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小麦锈病
- 格式:ppt
- 大小:1001.00 KB
- 文档页数:35
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常见于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严重威胁农民的小麦产量和品质。
针对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特点1. 季节性: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特别是气温适宜,湿度较高时易发病。
2. 土壤条件:小麦锈病多发生在酸性土壤、土质较重的田地,这种土壤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生长。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有所差异,通常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锈菌的侵袭。
4. 病菌源头:小麦锈病主要的病菌源头是来自前一季的麦田残留物,这些残留物里包含了大量的锈菌,容易传染给新一季的小麦。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小麦: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正确使用化肥,加强对小麦的施肥管理,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3. 农业生态治理:采取农业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料,合理制定施肥计划等,可以有效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4. 清除病菌源头:在农业生产中,要及时清理麦田残留物和枯草落叶等病源,以免影响新一季小麦的生长。
5. 病害防治药剂:在小麦长势稳定后,可以采用定期喷药的方法进行病害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效果好、安全无毒的药剂。
6. 科学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加强病害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小麦锈病的预警和监测小麦锈病的防治,除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要进行预警和监测。
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病例,就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小麦病害的预警和监测,提前发现和处理小麦锈病,预防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以保障小麦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总之,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防治措施,并及时进行预警和监测,从而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中文名称:小麦锈病英文名称:条锈(Wheat stripe rust),叶锈(Wheat leaf rust),杆锈(Wheat stem rust)中文别名:黄疸病拉丁学名:条锈(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叶绣(P.recondita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杆绣(P.graminis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为害作物:小麦为害症状: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
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
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
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三种锈病病部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
若把条锈和叶锈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浓盐酸检测,条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病原菌形态特征: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黄色,具6~8个发芽孔。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小麦品种间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
分类属性:分布区域: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发病特点: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小麦常见的一大病害,由特殊的真菌科条锈属的真菌所引起,影响主要是抽穗期及其后期,可在抽穗前期出现亏栏、脱粒等症状,抽穗到籽粒早期发育阶段锈斑开始多发,容易损害谷粒,影响其品质,大大降低产量。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小麦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地选择良种,减少病害发生率。
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麦锈病发生率。
其次,根据地区不同采取抗性管理,增强抗病性。
使用防治方法进一步强化小麦的抗病性,采用的不同的抗病性管理措施可以在小麦分化发育期施用灭菌液,减小小麦抗病性的降低。
此外,增加间接防治。
补充小麦的养分,促进小麦的稳定生长,农民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制订施肥计划,用肥投递应该坚持“合理施肥,均衡配施”、“高效施肥,合理使用”的原则,以增强小麦的根系发育,适量诱导植株,通过改善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补充小麦的养分,促进小麦的稳定生长,增强其对锈病的抗性水平。
最后,在采收收割前施用杀菌剂,杜绝病菌繁殖。
在采收前,应充分利用昼夜温差,采用喷施碳酸锌、咪唑嗪类或者甲醛等孢子萌发剂,在小麦上抑制孢子萌发,以确保害虫和病害不再发生繁殖,达到杜绝小麦锈病的目的,从而促进小麦产量增加。
小麦锈病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应采用复合的手段,通过正确的施肥,合理的抗病管理,增加小麦的抗病性,避免病害的滋生,保护小麦的生长,从而更好的开发小麦的潜力,增加小麦的工作效果。
农业植保知识农业植保指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草地保护和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和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植保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草地保护、林木病虫害防治、植物营养和肥料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水稻的一生分为:秧田期、大田前期、分孽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
2、波尔多液是硫酸铜与石灰的混合液,是一种良好的保护剂。
3、菊酯类农药的主要优点是药用量小,主要缺点是病虫草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
4、甲基托布津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多菌灵发生作用。
5、丁硫克百威在动物体内转化为克百威发生作用。
6、按照使用方法分类,除草剂可以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
后者又分为苗前处理剂和播后苗前处理剂。
7、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优点是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缺点是大多数没有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害虫易产生抗药性。
8、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使用微量来达到对植物体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调控作用。
9、化学农药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企业生产的一类农药。
10、药常见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胶悬剂、水剂等。
农药混用要达到增效、兼治和扩大防治对象的目的。
混合后不能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作物不应出现药害现象,不应降低药效,不能增加急性毒性。
11、水稻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
12、水稻稻曲病俗称:灰苞。
13、斜纹夜蛾初孵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状后转黄,易于识别。
