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第二章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一、询问法包括24h回顾法和膳食回顾法1、24h回顾法的原理(概念)24h回顾法是通过询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一宗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的膳食情况,可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是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资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无论是大型的全国膳食调查,还是小型的研究课题,都可采用这种方法评估个体的膳食情况。
即采用24h回顾法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连续3天个人食物调查。
(使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时刻以前24h内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
)2、24h回顾法的特点主要优点是所用时间短、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缺点是应答者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不然调查者这间的差别很难标准化。
3.适用范围可用于家庭个体的食物消费情况调查,也是用于描述不同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一些散居式特殊人群。
4.24h回顾法一般要求在15-40min内完成,以面对面进行调查的应答率较高。
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与膳食史法结合的方法,或者采用连续3天的调查方法(每天入户回顾24h进餐情况,连续进行3天)。
不适合于年级较小的儿童与年级较大的老人。
二、膳食史法1、原理和特点:采用膳食史法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得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对个体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特征进行描述,并按照摄入量进行分类。
它与24h膳食回顾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只是询问昨天或前几天的食物消耗情况,而是询问过去一段时间一般的膳食模式,即长时间期的膳食习惯。
如果膳食有系统性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分季节进行调查询问。
2.膳食史法主要特点广泛用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优点是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膳食模式的调查,并且样本量大,费用低,使用人力少,一般不影响调查对象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
缺点:与24h回顾法相比,膳食回顾法是一种抽象的方法,需要营养专家的指导,该方法可以得到人们日常习惯性的膳食模式,所以对调查对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至四章一、某家长带5岁的小孩来咨询,怀疑其小孩有贫血,请给与营养指导。
1.写出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3种;2.建议儿童区医院检查,至少提出两项贫血项目指标;3.写出食物频率法的调查操作步骤。
二、某位家长带一位3岁小孩前来咨询,患儿常有多汗、易惊、出牙迟及枕秃等症状。
前胸部两侧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凸成“肋骨串珠”;肋下缘外翻;胸部前凸成“鸡胸”;脊柱后凸成驼背;腹肌软弱无力,腹胀。
1.该儿童可能患有什么疾病;2.建议到医院做什么检查(说出两项检查项目);3.建议补充含相关营养素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3种和2种避免食用的食物;4.请为该儿童编制一周膳食称重表格,并写出其方法的操作步骤。
三、某位家长带6岁小孩来咨询,怀疑其小孩有贫血,请给与营养指导。
(20分)1、写出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3种;2、建议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医院实验室检查,至少提出2项相关项目检查;3、请编写二十四小时回顾法调查表;4、写出二十四小时回顾法的调查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五章一、某人群在4天内的膳食摄入,能量摄入分别是:1900KAL的有8人;2700KAL的有3人;2000KAL的有6人,人均蛋白质摄入为70G/人.请问:1.他们的折合标准系数;2.请计算出该人群能量摄入的混合系数;3.折合标准人蛋白质的量;二、已知8岁的男孩体重中位数值26.7kg,标准差2.1kg,身高的中位数值132.9cm,标准差4.2cm。
98cm身高男孩的体重中位数是24.9kg,标准差是1.1kg。
某男孩实际测量身高98cm,体重23kg,请用中位数法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价,并作出综合的评价。
三、某公共营养师对一个群体工厂车间女工进行调查,其中轻体力劳动者为35人,中体力劳动者为20人,重体力劳动者为15人。
轻体力劳动者早餐有25人就餐,午餐有35人就餐,晚餐有30人就餐;中体力劳动者早餐有20人就餐,午餐有20人就餐,晚餐有15人就餐;重体力劳动者早餐有10人就餐,午餐有15人就餐,晚餐有10人就餐;已知,重体力劳动者人群每天蛋白质摄入能量为86kcal/人•日.(其中三个人群的早中晚摄入能量占一日总能量的百分比为20%、40%、40%)1.请回答标准人条件2.请计算各人群的标准人系数3.请计算该群体的折合标准人系数4.请计算重体力劳动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是多少?四、某公司人群3天的膳食调查中能量供给量为2100kcal的有10人,2400kcal的有12人,2600kcal有8人,该人群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72g /人•日。
公共营养师(三级)相关知识一、营养:从字义中讲“营”是谋生,“养”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
从定义上讲它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人类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代谢可以产生能量,称为产能营养素。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少称微量营养素。
营养吸收和代谢离不开水,因此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此外,膳食纤维和若干生物活性物质,也都有重要生理功能或一定的保健作用。
二、热能:维持人体恒定的体温及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称为热能。
国际上法定热能计算单位J(焦耳),但实际上许多国家常用卡路里(cal)计算。
1cal(卡路里)=4.18J,1kcal=1000cal,常用kcal或kJ。
1g碳水化合物产能系数为4kcal,1g蛋白质产能系数为4kcal,1g脂肪产能系数为9kcal。
人体的热能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生热效应。
除此之外,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孕妇、乳母等人群额外还需消耗能量,因此这些人群的热能需要尚需增加这部份额外消耗的能量。
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包含四项内容,即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四、营养素(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和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
它基本单位为氨基酸,人体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连接起来的键为肽键,分为二肽、三肽和多肽。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折算系数为 6.25。
测定出生物样品的含氮量,即可推算出其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公共营养师考核比重表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复习大纲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一、相关知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掌握内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一、掌握内容1。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3。
