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1
猪舍设计与猪场建设流程与细则生产区规划设计1规划布局2、高效工厂化猪场猪舍面积猪舍单体设计思路猪栏设备设计1猪栏设备工艺设计2猪栏设备配置注:栏位包括饲养猪群栏位和周转机动栏位。
隔离、后备舍以半漏缝为主,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最低气温不低于零度,隔离、后备舍可考虑采用全漏缝。
猪场清粪系统设计1清粪系统工艺设计2清粪系统设施配置环控系统设计1设计依据在夏秋季炎热天气,配置风机、水帘降温,猪舍室内温度须控制在猪群舒适范围,通风采用纵向大通风模式,通过大风速产生风冷效应,降低猪的体感温度。
在冬季寒冷天气,配置天花通风窗及地沟风机、风机通风换气,猪舍室内换气量高于猪群最小呼吸量。
春秋冬季通风量平缓变化,通风模式平滑过渡,不对猪只造成应激。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建立模型“猪群产热+围墙传递室外热量+屋面传递室外热量-通风带走热量-水帘带走热量-室内水汽蒸发带走热量=室内热量”,室内热量的控制决定室内温度的变化。
通过增加建筑材料隔热性能,利用风机水帘等方式可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猪舍室内温度控制表猪舍室内通风量控制表注:数据来源于《GBT 17824.3-2008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2环控系统工艺设计01、华中地区设计标准:各猪舍夏季炎热时期采用纵向通风模式,开启水帘和风机,从水帘处进风,山墙风机排风换气,利用水帘蒸发和风冷效应实现通风降温;冬季低温时期采用垂直通风模式,开启天花进风窗和部分山墙风机地沟风机,关闭水帘进风口。
既满足猪只最小通风量需求,又避免冷应激和热量散失。
春秋季节采用纵向/横向+垂直通风模式,根据外部气候温度变化平缓过渡通风模式,进风口在天花进风口和水帘进风口之间逐步切换。
a、配种怀孕舍、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两栋式配怀舍夏季纵向通风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夏季纵向通风猪舍冬季垂直通风(屋檐口进风,新鲜空气经天花进入舍内,污气由风机抽走)b、栋式分娩舍夏季纵向通风保育舍夏季纵向通风考虑南方及中部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夏季分娩舍采用纵向通风;夏季开启水帘,新鲜空气降温;冬季关闭水帘,新鲜空气直接进入屋檐口,冬季新鲜空气由天花小窗进入猪舍,污气由风机抽走。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猪场是养殖猪的场所,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猪的健康生长,合理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场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猪场整体规划要点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地理位置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环境优美等因素。
最好远离居民区,以避免噪音和异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 土地面积和形状:猪场的土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建议每头猪配备4-6平方米的空间。
土地形状应方便管理和扩展,避免过于复杂的地形地貌。
3. 建筑布局:猪场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主要包括猪舍、饲料储存区、疫苗存放区、办公区等。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配合,便于管理和操作。
4. 环境保护:猪场应设有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设置垃圾处理区,定期清理和处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
二、猪舍建筑设计要点1. 建筑材料选择: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防腐、防潮、保温、隔音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结构和彩钢板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猪舍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2. 空间布局:猪舍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包括合理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
猪舍内的猪栏应根据猪的大小和养殖规模确定,每个猪栏的大小应保证猪的自由活动和休息。
3. 排污系统:猪舍应设有合理的排污系统,包括清洗设备和污水收集系统。
清洗设备可定期清洗猪栏和地面,污水收集系统可将污水集中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料供应:猪舍内应设有合适的饲料供应系统,包括饲料储存设备和自动投喂设备。
饲料储存设备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自动投喂设备可定时定量地给猪投喂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三、猪场管理要点1. 疫病防控: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疫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
2. 饲养管理: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标准化猪场设计与建筑一、猪场选址(一)、地形地势猪场地形要平坦规则、开阔,不能过于狭长和多边角,场地可以稍有斜坡度(1—3%),但最大不超过20%,建筑物宜选择南向坡地,不宜选择北向坡地、山口地带和山坳里。
地势要高燥,不宜选择低洼潮湿场地。
(二)、土壤质地要求土质坚实,质地均匀,透气透水性和抗压性强,猪场污水或雨水比较容易渗透进地下,场区地面能够经常保持干燥,以选择砂壤土类地区较为理想。
(三)、水源电力要有丰富水源,并且取水方便和稳定(如一个万头猪场日供水量在150—200吨)。
取地面水虽然方便,但水质较差,比较理想的水源应当是地下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引用水标准(NY5027—2001)要求,要有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四)、场地面积一般一个饲养1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1800—2000头育肥猪的小型猪场,占地面积7—10亩;饲养5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猪9000—10000头育肥猪中型猪场,以占地面积30—40亩为宜。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也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2.5—3.5平方米的参数计算。
(五)、交通运输交通方便,距铁路和国家一、二级公路不少于1000米,距三级公路不少于5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200米。
(六)、社会条件远离居民点,大中型猪场要求2000米以上,小型猪场1000米以上。
方圆3000米以内无其它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皮革厂和化工厂、矿场,确保场区水源等不受周围污染。
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隔离带。
猪场的粪污能就地利用,农牧结合,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猪场规划布局(一)、猪场类型及猪群规模可分为育种猪场、种猪繁殖场、育肥猪场,目前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一般都由种猪场和育肥猪场构成。
根据养猪场年出栏商品肉猪生产规模,规模猪场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猪),中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0~10000头商品猪),小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0头以下),现阶段农村适度规模养猪场多属小型规模化猪场。
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猪群规模通过对养猪工艺的了解来计算猪群规模,从而确定猪场规划与设计。
(一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规模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
四阶段饲养工艺(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5周, 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保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成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之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母猪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
