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暑假第一次小测
- 格式:doc
- 大小:77.69 KB
- 文档页数:3
新高一暑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B.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C.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D. 光合作用是植物呼吸作用的一部分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牛顿三大定律之一?()A. 惯性定律B. 万有引力定律C.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D. 能量守恒定律3.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
A. 环境适应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人为选择4. 以下哪个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铜(Cu)B. 氧(O2)C. 铁(Fe)D. 氢(H2)5.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细胞分裂方式?()A. 有丝分裂B. 无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以上都是6.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HCl + NaOH → NaCl + H2OB. H2SO4 + NaOH → Na2SO4 + 2H2OC. HCl + KOH → KCl + H2OD. H2SO4 + KOH → K2SO4 + 2H2O7.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电流方向?()A. 电子流动的方向B. 正电荷流动的方向C. 负电荷流动的方向D. 电流没有固定方向8.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A. 氢(H)B. 氦(He)C. 锂(Li)D. 以上都是9.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A. 反应物的浓度B. 温度C. 催化剂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生物遗传物质?()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吸收光能,将______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 牛顿三大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______。
3.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
4. 铜的化学符号是______,氧的化学式是______。
高一入学诊断性测试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实数、倒数)1.21- 的倒数是 ( ).A 、21B 、2-C 、21- D 、2(科学记数法)2.2003年6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26台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84 700 000 000千瓦/时,用科学记数法应表示为( )千瓦/时. A 、101047.8⨯ B 、91047.8⨯ C 、81047.8⨯ D 、111047.8⨯(三视图)3.下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解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数轴表示法)4.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正确表示的是 ( ). A 、 B 、 C 、 D 、(圆的基本性质及特殊四边形的判定)5.已知AC 、BD 是⊙O 的两条直径,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 ( )A 、正方形B 、菱形C 、矩形D 、等腰梯形(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公式)6.如图1,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A 、22°B 、28°C 、15°D 、32°(统计图表的认识及众数、中位数的概念)1-x <1 x ≥1- 210-1210-1210-1210-1CAB 60°28°ab 图17.为了呼吁同学们共同关注地球暖化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小明调查了2006年6月气温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统计图分析,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32℃, 30℃;B 、31℃, 30℃;C 、32℃, 31℃;D 、31℃, 31℃;(打折销售)8.商场以八折的优惠价格每让利出售一件商品,就少赚15元,那么顾客买一件这种商品就只需付( )元.A 、35B 、60C 、75D 、150(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ky =(0≠k )与k kx y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格点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勾股定理,弧长、圆周长公式计算)10.如图3,扇形OAB 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若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均为1厘米,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厘米.A 、21B 、22 C 、2 D 、2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表一内,否则不给分.....)x y x y x y x y 13 8 5 4 天数气温 29℃ 30℃ 31℃ 32℃图2BA O图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概率计算)11.在元旦游园晚会上有一个闯关活动:将5张分别画有等腰梯形、圆、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的卡片任意摆放,将有图形的一面朝下,从中任意翻开一张,如果翻开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就可以顺利过关.那么一次过关的概率是 .(同类项的概念) 12.单项式n m m y x y x -+-3261231与是同类项,则=+n m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如图4,点C 和F 在直线BE 上,∠1=∠2,BE =FC ,请补充条件 ,使得△ABC ≌△DFE .(数感推理)14.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25123454321;161234321;912321;4121=++++++++=++++++=++++=++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结果:=++++++++++123...9910099...321 .(直角三角的性质、折叠、方程思想)15.如图5,在Rt △ABC 中,∠A=90°,∠B=30°, △CDE 沿着DE 折叠,点C 正好落在AB 上的F 点, 若∠ADF=30°,且线段CE 的长为31+, 则△ADF 的周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3题,其中第16题9分;第17题8分;第18题8分;共25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及性质的应用,待定系数法、函数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16.( 9分)某瓜果基地市场部为指导该基地某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对往年的市场行情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提供了如下两个信息图,如甲、乙两图.21FED CB A 图4FE DCBA图5注:甲、乙两图中的A 、B 、C 、D 、E 、F 、G 所对应的纵坐标分别指相应月份每千克该种蔬菜的售价和成本(生产成本6月份最低,甲图的图象是线段,乙图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 (3分)求出甲图中每千克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2) (2分)在3月份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元?(收益=售价-成本) 解:(3) (4分)哪个月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说明理由. 解:(圆周角、圆心角的定义及性质、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分类讨论、探索与归纳) 17.(8)如图10(1),AB 为⊙O 的直径,过半径OA 的中点G 作弦CE ⊥AB,在 上取一点D ,直线CD ,ED 分别交直线AB 于点F 和M .(1)求∠COA 和∠FDM 的度数;1)6312+-=x y (乙 每千克售价/元月o 564321987654321每千克成本/元月o 564321987654321图9(甲) 图9(乙) AB C D E FGCB(2)△FDM 与△COM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3)如图10(2),若将垂足G 改为半径OB 上任意一点,点D 改在 上,直线CD ,ED 分别交直线AB 于点F 和M .此时是否有△FDM 与△COM 相似?为什么?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待定系数法、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类讨论、函数思想)18.(8分)如图11,已知二次函数m x x y +-=221的图象经过点A )6,3(-,并与x 轴 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边),P 为它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F M OG E D C B A 图10(1) F M O G E D C B A 图10(2) EB(2)设点D 为线段OC 上的一点,且满足∠DPC =∠BAC ,求点 D 的坐标; (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PCM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xyOPCB A图11高一入学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答题表一题号 12345678910答案B A B B CD C B D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表二内,否则不给分)答题表二题号 111213 14 15答案54 2-∠A=∠D , 或∠B=∠F ,AC=DE1000033+三.