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五3.1《醇酚》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9
《认识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选修五《醇酚》中的酚的内容,主要是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苯酚的由来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然后回顾科学家研究苯酚的历程,时刻注意酚与醇性质的不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本质属性。
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苯酚的过程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清了学生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上,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对乙醇中羟基官能团的性质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在能力水平上,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掌握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苯酚时,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和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进行指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检验,并了解其用途;(2)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流程,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与乙醇、甲苯、苯的对比,了解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推测能力和类比学习的思想;3、情感态度(1)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邻对位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酚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五、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建模推导、启发引导2、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联想类比六、教学手段实验用品、粉笔、黑板、多媒体七、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引入:一、苯酚的由来教师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投影科学家图片),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被称为外科消毒之父的英国医生李斯特是影响世界100人之一。
第三章怪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卫教学目标: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①实验:乙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乙醇与钠反应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 。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产物?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发生此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投影]填表(见下表)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醇 酚【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醇、酚的典型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度: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方法】讨论、实验、归纳、对比、讲述【正文】注:黑色——板书;蓝色——叙述、讲解;绿色——学生活动;红色——强调; 【引入】我们在上一章第三节学习了卤代烃,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卤代烃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产生的化合物。
那么如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衍生出含羟基化合物,又叫什么呢?【举例】CH 3CH 2OHCH 3CHCH 3CH 3乙醇2-丙醇苯甲醇苯酚邻甲基苯酚CH 2OHOHOH【板书】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Part1】一、醇1、官能团:羟基 —OH2、命名(1) 普通命名法——用于简单的醇烃基+醇(2) 系统命名法:a 、选含羟基的最长碳链做主链,称某醇; b 、从靠近羟基一端编号;c 、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个数用“二”“三”表示【EXE 】CH 3CHCHCH 3CH 3CHCH=CH 2CH 3CHCH 2CH 2CHCH 2CH 33-甲基-2-丁醇3-丁烯-2-醇2,5-庚二醇OH CH 33、 分类一元醇: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2n+1OH ,表达式:R — OH 如:CH 3CH 2OH按羟基的数目二元醇 如:CH 2CH 2OHOH 如:CH 2CH 2OHOH OH多元醇 饱和醇 醇 按烃基的种类 脂肪醇不饱和醇 芳香醇伯醇 CH 3CH 2CH 2OH按α碳的种类 仲醇CH 3CHCH 3OHCH 3CCH 3OHCH 3叔醇【Part2】我们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了一元醇的代表乙醇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溶于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C[引入]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投影]填表(见下表)取代产物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乙烷分子里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苯分子里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甲苯分子里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投影]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如:C2H5─OH(脂肪醇)、─CH2─OH(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1、概念:醇是链烃基与羟基形成的化合物。
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通式为Cn H2n+2Ox,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 H2n+1OH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讲]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OHC OH +HBr[投影]实验3-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随堂练习]关于醇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情况分析:(1)以下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③那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2)以上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燃烧除外)?那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
《认识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选修五《醇酚》中的酚的内容,主要是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苯酚的由来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然后回顾科学家研究苯酚的历程,时刻注意酚与醇性质的不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本质属性。
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苯酚的过程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清了学生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上,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对乙醇中羟基官能团的性质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在能力水平上,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掌握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苯酚时,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和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进行指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检验,并了解其用途;(2)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流程,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与乙醇、甲苯、苯的对比,了解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推测能力和类比学习的思想;3、情感态度(1)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邻对位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酚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五、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建模推导、启发引导2、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联想类比六、教学手段实验用品、粉笔、黑板、多媒体七、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引入:一、苯酚的由来教师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投影科学家图片),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被称为外科消毒之父的英国医生李斯特是影响世界100人之一。
《醇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嘉积中学沈汝霞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醇类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的性质,选修5中学过官能团的分类,醇类是继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学习后的另一类有机物。
醇类的代表物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学生非常熟悉,由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学生更容易接受。
因此,本节课既与前面有机物间存在相互的转化关系,也是学生掌握“类别”概念的关键,同时为以后有机合成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
本节课进一步训练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研究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有机化学中的乙醇,对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选修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感知、分子模型、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掌握醇的结构特点,理解醇反应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能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提高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的过程中,形成物质性质的多样性跟物质结构相关的辩证认识,反应条件影响反应过程的辩证认识,从而产生积极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可持续动力。
