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汉语 2000字中文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词语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词语,并进行汉维翻译。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仁爱、礼义、忠信、廉耻等道德伦理观念,提倡礼仪文明、孝悌忠信、君臣义务等传统道德标准。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提倡自然无为、隐逸清心、超然物外等思想观念。
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融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注重修养修身,追求圣贤之道。
4.文化传统:指口口相传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多年来形成的历史传统、道德规范、文学艺术、社会风俗、民族风情等。
5.礼仪文明:指社会礼节、礼貌待人、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儒雅风采:指具有儒家风范和高雅风采的举止态度和修养品质。
7.传统美德: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受到推崇的美德品质,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
8.中华经典:指中国传统典籍,如《易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9.国粹传承:指中国国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0.民族风情:指中国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二、汉维翻译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4.文化传统:文化传统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5.礼仪文明:礼仪文明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6.儒雅风采:儒雅风采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7.传统美德:传统美德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8.中华经典:中华经典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9.国粹传承:国粹传承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10.民族风情:民族风情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是指那些在中国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具有独特含义和特殊背景的词汇。
这些词汇常常无法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因为它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义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探讨其中的奥秘和魅力。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考虑到其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风水”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地理、气象、宗教和哲学等多个领域,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对应词汇。
翻译风水可能需要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达其准确含义,而非简单地进行直译。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考虑到当代社会的语言使用和文化发展。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些新的词汇和概念也在不断涌现,这些词汇可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如“手机族”、“网红”等,这些词汇在中国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但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达其意义。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方言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其中包括许多特色词汇和成语。
“红包”在中国大陆一般指给亲朋好友的礼金,而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则更多指新春期间的压岁钱。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其含义。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我们要尊重其文化内涵,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意义,不仅要注重词语的表面意义,更要注重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不仅是语言中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我们应该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充分考虑到当代社会的语言使用和文化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和方言的差异,力求做到最准确、最贴近原意的翻译。
我们也要积极推广中国特色词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特色词汇的魅力和魅力。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我们意识到译好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
本文从中国传统词汇和特色新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翻译技巧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遗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无形的瑰宝。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跨文化交际,多方面的文化碰撞融合,新词不断涌现。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一)独特性这些词汇所表达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的事物、事件,如:馒头、包子、旗袍、唢呐古筝等,这些词汇不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在译成英文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或者有些词汇虽然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或表达相同的含义,但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译出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如:时辰、元宝等。
还有一些词汇简短精练却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仁、忍、礼、智、信等。
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来许多新词,如:扶贫工程、小康之家、应试教育等,这些词都带有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二)词汇范围广政治方面的词汇,如:中国梦、一体化、脱贫致富、五四、温饱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
经济领域的词汇,如:倒逼、按揭贷款等。
医学方面的词汇,如:医托。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如:中国式过马路、异地高考、段子手等等。
二、常用的翻译理论(一)功能对等理论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包括词汇意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既要表达词汇的表层信息还要传达出词汇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目的论德国翻译家费梅尔德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梅尔德认为在翻译目论在于译者的译文应所指向接受者,不同的接受者文化背景知识不同、译文期待不同、价值观定向不同。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新词汇被引
入到国际社会中。
然而,这些新词汇的英译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中国特色新词汇的独特性和文化背景,其英译往往需要考
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
例如,“中国梦”这一词汇在
英语中的翻译就需要考虑到西方文化中“梦想”的不同含义和表达方式。
其次,由于中国特色新词汇的创新性和时效性,其英译需要具备及时
性和准确性。
例如,“双11”这一词汇在中国的电商领域中非常流行,但其英译需要及时反映出其特定的时间和含义。
针对这些挑战和困难,翻译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原汁原味。
对于一些具有独特文化背景和特定含义的中国特色
新词汇,可以考虑直接使用中文或拼音,以保持其原汁原味。
2. 适当注释。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具有多重含义的中国特色新词汇,
可以在翻译中适当加入注释或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背景。
