第 3号公布)5.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 年7 月12 日交通部令第10 号公布,2009 年 4 月20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4 号第二次修正)6.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 年 6 月16 日交通部令第 6 号公布,2009 年 4 月21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3 号第二次修正)7.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05 年7 月12 日交通部令第9 号公布,2010 年10 月27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5 号修订)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10 年10 月27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6 号公布)8. 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1998 年 3 月 4 日交通部令第 2 号公布,2001 年8月20 日交通部令第4号修正)9.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 年 6 月24 日交通部令第7号公布)10.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2006 年 1 月12 日交通部令第 2 号公布)11.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2006 年11 月23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9 号公布)12.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2009 年6月26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11 号公布)13. 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2008 年7 月22日交通运输部令第8 号公布)三、水路行政执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1987 年 5 月12 日国务院令第46 号公布,2008 年12 月27 日国务院令第544 号第二次修正)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 年8 月22 日国务院国发[ 1987 ]78 号文公布,2008 年12 月28 日国务院令第545 号修正)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 年 6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 号公布)4. 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87 年9月22 日交通部(87)交河字680 号文公布,2009 年 6 月 4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6 号第二次修正)5. 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2006 年7 月 5 日交通部发布,2009 年11 月30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14 号修正)6. 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2001 年10 月11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8 号公布)7. 国内船舶管理业规定(2001 年7月4日交通部公布,2009 年1月 5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1 号修正)8. 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2008 年 5 月26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2 号公布)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1996 年 6 月18 日交通部公布,2009 年 4 月20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5 号第二次修正)10. 水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1990 年9 月28 日交通部发布,2009 年 6 月 5 日交通运输部修正)11.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2000 年8月28 日交通部令第9号公布)12.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第一部分)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1996 年11 月 4 日交通部令第10 号公布)13.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2004 年 4 月15 日交通部令第 4 号公布,2009 年11 月6日交通运输部令第13 号修正)14. 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2003 年8月29 日交通部令第9号公布)四、海事行政执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 年 5 月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2 号公布,2008 年 2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 号修订)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4 月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 号公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2007 年 4 月14 日国务院令第494 号公布)4.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1994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5号公布)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 年9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 号公布)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1995 年12 月 3 日国务院令第187号公布)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9 年9月9 日国务院令第561 号公布)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1990 年 1 月11 日国务院批准,1990 年 3 月 3 日交通部令第14 号公布)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2004 年12 月7日交通部令第13 号公布)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1986 年12 月16 日国务院国发[ 1986 ]109 号文公布,2002 年 6 月28 日国务院令第335 号修订)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1996 年12 月24 日交通部令第13 号公布,2006 年 2 月24 日交通部令第 4 号修订)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2004 年 6 月30日交通部令第7 号公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1993 年 5 月17 日交通部令第 3 号公布,2007 年 5 月31 日交通部令第7 号修订)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 年11 月 5 日交通部令第15 号公布,2009 年11 月30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15 号修订)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 年 2 月14 日国务院令第109 号公布)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1988 年5月18 日国务院国发[ 1988 ] 31 号文公布)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05 年8 月20 日交通部令第11 号公布)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1979 年8 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79 年9 月18 日交通部发布)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3 年11 月30 日交通部令第10 号公布)20. 内河航标管理办法(1996 年5 月20 日交通部令第2号公布)21. 沿海航标管理办法(2003 年7月10 日交通部令第7 号公布)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11年1月17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5 号公布)23. 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2 年 5 月30 日交通运输部令第 1 号公布)24. 船舶引航管理规定(2001 年11 月30 日交通部令第10 号公布)25. 海区航标设置管理办法(1996 年12 月25 日交通部令第12 号公布)。
江苏省内河航标细则来源:江苏省交通厅作者:日期:01-07-0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提高航道的通航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内河航标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辖区不含长江的内河航道除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规划、建设与管理。
