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凹式绿地处理城市初期雨水效能的试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6.88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下凹式绿地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下凹式绿地产生的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得出下凹式绿地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中下凹式绿地的利用进行了展望,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探究,给您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城市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我国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而且我国的淡水资源储量在逐渐减少,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的发展,就想要合理的针对城市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想要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应用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可以应用在城市道路两侧,其中本身就是一种不需要借助过多投入措施,其利用天然的浆水来转化为地下水,从而保持地下水的平衡,由于该措施所具有的如此多的应用。
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下凹式绿地在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下凹式绿地的产生水资源分布不均,受各地气候差异的影响,我国各个城市的降雨情况也不相同,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城市降雨量近年较多一般城市都会对道路雨水进行收集,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水源,而以往在对城市道路雨水收集过程中,采用的收集方式就是将雨水口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上,将路面的高度设置在绿地高度之下,利用房屋的倾角度以及道路的倾沟渠,来对雨水进行汇集,并将雨水排到雨水口中,形成对道路雨水收集。
而城市所建设的道路一般都是水泥道路,这样的道路并不具有透水性。
所以,道路雨水的径流量相对较大,道路雨水流动的速度较快,也会使得道路雨水很容易被污染。
就上述的问题来说,针对城市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时候,就想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道路雨水可以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净化,绿地本身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对于道路雨水的径流量以及流速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其也可以实现对道路雨水的有效收集,利用和净化,通常植被深入到地下,2cm的时候,雨水的流失速度回变慢,这样道路雨水就会渗透到地下水中,从而地下水得到补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道路高度一致的绿地道路雨水收集能力具有局限性,所以要对绿地进行高度的调整,将道路路面作为参照点,设置出道路路面的绿地,就能改有效的实现对道路路面雨水收集,而通过长期的研究,下凹式绿地开始出现,这一绿地形式的出现,有效的起到了收集道路雨水的目的,而且在收集道路雨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渗透的问题,收集效果好。
下凹式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城市中的绿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空间利用效率低、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市民休闲需求不断增加等。
因此,如何提高城市绿地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空间、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等效果,是当前城市绿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凹式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设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关注。
下凹式绿地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形,提高绿地的可利用面积,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享受。
因此,研究下凹式绿地的可行性,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下凹式绿地的概念及特点分析(2)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3)下凹式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下凹式绿地建设的优势和不足分析(5)下凹式绿地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下凹式绿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实地调研法:选择多个城市的下凹式绿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设计特点和实际效果。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市民的对下凹式绿地的认知和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4)案例分析法:选取几个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建设经验和效果,提炼出通用的规律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1、下凹式绿地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下凹式绿地是一种利用地形高差,通过将地面下凹的形式,形成一片独立的绿地空间。
其特点是在相对平坦的城市土地上,通过地势起伏的构筑,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地景观,既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要根据地形的高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合理布局,科学设计。
设计原则包括: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注重景观连贯性和宜人性,合理设置绿植和休闲设施等。
下凹式绿化带优化市政道路排水探究缪勤荣【摘要】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 is an ecological drainage technology for municipal road,which optimizes the drainage mainly b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ain permeability and storage, and its area percentage, concave depth, soi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and the designed rainfall reappearing period are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which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its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The concave-down green bel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od peak flow of urban storm and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urban water logging,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urban rainwater pollution, increasing the urba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saving the irrigation water, etc.%下凹式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主要通过强化雨水渗蓄作用优化市政道路排水。