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醇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醇酚的基本概念及其命名方法;2.掌握醇酚的性质和反应;3.熟悉醇酚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醇酚的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2.醇酚的性质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1.醇酚的重要应用;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1. 醇酚的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概念醇酚是一类带有-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含有羟基,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具有独特的性质,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
命名方法醇的命名方法:将所含羟基数目作为前缀,加上烷基的名称,再以-ol结尾。
例如:•一元醇:CH3OH,称为甲醇;•二元醇:CH3CH(OH)CH3,称为2-丙醇;•三元醇:称为甘油。
酚的命名方法:直接以苯甲基或苯代等基的名称加上-酚后缀,例如:•苯酚:C6H5OH,又称为阿司匹林的前体;•间甲苯酚:(CH3)2C6H3OH,常用作表面活性剂。
2. 醇酚的性质和反应性质醇酚具有许多的重要性质,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独特的亲水性、酸碱性和防腐性等。
反应醇酚主要有以下的基本反应:1.与酸或碱发生酸碱反应;2.与金属反应:醇酚能够与一些金属,例如镁、锌等反应;3.脱水反应:醇酚可以通过脱水反应制备烯烃等;4.酯化反应:醇酚能够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酯类。
3. 醇酚的重要应用醇酚在生活、化工、医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生活中常用的醇酚有乙醇、异丙醇等,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2.化工工业中,醇酚主要用作重要的原料,例如制备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羧酸酯等;3.医学领域中,醇酚广泛应用于制药、抗菌剂、麻醉剂等。
4. 实验操作1.制备甲醇、丙醇、苯酚的方法;2.观察乙醇、苯酚、甲酚、乙二醇等的性质和反应;3.操作注意事项:保护实验室环境和个人安全,仔细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
五、教学反思本次醇酚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对醇酚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难点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一、醇(alcohol)1、概念: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3、醇的命名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C2H5OH CH2=CH2↑+ H2O分子间脱水:C2H5OH+HOC2H5C2H5OC2H5+H2O(取代反应)2、取代反应:C2H5OH +HBr C2H5Br+ H2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课题 3.1醇酚(1) 课型新授课编稿教师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教学过程备注 [引入]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教学目标: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①实验:乙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乙醇与钠反应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产物?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此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投影]填表(见下表)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板书]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如:C2H5─OH(脂肪醇)、─CH2─OH(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讲述]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板书]丙三醇:分子式:C3H8O3 结构简式:[阅读]课本P48“资料卡片”,用系统命名法对下列物质命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讲述]物理性质和用途: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密度是1.261g/mL,沸点是290℃。
它的吸湿性强,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混溶,它的水溶液的凝固点很低。
甘油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
还用于制造油墨、印泥、日化产品、用于加工皮革,用作防冻剂和润滑剂等。
[投影][投影]表3-1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比较表:[探究]仔细研究课本P 49表3-1数据,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氯代烃)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一元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乙醇、丙醇等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而甲烷、乙烷、丙烷等不溶于水,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讲述]醇分子中的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之间醇分子中的羟基的氢原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使醇的沸点高于烷烃,同样道理,使醇易溶于水。
[投影]表3-2一些醇的沸点:[探究]总结醇的沸点变化规律:(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2)同羟基数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投影]拓展资料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1)1~3个碳原子: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2)4~11个碳原子:油状液体,可以部分溶于水;(3)12个碳原子以上:无色无味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交流探究]2002年10月9日下午,某厂发生一起严重的化学事故。
[汇报]方案(3)更为合理。
原因是(1)由于钠块较大,取出过程,一但与空气或水蒸汽接触,放热引燃甲苯。
后果不堪设想;(2)加水反应剧烈,本身易燃烧,引燃甲苯。
(4)乙醇与钠反应缓慢,若能导出氢气和热量,则应安全。
[引导分析]分子中的羟基数目 1 2 l —丙二醇2 188 —丙三醇 3在醇分子中,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H键和C—O键的电子对都向氧原子偏移,因而醇在起反应时,O-H键容易断裂,氢原子可被取代(置换),如乙醇和钠反应;同样,C一O键也易断裂,羟基能被脱去或取代,如乙醇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板书]1、消去反应[思考]什么是消去反应?[实验3-1] 如图3—4所示,在长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l:3)的混合液20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
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生成略有甜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投影][探究]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按课本P51图3-4组装好实验装置,开始反应,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3)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为什么会逐渐变黑?(5)结合课本P51“资料卡片”思考: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热,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质气体呢?[板书] C2H5OH CH2=CH2↑+ H2O注意(1)迅速升温至170℃(2)浓硫酸所作用:催化剂脱水剂(3)配制浓硫酸与乙醇同浓硫酸与水。
[学与问]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回答]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溴乙烷是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而乙醇是浓硫酸,170℃。
[阅读]资料卡片: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板书]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取代反应)[讲述] 取代反应: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
[板书]2、取代反应C2H5OH +HBr C2H5Br+ H2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实验3-2][板书]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练习]关于醇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情况分析:(1)以下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③那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燃烧除外)?______________,那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略。
[作业]P55 1、2、3[板书设计]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如:C2H5─OH(脂肪醇)、─CH2─OH(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一、醇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结构简式:丙三醇:分子式:C3H8O3 结构简式: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第二课时[引入]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讲解]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
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二、苯酚[展示]苯和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苯酚的分子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苯酚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
导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
[板书]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展示]苯酚样品,指导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气味。
(若苯酚显粉红色,应解释原因)[演示] (实验3-3(1))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加热试管里的物质,然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描述现象,并得出结论: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投影]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43℃。
易溶于有机溶剂。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告诫学生: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板书]2、苯酚的化学性质[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
[板书](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演示](实验3-3(2))观察描述现象: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澄清。
[设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
[板书][演示](实验3-3(3))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溶液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设问]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羟基衍生物,为什么性质确不同?分析、对比苯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寻找原因,初步了解不同烃基对同一官能团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