2。
按工艺流程建设安排生产车间一个养猪场建场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栏位、产房栏位、育仔舍栏位和育肥舍栏位。
场内猪群的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
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计划(1确定每头母猪一年内理论产仔窝数。
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多少,决定于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而母猪繁殖周期长短,主要受哺乳时间的制约。
以现代生产工艺为例,母猪哺乳期为4周,加上妊娠期16。
5周,断奶至配种期2周 ,一个繁殖周期为22。
5周。
标准化养猪猪舍建筑及结构设计一、猪舍的建筑(一)墙体①标高水平下列为二层50墙为基础,上加三层37墙至水平墙面,水平面以上纵墙高200cm,两边山墙中心高220—230cm。
纵墙为30实心墙。
②保温墙做法:由内到外依次为1:2沙浆lcm内粉,12cm 砖墙作内墙,6em保温材料(低密度l0kg/m3聚苯板,7m3),12cm砖墙作外墙。
③外墙面为清水面墙加浆勾缝,1:2水泥沙浆粉脚50cm 高以防溅水。
④窗户高度距水平面l00cm,框高70cm,宽l00cm。
向内斜开,窗扇两边加挡风隔板并有密封条,通风窗高70cm,长l00cm(外径尺寸),窗扇同上,窗户及通风口四周为实心墙。
(二)圈舍坡降①圈舍横向坡降为3‰,走道应高于圈面1 2cm。
②戏水池坡降3‰(两端落差6cm),戏水池沿高15cm,外沿高于圈面10-1 5cm。
③排水沟坡降1%。
(三)采暖烟道及烟筒①采暖烟道为U形回转,火道间距离l00cm。
②入口烧火处高60cm,宽60em;烟道入口处高40cm,宽40cm;U形烟道处前端高35cm,后端高30cm,出口处高20cm,烟道宽40cm,③烧火炉条下的进风口高度60cm。
④入火烟道低于出火烟道水平5cm,表达“低处进烟,高处出烟”,入火烟道靠近戏水池,出火烟道靠近人行走道。
出火烟道离猪栏门l00cm。
⑤烟筒高300cm以上,分别是62墙l00cm,50墙l00cm,37墙l00cm。
烟筒于烟道连接处内径40cm,宽25cm逐步向上收到12×12cm。
(四)戏水池①戏水池宽105cm,紧贴内墙,戏水池沿于缝漏沟间距l0cm,戏水池应做防渗处理。
②戏水池排粪出口要成下漏排粪,出口装堵水口。
(五)缝漏沟漏缝沟沿宽50cm,沟宽40cm,沿高5cm,上铺50×100cm的漏缝地板,沟深高度从进口的20 cm到出口的40 cm,沟底部呈U形。
(六)屋顶①屋顶做法:由下至上为屋架、檩条、无滴薄膜,两层3cm 聚苯板错开布置(容重大约l8kg/m3,14 m3)、无滴薄膜,用铁丝固定,石棉瓦面(或者彩钢瓦)。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一、猪场总体设计1.选址: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淹、沼气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应考虑到猪场离市场、饲料供应、无污染源等的距离,方便运输和管理。
2.猪场规模:根据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猪场规模。
规模越大,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但也需要考虑到管理和技术的难度。
3.猪舍布局: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猪舍划分为产仔舍、育肥舍和育种舍等。
同时,应考虑到猪舍之间的通风、采光、通道的设置,以及猪群之间的隔离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设备和设施:猪场应配备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清洁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猪舍建筑猪舍建筑是指猪的养殖场所,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猪舍建筑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1.建筑材料:猪舍建筑需要使用坚固、耐用、隔热、防水和抗菌的建筑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彩钢板、塑钢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卫生条件。
2.保温和通风:猪舍需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
保温层可以使用保温棉或保温板,以保持舍内的温度稳定。
通风设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的组合,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空间布局:猪舍内应设置合适的空间布局,以确保猪的舒适性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空间应充足,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饮水设施、饲料器等。
4.卫生和消毒:猪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猪舍内应设置隔离区和防疫设施。
综上所述,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是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猪场总体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环保性,而合适的猪舍建筑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舒适度。
因此,在进行猪养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造设计要点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也在迅速发展。
猪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整体规划和建造设计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猪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猪场整体规划和建造设计的要点,希翼能为猪场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猪场整体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是猪场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
猪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同时要便于物资运输和市场销售。
此外,猪场周围的环境要尽量避免有害气体和疾病的传播,比如远离工业区和疫病流行区。
2. 场地规划:猪场的场地规划应充分考虑到猪群的生长和运动需求。
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储存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位置,确保猪群的生活环境良好并方便管理。
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
3. 环境保护:猪场的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合理规划排污系统,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要合理规划猪场周围的绿化带,减少气味和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猪场建造设计要点1. 猪舍设计:猪舍是猪群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设计要充分考虑猪群的行为特点和生长需求。
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确保猪群的舒适度。
此外,要合理规划饮水设施、饲料投放设备和疫病防控设施,方便管理和照应猪群。
2. 饲料储存区设计:饲料储存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饲料的保存和使用便利性。
合理规划饲料储存设施的位置和容量,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同时,要考虑到饲料的运输和投放,方便猪场工作人员的操作。
3. 办公区和生活区设计:办公区和生活区是猪场管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其设计要注重人员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合理规划办公室、会议室和员工歇息区的位置和布局,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良好。
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生活需求,规划员工宿舍和生活设施,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4. 安全设施设计:猪场的安全设施设计是保障猪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规划防火设施、防盗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猪场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