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
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一、相关知识人体的结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二、掌握内容1、细胞的组成2、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3、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一、相关知识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的基本知识二、掌握内容1、唾液腺、胃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2、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一、相关知识不同人群分类的基础知识二、掌握内容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营养学概论一、相关知识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学发展史2、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掌握内容1、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2、膳食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的内容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一、相关知识1、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活动强度PAL值二、掌握内容1、能量的单位、来源以及能量的折算系数2、基础代谢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能量的需要量、参考摄入量和食物的主要来源4、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类,必需氨基酸的定义、种类,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互补、来源、供给量以及营养学意义5、掌握脂类的理化性质、分类,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类型,脂类的适宜摄入量、消化和吸收、生理功能、主要食物来源及其营养学意义6、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理化特性、分类以及生理功能,碳化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消化、吸收、生理功能以及摄入量,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三节矿物质一、相关知识了解矿物质的分类及营养学意义二、掌握内容掌握钙、镁、、磷、钾、铁、锌、碘、硒的主要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基本供给量以及缺乏时的主要症状第四节维生素一、相关知识1、了解维生素的基本特性2、了解维生素缺乏的影响和疾病表现二、掌握内容1、掌握维生素的分类2、掌握维生素A、D、E﹑K﹑B1、B2、叶酸、B6、B12、尼克酸、C的基本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参考摄入量和缺乏时的主要症状第五节水和膳食纤维一、相关知识了解水和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二、掌握内容1、掌握水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2、掌握膳食纤维的的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第四章人群营养基础一、相关知识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二、掌握内容掌握不同人群(孕妇乳母营养、婴幼儿营养、儿童青少年营养、老年营养)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第五章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一、相关知识了解植物性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组成特点二、掌握内容1、谷类的的营养成分及其组成特点2、豆类及其大豆制品的营养成分及其特点3、蔬菜、水果类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特点第二节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一、相关知识1、畜禽肉的合理利用2、蛋类的组成特点二、掌握内容1、掌握畜禽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组成特点2、掌握蛋类的营养成分3、掌握水产类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合理利用4、掌握乳类及其制品的分类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第三节调味品和其他食品的营养价值一、相关知识1、调味品的分类2、熟悉食用油脂的组成特点和营养价值、合理利用二、掌握内容1、酱油和酱类、醋类调味品的特点及营养价值2、酒的分类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禁忌成分和毒副作用3、茶叶的分类及保健功能第四节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一、相关知识食品强化和保健食品的的概念、分类意义二、掌握内容1、掌握对食品强化的基本要求2、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原理和管理第五节常见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技术一、相关知识1、物理、化学保藏的方法2、了解食品浓缩技术和食品的微波加工技术3、熟悉食品的膨化技术特点二、掌握内容1、食品保藏技术的的分类2、食品保鲜技术的分类3、食品干燥技术的分类第六章食品卫生基础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相关知识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卫生学意义2、食品细菌性污染的指标及卫生学意义3、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3-硝基丙酸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4、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的途径及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二、掌握内容1、食品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危害及预防要点3、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特性、危害及预防要点4、展青霉素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5、物理性污染的途径及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6、化学性污染的分类、途径及其防治第二节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一、相关知识植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二、掌握内容1、畜禽肉的卫生问题2、我国水产品的卫生管理办法3、致病菌对奶的污染第三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一、相关知识食物中毒的特点二、掌握内容1、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分类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发病特点3、河豚鱼中毒的症状4、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来源第七章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第一节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一、相关知识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作用二、掌握内容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一、相关知识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个体和群体计划膳食二、掌握内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常用评价指标第三节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一、相关知识1、地中海膳食结构的特点2、了解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二、掌