第三条省交通厅负责管理和保护全省的航标,县级以上交通局负责管理和保护本辖区的航标,省交通厅航道局负责全省航标工作,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所属航道站、县级以上航道管理处、站负责本辖区航标工作。
航道局、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所属航道站、县级以上航道管理处、站统称航标管理机构。
第四条全省内河航标的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助航标志》、《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及交通部《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五条各级航标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开发、研究航标技术,推广经济实用的航标新技术,开展航标教育和培训,提高航标管理与维护技术水平。
第六条各级航标管理机构应当重视航标工作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
第二章航标管理职责第七条省级航标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对全省航标具体工作实施统一管理;(二)制定全省航标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考核航标维护和管理质量;(三)编制和审定全省航标建设、维护计划,提出实施措施;(四)审定等级航道及新开辟航道的航标配布图和航标设置;(五)组织审批四级及四级以上航道与通航有关设施的航标配布图和航标设置;(六)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全省航标工作;(七)接受省交通厅委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内河航标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行为。
第八条市级航标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对本辖区航标具体工作实施管理;(二)依据航标工作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所属航道的航标工作;(三)审定年度航标工作计划及其航标工程建设与养护计划;(四)掌握辖区航道特征、水情变化及碍航物的分布情况,及时设置或调整航标,发布航道通告;(五)收集和整理航标技术资料,确定航标维护质量,总结航标管理经验,建立航标档案,及时、准确地填报航标统计报表;(六)积极开展航标管理技术革新活动,推广和应用航标新技术和新材料;(七)参与评审辖区内与通航有关设施的航标配布图和航标设置;(八)接受市交通局的委托,苏北航务管理处接受省交通厅的委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内河航标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查处违法行为。
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保障航道畅通,提高航道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及国际(境、界)河流航道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坚持"管养并重、突出重点、分类维护、保障畅通"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具有管辖权的各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
省界航道的养护管理,由涉及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交通运输部所属航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航道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财政预算以及其他渠道保障航道养护工作的资金需要。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设的具有发电收益的航运枢纽,其部分发电收益应当用于航道养护。
第五条航道养护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六条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航道维护类别、航道条件合理配备养护管理装备与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制定航道应急预案。
第七条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养护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航道养护技术水平、养护质量。
第二章第八条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应当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结合航道条件和航运需求,合理论证确定。
论证过程中应当征求海事、港航等单位意见。
第九条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由具有管辖权的航道管理机构研究提出,经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审核后,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其中,国际(境、界)河流航道维护范围和标准,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批准;西江干线航道养护范围和标准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珠江航务管理局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Green Apple Data Center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年"%月&日国务院令第"’(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航标的管理和保护*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置的航标+本条例所称航标*是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除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本辖区内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统称航标管理机关+军队的航标管理机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军用航标,渔业航标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分别行使航标管理机关的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权!第四条航标的管理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航标的义务!禁止一切危害航标安全和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对于危害航标安全或者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第六条航标由航标管理机关统一设置$但是"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航标除外!专业单位可以自行设置自用的专用航标!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应当经航标管理机关同意!第七条航标管理机关和专业单位设置航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第八条航标管理机关设置#撤除航标或者移动航标位置以及改变航标的其他状况时"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第九条航标管理机关和专业单位分别负责各自设置的航标的维护保养"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第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航标损坏#失常#移位或者漂失时"应当立即向航标管理机关报告!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航标附近设置可能被误认为航标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灯光或者音响装置!第十二条因施工作业需要搬迁#拆除航标的"应当征得航标管理机关同意"在采取替补措施后方可搬迁#拆除!搬迁#拆除航标所需的费用"由施工作业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第十三条在视觉航标的通视方向或者无线电导航设施的发射方向!不得构筑影响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影响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植物#第十四条船舶航行时!应当与航标保持适当距离!不得触碰航标#船舶触碰航标!应当立即向航标管理机关报告#第十五条禁止下列危害航标的行为$%一&盗窃"哄抢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侵占航标"航标器材’%二&非法移动"攀登或者涂抹航标’%三&向航标射击或者投掷物品’%四&在航标上攀架物品!拴系牲畜"船只"渔业捕捞器具"爆炸物品等’%五&损坏航标的其他行为#第十六条禁止破坏航标辅助设施的行为#前款所称航标辅助设施!是指为航标及其管理人员提供能源"水和其他所需物资而设置的各类设施!包括航标场地"直升机平台"登陆点"码头"趸船"水塔"储水池"水井"油%水&泵房"电力设施"业务用房以及专用道路"仓库等#第十七条禁止下列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一&在航标周围()米内或者在埋有航标地下管道"线路的地面钻孔"挖坑"采掘土石"堆放物品或者进行明火作业’%二&在航标周围*+)米内进行爆破作业’%三&在航标周围+))米内烧荒’%四&在无线电导航设施附近设置"使用影响导航设施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设备"#五$在航标架空线路上附挂其他电力!通信线路"#六$在航标周围抛锚!拖锚!捕鱼或者养殖水生物"#七$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其他行为%第十八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航标管理机关给予奖励’#一$检举!