解答题(本大题有3题,其中第16题9分;第17题8分;第18题8分;共25分)16.(9分)解:(1)设b kx y += 代入点B (6,3)和点C (9,1) ………… 1分得∴32-=k ,7=b ∴732+-=x y 甲 … ………3分(2)当3=x 时,代入732+-=x y 甲及1)6(312+-=x y 乙得:售价 5=甲y 成本 4=乙y …………4分 ∴ 收益 = 1 (元) …………5分(3)设收益为y 元,则有:…………6分…………7分 ∵31-<0,∴函数值y 有最大值; …………8分当5=x 时, 收益的最大值为37=y 元1936=+=+b k b k 375316310311631732222+--=-+-=---+-=-=)()(乙甲x x x x x y y y答:5月份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为37元. …………9分 17.(8分) 解:(1)∵ OA 、OC 都是⊙O 的半径,且G 为OA 的中点,直径AB CE ⊥∴ 在Rt △OCG 中,cos ∠COG=21∴∠COG=60° …………1分∵ = =21∴∠EDC=∠COA=60° …………2分 ∴∠EDF=120°,即∠FDM=120° …………3分 (2)∵直径AB ⊥CE ∴AB 平分CE ∴AB 垂直平分CE . ∴ MC=ME ∴∠CMA =∠EMA又∵∠FMD =∠EMA∴∠FMD =∠CMA …………4分 ∵∠FDM =∠COM=120° …………5分 ∴△FDM ∽△COM . …………6分 (3)此时,△FDM 与△COM 相似. 理由如下: ∵AB 是CE 的垂直平分线, ∴CM=EM∵CG=EG ,MG=MG∴△CMG ≌△EMG …………7分 ∴∠CMG=∠EMG∵∠COM +∠CDE =180°,∠CDE +∠FDM =180° ∴∠COM=∠FDM∴△FDM ∽△COM …………8分 18.(8分) 解:(1)已知二次函数m x x y +-=221的图象经过点A )6,3(- 代入得23-=m ,23212--=x x y (1)(2)由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P (1,-2) (2)令,023212=--=x x y 得3,121=-=x x 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B (1-,0),C (3,0)………….3分 过A 、P 两点分别做AE ⊥x 轴,PF ⊥x 轴,垂足分别是E 、F ∵A (3-,6),P (1,2-)AC AE CE 2)1(21232122--=--=x x x y∴AE=CE=6,PF=CF=2 ∴∠ACE =∠PCE = 45°, 又∵∠DPC =∠BAC ,∴△ACB ∽△PCD …………4分 ∴CD CB CP CA = 即CD42226= ∴CD=34 ∴ OD=35 ∴D (35,0) ………….5分 (3)点1P (72,0--),)27,0(2-P ,)1,0(3P …………8分(每一个点一分).。
高一化学暑假班入学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4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后者大于前者 C 、两者相等 D 、无法比较 2.下列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FeOB 、Fe 2O 3C 、Fe 3O 4D 、FeS3.若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能用下图示意的化学反应是( )A .2H 2O 22MnO−−−→2H 2O +O 2↑ B .2HgO −−−→加热2Hg+O 2↑C .2CO+O 2 −−−→点燃2CO 2D .2C 2H 2+5O 2−−−→点燃4CO 2+2H 2O4.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 、Y 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 不能; Y 能在X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 。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 )A .X>Y>ZB .Y>X>ZC .X>Z>YD .Y>Z>X 5.许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 )A 、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 、用料节约,减少成本C 、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D 、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6.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6H 10O 5)n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B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C .每个(C 6H 10O 5)n 分子中含有6n 个碳原子D .竹炭纤维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7.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当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所得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稀盐酸 B .烧碱 C.硫酸铜 D.氯化亚铁 8.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之一是( )A.试管B.酒精灯C.烧杯D.漏斗9.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物质是 ( )A.氢气B.天然气C.煤D.石油10.电解水的变化属于( )A.化合反应B. 水分子形状变化C. 分解反应D.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 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6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高一暑假班入学测试卷1.下列四组图形中,不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直角边之比为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 )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C )有一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2.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为 ( ) (A )1:16 (B )1:8 (C )1:4 (D )1:2 3.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A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两个全等三角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9,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与△CGF 相似的三角形(不包括△CGF)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已知△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
下列条件中,不能..推断△ADE 与△ABC 相似的是( ) (A )∠ADE =∠B (B )∠ADE =∠C (C )BC DE AB AD = (D )ABAEAC AD =; 6.如图10,正方形ABCD 的边BC 在等腰直角三角 形PQR 的底边QR 上,其余两个顶点A 、D 在PQ 、 PR 上,则PA :PQ 等于( )(A )1:3 (B )1:2(C )1:3 (D )2:37.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原点和第一、二、三象限,那么,( ) (A )000>>>c b a ,, (B )000=<>c b a ,, (C )000><<c b a ,, (D )000=>>c b a ,, 8.若二次函数)2(2-++=m m x mx 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的值为( ) (A )0或2 (B )0 (C )2 (D )无法确定AP BCDQR9.一次函数b ax y +=与二次函数c bx ax y ++=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10.当k 取任何实数时,抛物线22)(21k k x y +-=的顶点所在的曲线是( ) (A )2x y = (B )2x y -= (C )2x y =(0>x ) (D )2x y =(0<x )11.抛物线3522+-=x x y 与坐标轴的交点共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2.李红同学遇到了这样一道题:3tan(α+20°)=1,你猜想锐角α的度数应是( ) (A )40° (B )30° (C )20° (D )10°13.身高相同的三个小朋友甲、乙、丙放风筝,他们放出的线长分别为300 m ,250 m ,200 m ;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45°,60°(假设风筝线是拉直的),则三人所放风筝( ) (A )甲的最高 (B )乙的最低 (C )丙的最低 (D )乙的最高 14.在△ABC 中,若tanA=1,sinB=22,你认为最确切的判断是( ) (A )△ABC 是等腰三角形 (B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 (D )△ABC 是一般锐角三角形 15.如图6,四边形ABCD 中,∠A=135°,∠B=∠D=90°,BC=23,AD=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A )42 (B )43 (C )4 (D )616.如图,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已知AB=4,CD=2,AB 的弦心距等于1,那么两个同心圆的半径之比为( )(A )3∶2 (B )5∶2 (C )5∶2 (D )5∶417.半径为R 的⊙O 中,弦AB=2R ,弦CD=R ,若两弦的弦心距分别为OE 、OF ,则OE ∶OF 等于( ) (A )2∶1 (B )3∶2 (C )2∶3 (D )018.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d ,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1d << (B )5d > (C )01d <<或5d > (D )01d <≤或5d > 19.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1cm 和5cm ,圆心距为6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20.已知⊙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1和4,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那么圆心距O 1O 2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B . D .A . C .答案1-5 DCCBC6-10 CACBA11-15 BDDBC16-20 CDDCA。