3. 创新翻译。
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的中国特色新词汇,可以采用创新的翻译方式,如直接使用拼音或创造新词汇等,以更好地反映其特定含义和时代背景。
总之,中国特色新词汇的英译需要考虑到其独特性和文化背景,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地传递其含义和价值。
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特色新词汇的英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中文摘要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ranslationAbstract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新词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这些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创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然而,如何准确、恰当地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成为了当前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借译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更为准确、规范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词的概念及分类中国特色新词,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源于汉语的创新词汇、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以及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词汇:这类词汇是基于汉语自身的构词规则和语义演变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这些词汇都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政策、经济或社会现象而产生的。
外来语音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汉语,并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为中文词汇。
例如,“咖啡”(coffee)、“披萨”(pizza)、“迪斯科”(disco)等。
外来语意译:除了音译外,许多外来词汇也被直接意译为中文,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在中国语境下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特定意义的词汇。
这些词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需要综合考虑其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语言特点,力求在其他语言中传达出相同的意义和情感。
本文将就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进行浅谈。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1.文化内涵丰富。
中国特色词汇通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家和万事兴”、“礼尚往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词汇都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
2.意蕴深远。
中国特色词汇的意蕴往往非常深远,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来理解。
“大道至简”、“行云流水”、“博大精深”等词汇都包含了中国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3.语言表达独特。
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方式往往独特而富有文学感,具有诗意和文学性。
“风花雪月”、“长风破浪会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词汇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学价值。
1.保持原汁原味。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应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不仅仅是翻译词义,更要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家和万事兴”可以翻译为“harmony brings prosperity”,但这种翻译可能无法传达出其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2.注重语境和情感。
中国特色词汇往往与特定的语境和情感紧密相关,翻译时需充分考虑其所处的语境和情感,力求达到语境适应和情感共鸣。
“礼尚往来”可以翻译为“reciprocity”,但如果不加以解释,可能无法传达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3.兼顾语言优美和表达精准。
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方式往往很美妙,翻译时既要兼顾语言优美,又要保持表达的精准。
“风花雪月”可以翻译为“scenery of wind, flower, snow and moon”,但这种翻译可能无法传达其中的诗意和唯美之情。
中文摘要特色词汇是中国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局部。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承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根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展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inthestudyofChinaEnglish.Chin eseculture-loadedwordsrefertotheuniquenessofChineseitems,andofcourse,containtheconn otationofChineseculture.WiththewidespreadofChineseculturetotheworld,howc antheybeunderstoodandacceptedbyforeignersaccuratelyintranslation?Thepaper,bygivingagoodnumberofexamples,introducessomemethodsoftranslating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including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andsoon.Thesemethodshelptounderstandhow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transformedintoandusedinEnglish,andhowtheygraduallyintegrateintothetra ditionalEnglishandsatisfythedemandofcommunicationinEnglish.Inaddition,thepaperistoexposeindetaillexicalgapcausedbyculturaldifferencesb etweentheEastandtheWest.Furthermore,it alsoofferssomeviewsontheprospectofthespreadofChineseculture-loaded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Keywords: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culturedifferences;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场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场了在中国的过程。
汉语成语英译的特点与策略汉语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实质,是中国正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和思路的语言突出特征。
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流传、基本用途最广泛的一门国际语言,其文学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成语也都纳入其中,因此汉语成语英译翻译成为新时代汉语国际化中重要而十分必要的一环。
汉语成语英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翻译的形式上,汉语成语的翻译形式有固定的句式。
汉语成语以句法固定,其中甚至有动宾顺序的固定,只有拼出固定句式,才能体现出其语义。
二是在翻译结构上,汉语成语有它独特的精典内涵。
汉语成语不仅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精神实质,其中的中心意象有着丰富的哲理。
汉语成语英译的策略有很多,目前已经有一些分析,其中包括突出汉语成语的思想内涵、重视汉语成语的审美特色、强调汉语语义的近似特点、准确运用翻译技巧等等。
首先,突出汉语成语的思想内涵是汉语成语英译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
汉语成语不仅仅是语言形式,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汉语成语隐藏的思想内涵,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语成语的思想内涵,从汉语成语背后的思想出发,从而尽可能地传达出思想的精神实质。
其次,重视汉语成语的审美特色在汉语成语翻译中也十分重要。
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汉语的审美特色,把汉语成语的审美特色尽量表现出来。