控告危害航标的行为&对破案有功的"#二$及时制止危害航标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减少损失的"#三$捞获水上漂流航标&主动送交航标管理机关的%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擅自设置!撤除!移动专用航标或者改变专用航标的其他状况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拆除!重新设置!调整专用航标%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在航标附近设置灯光或者音响装置的"#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构筑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植物的%第二十一条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触碰航标不报告的&航标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危害军用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军用航标工作效能"应当处以罚款的"由军队的航标管理机构移交航标管理机关处罚#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一年一月八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在1983年以来已对行政法规进行过4次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新情况、新要求,再次对截至2009年底现行的行政法规共691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一、对7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
(附件1)二、对107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附件2)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2.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附件1: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一、关于各地厂矿对于法定假日工资发放办法的决定(1950年7月31日政务院公布)二、关于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1982年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三、金融机构代客户办理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管理规定(1987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3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四、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198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3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五、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令第1号公布)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7号公布)七、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2001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3号公布)附件2: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一、对下列行政法规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五条中的“国家长期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规定”。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中的“产品税”修改为“消费税”。
航道法规基础知识航道法规是航道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航道管理是航道管理机关依法对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设施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宵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航道和航道设施受国家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或者破坏,交通部门应半加强对航道的养护,保证航道畅通” O《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航道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航道及航道设施,有权依法制止、处理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和航道设施的行为”。
一、长江航道主要法规依据航道法按法的渊源来分,町分为航道法、航道行政法规、航道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航道法的立法我国至今尚未出台《航道法》,交通部从1995年起对《航道法》的起草做了大量T作。
2010年1川,《航道法》已被正式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工作计划。
(―)航道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该条例于1987年8月22 日由国务院发布,2008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决定修改后,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
本《条例》适用于我国沿海和内河的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该条例于1995年12月3日由国务院第187号令颁布施行,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置的航标。
(三)航道行政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该《细则》于1991 年8月29日由交通部颁布,口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2、《内河航标管理办法》。
该《办法》于1996年5月20 FI由交通部第2号令发布,自1996年8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内河通航水域的航标管理,是目前长江航道部门依法管理长江航道航标的重要法规依据。
(四)航道规范性文件1、《长江干流桥区航标设置及维护管理规定》。
该规定于1996年3月14日交通部发布,口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适用于对长江干流已建、在建桥梁桥区航标的设置、维护管理。
2、《跨越国家航道的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审批办法》。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全文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保护,保障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促进水路运输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航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中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以及内海、领海中经建设、养护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
航道包括通航建筑物、航道整治建筑物和航标等航道设施。
第三条规划、建设、养护、保护航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遵循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服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防洪总体安排,统筹兼顾供水、灌溉、发电、渔业等需求,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国务院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航道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持和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保护航道安全,维护航道网络完整和畅通。
国务院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航道建设、养护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航道建设和养护资金。
第五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航道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直接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干线航道和国际、国境河流航道等重要航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主管所辖航道的管理工作。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置的负责航道管理的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承担本法规定的航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航道规划第六条航道规划分为全国航道规划、流域航道规划、区域航道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规划。