下凹式绿化带所占面积比例、绿化带的下凹深度、绿地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和设计暴雨重现期是下凹式绿化带的重要设计参数,对下凹式绿化带的应用效能有很大影响。
《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作用研究进展》摘要:Green Space on Urban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成熟的技术主要有3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利用,众多研究证明,下凹式绿地在雨水利用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构建基于下凹模式的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是未来雨水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摘要:由于淡水分布不均,多数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匮乏。
城市耗水量巨大,尤其城市化的加快导致城市雨水大量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枯竭。
雨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可利用水源,很多国家已注意利用绿地收集利用雨水,我国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其中下凹式绿地是绿地雨水集蓄利用的改良措施,兼具景观、雨水利用、消减洪峰和控制雨水污染等功能。
它比平式和凸式绿地具有更好的雨水集蓄利用功能。
在分析雨水利用成为解决城市水源问题有效途径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措施在我国的研究进程。
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的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缺水局面,促进城市水循环及服务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雨水集蓄利用;下凹式绿地中图分类号:TV213.9;TU9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1)01-0160-06Effects of Sunken Green Space on Urban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LI Yong-fu1,2,WANG Dong-mei 1(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083,China;2.Water-Land (Beijing)entironment technology institution,Beijing 100080,China)Abstract: Now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lack of freshwater due to its uneven distribution on the earth.Urban"s water consumption is huge.Particularly,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causes rainwater loss and groundwater level drop,which further exacerbates water exhaustion.Rainwater,as a rar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has been utilized by green space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Sunken green space is a kind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with functions oflandscaping,flood peak reduction and rainwater purification.Sunken green space is more powerful than flat or raised green space in terms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water shortage problem,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of sunken green space in China.Moreover,issues in previous studies were discussed,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posed.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rban water shortage,promoting urban water recycling and optimizing ecological service of urban landscape.Key words: water resource;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sunken green space地球上人类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仅占全球水量的25%,且大部分以极地冰雪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应用 -以云锦路公共绿地为例摘要:徐汇滨江地区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区域,高建筑密度,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增加了地区系统内涝风险,这使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在该地区变的更加重要。
云锦路公共绿地工程处于云锦路东侧,项目中下凹式绿地的实施,主要收集来自园区内道路、广场、建筑及周边云锦路市政道路的雨水,可以有效地结合低影响开发和雨水管渠系统,缓解周边排水压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径流总量控制率、设施设计一、海绵城市理念(一)海绵城市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带来恶劣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雨洪管理手段,使雨水得到合理储存净化后,在需要的时后,能够很快的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二)政策支持随着城市高密度的开发与建设,我国城市内涝现象日益凸显。
为了促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应运而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市成为海绵城市试点。
在上海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各区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加快推进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三)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以临港的海绵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各区也相继开展一系列尝试,上海各区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很多,例如徐汇区云锦路跑道公园,利用下凹式绿地,很好控制了区域内年径流量。
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改造,运用了屋顶绿化,透水砖铺设,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四大海绵设施改造手段,解决了公园长期积水,铺装渗水性不佳等问题,年径流量控制率达到80%。