因为汉语成语的审美性是汉语成语的最大特点,它体现出中国人的精神思维。
因此,做好审美性的翻译,是翻译汉语成语的关键。
另外,强调汉语语义的近似特点也是翻译汉语成语的重要策略。
在汉语成语翻译中,应该根据汉语语义的近似特点,发掘汉英两种语言中语言隐喻的对应性,尽量使翻译后的语言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力。
最后,准确运用翻译技巧也是汉语成语英译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汉语成语的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汉语成语的语境特征,尽量利用翻译技巧,把汉语成语的内涵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传达意义,塑造表达形式,使翻译后的文本能够更好地被阅读者理解。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特色的词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这些词汇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哲学与社会制度,具有很强的文化认同和表现力。
然而,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词汇的翻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比较、归纳和示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问题。
一、比较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进行文化比较和语言对接。
这是因为中文与其他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包括复杂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符号的差异。
比如“道德经”一书,其词汇中的“道”、“德”、“经”都有多种含义,这些含义的解释和诠释需要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
因此,要想准确地翻译中国特色词汇,必须先从文化和语言方面开展比较和研究。
二、归纳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需要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归纳。
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等多个层面,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内涵的理解和传达。
语用功能则包括词汇的口语、书面、形象化、象征性等多种功能,不同的功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另外,在归纳中还应该注意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差异进行分类比较。
三、示例下面以几个典型的中国特色词汇为例,探讨其翻译问题。
1.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味着天下万民应该平等、和谐相处,不存在等级和隔阂。
这个词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将其内涵传达出来,采用的译词应当能够体现氛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而不能仅仅是表面的语义。
2. 国粹“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包括中国传统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个方面。
这个词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将其内涵进行细致的解释,注重词汇的本土性和文化性,不能把其翻译成“国家精选”或“国家文化遗产”。
3. 易经“易经”是中国传统哲学和卜卦文化的代表作品,其翻译涉及到文化的领域和语言的符号。
在翻译中,应该对词汇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解释,注重对易经中符号的解析和内涵的传达,不能简单地将其翻译成“易经”或“Book of Changes”。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工作。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工作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被引入到国际舞台上,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才能准确地传达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概念、原则、方法、实践和难点,希望能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中国特色词汇的概念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具有中国特有文化、历史、社会等特点的词汇,通常难以直接用外文词汇精确表达,需要进行翻译或注释。
这些词汇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式。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
在面对这些词汇时,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内涵,准确传达其精神内涵,同时也要考虑适度的文化适应和传播效果。
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既要忠于原文,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习惯,才能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
2.2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翻译原则:1. 保持原汁原味: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避免过度解释或添加过多的外来元素。
2. 尊重文化背景:中国特色词汇通常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在翻译时要尊重这些文化背景,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
3. 考虑语言习惯:中国特色词汇可能包含一些特殊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翻译时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保持表达方式的自然和流畅。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中国的文化、历史、民间故事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并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外国人来说,理解和翻译这些词汇并不容易,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又涉及到语言、思维方式、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需要有深厚的中文基础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一些探讨和讨论。
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注重其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的传递。
比如“四大发明”这一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项重大发明,包括纸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四大发明”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将其译为“four great inventions”,而应该通过注解、解释等方式,传递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历史内涵。
对于这类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的翻译技巧,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和价值。
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注重其在语境中的运用和理解。
中国特色词汇往往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其运用和理解是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密不可分的。
比如“吉祥如意”这一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祝福和美好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其在中国语境中的实际运用和含义,不能简单地将其译为“good luck”,而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场景,采用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对于这类词汇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对中国文化和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准确捕捉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注重其在语言表达上的优美和准确。