握内容1、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2、掌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四节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一、相关知识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表现2、叶酸缺乏症的原因二、掌握内容1、维生素A缺乏病的原因以及发病表现、预防措施2、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病表现3、维生素B族缺乏病的发病表现4、维生素C缺乏病的原因、发病表现5、常见矿物质缺乏症的发病原因及表现第五节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一、相关知识1、肥胖的判断指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2、骨质疏松的膳食营养防治二、掌握内容1、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2、糖尿病的饮食营养防治原则3、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第八章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1、了解营养教育的相关实施步骤2、了解社区居民营养与健康资料的收集第九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三级技能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第一节食物摄入量调查一、能力要求1、能设计回顾法和记账法食物量登记表2、能用记账法进行人群食物消耗量调查3、能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食物摄入量调查4、能进行标准人系数和人日数换算5、能用记账法资料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6、能用回顾法资料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二、相关知识1、回顾法和记账法表格设计要点以及记账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2、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3、回顾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4、记账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第二节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一、能力要求1、能评价和分析膳食能量2、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量3、能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报告4、能建立膳食调查数据库二、相关知识1、人日数换算要点2、进餐人数登记要点和标准人系数计算3、食物实际消耗量计算4、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来源分布计算要点5、数据库相关知识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一节人体体格测量一、能力要求1、能测量婴幼儿身长、胸围、上臂围和坐高2、能使用皮褶计测量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二、相关知识1、体格测量方法和意义2、体格测量的标准化3、卧式量板、量床使用方法4、皮褶计使用方法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解剖定位知识第二节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一、能力要求1、能对尿液样品进行收集、保存2、能对粪便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二、相关知识1、尿液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2、尿液样品的种类和意义3、粪便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第三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一、能力要求1、能识别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基本体征并进行评价2、能识别维生素A、D、B2、C、钙、铁和锌缺乏体征并进行评价二、相关知识1、能量-蛋白质缺乏体征和分类2、缺铁性贫血基本体征和评价3、维生素B2缺乏体征和评价4、维生素C、维生素A缺乏体征和评价5、维生素D和钙缺乏体征和评价6、锌缺乏基本体征和评价第三章营养咨询和教育第一节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一、能力要求1、能进行烹饪营养、平衡膳食评估并提出建议2、能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询问和评价,并提出建议3、能解答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4、能进行身体活动和能量消耗评估二、相关知识1、不同膳食结构特点、存在问题和建议2、健康生活方式概念3、食物污染、中毒原因及其预防方法4、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5、身体活动类型和水平判断方法6、食品卫生检验常见指标和判断方法第二节营养教育一、能力要求1、能进行平衡膳食营养教育2、能进行维持体重和能量平衡教育3、能撰写科普文章二、相关知识1、营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沟通和宣讲技巧3、科普文章编写原则和基本要求第四章膳食指导和评估第一节营养和食物需要目标设计一、能力要求1、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营养需要2、能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选择食物3、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主食、副食供给量二、相关知识1、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2、年龄组分类知识3、儿童和青少年食物选择原则和特点第二节食谱编制一、能力要求1、能编制儿童和青少年食谱2、能编制幼儿园食谱二、相关知识1、学校营养餐营养要求2、儿童和青少年配餐原则和方法3、幼儿园食谱编制原则第三节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一、能力要求1、能对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2、能根据营养评价结果调整食物品种和数量二、相关知识1、食谱营养成分计算和评价原则2、食品种类和蛋白质互补评价知识3、能量营养素比例相关知识4、营养素损失因子相关知识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第一节食品营养标签的制作一、能力要求1、能根据终产品营养特点,制定成分分析计划2、能根据分析数据制作营养标签3、能撰写产品标签说明书二、相关知识1、产品相关配方,标准要求和营养特点2、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3、数据修约4、营养声称基本知识5、标签说明书格式和相关规定第二节食品营养价值分析一、能力要求1、能计算食品营养质量指数2、能进行食品蛋白质营养评价3、能进行食品碳水化合物营养评价4、能进行食品脂肪营养评价二、相关知识1、食品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和要点2、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和必需氨基酸相关知识3、碳水化合物和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评价方法4、脂肪酸评价方法和要点第三节食品营养资料编辑一、能力要求1、能根据食品的营养特点,撰写产品宣传资料2、能设计市场需求调查表3、能分析调查资料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二、相关知识1、宣传资料的种类2、产品消费群体定位和需求调查知识3、调查资料的统计和报告格式要求4、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和资料信息化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第一节营养与健康信息的收集一、能力要求1、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资料2、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等基本资料3、能根据调查资料性质编制调查表二、相关知识1、调查方法和手段2、健康信息表格设计原则3、资料信息分类和收集方法4、社区卫生工作相关知识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一、能力要求1、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能计算人群营养缺乏病发生率和患病率3、能计算社区目标人群基本资料的百分比二、相关知识1、个人健康信息和档案主要内容2、计量和计数资料概念3、发病率、患病率的概念及计算第三节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一、能力要求1、能设计社区营养干预方案2、能设计普通人群科学运动方案二、相关知识1、社区营养干预内容和方法2、干预方案设计原则和类型3、成人运动指导方式和相关知识公共营养师需掌握的基础名词解析1.