市住建委也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工作考核之中,激励各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海各区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二、海绵城市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推广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难题,具体情况如下:1、集中大面积推广难中心城区存在开发程度高、建筑密度大等特点,受到现状排水状况不良及改造空间有限的约束,要结合旧城更新改造、道路及排水网、水系整治进行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论下凹式绿化带优化市政道路排水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在不断加快,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稳定性,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做好市政道路排水工作。
近年来,下凹式绿化带排水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下凹式绿化带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更加生态和环保,可以对市政道路排水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应对暴雨洪峰,减少城市内涝的现象。
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雨水污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本文便对下凹式绿化带排水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下凹式绿化带;市政道路;排水;可行性;建设形式对于城市来说,市政道路是其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市政道路还承担着排水的重要使命,市政道路的排水性能对整个城市的排水会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的路面质地比较硬,而且汇流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相较于绿地而言,市政道路形成暴雨洪峰流量的可能性要高很多,所以必须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的排水性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凹式绿化带排水技术应运而生。
1.市政道路下凹式绿化带概述1.1下凹式绿化带建设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要比道路断面更高,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车辆因意外驶离道路的情况出现,能够减小交通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
但与此同时,这种形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其高于道路断面,所以在降雨时,就不能汇集道路雨水。
因此雨水口成了汇集雨水的唯一通道,这使得雨水口的排水负担变得非常的大,同时也不利于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利用。
顾名思义,下凹式绿化带就是将绿化带设计成下凹的形式,让其低于道路横断面,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存积雨水的目的[1]。
在降雨的时候,绿化带可以对雨水进行汇集和过滤,然后积水会通过流溢的形式收集到利用系统中。
在下凹式绿化带内要设置相应的雨水口,一般来水,雨水口要高于绿化带地面差不多3至5厘米,绿化带地面的高度则低于两侧路面,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高差设置在5到10厘米。
在绿化带两侧的路缘石上要设置相应的流入孔,流入孔应该根据绿化带的长度进行间隔设置,这样可以让雨水更好的流水绿化带中。
下凹式绿地用于城市降雨径流控制研究进展许浩浩;吕伟娅【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下凹式绿地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研究,论述了下凹式绿地在设计、降雨径流的调蓄作用、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日后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下凹式绿地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6页(P97-101,108)【关键词】下凹式绿地;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净化效果【作者】许浩浩;吕伟娅【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16;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不透水面积比例迅速增长,造成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加,缩短了洪峰产生的时间,而传统市政管网系统无法及时排走汇聚的雨水,因此容易引发城市内涝[1]。
此外,降雨径流中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悬浮物固体、重金属、油脂及致病菌等污染物,若这些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
在城市内涝灾害频发、面源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各国相继开发出多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
例如美国低影响开发模式及暴雨最佳管理措施、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设计和英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等。
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一种生态雨洪管控措施,下凹式绿地不仅可以有效削减降雨径流总量和洪峰,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降雨径流的水质。
近年来,鉴于下凹式绿地在控制城市降雨径流、补给地下水及美化环境等方面的良好效果,其已被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在城市公园、住宅区、道路两侧及大学校园等领域[2-3]。
1 下凹式绿地技术介绍下凹式绿地通常指内设高程低于周边路面200 mm的一类结构特殊的绿地[2],其内设置雨水口的位置高于绿地高程但又低于周边路面的高程,主要通过蒸发、下渗、截留和调蓄等作用减少径流外排量,同时通过土壤和介质的过滤与吸附、微生物的降解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去除污染物。
下凹式草地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8-12-17T15:47:44.5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刘志刚[导读] 下凹式绿地具有补充地下水、滞洪、调节径流、净化雨水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等优点,并且投资较少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9摘要:下凹式绿地具有补充地下水、滞洪、调节径流、净化雨水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等优点,并且投资较少,是一种能同时满足多种要求、具有创新意义的能有效利用雨水的措施;它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城市内涝,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降雨初期造成的径流污染,对解决城市水资源匮乏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下凹式草地的概况及设计,并且简要分析它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机理和效果,希望对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下凹式绿地;设计;净化机理;净化效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一步深入,随之出现的便是径流系数和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大的现象,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也随之下降,大量不同粒径的污染物漂浮在空气中,使得降雨过程中携带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形式进入自然河道,进而造成水体的污染。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消极意义的恶性循环,而下凹式绿地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恶性循环的发生,因此在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下凹式绿地的应用,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的介绍。