中国特色词汇往往是由特定的汉字组成,具有独特的音韵和韵味,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汁原味,使译文既充分表达其含义,又具有优美的音韵和表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52007“语言是社会镜象,又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准确有效地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译者需要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所谓中国特色词汇,它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或者说它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突显出来的。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不断地在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彰显出其独特的表达优势,同时也给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别较大,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差异,词汇翻译的语义确立很难对等。
汉语的一些同义词,虽然意思相同或相近,但所蕴涵的情感却是不同的,如“红旗慢慢升起”、“红旗缓缓升起”与“红旗冉冉升起”,其中“慢慢”“缓缓”“冉冉”三个词含义雷同,但所表达的情感和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汉语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由于在英语词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对于汉语中一些中华文化意味较为深厚的特有事物或概念等的英译,最好采用汉语拼音进行音译,同时加注进行说明。
中国特色词汇中一部分关于历史文化、文体娱乐、食物、自然风土人情等事物的是根据中国普通话直接发音转化生成的,可以直接采取音译。
如:将“宣纸”译为“xuanpaper”,将“牌楼”译为“pailou”,将“衙门”译为“yamen”,将“拼音”译为“pinyin”,将“功夫”译为“gongfu”,将“太极拳”译为“TaiChi”,将“饺子”译为“jiaozi”,将“叩头”译为“kowtow”,将“红盖头”译为“Honggaitou”,将“苦力”译为“koolie”,将“元”“角”译为“yuan”“jiao”“fen”,将“斤”译为“jin”,将“老子”译为“Lao-tzu”,将“长衫”译为“cheongsam”,将“阴、阳”译为“yin,yang”,等。
浅析时事政治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摘要]中国的时事政治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随时反映中国的最新情况,比如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国内外政策。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帮助翻译人员找到一条路子,使得时政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相对简单些。
[关键词]时事政治中国特色词汇特点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时,翻译者通常找不到英语中与其对等的词语,因为中西方国家拥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系、文化、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
但是,中国特色政治新词又势必会层出不穷。
所以,翻译者掌握时事政治中中国特色词汇的一般特征、翻译原则和技巧就至关重要了。
二、时事政治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变化”是时事政治的最大特点。
新事件的不断发生导致新的表达不断出现。
汉语本身就非常有特色,所以,时政中中国特色词汇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作者尽力总结如下:(一)大量使用缩略语中国政要经常会参加国内外的重要会议,需要表达并宣传中国的政策和口号,所以会出现许多专业、晦涩和复杂的表达。
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经常使用缩略语,这样既符合广泛传播的要求又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缩略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数字加关键词;二是只提炼关键词。
1、数字加关键词这个特点非常普遍,例子也是随处可见。
例如,词语或短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三通”就分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大陆和台湾两岸实现通邮、通航和通商”。
2、提取关键词在时事政治中,公众经常会碰见一些长句,比如:“扫除黄色淫秽出版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减轻学生负担”和“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等。
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摘要:英语在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
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的语境,而成为英汉翻译的一大难题。
这种语言的特性又使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的词语,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应,于是,出现词语空缺和翻译的局限性。
分析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和前景;在翻译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中国特有表达方式的翻译方法。
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翻译技巧一、引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的频繁使用,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中国英语也因此应运而生。
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一,角度也不相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定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之间的不可翻译性成为翻译界一个永久的问题,具有中特色词汇和表达出于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而成为英汉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二、中国特色英语中国特色英语,是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
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多个时期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
这些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科举”、“五四运动”、“白话文”、“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这些不属于英语国家所惯用的词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特色英语现象,也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英语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具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传统的文化思想自然反应到语言上。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被用于各种场合。
在翻译这些词汇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传递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词汇的本质和深层含义。
例如,“和谐”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传达其含义时,需要注重其多层次的含义,如内部关系的平衡、国际关系的和平与谐好、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等等。
因此,翻译“和谐”时需要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翻译为“harmony”。
其次,我们需要适当地使用语言和文化的元素。
例如,“平凡之路”这个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很深刻的含义,但翻译成英语时却难以传递其文化魅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原词汇后面添加一些注释或解释,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含义。
此外,我们需要考虑翻译的目标群体。
例如,在针对华人市场的翻译中,一些比较常用的中国特色词汇可以直接使用,而对于外国人,需要更多的解释和背景介绍。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翻译不仅传递语言文字,更传递文化意义。
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我们需要注重其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以便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讨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国度,文化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语正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使用。
因此,翻译这些特色词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文化本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
首先,从文化本质来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具有明显的文化本质内涵。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以经验和传统的方式组织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深度内涵”文化特色。