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桃城区第十四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数学暑假前第一次周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共25小题〕1.直线l1:x+ay+2=0,l2:ax+〔a+2〕y+4=0,假设l1∥l2,那么实数a的值是〔〕A.2或者﹣1 B.﹣1 C.2 D.﹣2或者12.直线l1:x sinα+2y﹣1=0,直线l2:x﹣y cosα+3=0,假设l1⊥l2,那么tan2α=〔〕A.B.C.D.3.假设a,b为正实数,直线2x+〔2a﹣3〕y+2=0与直线bx+2y﹣1=0互相垂直,那么ab的最大值为〔〕A.B.C.D.4.直线kx﹣y+2=0和以M〔3,﹣2〕,N〔2,5〕为端点的线段相交,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A.k≤B.k≥C.﹣≤k≤D.k≤﹣或者k≥5.以下四条直线,其倾斜角最大的是〔〕A.x+2y+3=0 B.2x﹣y+1=0 C.x+y+1=0 D.x+1=06.经过点M〔1,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A.x+y=2 B.x+y=1 C.x=1或者y=1 D.x+y=2或者x=y 7.直线l绕它与x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直线,那么直线l的直线方程〔〕A.B.x﹣y﹣3=0 C.D.8.假设θ是直线l的倾斜角,且sinθ+cosθ=,那么l的斜率为〔〕A.﹣B.﹣或者﹣2 C.或者2 D.﹣29.经过两条直线2x+3y+1=0和x﹣3y+4=0的交点,并且垂直于直线3x+4y﹣7=0的直线方程为〔〕A.4x﹣3y+9=0 B.4x+3y+9=0 C.3x﹣4y+9=0 D.3x+4y+9=010.直线2ax+〔a2+1〕y﹣1=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 B.[0,]∪[,π]C.〔0,]∪[,π〕D.[0,]∪[,π〕11.在R上定义运算a※b=〔a+1〕b,假设存在x∈[1,2]使不等式〔m﹣x〕※〔m+x〕<4,成立,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3,2〕B.〔﹣1,2〕C.〔﹣2,2〕D.〔1,2〕12.假设关于x的不等式ax2+bx﹣1>0的解集是{x|1<x<2},那么不等式bx2+ax﹣1<0的解集是〔〕A.B.{x|x<﹣1或者C.D.或者x>1}13.存在x∈[﹣1,1],使得不等式x2+〔a﹣4〕x+4﹣2a>0有解,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3 C.a≥1 D.a≥314.假设x,y满足约束条件,那么z=x+3y的最小值是〔〕A.﹣4 B.﹣2 C.2 D.415.假设x>1,那么的最大值为〔〕A.B.C.D.16.〔x>0,y>0〕,那么x+y的最小值为〔〕A.12 B.14 C.16 D.1817.正数a,b满足a+b=3,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18.两个正实数a,b满足3a+b=1,那么满足,恒成立的m取值范围〔〕A.[﹣4,3] B.[﹣3,4] C.[﹣2,6] D.[﹣6,2]19.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n2+8n﹣12,前n项和为S n,假设n>m,那么S n﹣S m的最大值是〔〕A.5 B.10 C.15 D.2020.数列{a n}满足,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那么S2021=〔〕A.B.C.D.21.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2a n+1,那么S6的值是〔〕A.B.C.D.2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1,b=2,C=120°,那么△ABC的外接圆半径〔〕A.B.C.D.423.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假设b cos C﹣c cos B=2c•cos C,那么角C的取值范围为〔〕A.B.C.D.24.△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求b+c的取值范围〔〕A.〔1,〕B.〔,2] C.〔1,2〕D.〔1,2]25.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面积为,那么△ABC面积S的最大值为〔〕A.B.C.D.二.解答题〔一共3小题〕26.△ABC的内角X的对边分别为X,满足b2+c2﹣a2=c〔a cos C+c cos A〕.〔Ⅰ〕求角A的大小;〔Ⅱ〕假设,求sin〔2B+A〕的值;〔Ⅲ〕假设△ABC的面积为,a=3,求△ABC的周长.27.数列{a n}满足a1=1,a n=a n+1〔1+2a n〕〔n∈N*〕.〔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2〕假设a1a2+a2a3+…+a n a n+1>,求正整数n的最小值.28.数列{a n}和{b n}满足a n•b n+1﹣a n+1•b n﹣2a n•a n+1=0,且a1=1,b1=1,设c n=.〔1〕求数列{c n}的通项公式;〔2〕假设{a n}是等比数列,且a2=3,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数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一共25小题〕1.【分析】由a2﹣〔a+2〕=0,解得a,经过验证a看是否使得两条直线平行.【解答】解:由a2﹣〔a+2〕=0,解得a=2或者﹣1.经过验证a=2时两条直线重合,舍去.∴a=﹣1时,l1∥l2.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了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了推理才能与计算才能,属于根底题.2.【分析】根据两直线垂直求出sinα与cosα的关系,计算tanα的值,再求tan2α的值.【解答】解:直线l1:x sinα+2y﹣1=0,直线l2:x﹣y cosα+3=0,假设l1⊥l2,那么sinα﹣2cosα=0,即sinα=2cosα,所以tanα=2,所以tan2α===﹣.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了直线垂直关系应用问题,也考察了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根底题.3.【分析】由两直线垂直求出2a+b=3,再利用根本不等式求出ab的最大值.【解答】解:由直线2x+〔2a﹣3〕y+2=0与直线bx+2y﹣1=0互相垂直,所以2b+2〔2a﹣3〕=0,即2a+b=3;又a、b为正实数,所以2a+b≥2,即2ab≤=,当且仅当a=,b=时取“=〞;所以ab的最大值为.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与性质应用问题,也考察了利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是根底题.4.【分析】因为直线kx﹣y+2=0恒过定点A〔0,2〕,结合k AM=,k AN=,可求.【解答】解:因为直线kx﹣y+2=0恒过定点A〔0,2〕,又因为k AM=,k AN=,故直线的斜率k的范围为.应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直线斜率的求解,属于根底试题.5.【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求出所给直线的斜率,比较其倾斜角的大小,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对于A、x+2y+3=0,其斜率k1=﹣,倾斜角θ1为钝角,对于B、2x﹣y+1=0,其斜率k2=2,倾斜角θ2为锐角,对于C、x+y+1=0,其斜率k3=﹣1,倾斜角θ3为135°,对于D、x+1=0,倾斜角θ4为90°,而k1>k3,故θ1>θ3,应选:A.【点评】此题考察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关键是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6.【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当所求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截距不为0时,设出该直线的方程为x+y=a,把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a的值,得到直线的方程;第二:当所求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截距为0时,设该直线的方程为y=kx,把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k的值,得到直线的方程,综上,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直线的方程.【解答】解:①当所求的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截距不为0时,设该直线的方程为x+y=a,把〔1,1〕代入所设的方程得:a=2,那么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y=2;②当所求的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截距为0时,设该直线的方程为y=kx,把〔1,1〕代入所求的方程得:k=1,那么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x.综上,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y=2或者x﹣y=0.应选:D.【点评】此题考察直线的一般方程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要注意对截距为0和不为0分类讨论,是一道根底题.7.【分析】先得到直线倾斜角θ,由题意可得所求直线的倾斜角等于θ﹣,可得所求直线的斜率,用点斜式求的直线方程.【解答】解: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设倾斜角等于θ,即θ=,绕它与x轴的交点〔,0〕逆时针旋转,所得到的直线的倾斜角等于θ﹣,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tan〔﹣,〕=,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0=〔x﹣〕,即x﹣y﹣3=0,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以及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是解题的关键.8.【分析】由直线l的倾斜角为α,知直线的斜率k=tanα,求出sinθ,cosθ的值,作商求出直线的斜率.【解答】解:∵sinθ+cosθ=①,∴〔sinθ+cosθ〕2=1+sin2θ=,∴2sinθcosθ=﹣,∴〔sinθ﹣cosθ〕2=,∵sinθ﹣cosθ>0,∴sinθ﹣cosθ=②,解得,故tanθ=﹣2.应选:D.【点评】此题考察直线的斜率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展等价转化.9.【分析】先设出经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再根据两直线垂直列式,解得.【解答】解:经过两条直线2x+3y+1=0和x﹣3y+4=0的交点的直线设为:2x+3y+1+λ〔x﹣3y+4〕=0,即〔2+λ〕x+〔3﹣3λ〕y+1+4λ=0,依题意得:〔2+λ〕×3+〔3﹣3λ〕×4=0解得:λ=2,所以所求直线为:4x﹣3y+9=0应选:A.【点评】此题考察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属中档题.10.