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第二章考点第2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1节人体体格测量学习单元1体格测量的标准化学习单元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1、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标准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用于年龄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指标的测定。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部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紧贴住,从滑动板与雷板接触处读取刻度尺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顶一臀长和身长,相当于3岁以下儿童的坐高和身高。
标准量床如图2-1所示。
2、头围测量每次测量前都需要询问幼儿姓名、编号、联系方式等,并填表。
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3、胸围测定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Ⅱn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
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4、身长和顶一臀长测定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
由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
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
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即为婴幼儿的身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复习题(全)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一、说明设计24h回顾法膳食调查表的工作程序,并提供一份样表。
(本题参考答案P6-7)答:设计24h回顾法膳食调查表的工作程序是:程序1、确定表头:标题(xx社区居民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序号、调查日期。
程序2、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程序3、确定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内容:餐次、食品名称、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重量、进餐地点等;程序4、设计表格:餐次作纵向内容,调查内容作横向内容,设计的调查表格式见表:程序5、解释说明编写:内容要进一步完善,还需对原料进行统一重量单位(比如克),还对进餐地点及加餐需要进行说明,便于起到提示作用,进餐地点是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及调查目的来确定的;程序6、试用:需找一定3-10名调查员进行试用,以检查项目的完整性、合理性程序7、调查表定稿:对于调查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制作正式的调查表。
见表如下:Xxx社区居民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序号:调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餐次食品名称原料名称原料重量进餐地点早餐中餐晚餐进餐地点选择:1、在家2、单位/学校3、饭馆/摊点 4亲戚/朋友家 5、幼儿园 6、节日/庆典二、下表是某营养师采用24h回顾法得到的食物摄入量(表1)和营养素摄入量(表2),请回答以下问题:1.表1的食物分类依据是什么?有何用途?2.表2数据是如何得到的?有何用途?3.还需要进行哪些计算分析工作?依据表2可以完成的工作请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表1 食物摄入量单位:g食物类别实际摄入量谷类(大米)275蔬菜420水果265大豆类(豆干)30肉禽类110奶类250蛋类50鱼虾类0油脂45盐14表2 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摄入量能量(kcal)2200蛋白质(g)72.9脂肪(g) 65.1维生素A(μgRE)1105硫胺素(mg) 1.39核黄素(mg) 1.38尼克酸(mg)16维生素C(mg)176钙(mg)767铁(mg)21锌(mg)13表3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营养素供能比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参考答案:1.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分类,其用途是判断膳食结构是否合理。
三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复习大纲三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复习大纲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是什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提供的三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店铺。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 行业性2 连续性3 实用性和规范性4 社会性和时代性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1、细胞的组成(60兆亿)2、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头、颈、躯干、四肢)3、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2、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3、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4、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5、免疫系统;6、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7、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8、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9、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10、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1、唾液腺、胃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1、胃液有促进胰腺、小肠液和胆汁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的作用;2、胰液:胰液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使消化酶处于最适PH值7.0。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
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
食物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
3、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储存于胆囊,经浓缩后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
胆汁的成分:钠、钾、钙、镁、氯及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
作用:1激活胰蛋白酶;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2、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3、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最有效的利胆剂;5、胆汁还能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2、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1 .孕妇乳母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孕妇:一、内分泌的改变⑴甲状腺功能旺盛;⑵黄体和胎盘增加激素分泌;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持续升高直至受孕后≈60天。
