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网评结果(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
- 格式:pdf
- 大小:666.18 KB
- 文档页数:15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12.18•【字号】穗科信[2012]2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穗科信〔2012〕2号)各有关单位:现将《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根据广州市有关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文件精神,从2011年起设立珠江科技新星专项。
用5年时间,扶持培养500名各学科、各领域优秀青年骨干科技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
第二条珠江科技新星专项每年组织评选100名珠江科技新星,对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将连续3年给予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每人每年资助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三年共30万元。
由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
第三条珠江科技新星专项是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组成部分,珠江科技新星的申报、受理、评审、公示、立项、实施、验收、绩效评价等按照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管理。
第四条申报人具备条件(一)申报人应具备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作风严谨,求真务实,参与过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并被所在单位列为科技创新方面的重点培养对象。
(二)广州地区科技人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
2.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工作,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参与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排名前五名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排名前三名者。
7珠江科技新星专项评审表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专家网络评审指标体系(事业单位)申报人: 申报单位:项目名称:评价等级最高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 A B C D 分值学识水平教育程度博士研究生(5分) 硕士研究生(4分) 本科(3分) 8(20) 专业技术职称正高(10分) 副高(8分) 中级(6分) 初级(4分) 12其他国家省、部、市国家级重大项目市级一般项目参加科研项目级重大项目10 (10-8分) (8-6分) (9-7分)以第一作者国内外以第一作者国内外以第一作者国内外申请人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专著、论文水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力评价5篇或出版专著 3篇(8-6分) 1篇(6-5分) 科研业绩及(70) (10-8分) 能力(50) 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获1项发明专利授权获实用新型专利或其它专有技术知识产权情况或多项软件著作权等或软件著作权等(8-6发明专利申请受理10 (4-2分) (10-8分) 分) (6-4分)国家级三等奖、省部省部级二等、市一等市级二、三等奖科技成果获奖情况10 级一等奖(10-8分) 奖(9-7分) (8-6分)发展潜能强(10分) 较强(8分) 一般(6分) 较差(5-0分) 10研究方向(5) 所学专业与项目匹配性一致(5分) 较一致(4分) 不太一致(3分) 不一致(2-0分) 5有重大理论或技术有实质性的理论或属局部理论创新或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性 8 突破(8分) 技术改进(7分) 技术移植(6分) (5分) 研究内容和申报项目与本项目有关的技术基础有很好的相关工作有较好的相关工作有相关的工作基础相关工作基础较薄基础条件可行性评7 及依托研发条件基础(7分) 基础(6分) (5分) 弱(4分) (20) 价(30) 研发团队配置合理(5分) 较合理(4分) 基本合理(3分)较差(2分) 5预期经济效益和推广应显著、推广应用范围较显著、有一定的推一般、推广应用范围差、无推广意义预期效果(5) 5 用前景广泛(5分) 广应用价值(4分) 较小(3分) (2-0分)总分 100 注:请按表中指标说明进行打分,并在“评分”栏中填写您的评价分数。
2021年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申报指南珠江科技新星专项旨在支持青年科技骨干开展科研活动,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新一代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
一、申报对象广州地域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功效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软科学研究除外)青年科技人员。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支持经费及方式评选2021年珠江科技新星100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共70名,企业30名。
项目实施期限为3年,采取前期资助方式,每人每一年资助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持续支持3年共30万元。
要求所在单位按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并非得在资助经费中提取治理费。
关于未能按时期目标完成任务的停止续拨经费并按项目终止处置。
三、申报要求(一)申报人应具有的条件。
申报人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及以后诞生),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作风严谨,求真务实,参与过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并被所在单位列为科技创新方面的重点培育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都可申报:1.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具有博士学位的、且近5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的科技人员。
2.在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工作,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参与国家科技打算项目排名前五名或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打算项目排名前三名的科技人员。
3.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并经所在单位要紧领导推荐的科技人员。
(二)申报人所带课题应具有的条件。
1.必需符合我市科技进展计划和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方向,和所在单位的科研方向,并列入单位的重点科研课题,技术功效具有较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
2.课题有利于推动前沿科技进展和提高科研、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具体目标明确、研究技术线路合理可行,三年内可望取得预期功效或时期性功效。
附件2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验收调查表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合同编号):
项目合同规定的起止时间:
珠江科技新星姓名:
承担单位名称(盖章):
参加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手机:
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
E-mail:传真:
填报时间:
二○一四年五月
一、项目完成情况
二、项目经费情况
帐目设置情况:经费是否设专账管理:
(一)经费到位情况(单位:万元,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二)经费使用情况
财务负责人签名:财务部门盖章:
三、合同期间珠江科技新星人员培养情况
3、合同期间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的主要论文,被SCI、EI收录
四、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知识产权情况
设备购置清单
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8
注:1.本表(6)列、(7)列合计数分别与新增经费支出情况中数额一致。
2.本表(6)列=本表(4)列×本表(5)列。
9。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稿)征求意见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广州市政府
•【公布日期】2012.03.13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
求意见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穗字[2010]11号)和《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穗发改高技[2011]10号)有
关文件精神,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即日起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网站
(/)上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时间:3月23日前。
意见反馈途径:形成书面意见邮寄或者传真至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处,地址:广州市府前路市府大院5号楼4楼407,邮政编码:510032;传真:
************;电话:************;电子邮箱:************.cn。
社会公众反馈意见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作进一步联系。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认定项目申报政策分析和解读广州创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19-11政策分析申报解读前言《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于2015年9月1日印发实施,有效期5年。
2015年以来,我委严格按照《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组织项目征集、评审、入库、检查验收等管理工作,2016年、2017年共遴选珠江科技新星约400项,社会认可度较高。