【分析】设直线2ax+〔a2+1〕y﹣1=0的倾斜角为θ,可得tanθ=﹣,对a分类讨论,利用根本不等式的性质、三角函数求值即可得出.【解答】解:设直线2ax+〔a2+1〕y﹣1=0的倾斜角为θ,那么tanθ=﹣,a=0时,tanθ=0,可得θ=0;a>0时,tanθ≥=﹣1,当且仅当a=1时取等号,∴θ∈;a<0时,tanθ≤1,当且仅当a=﹣1时取等号,∴θ∈;综上可得:θ∈∪.应选:D.【点评】此题考察了根本不等式的性质、三角函数求值、分类讨论方法、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考察了推理才能与计算才能,属于中档题.11.【分析】由题意把不等式化为〔m﹣x+1〕〔m+x〕<4,别离出m和x,利用函数的最值求关于m的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不等式〔m﹣x〕※〔m+x〕<4化为〔m﹣x+1〕〔m+x〕<4,即m2+m﹣4<x2﹣x;设f〔x〕=x2﹣x,x∈[1,2],那么f〔x〕的最大值是f〔2〕=4﹣2=2;令m2+m﹣4<2,即m2+m﹣6<0,解得﹣3<m<2,∴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2〕.应选:A.【点评】此题考察了新定义与不等式和函数的应用问题,是中档题.12.【分析】先由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得出1和2是关于x的方程ax2+bx﹣1=0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可求出a和b的值,再代入不等式bx2+ax﹣1<0,解出该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1和2是关于x的方程ax2+bx﹣1=0的两实根,由韦达定理可得,解得,所以,不等式bx2+ax﹣1<0,即为,即3x2﹣x﹣2<0,解得,应选:C.【点评】此题考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是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属于中等题.13.【分析】把不等式化为a〔x﹣2〕>﹣x2+4x﹣4,根据x∈[﹣1,1]时x﹣2<0,得出a<﹣〔x﹣2〕,求出x∈[﹣1,1]﹣〔x﹣2〕的最大值即可.【解答】解:不等式x2+〔a﹣4〕x+4﹣2a>0化为a〔x﹣2〕>﹣x2+4x﹣4,∵x∈[﹣1,1],∴x﹣2<0,∴a<﹣〔x﹣2〕;由存在x∈[﹣1,1],使得不等式x2+〔a﹣4〕x+4﹣2a>0有解,∴a<﹣〔﹣1﹣2〕=3,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了不等式有解的应用问题,表达了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是中档题.14.【分析】作出题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到如图的△ABC及其内部,再将目的函数z=x+3y对应的直线进展平移,观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变化,然后求解最优解得到结果.【解答】解:作出x,y满足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其中B〔4,﹣2〕,A〔2,2〕.设z=F〔x,y〕=x+3y,将直线l:z=x+3y进展平移,观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变化,可得当l经过点B时,目的函数z到达最小值.∴z最小值=F〔4,﹣2〕=﹣2.应选:B.【点评】此题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求目的函数的最小值,着重考察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5.【分析】令t=x﹣1,换元,将原式转化为t的算式,结合根本不等式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令t=x﹣1,那么x=t+1,t>0,原式===≤=,当且仅当t=1即x=2时等号成立,应选:C.【点评】此题考察了根本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和计算才能,属于中档题.16.【分析】x+y=〔x+y〕〔+〕=1+++9,根据根本不等式求得最小值.【解答】解:∵x>0,y>0,∴x+y=〔x+y〕〔+〕=1+++9=10++≥10+6=16,当且仅当=时,即x=4,y=12时x+y有最小值16.应选:C.【点评】此题考察根本不等式,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17.【分析】正数a,b满足a+b=3,那么a+b+1=4.利用“乘1法〞与根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正数a,b满足a+b=3,那么a+b+1=4.那么=[a+〔b+1〕]〔〕=〔1+++4〕=〔5++〕≥〔5+4〕=,当且仅当=即a=,b=时原式有最小值.应选:A.【点评】此题考察了“乘1法〞与根本不等式的性质,考察了推理才能与计算才能,属于中档题.18.【分析】由根本不等式和“1”的代换,可得+的最小值,再由不等式恒成立思想可得m2﹣m小于等于最小值,解不等式可得所求范围.【解答】解:由3a+b=1,a>0,b>0,可得+=〔3a+b〕〔+〕=6++≥6+2=12,当且仅当a=,b=上式获得等号,由题意可得m2﹣m≤+的最小值,即有m2﹣m≤12,解得﹣3≤m≤4.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根本不等式的运用,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法,注意运用转化思想,考察运算才能,属于中档题.19.【分析】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S n﹣S m=a m+1+a m+2+…+a n,可得当a m+1+a m+2+…+a n最大时,S n﹣S m获得最大值,由a n≥0,解不等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最大值.【解答】解:根据题意,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其前n项和是S n,n>m,有S n﹣S m=a m+1+a m+2+…+a n,即当a m+1+a m+2+…+a n最大时,S n﹣S m获得最大值;假设,且n∈N+,解得2≤n≤6,即当2≤n≤6时,a n的值是正.当n=6,m=2时,S6﹣S2=a3+a4+a5+a6=3+4+3+0=10,此时S n﹣S m获得最大值10.应选:B.【点评】此题考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以及数列的递推式,考察运算才能和推理才能,属于中档题.20.【分析】此题先根据条件2a1+22a2+…+2n a n=n,可得2a1+22a2+…+2n﹣1a n﹣1=n﹣1,两式相减,进一步计算可得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注意n=1要验证,然后可计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裂项相消法可计算出S2021的值,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由题意,当n=1时,2a1=1,解得a1=,当n≥2时,由2a1+22a2+…+2n a n=n,可得2a1+22a2+…+2n﹣1a n﹣1=n﹣1,两式相减,可得2n a n=n﹣〔n﹣1〕=1,即a n=,∵当n=1时,a1=也满足上式,∴a n=,n∈N*,∴====﹣,∴S2021=++…+=1﹣+﹣+…+﹣=1﹣=.应选:A.【点评】此题祝要考察数列求通项公式,以及运用裂项相消法求前n项和的问题.考察了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指数对数的运算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和数学运算才能.此题属中档题.21.【分析】此题根据题意可应用公式a n=进展计算即可判断出数列{a n}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然后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出S6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当n=1时,a1=S1=﹣2a1+1,解得a1=,当n≥2时,a n=S n﹣S n﹣1=﹣2a n+1+2a n﹣1﹣1,整理,得a n=a n﹣1,∴数列{a n}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6==.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察等比数列的断定,以及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考察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定义法,以及逻辑思维才能和数学运算才能,题属中档题.22.【分析】先根据余弦定理求出c,再由正弦定理可求得R.【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即﹣=,解得c=,根据正弦定理可得2R===,故R=,应选:A.【点评】此题考察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3.【分析】由利用正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可得sin〔B﹣C〕=sin2C,在锐角三角形中可求B=3C,可得,且,从而解得C的取值范围.【解答】解:∵b cos C﹣c cos B=2c•cos 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cos C﹣sin C cos B=2sin C cos C,∴sin〔B﹣C〕=sin2C,∴B﹣C=2C,∴B=3C,∴,且,∴.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正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察了转化思想,属于根底题.24.【分析】结合正弦定理可得:b+c=2sin〔B+〕,借助于B的范围,故有sin〔B+〕∈〔,1],从而可求b+c.【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得:∵b==sin B,c==sin C,又由〔1〕知:B+C=∴C=﹣B∴b+c=sin B+sin C=[sin B+sin〔﹣B〕]=〔sin B+sin B〕=2sin 〔B+〕,∵A=,∴B∈〔0,〕,∴B+∈〔,〕,∴sin〔B+〕∈〔,1],∴b+c∈〔1,2].应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三角函数值域的求法,属于中档题.25.【分析】由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tan B,可得cos B,sin B的值,由余弦定理,根本不等式可求ac ≤8〔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其最大值.【解答】解:∵S=〔b2﹣a2﹣c2〕=•〔﹣2ac cos B〕=ac sin B,∴tan B=﹣,B=,cos B=﹣,sin B=,又∵b=2,由余弦定理可得:8=a2+c2+ac≥〔2+〕ac,∴ac≤=8〔2﹣〕,∴S△ABC=ac sin B≤×8〔2﹣〕×=4﹣2.∴面积S的最大值为4﹣2.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根本不等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察了计算才能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二.解答题〔一共3小题〕26.