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第二章考点
第2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第1节人体体格测量
学习单元1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学习单元2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
1、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标准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用于年龄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指标的测定。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部顶着一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紧贴住,从滑动板与雷板接触处读取刻度尺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顶一臀长和身长,相当于3岁以下儿童的坐高和身高。
标准量床如图2-1所示。
2、头围测量
每次测量前都需要询问幼儿姓名、编号、联系方式等,并填表。
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3、胸围测定
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Ⅱn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
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4、身长和顶一臀长测定
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
由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
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
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即为婴幼儿的身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然后,测试者左手提取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
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即为婴幼儿的顶一臀长,以cm 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在身长测量过程中应确保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条直线,同时要防止婴幼儿出现身体扭动等现象。
5、体重测定
被测婴幼儿按年龄不同,取不同体位进行体重测量,1岁以下取卧位,1-3岁取坐位。
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着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求使要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
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如被测婴幼儿哭闹厉害,无法独立配合完成体重测量,可采用减差法进行测量。
脱去婴幼儿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着背心和短裤,由一名大人抱着在成人体重计上测量总体重,然后单独测量大人的体重,二者之差即为婴幼儿的体重。
测量读数过程中,不能手扶婴幼儿,同时注意防止婴幼儿身体剧烈扭动。
如有特殊原因,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物,应设法扣除衣物重量。
学习单元3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1、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1)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可参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2)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nl。
)。
(3)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计测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
(4)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6)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2、上臂围的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2)被测者充分裸露左上肢,手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3)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标记出左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如图2-7所示。
当然,操作熟练后可直接定位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
(4)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围绕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如图2-8所示。
软尺应紧贴皮肤,松紧度要适宜。
操作中要注意:
1)受试者要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肌肉不要紧张。
如图2-9那样肌肉紧张,结果会偏大。
2)位置要定位准确,否则测量结果偏差较大,如图2-10所示,位置在上臂远端,结果会偏低。
图2-9上臂紧张围图2-10错误的上臂围测量方法(定位不准,手臂未自然下垂)
3)一般都测量左侧手臂,但也有测量右臂(见图2-9)。
3、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找到肩蜂、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经验丰富者,可省略此步)。
(3)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4)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l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测量时皮褶计应与上臂垂直,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mm。
(6)要连续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4、肱二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对面或侧面。
(2)受试者上臂放松自然下垂,测试人员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基本与乳头水平,在肱三头肌的对面),为肩峰与肘鹰嘴连线中点上1cm,并用油笔标记出该点。
(3)顺自然皮褶方向(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如图212所示。
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5、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
(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
(2)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3)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一起来,如图2-13所示。
其余操作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方法。
第2节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学习单元1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24h尿样)
1、24h尿液的收集
(1)在收集容器上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2)要求被检者清晨8时排空小便但不收集,收集此后至第二天清晨8时的所有尿液。
包括排大便时排出的尿液也必须收集。
(3)盛装尿液的容器需放置在温度为4℃的冰箱保存。
24h内每次收集在收集瓶或尿杯中的尿液需要及时倒进盛装尿液的容器中。
(4)收集完24h尿液后,测量总体积,并将尿液混匀。
(5)取出约60ml。
于棕色瓶内并在送榆单上写明总尿量,从速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