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为害。
14、甜菜夜蛾幼虫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
15、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16、水稻上常发生的病害有: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
17、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俗称:钻心虫。
18、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是锈菌,主要包括叶锈、条锈和黑锈三种。
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麦锈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进行剖析,以期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1.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锈病主要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生。
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小麦锈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温在15℃-25℃之间时,锈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土壤条件对小麦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肥沃或施用了大量氮肥的地块,易造成小麦生长过旺,使得小麦植株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了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1.3 传播途径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两种。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锈菌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范围较广。
当小麦种子携带有锈菌孢子时也可以传播。
人为传播也是小麦锈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1.4 病原菌侵染病原菌侵染是小麦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小麦叶片被锈菌侵染,锈病将向整个小麦田迅速蔓延。
及早发现并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对于防治小麦锈病至关重要。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2.1 选用抗病品种小麦种植者在种植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选择对小麦锈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可以大大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2.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施用氮肥会使小麦茎秆过于茂盛,透风性差,从而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小麦种植者在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2.3 喷施农药小麦锈病的防治也可以采用喷施农药的方法。
在小麦叶片初期发病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施,以阻止病害的扩散。
农药的选择应合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施,切勿滥用农药。
冬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6篇第1篇示例: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冬季小麦作物之一,它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冬小麦常见的病害1.锈病锈病是造成冬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点,严重时发展成粉红色孢子层的一种病害。
主要包括叶锈、条锈、黑锈等。
锈病的发生会导致冬小麦叶片萎缩,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2.赤霉病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发生。
冬小麦的叶片和穗部会出现棕褐色的赤霉病斑,严重时会导致麦穗腐烂。
3.褐条锈病褐条锈病是由褐条锈病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
冬小麦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的椭圆形、线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冬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二、冬小麦病害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在种植冬小麦时,应选择具有较好抗病性的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比如选用抗锈病、抗赤霉病等品种。
2.合理施肥冬小麦生长期间,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是防治病害的关键。
充足的氮、磷、钾等元素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间作种植在冬小麦种植地进行间作种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比如在冬小麦田地中间作玉米、豆类等作物,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减轻病害的危害。
4.病害防治药剂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喷洒病害防治药剂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比如可使用杀菌剂、除草剂等,进行喷洒防治。
但是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剂量,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
5.病株清除在冬小麦生长期间,发现有病株的情况应及时清除,减少病害的传播。
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作物通风透光,有利于病害的防治。
冬小麦病害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才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希望农户们能够加强对冬小麦病害的监测与防治,确保冬小麦的顺利生长,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小麦病虫害防治今天,农资市场网站《农田专家》栏目讲一下小麦病虫害防治。
我国麦类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多,细菌及线虫病的种类较少,病毒病近年有新发展,种类虽不算多,但危害不轻,80年代以来我国对麦类的病毒开展了一些研究。
锈病曾在东北麦区造成极大危害,1956年后由于推广抗锈良种控制了锈病的发生。
育种部门一直把抗锈作为育种目标之一,因此,锈病现在在生产上问题已基本解决。
黑穗病在50年代趋于灭绝,但七八十年代又有所回升,至今仍有局部地区严重发生。
小麦病虫害防治之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病害,有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
1950年和1964年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分别为60亿公斤和30亿公斤。
三种锈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和淮北等地的冬麦区和西北的春麦区;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的春麦区以及江淮和东南沿海的冬麦区;小麦叶锈病过去主要发生在西南,近年来,在华北、西北、东北各地也渐趋严重。
小麦发生锈病后,植株体内的养分被大量掠夺,叶绿素受到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小,大量孢子堆突破麦叶、麦秆表皮,使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影响灌浆,因而籽粒秕瘦,蛋白质含量减少,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如锈病发生得早,对麦根、麦叶的正常生长都有极大影响,条锈能减产73%~85%,叶锈为49%~67%,秆锈为74%~84%。
产量损失除与发生迟早,轻重有关外,还因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等条件而异。