【分析】〔Ⅰ〕由余弦定理化简等式得b2+c2﹣a2=bc,可求cos A的值,结合范围0<A<π,可求A的值.〔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可求sin B的值,利用二倍角公式可求sin2B,cos2B的值,进而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可求sin〔2B+A〕的值.〔Ⅲ〕由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进而根据余弦定理解得b+c=5,即可求解△ABC的周长.【解答】解:〔Ⅰ〕∵b2+c2﹣a2=c〔a cos C+c cos A〕,由余弦定理得,,化简得,b2+c2﹣a2=bc,∴,………………………………..3分又0<A<π,∴.………………………………………..4分〔Ⅱ〕由得,,……………………….5分∴,,∴sin〔2B+A〕=sin〔2B+〕=sin2B cos+cos2B sin=.………..7分〔Ⅲ〕∵,∴,…………………………………..8分∵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b+c〕2﹣2bc﹣2bc cos A.解得b+c=5.∴△ABC的周长为a+b+c=8.……………………………..10分【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考察了计算才能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27.【分析】〔1〕由题意可得==2,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得证;〔2〕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 n a n+1==〔﹣〕,再由数列的裂项相消求和,结合不等式解法可得所求最小值.【解答】解:〔1〕证明:由a n=a n+1〔1+2a n〕〔n∈N*〕,可得a n﹣a n+1=2a n a n+1,那么==2,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4分〔2〕由〔1〕可得=1+2〔n﹣1〕=2n﹣1,即a n=,………………….5分a n a n+1==〔﹣〕,………………………….6分所以a1a2+a2a3+…+a n a n+1=〔1﹣+﹣+…+﹣〕=〔1﹣〕=>,…………………………………9分解得n>16,所以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17. (10)【点评】此题考察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裂项相消求和,考察化简运算才能,属于根底题.28.【分析】〔1〕直接利用递推关系式的应用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2〕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的应用求出结果.【解答】解:〔1〕依题意,由a n•b n+1﹣a n+1•b n﹣2a n•a n+1=0,可得a n•b n+1﹣a n+1•b n=2a n•a n+1,两边同时乘以,可得﹣=2,即c n+1﹣c n=2,∵c1==1,∴数列{c 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c n=1+2〔n﹣1〕=2n﹣1,n∈N*.……………………………4分〔2〕由题意,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那么q===3,故a n=1•3n﹣1=3n﹣1,n∈N*.………………………………..5分由〔1〕知,c n=2n﹣1,且c n=,那么b n=c n•a n=〔2n﹣1〕•3n﹣1,…………………………….6分所以:①,………………………7分②,……………………………8分①﹣②得:﹣2,=,=﹣2﹣〔2n﹣2〕×3n,………………………………9分所以.…………………………………10分【点评】此题考察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的应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才能和转换才能及思维才能,属于中档题型.。
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暑期自主学习第一次检测物 理 试 题(测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小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也可以叫做自身速度v 自,今小船要渡过一河流,渡河时小船船头朝向下游,始终保持v 自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船航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则渡河时间将(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能判定2.如图所示,有一皮带传动装置,两轮半径分别为R 和r , R=2r ,M 为大轮边缘上的一点,N 为小轮边缘上的一点,若皮带不打滑,则M 、N 两点的( )A .线速度之比为1:2:=N M v vB .角速度之比为1:1:=N M ωωC .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 .M 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N 点的向心加速度3.人站在楼上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离手时速度为v 0,落地时速度为V ,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中正确表示在同样时间内速度矢量的变化情况的是图( )4.电动机(含飞轮)的质量为M ,飞轮上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重物到转轴的距离为R ,飞轮匀速转动,如图所示。
为了使电动机不从地面上跳起,电动机飞轮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不能超过:( )A .g mR m M - B . g mR m M + C .g mR m M + D .mRMg5.质量为m 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 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 ,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B.受到的合力方向指向球心.NC. 受到向心力为Rv m m g 2+ D.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6.两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较大的轨道半径r 1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为v 1,周期为T 1,在较小的轨道半径r 2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为v 2,周期为T 2,则它们的关系是( )A .v 1﹥v 2,T 1﹥T 2B .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 7.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 ,公转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 ).A.某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C.某行星的密度D.太阳的密度8.2005年9月,我国利用“神州六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设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球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离地面的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根据T 、h 、R 和万有引力恒量G ,宇航员不能计算出下面的哪一项( )A.地球的质量B.飞船所需的向心力C.地球的平均密度D.飞船线速度的大小9.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1/6,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4,则在月球表面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登月舱的线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 )A .241B .126C .246 D .12110.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在椭圆轨道2上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 点, 轨道2、3相切于B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B.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C.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时,经过A 点时的速率等于经过B 点时的速率D.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时,经过A 点的加速度等于经过B 点的加速度11.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θ,如图所示,则力F 所做的功为 ( )A .θcos mglB .)cos 1(θ-mglC .θcos FlD .θFlθ12.如图所示,将小球拉紧,悬线在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当小球达到最低点时,细线被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小钉P 挡住,则在悬线被钉子挡住的前后瞬间比较( )A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B.小球的动能减小C. 悬线上的张力变小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变大13.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现将一小工件放到传送带上。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高一暑假作业检测〔A〕物理试题2021.9〔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两车一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2.从到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假设有甲、乙两船同时从出发,甲船路线是————,乙船路线是——.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B.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一,“两天〞和“下午三点〞都指的是时间C.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一,“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D. 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3.