1、下凹式绿地的概况下凹式绿地也叫低势绿地,是一种低于周围路面高度的公共绿地。
它与城市中的花坛概念相反,其最初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贮存雨水和利用开放空间之间的承接,从而减少径流外排,从一般角度来说,大部分下凹绿地的土质没有经过改良,而且它对深度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在实际中要与这个标准相符合;从植被浅沟的方面来说,在“线状”相比之下,其主要是“面”的作用较大,它能够承接较多的雨水,而且其土质是经过进一步改良的,本土草本是其内部主要的植物。
下凹式绿地的透水性能良好,并且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甚至是低于常规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探讨城市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分析摘要:下凹式绿地是一个天然的渗透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蓄集周边路面和绿地上方的雨水,然后慢慢入渗至绿地。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城市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和削减洪峰效果。
关键词:下凹式绿地;削减洪峰Abstract: the concave type green space is a natural penetration device, has the good permeability, can storage surrounding roads and green space set above of rain, and then slowly infiltration to green. This paper to xi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ity sink type green space rain infiltration and cut flood peak regenerative effect.Keywords: sink type green space; Cut flood peak1.设计理念在建造绿地时,应该调查好绿地周边地面高程、绿地高程和雨水口高程的关系,使周边地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0.15~0.3m,雨水口设在绿地中,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高程0.05~0.15m,而高程低于周边路面高程。
这样降雨后周围道路和建筑物产生的雨水径流进入绿地,部分经绿地蓄渗、补充消耗的土壤水分后,绿地蓄满水后,多余的雨水流入雨水口,通过雨水管排除。
本研究中路面相对高程±0.00m,绿地相对高程-0.15m,雨水口相对高程-0.05m。
2.下凹式绿地总雨力计算我国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式中:i—时间t内的平均暴雨强度,mm∕min;雨力或时雨率,mm∕min,A=A1(1+ClgT);b—时间参数;n—暴雨衰减指数西安地区A1=16.8815,C=1.317,b=21.5,n=0.9227,所以西安地区暴雨平均强度公式因此,时间t内的降雨总量H=it= 。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建筑中的实践分析摘要: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结合分项工程构造不同,在设计和规划期间结合建筑物进行设计,在大力倡导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思想的今天,建筑行业需要切实做好水资源节约工作。
本文从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入手,讨论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阐述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组成,最后提出建筑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希望继续推荐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雨水回收利用;建筑;系统原理;应用要点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就是把屋面、绿地雨水和路面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汇入雨水弃流井,然后进行初步过滤达到排放要求,其中部分纯净的雨水经过再次处理可以达到雨水回用的标准并存储于蓄水池,满足于小区绿化、地面冲洗、景观喷泉等方面,整体上能够有效修复城市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一)环境效益通过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城市内涝,并且部分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比如设置雨水收集存储系统、应用地面渗透技术材料可以达到以上目标,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雨水回收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管网压力,由此减少市政排水抢险以及管网改造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住宅小区应用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于园区绿化保洁需求,并节约投入成本[1]。
(三)社会效益应用雨水回收系统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树立建设单位良好的形象,并且通过大力宣传成功案例能够让群众节水意识得到提升,由此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与类型(一)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对于雨水回收系统来讲主要是把小区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引入弃流装置,经过初步过滤进入雨水收集池,再次经过过滤和沉淀达到回收要求。
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主要作用是初步过滤和排放含有的杂质,该装置内部收集弃流之后的雨水后可以把产生的杂质自动排放。
构筑物储水池骨架通过PP模块组合,单块尺寸为500×1000×400毫米,每平方毫米承压能力超过0.45牛顿,单层采取连接杆的方式进行连接,过滤系统应用滤板微孔过滤形式,并通过液面静压力完成,处理之后的水质能够满足雨水回用标准。
天津市建设下凹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分析
邢国平;邵兆凤;周建芝;唐宗;王伟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2012(32)6
【摘要】下凹绿地是一种简单的城市雨水蓄渗技术,该技术简单易行,工程投资少,效果好。
下凹绿地的蓄渗量随下凹深度、绿地率增加而增加。
根据天津市实际情况,经实验测试及理论计算得出,在绿地下凹100mm,绿地率为30%时,对1年一遇和2年一遇的雨水可达70%的蓄渗率,可以有效减少雨水洪峰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绿地用水量。
【总页数】4页(P120-122)
【关键词】雨水;下凹绿地;蓄渗率
【作者】邢国平;邵兆凤;周建芝;唐宗;王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节约用水事务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3.1
【相关文献】
1.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 [J], 叶水根;刘红;孟光辉
2.利用下凹式绿地增加雨水蓄渗效果的分析与计算 [J], 任树梅;周纪明;刘红;孟光辉
3.城市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利用技术的探讨 [J], 俞绍武;丁年;任心欣;杨晨
4.下凹式绿地雨水渗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J], 程江;徐启新;杨凯;刘兰岚;李博
5.探讨城市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分析 [J], 张志政;许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