(一)小麦锈病症状由于三种锈病症状的共同特点是被害处产生铁锈色疱状夏孢子堆而病名,后期病部还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大小、形状、颜色、排列和表皮开列情况不同来区分。
1.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最小,长椭圆形,鲜黄色,在成株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行,呈虚线状。
在幼苗叶片上不成行,呈多层轮状排列,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聚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1):56-58ShaanxiJouena.oeAgeiu.iuea.SFienFes 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温彩虹1,李酶2(1-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扶风722200;2.陕西省杨陵区农业农村局,陕西杨凌712100)摘要: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麦区大0行,通过对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hm2小麦种子田小麦条锈病监测与成功防控,追溯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探讨小麦条锈病高效防治技术,供小麦生产参考。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条锈病因;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2020年3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通报,2020年小麦条锈病较往年发病早,发展蔓延快,发病重'据陕西省植保系统调查通报,2020年4月9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已近20万hm2,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逾56.67万hm2,对陕西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监测小麦条锈病害发生发展情况,探究发病机理,分析小麦锈病流行的原因,指导组织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麦条锈病及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降低能耗,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夺取小麦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麦条锈病发病机理、典型症状及危害小麦条锈病是条形柄锈菌侵染小麦,菌丝丝状,生长在小麦叶片、茎秆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的养料,当有效积温达到150-160C,在病斑上产生鲜黄色抱子堆,呈缝纫机针脚样,成行排列,主要以夏抱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侵染循环,转主寄主为小其侵染循环分为四个环节,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是一种典型的气流传播,大区域流行病害,一旦条件适宜传播速度极快,俗称小麦黄疸,一般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绝收,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全国减产小麦60亿kg。
2小麦条锈病田间监测结果面对锈病大流行的严重态势,我们加强田间调查,在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3hm2小麦种子田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多点监测, 2020年3月11日个别田块发现零星病叶,3月17收稿日期:2020-06-22修回日期:2020-07-15第一作者简介:温彩虹(1967-),女,陕西靖边人,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和农业试验工作。
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纹枯病、黑穗病、蚜虫等。
1、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还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
3、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这几种,是一种气传病害。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存在大量病菌时,病害就会发生。
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小麦赤霉病是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
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烂、秆腐和穗腐,其中最严重的是穗腐。
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危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一般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小麦的颖壳和芒也会受害。
危害症状:初发病时,叶面会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然后会逐渐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会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时就会立即飞散。
后期病部霉层会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还会散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3、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它是一种气传病害。
症状表现: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受侵染叶片或茎秆上会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会生成黑色的孢子堆。
该病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和灌浆,使麦粒秕变瘦,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4、小麦叶枯病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时叶片上会长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慢慢的会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形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块。
发病时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严重的全株叶片都会变黄枯死。
5、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就会逐渐明显。
危害症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一种对小麦造成严重影响的病害,主要表现在小麦叶片、茎和穗上,形成锈迹,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减产严重。
下面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
一、症状及危害
小麦锈病主要由锈菌(Puccinia sp.)引起,是一种以锈蚀为特征的真菌病。
锈菌在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上产生锈褐色的锈迹,使叶片失去光泽,茎、穗部位变硬,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锈病在小麦生长期间传播迅速,病菌通过雨水、空气和土壤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的锈病区域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 选用抗锈病品种:选择抗锈病品种可以减少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菌滋生环境。
3. 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干。
4. 选择适当的肥料: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 化学防治:使用锈病专用药剂,如甲霜灵、菌锈宁、嘧锈菌钠等,喷雾或浇灌。
6.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土壤生态系统,降低病菌滋生数量。
7. 发病初期喷药:使用药剂如奥普唑、嘧锈菌酯、锈锈宁等,发病初期使用越早越好。
8. 收获前处理:在小麦收获前,对病穗、病叶、病茎和病块等进行彻底的处理,以减少病菌再次传播。
以上是小麦锈病防治方法的正文和拓展,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