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图,那么A.两物体同时出发C.乙物体运动中的瞬时速度要大些,但全过程(0-25s内)的平均速度要小些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4. 小明家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到如下图的公路交通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km/hB.此处到的位移大小是268km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km/hD.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km/h5.6.7.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将时间轴分作近似处理〔0—t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0-t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小于〔v1t1〕/〔2t3〕.B.0-t3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小于v1/2.C.在t1时刻,实际加速度一大于v1/t3.D.在t3-t4时间内,自行车的速度恒.8.如下图,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那么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A BC D9.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单位制单位〕,那么该质点〔〕A.第2s内的位移是14 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C.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10.如下图的s-t〔位移-时间〕图象和v-t〔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图线1和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11.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Al:27 Cl:35.5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克B 标准状况下,0.3molSO 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 AC 常温下,2.7克铝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0.3 N AD 常温下,9.5克MgCl 2晶体中含Mg 2+为0.2 N 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012 kg 12C 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B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C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D .常温常压下,1 mol 氧气的体积为22.4 L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 .是否能通过滤纸C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D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4、用等体积的0.1mol/L 的BaCl 2 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 2 (SO 4 )3 、 Na 2 SO 4 、 KAl(SO 4)2 三种溶液中的SO 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3:2:3B 3:1:2C 2:6:3D 1:1:1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CuO→CuB .Fe→FeCl 2C .H 2SO 4→H 2D .HNO 3→N 26、在3NO 2+H 2O =2HNO 3+N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
A .2∶1B .1∶2C .3∶1D .1∶37、N A 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 .2 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 .17 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 A8、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一中高一(上)暑期检测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如果U={x∈N|x<6},A={1,2,3},B={2,4,5},那么(∁U A)∪(∁U B)=()A.{0,1,3,4,5} B.{1,3,4,5} C.{1,2,3,4,5} D.{0}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A.y=x﹣1和B.y=x0和y=1C.f(x)=x2和g(x)=(x+1)2D.和3.满足{a,b}⊆A⊊{a,b,c,d,e}的集合A的个数是()A.2 B.6 C.7 D.84.函数的定义域是()A.(0,+∞)B.(0,1)∪(1,+∞) C.(﹣∞,0)D.(﹣∞,﹣1)∪(0,+∞)5.已知A={x|y=x},B={y|y=x2},则A∩B等于()A.{y|y≥0} B.{(0,0),(1,1)} C.R D.∅6.设集合A={x|1≤x≤2},B={y|1≤y≤4},则下述对应法则f中,不能构成A到B的映射的是()A.f:x→y=x2B.f:x→y=3x﹣2 C.f:x→y=﹣x+4 D.f:x→y=4﹣x27.设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1 C.a≥1 D.a≥28.设全集,则∁U M=()A.∅B.{(2,3)} C.(2,3) D.{2,3}9.集A={a,b},B={﹣1,0,1},从A到B的映射f A→B满f(a)+f(b)=0,那么这样的映f A→B的个数有()A.2个B.3个C.5个D.8个10.已知集合M={a|∈N+,且a∈Z},则M等于()A.{2,3} B.{1,2,3,4} C.{1,2,3,6} D.{﹣1,2,3,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给定的横线上.11.若集合A={1,3,x},B={1,x2},且A∪B={1,3,x},则x= .12.设,则的值为.13.若集合A={﹣1≤x<2},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15.设函数,若f(a)>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当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7.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请用两种方法)若,求f(x);(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f(x).18.(1)已知函数①画出函数的图象;②利用函数的图象写出函数的值域(2)已知函数且a为常数)在区间(﹣∞,1]上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9.设集合U={2,3,a2+2a﹣3},A={|2a﹣1|,2},∁U A={5},求实数a的值.20.已知全集U=R,集合A={a|a≥2或a≤﹣2},B={a|关于x的方程ax2﹣x+1=0有实根},求A∪B,A∩B,A∩(∁U B).21.设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B,求a的值.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一中高一(上)暑期检测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如果U={x∈N|x<6},A={1,2,3},B={2,4,5},那么(∁U A)∪(∁U B)=()A.{0,1,3,4,5} B.{1,3,4,5} C.{1,2,3,4,5} D.{0}【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全集后再求出集合A、B的补集,最后求出补集的并集重复元素只写一次.【解答】解:∵U={x∈N|x<6}={0,1,2,3,4,5,},∴∁U A={0,4,5},∁U B={0,1,3};∴(∁U A)∪(∁U B)={0,1,3,4,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混合运算,注意0∈N和求并集是重复元素只写一次.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A.y=x﹣1和B.y=x0和y=1C.f(x)=x2和g(x)=(x+1)2D.和【考点】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专题】计算题.【分析】通过对各选项的函数求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若三者相同时同一个函数.【解答】解:对于A,y=x﹣1定义域为R,的定义域为x≠﹣1,故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B,y=x0定义域为x≠0,y=1的定义域为R,故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C,两个函数的对应法则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D,定义域都是(0,+∞)而法则,是同一函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利用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3.满足{a,b}⊆A⊊{a,b,c,d,e}的集合A的个数是()A.2 B.6 C.7 D.8【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计算题;集合.【分析】由题意可列出集合A的所有情况,从而得到.【解答】解:由题意,集合A有:{a,b},{a,b,c},{a,b,d},{a,b,e},{a,b,c,d},{a,b,c,e},{a,b,d,e},故共有7个.故选:C.【点评】考查列举法表示集合,子集及真子集的定义,清楚二者的区别.4.函数的定义域是()A.(0,+∞)B.(0,1)∪(1,+∞) C.(﹣∞,0)D.(﹣∞,﹣1)∪(0,+∞)【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出使解析式有意义的不等式组,求出解集即可.【解答】解:函数,∴,解得;∴函数y的定义域是(0,1)∪(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定义域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5.已知A={x|y=x},B={y|y=x2},则A∩B等于()A.{y|y≥0} B.{(0,0),(1,1)} C.R D.∅【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求出集合A中函数的定义域确定出A,求出B中函数的值域确定出B,求出A与B 的交集即可.