随着国家和省、市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简政放权改革,我委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印发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穗科创规字〔2017〕3号)对珠江科技新星专题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发现《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已经与实际管理工作不相适应,有必要作适当修订,以适应新的项目管理要求。
目录CATALOG03010204珠江科技新星专题遴选数量和支持方式珠江科技新星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终止的条件和违规处理各方职责05本办法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限第一部分珠江科技新星专题遴选数量和支持方式PART 01珠江科技新星专题遴选数量和支持方式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申报条件不纳入情况01珠江科技新星专题遴选数量和支持方式年龄和职业经费额度颁奖名额执行期限珠江科技新星珠江科技新星专题支持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软科学研究除外)每年遴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企业共约100名珠江科技新星,并颁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证书。
珠江科技新星专题采取事前资助方式。
项目执行期为2年。
对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一次性给予30万元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
1234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申报条件1.工作地点连续在广州地区全职工作两年以上;2.学术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学术思想活跃,无不良科研诚信记录和学术不端行为;3.学历和职称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申报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企业申报人需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不受职称限制;4.科研项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申报人应当参与过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或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2017年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珠江科技新星专题申报指南本专题旨在支持青年科技骨干开展科研活动,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学科带头人。
一、申报要求本专题支持对象为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自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软科学研究除外)的青年科技人员。
须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总指南通知中的申报基本要求。
(二)连续在广州地区全职工作两年以上(截至2016年7月)。
(三)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申报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企业申报人需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不受职称限制。
(四)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申报人应当参与过国家、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五)申报限制:1.已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人员,或自申报起三年内准备出国一年以上的人员不纳入申报范围。
2.已立项项目申报人不得重复申报。
3.每所高校申报不超过40项,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含民办非企业单位)每家申报不超过10项。
二、经费支持方式及标准本专题采取前期资助方式,对事业单位(含民办非企业单位)人员市财政资助经费30万元,对企业人员市财政资助经费45万元。
经费按年度分3次拨付,立项拨付首笔经费后,在每年度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下一年度经费。
预计2017年4月立项,2017年6月拨付首笔资助经费。
2017年遴选认定珠江科技新星200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人员共120名,企业人员80名。
三、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起始时间为2017年5月,实施期限为3年。
四、申报材料(一)需在网上系统提交的申报材料本专题通过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系统(/login.html)在线填报《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72016年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旨在支持青年科技骨干开展科研活动,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学科带头人。
一、申报条件本专题支持对象为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从事自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软科学研究除外)青年科技人员。
须符合以下条件:(一)连续在广州地区全职工作两年以上。
(二)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学术思想活跃,无不良科研诚信记录和学术不端行为。
(三)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申报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企业申报人需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不受职称限制。
(四)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申报人应当参与过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或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五)其他要求:1.已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人员,或近三年准备出国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得申报。
2.企业应当按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
3.高校申报不超过40项,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申报不超过10项。
二、经费支持方式对事业单位人员市财政资助经费30万元,对企业单位人员市财政资助经费45万元。
采取前期资助方式,按年度分3次拨付,在每个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下一年度经费。
2016年遴选认定珠江科技新星200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人员共140名,企业人员60名。
三、项目期限项目起始时间为2016年5月。
项目实施时间为3年。
四、申报材料除通知中总体要求的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交以下材料:(一)证明材料。
要求编写目录和页码,除代表性论文、论著外,其他外文证明材料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
证明材料如下:1.申报人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技术职称证书、身份证等复印件。
获国外学历学位的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文件复印件。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穗科创[2015]10号【发布部门】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日期】2015.09.06【实施日期】2015.09.0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穗科创〔2015〕10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的管理,现将《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我委反映。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5年9月6日附件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实施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规定,为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学科带头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继续组织实施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珠江科技新星专项支持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科研活动(软科学研究除外)。
每年遴选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120名,企业80名,共200名珠江科技新星,并发给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证书。
第三条珠江科技新星专项采取前期资助方式。
项目实施期为3年。
对珠江科技新星入选者将连续3年给予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人员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0万元,3年共30万元;企业单位人员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万元,3年共45万元。
第四条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的申报条件:(一)连续在广州地区全职工作两年以上;(二)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学术思想活跃,无不良科研诚信记录和学术不端行为;(三)年龄在35周岁以下,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申报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企业申报人需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