“深度内涵”文化特色具有非常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这意味着翻译这些特色词语时,应重视它们内在的文化本质,妥善处理文化内涵问题,以确保译文尽可能保持其原意。
第二,从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应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环境。
一方面,翻译应重视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尽量使译文对读者更容易理解,以保持其文化特色。
另一方面,翻译者应适当调整译语的语言,以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让译文有足够的艺术性,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接受原文的文化特色。
最后,翻译中文特色词语应特别注意把握文化内涵信息,同时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做到信准又对等。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不仅要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更要求翻译的艺术性和完整性,以便让译文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理解并能够接受原文的文化内涵。
因此,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机制应注重多元文化的尊重,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做到准确而且对等。
从长远来说,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有助于拉近各国文化差异,加深世界共同理解,促进友好相处。
总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机制具有多重意义,不仅要求严格把握文化内涵信息,重视原文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结合,而且要求具有明显的文化本质内涵,保持译文的艺术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原文的文化特色,尊重多元文化,促进互信互助。
【摘要】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
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
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不折腾”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策略;解释性翻译一、引言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不折腾”一言既出,立即成为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
针对“不折腾”的英译,各界人士纷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很快就产生了许多版本的英译。
但是,任何版本似乎都没能涵盖胡总书记所言的“不折腾”一词的丰富内涵,在英语词汇中似乎也很难找到一个既达意又传神的对应词语。
于是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现场翻译干脆直接用“不折腾”的汉语拼音“bu zheteng”作为英译。
人们甚至预言,“bu zheteng”将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语收入英语词典。
“折腾”一词在汉语里本是个普通的口语化的词,胡锦涛总书记将它用在庄严的政治场合,朴素亲切,熟悉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人都明白其含义,但在对外宣传中,要想让外国朋友也了解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不折腾”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折腾”的英译再次提出了如何有效处理中国特色词语的外宣英译这个课题,而中国特色词语的外宣英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考察比较并评析中国主流英语新闻报刊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China Today(《今日中国》)和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如Time(《时代》)和Newsweek(《新闻周刊》)对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方法或策略,以期给“不折腾”的英译以方法上的启示并以此就教于同行。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讨中国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拥有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宗教观念、社会风俗和思维方式。
因此,中国文化特征的词汇赋予了中国文化特色独特的定义。
然而,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民族性和历史性往往不容易被国外读者理解,这就要求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以正确、准确、生动的方式进行翻译。
因此,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机制成为文化交流的必要内容。
在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建立之前,需要对中文进行深入研究。
中文是一种多义语言,有时一个词语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意义,这可能会给译者带来麻烦。
因此,翻译者需要详细研究语境中的每个字的意思,以及该字在语境中的目的与意义。
另外,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机制不仅仅需要考虑词汇本身,而且还要考虑语言表达形式。
不同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翻译者不能充分理解母语中的表达方式,即使译者能够准确地翻译单词的意思,读者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翻译的内容。
再者,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时也要考虑历史性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因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的词语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梦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可能指的是希望,而在现代文化中可能指的是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受到出版以及机构翻译进程影响,中国文化词语的翻译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程度的标准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些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词语可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不同时代词语的演变。
最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应该建立在专业性、科学性以及视角性的基础上,以保证译者将原语中词语准确翻译,同时又能够让读者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特色。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不仅体现出中国语言学的特点,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传播,它们也将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必须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词汇,要把语言表达形式及文化背景准确地译出来,要充分考虑历史性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这样才能准确译出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和内容。
浅谈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摘要:英语在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
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的语境,而成为英汉翻译的一大难题。
这种语言的特性又使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的词语,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应,于是,出现词语空缺和翻译的局限性。
分析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和前景;在翻译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中国特有表达方式的翻译方法。
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翻译技巧一、引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的频繁使用,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中国英语也因此应运而生。