航道规划应当包括航道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规划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航道规划应当符合依法制定的流域、区域综合规划,符合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并与涉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和军事设施保护区划相协调。
海区航标设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区航标设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以及相关陆域航标设置的管理及其相关的活动。
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设置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航标设置包括航标新设、撤除、位置移动和其它状况改变。
第四条航标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第五条交通部是全国海区航标设置管理的主管机关,并负责第一类航标设置的规划和审批工作。
天津、上海、广州、海南海(水)上安全监督局是海区航标管理机关,分别负责北方、东海、南海和海南海区第一类航标设置的审查和第二类航标设置的规划和审批工作。
交通部在沿海设立的海上安全监督局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辖区航标管理机关,按各自分工负责辖区内第二类航标设置的管理工作。
本条所称北方海区指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水域;东海海区指江苏、浙江、福建省及上海市沿海水域;南海海区指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水域;海南海区指海南省沿海水域。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的第一类航标设置是指灯塔和无线电导航台、无线电指向标、DGPS台等无线电航标的设置;第二类航标设置是指灯桩(包括导标)、立标、灯浮标、浮标、灯船、雾号、雷达信标等航标的设置。
第七条辖区航标管理机关设置航标,应向海区航标管理机关提交航标设置书面申请;专业单位设置航标,应当向辖区航标管理机关提交航标设置书面申请。
航标管理机关根据航行安全的需要可责令专业单位设置航标。
第八条航标设置书面申请应当在航标设置前60日提交,并附有航标设计图纸资料一式二份。
第九条航标设置书面申请应当包括设置航标的名称、种类、用途、作用距离、灯质、设标地水(陆)域名称、标位地理坐标(北京坐标)、预定工期、使用期限,并附有最新的不小于1∶10000的大比例尺测量图纸以及占用水(陆)域批文或证件;设置于新开港口、航道的,应附有完整的航标配布图。
第十条航标设计工作应当由按照国家规定取得航标设计资格、并持有相应证书的单位承担。
十九、通航河流上专用航标设置、撤除、移动及因施工作业需要搬迁、拆除航标的同意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第2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第6条、第12条。
(二)办理程序:申请人准备齐全申请材料后向交通运输厅行政审批办公室提交申请。
许可机关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四章规定办理。
(三)许可条件:
1、属于依法批准的项目;
2、设置航标符合GB5864-93《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内河通航标准》要求;
3、撤除、移动、拆除航标须采取的措施满足航道通航要求,并与航标管理人达成管理和补偿协议。
(四)申报材料目录:
1、申请人资格证明(经营性组织提供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提供登记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单位法人证;自然人提供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项目批准文件;
3、申请书,包括施工项目名称、施工方法、施工时限、保证通航的措施、恢复时限的说明;
4、专用航标的位置、种类、结构型式及航标型式图;
5、与航标管理人签订的管理和补偿协议;
(五)承诺时限: 18个工作日。
(申请人事先与省航道管理局进行现场勘查,共同提供专用航标设置、撤除、移动和改变状况满足通航安全的证明的可即办)
(六)收费标准:无行政许可收费。
(七)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1995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7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航标的管理和保护,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置的航标。
本条例所称航标,是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除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
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本辖区内军用航标和渔业航标以外的航标。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航道管理机构、海区港务监督机构统称航标管理机关。
军队的航标管理机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军用航标、渔业航标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分别行使航标管理机关的职权。
第四条航标的管理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航标的义务。
禁止一切危害航标安全和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
对于危害航标安全或者损害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航标由航标管理机关统一设置;但是,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航标除外。
专业单位可以自行设置自用的专用航标。
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应当经航标管理机关同意。
第七条航标管理机关和专业单位设置航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第八条航标管理机关设置、撤除航标或者移动航标位置以及改变航标的其他状况时,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九条航标管理机关和专业单位分别负责各自设置的航标的维护保养,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航标损坏、失常、移位或者漂失时,应当立即向航标管理机关报告。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航标附近设置可能被误认为航标或
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灯光或者音响装置。
第十二条因施工作业需要搬迁、拆除航标的,应当征得航标管理机关同意,在采取替补措施后方可搬迁、拆除。
搬迁、拆除航标所需的费用,由施工作业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第十三条在视觉航标的通视方向或者无线电导航设施的发射方向,不得构筑影响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影响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植物。
第十四条船舶航行时,应当与航标保持适当距离,不得触碰航标。
船舶触碰航标,应当立即向航标管理机关报告。
第十五条禁止下列危害航标的行为:
(一)盗窃、哄抢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侵占航标、航标器材;
(二)非法移动、攀登或者涂抹航标;
(三)向航标射击或者投掷物品;
(四)在航标上攀架物品,拴系牲畜、船只、渔业捕捞器具、爆炸物品等;
(五)损坏航标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禁止破坏航标辅助设施的行为。
前款所称航标辅助设施,是指为航标及其管理人员提供能源、水和其他所需物资而设置的各类设施,包括航标场地、直升机平台、登陆点、码头、趸船、水塔、储水池、水井、油(水)泵房、电力设施、业务用房以及专用道路、仓库等。
第十七条禁止下列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
(一)在航标周围20米内或者在埋有航标地下管道、线路的地面钻孔、挖坑、采掘土石、堆放物品或者进行明火作业;
(二)在航标周围150米内进行爆破作业;
(三)在航标周围500米内烧荒;
(四)在无线电导航设施附近设置、使用影响导航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设备;
(五)在航标架空线路上附挂其他电力、通信线路;
(六)在航标周围抛锚、拖锚、捕鱼或者养殖水生物;
(七)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航标管理机关给予奖励:
(一)检举、控告危害航标的行为,对破案有功的;
(二)及时制止危害航标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减少损失的;
(三)捞获水上漂流航标,主动送交航标管理机关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擅自设置、撤除、移动专用航标或者改变专用航标的其他状况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拆除、重新设置、调整专用航标。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在航标附近设置灯光或者音响装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构筑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植物的。
第二十一条船舶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触碰航标不报告的,航标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危害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航标工作效能的,由航标管理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危害军用航标及其辅助设施或者影响军用航标工作效能,应当处以罚款的,由军队的航标管理机构移交航标管理机关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