【解答】解:由集合A中函数y=x,得到x∈R,即A=R;由集合B中的函数y=x2≥0,得到B={y|y≥0},则A∩B={y|y≥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交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6.设集合A={x|1≤x≤2},B={y|1≤y≤4},则下述对应法则f中,不能构成A到B的映射的是()A.f:x→y=x2B.f:x→y=3x﹣2 C.f:x→y=﹣x+4 D.f:x→y=4﹣x2【考点】映射.【专题】应用题.【分析】按照映射的定义,一个对应能构成映射的条件是,A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判断题中各个对应是否满足映射的定义,从而得到结论.【解答】解:对于对应f:x→y=x2,当1≤x≤2 时,1≤x2≤4,在集合A={x|1≤x≤2}任取一个值x,在集合B={y|1≤y≤4}中都有唯一的一个y值与之对应,故A中的对应能构成映射.对于对应f:x→y=3x﹣2,当1≤x≤2 时,1≤3x﹣2≤4,在集合A={x|1≤x≤2}任取一个值x,在集合B={y|1≤y≤4}中都有唯一的一个y值与之对应,故B中的对应能构成映射.对于对应f:x→y=﹣x+4,当1≤x≤2 时,2≤﹣x+4≤3,在集合A={x|1≤x≤2}任取一个值x,在集合B={y|1≤y≤4}中都有唯一的一个y值与之对应,故B中的对应能构成映射.对于对应f:x→y=4﹣x2 ,当x=2 时,y=0,显然y=0不在集合B中,不满足映射的定义,故D中的对应不能构成A到B的映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映射的定义,一个对应能构成映射时,必须使A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7.设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1 C.a≥1 D.a≥2【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集合A是B的子集,利用数轴帮助理解,可得实数a应为不小于a的实数,得到本题答案.【解答】解:∵设A={x|1<x<2},B={x|x<a},且A⊆B,∴结合数轴,可得2≤a,即a≥2故选:D【点评】本题给出两个数集的包含关系,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着重考查了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的知识,属于基础题.8.设全集,则∁U M=()A.∅B.{(2,3)} C.(2,3) D.{2,3}【考点】补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求出集合M,即可求解补集.【解答】解:全集={(x,y)|y=x+1且x≠2},∁U M={(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补集的运算法则的应用,是基础题.9.集A={a,b},B={﹣1,0,1},从A到B的映射f A→B满f(a)+f(b)=0,那么这样的映f A→B的个数有()A.2个B.3个C.5个D.8个【考点】映射.【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映射的定义可得满足f(a)+f(b)=0的有①f(a)=f(b)=0②f(a)=1,f (b)=﹣1③f(a)=﹣1,f(b)=1【解答】解:∵f(a)+f(b)=0∴或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的关系,属于对基本概念的考查,试题比较容易.10.已知集合M={a|∈N+,且a∈Z},则M等于()A.{2,3} B.{1,2,3,4} C.{1,2,3,6} D.{﹣1,2,3,4}【考点】集合的表示法.【专题】集合.【分析】由已知,5﹣a应该是6的正因数,所以5﹣a可能为1,2,3,6,又a∈Z,得到M.【解答】解:因为集合M={a|∈N+,且a∈Z},所以5﹣a可能为1,2,3,6,所以M={﹣1,2,3,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元素的属性;注意元素的约束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给定的横线上.11.若集合A={1,3,x},B={1,x2},且A∪B={1,3,x},则x= 0或.【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集合.【分析】由已知得到A是B的子集,所以A中的元素x2∈B,分类讨论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将x的值代入集合A,B检验集合的互异性.【解答】解:∵A∪B={1,3,x}=B,∴A⊆B,∴x2=3或x2=x,解得x=或x=1或x=0.当x=时,A={1,3},B={1,3, };当x=﹣时,A={1,3},B={1,3, };当x=1时,A={1,1}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舍去;当x=0时,A={1,0},B={1,3,0};故答案为:0或.【点评】本题考查由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值时,注意求出参数的值后要将值代入集合,检验是否满足集合的互异性.12.设,则的值为.【考点】函数的值;分段函数的应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已知中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将x=代入可得答案.【解答】解:∵,∴=f()=,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段函数的应用,函数求值,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13.若集合A={﹣1≤x<2},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直接由交集的运算得答案.【解答】解:A={﹣1≤x<2},B={x|x≤a},由A∩B≠∅,得a≥﹣1.故答案为:a≥﹣1.【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的会考题型.1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B⊊A .【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计算题;集合.【分析】将集合A、B中的表达式分别提取,再分析得到式子的形式,不难得到B是A的真子集.【解答】解:对于B,x=+=(2k+1),因为k是整数,所以集合B表示的数是的奇数倍;对于A,x==(k+2),因为k+2是整数,所以集合A表示的数是的整数倍.因此,集合B的元素必定是集合A的元素,集合A的元素不一定是集合B的元素,即B⊊A.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以两个数集为例,叫我们寻找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着重考查了集合的定义与表示和集合包含关系等知识,属于基础题.15.设函数,若f(a)>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 _.【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函数的解析式,分类讨论满足f(a)>a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解答】解:∵函数,当a≥0时,f(a)=>a,解得:a<2,∴0≤a<2,当a<0,f(a)=a2>a恒成立,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故答案为:a<2.【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段函数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难度中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当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集合.【分析】当2m﹣1>m+1,即m>2时,B=∅,满足B⊊A,当2m﹣1≤m+1,即m≤2时,B≠∅,若B⊊A,则,最后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解答】解:当2m﹣1>m+1,即m>2时,B=∅,满足B⊊A,当2m﹣1≤m+1,即m≤2时,B≠∅,若B⊊A,则,解得:﹣1≤m≤3,∴﹣1≤m≤2,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解答时易忽略当2m﹣1>m+1,即m>2时,B=∅的情况,而造成错解.17.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1)(请用两种方法)若,求f(x);(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f(x).【考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利用配凑法、换元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法1: =,∴f(x)=x2﹣1(x≥1);法2:设t=+1(t≥1),则f(t)=(t﹣1)2+2(t﹣1)=t2﹣1,∴f(x)=x2﹣1(x≥1);(2)∵y=f(x)是一次函数,∴设f(x)=ax+b,a≠0,则f[f(x)]=a(ax+b)+b=a2x+ab+b=4x+3,则a2=4,ab+b=3,若a=2,则b=1,若a=﹣2,则b=﹣3,即f(x)=2x+1或﹣2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利用配凑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1)已知函数①画出函数的图象;②利用函数的图象写出函数的值域(2)已知函数且a为常数)在区间(﹣∞,1]上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考点】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图象.【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①由题意作分段函数的图象,②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值域为[0,3];(2)易知函数且a为常数)的定义域为(﹣∞,﹣],从而可得1≤﹣,从而解得.【解答】解:(1)①由题意作函数的图象如下,,②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值域为[0,3];(2)函数且a为常数)的定义域为(﹣∞,﹣],∵且a为常数)在区间(﹣∞,1]上有意义,∴1≤﹣,∴﹣1≤a<0.【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的作法与应用.19.设集合U={2,3,a2+2a﹣3},A={|2a﹣1|,2},∁U A={5},求实数a的值.【考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C U A⊆U,可得a2+2a﹣3=5,求出a的值,再进行验证,即可求得实数a的值.【解答】解:∵集合U={2,3,a2+2a﹣3},C U A={5},∴a2+2a﹣3=5,∴a=2或﹣4.当a=2时,A={2,3}符合题意.当a=﹣4时,A={9,3}不符合题意,舍去.故a=2.【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补集运算,考查集合的关系,明确C U A⊆U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全集U=R,集合A={a|a≥2或a≤﹣2},B={a|关于x的方程ax2﹣x+1=0有实根},求A∪B,A∩B,A∩(∁U B).【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ax2﹣x+1=0有实根,分a=0,a≠0,求出a的范围,然后求出A∪B,A∩B,A∪(∁U B)即可.【解答】解:∵ax2﹣x+1=0有实根∴①当a=0时,x=1符合题意②当a≠0时,△=(﹣1)2﹣4a≥0解得a≤综上:a≤∴B={a|a≤}∴A∪B={a|a≤或a≥2}A∩B={a|a≤﹣2}A∩(∁U B)={a|a≤﹣2或a>}.【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方程的根,分类讨论思想,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常考题型.21.设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B,求a的值.【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计算题;集合.【分析】(1)由A∩B=B,知B是A的子集,对集合B进行分类讨论:①若B为空集,②若B为单元集,③若B=A={﹣4,0},由此求得a的值即可.(2)先化简集合A,再由A∪B=B知A是B的子集,由此求得a的值.【解答】解:(1)若A∩B=B,则①若B为空集,则△=4(a+1)2﹣4(a2﹣1)=8a+8<0,则a<﹣1;②若B为单元集,则△=4(a+1)2﹣4(a2﹣1)=8a+8=0解得:a=﹣1,将a=﹣1代入方程x2+2(a+1)x+a2﹣1=0得:x2=0得:x=0即B=0符合要求;③若B=A={﹣4,0},即x2+2(a+1)x+a2﹣1=0的两根分别为﹣4、0,则有a2﹣1=0且2(a+1)=4,则a=1综上所述,a≤﹣1或a=1.(2)A={﹣4,0}∵若A∪B=B,则B⊇A={﹣4,0},∴0和﹣4是方程x2+2(a+1)x+a2﹣1=0的两根∴0+4=﹣2(a+1)=4,0×4=a2﹣1=0解得:a=﹣1.【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属于基础题.。
磁县一中高一暑期检测卷(总分10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30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Al- 27 S- 32 Cl-35.5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2.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净电荷数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A.13Al B.13Al C.13C D.13C3.下列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4.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四氯化碳的结构式CCl4 D.乙炔的分子式C2H25.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A. Na+ B. C. D.6.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 B.原子半径X<YC.离子半径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7.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 l(O H)3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9.下图各装置中,溶液均为稀硫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10.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 为正极。
2013暑假高一化学第一次小测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1.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除去肾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从而拯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方法。
透析的原理是()
A.蒸发B.电泳C.过滤D.渗析
2.医院里做的“血清纸上电泳”是利用了血清里胶体的下列哪种性质()
A.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B.胶体粒子的质量较大
C.胶体粒子可透过滤纸D.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3.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氢离子的是()
A.CH3COOH B.CH3CH2OH C.NaHSO4D.H2O
4.对胶体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电解质可使某种胶体聚沉,这是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的缘故
B.胶体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做定向移动,这是胶体粒子选择性吸附离子而带电荷的缘故
C.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的缘故
D.将a个FeCl3完全制成Fe(OH)3胶体,则可以得到a个Fe(OH)3胶体粒子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做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6.FeCl3溶液、Fe(OH)3 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加入饱和的MgSO4溶液都发生聚沉
B.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也都不会产生沉淀
D.加入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7.盐碱地的土壤保肥力差的主要原因是()
A.土镶碱性太重,与化肥发生反应B.土壤板结
C.作物难吸收化肥D.土壤胶粒被破坏
8.在豆浆中加盐卤做豆腐的过程是()
A .胶体的凝聚
B .胶体的凝固
C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物
D .发生化学变化
9.已知:CaCO 3 + CO 2 +H 2O= Ca(HCO 3)2(可溶) ,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是( )
A .由弱变强
B .由强变弱
C .由强变弱,再变强
D .由弱变强,再变弱
10. 若424()NH S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O 、2N 、3N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
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
A .1:4 B. 1:2 C. 2:1 D. 4:1
11.在复盐4242(NH )Fe(SO )溶液中逐滴加入2Ba(OH)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222442Fe SO Ba
2OH BaSO Fe(OH)+-+
-+++===↓+↓ B .322444332NH Fe 2SO 2Ba 4OH 2BaSO Fe(OH)NH H O ++-+-++++===↓+↓+⋅ C .3224432Fe 3SO 3Ba
6OH 3BaSO 2Fe(OH)+-+-+++===↓+↓ D .3224443323NH Fe 3SO 3Ba
6OH 3BaSO Fe(OH)3NH H O ++-+-++++===↓+↓+⋅ 1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氮气、胆矾
B .稀盐酸、液态氧、碘酒
C .干冰、铁、氯化氢
D .氧化钙、白磷、石灰水 13、近年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C 2O 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 .O 3
B .H 2SO 4
C .SO 2
D .NO 1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酒精
C .氯化钠晶体
D .二氧化碳 1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K 2CO 3和K 2O 都属于盐
B .H 2SO 4和NaHSO 4都属于酸
C .KOH 和Ca(OH)2都属于碱
D .Na 2O 和SiO 2都属于氧化物 16、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 -
的是( )
A.KClO 3溶液 B .NaCl 晶体 C .液态HCl D .熔融的KCl 17、能用H +
+OH -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NaOH 溶液与碳酸反应
B .K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C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D .Cu(OH)2与稀硝酸反应 18、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NH 3遇HCl 气体生成白烟
B .H 2和O 2反应生成水
C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D .KMnO 4加热分解制取O 2
19、已知0.1 mo l ·L -1的NaHSO 4溶液中,c(H +) = 0.1 mo l ·L -1,则NaHSO 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
A.NaHSO4===Na++HSO4-B.NaHSO4===Na++H++SO42-
C.NaHSO4 ===Na++H++S6++4O2-D.不发生电离
20、分别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原溶液中该离子数目会减少的是()
A.CO32-B.SO42-C.Fe3+D.Ag+
21、下列物质中:①盐酸②硫酸③NH3· H20 ④NaCl溶液⑤熔融NaCl ⑥CO2⑦CH3COOH ⑧铜⑨
蔗糖⑩ C60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 _______;
(3)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⑪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NaHSO4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_;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⑬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配平下列方程并且标明氧化剂还原剂
1、Cu(IO3)2 + KI + H2SO4= CuI↓+ I2 + K2SO4 + H2O
2 、P + CuSO4 + H2O==== Cu3P + H3PO4 + H2SO4
24.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给出物质的计量数不能改变)
(1)()+2()+()+2()=BaSO4↓+2H2O
(2)( )+Ca2++( )=CaCO3↓+()
(3)Cu2++( )+Ba2++( )=BaSO4+Cu(OH)2↓
(4)()+3H+=Fe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