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一,角度也不相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定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之间的不可翻译性成为翻译界一个永久的问题,具有中特色词汇和表达出于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而成为英汉翻译中的一大难题。
二、中国特色英语中国特色英语,是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
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多个时期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
这些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科举”、“五四运动”、“白话文”、“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这些不属于英语国家所惯用的词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特色英语现象,也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英语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具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传统的文化思想自然反应到语言上。
传统的固然在人们的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就像这个“龙”字,在华夏文化中,“龙”字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之一,与凤凰、麒麟、龟合称“四灵”。
除这个字义外,它还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形成一种中华文化图腾,现在称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的很多皇帝就“龙”这个事物作为权威的象征,如坐龙椅,褂龙袍,睡龙床等等。
然而在西方国家,“龙”dragon是凶险的,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
”这是传统积淀造成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如“中秋节”Mid-Autumn Day;“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佳节,是中国优良文化的积淀,悠久历史传承至今的瑰宝,这些传统文化佳节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被中国人所专有,它们也在一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中流行起来。
再有一些如“武术” wushu ,“功夫” kung fu,“扭秧歌”yang ko,这些民间的特色文化,在中国还未对外开放,这些对西方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这些都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所造成的词汇空缺。
如:“阴”yin;“阳”yang ;“饺子”jiaozi;“儒学”-confuciansim;“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刺绣”:embroidery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剪纸”:Paper Cutting;“书法”:Calligraphy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Exact Match ;“相声”:Cross-talk/Comic Dialogue ;“印/玺”:Seal/Stamp.还有一些反映中国居住习惯的词如“炕”kang: a heatable brick bed等等。
(二)具有经济色彩的表达“劳动密集型产业”labor intensive industry,这一术语指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产业。
例如:“铁饭碗”iron bowl;“改革开放”opening door policy;“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乡镇企业”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等。
(三)具有政治色彩的表达方式“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refers to two social system being adopted ,specially ,the socialist system has adopted for 1.1billion people in the mainla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le in HongKong ,Macao,Taiwan the capitalist while unchanged.“四人帮”:Gang of Four;“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等。
这些词汇除借用固定的经济术语外,大部分是英语民族所没有的,当然更不会有现成的英译法,这些词语都是具有中国经济特色的英语。
三、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一)独一无二性这些词语反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事物、事件、或者感念想法,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或者完全是不同的,例如;二胡、旗袍、节气、唢呐等。
(二)文化内涵的嵌入性有些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仁、义、礼、中庸等这些词汇代表了中国古老文化的观念和行为。
(三)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语言有些汉语词语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到相似的表达方式,但却不能完全表达出汉语词汇的意思,有些即使能找到对等语,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又是不同的。
例如;时辰、鸳鸯、元宝、油条、肉夹馍、胡辣汤等。
四、中国特色词语翻译技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中国特色词汇是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在翻译时要如何在保留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让西方的人们可以弄懂和接受,那就不仅需要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也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基本翻译技巧(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照直翻译。
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译文为直译。
目标是作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形”,“神”兼备。
采用直译的方法,首先有利于圆满的保持原文的风格,译文紧紧按照原文的表达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特色,基本不走样地采用直译方法,使原文中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以及作者个人的语言文字艺术特色等多方面的特色表达的完美。
如“铁饭碗”直译成iron rice bowl;“红包”直译成red packet;“开放政策”open-door policy;“乡镇企业”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黑市”black market “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四合院”:Quadrangle;“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以烹饪而闻名,如“烧”braising;“炖”simmering;煨(stewing);“炒”stir-frying;“蒸“steaming等等。
对于自我描述性的菜名也可以用此翻译法。
例如;“红油鱼肚”:fish maw in chili sauce“青椒肉片”:sliced pork green chili“海米白菜”:chinese cabbage with dired shring这些翻译既表达了原词汇的内容,又保存了原词汇的比喻。
但是直译常常会造成译者往“死译”的空子里钻,翻译出的词汇,文章就会显得刻板,当采用直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意译法意译,简单地说,是放弃原文的修辞格,也不用其他修辞格,只是把意思平铺直叙地翻译出来。
他是通过对原词汇深层蕴意的理解将原词汇的表层结构有机地转化为译语的表层结构,重在再现原词汇的蕴意,真实的传达词汇所含的信息,如“专有技术”technical know-how “三句话不离本行”talk shop all the time ;“鱼米之乡” a land of honey and milk ;“独生子女证”:The Certificate of One-child;“小处节约大处浪费/小事聪明,大事糊涂”Penny wise, pound foolish;“大排挡”sidewalk snack booth;“政治辅导员”:Political Counselor/School Counselor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水浒》: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等。
这些意译是通过对词汇深层蕴义的理解后将通过找到对方文化中所相似的事物情景,采用其真实的传达原词汇所含的信息。
它是一种不拘泥于原词汇形式的翻译方法。
它重在传“神”不是“形”似。
当然,意译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
许多外来的词汇,一个词并非只有一个对应的解释,翻译时在相对缺少上下文的时候,译者们就难以准确的选择其意译,造成误译;另外,在对缩略词意译的时候,会出现信息的缺失现象:如人们常说的CD中文解释为激光唱盘,而CD的全称应该是“Compact disk”,其中“compact”一词有紧密的,简洁的,轻巧的意思,单从英语词汇层面上看,是很难联想到这个词组与激光有何联系的。
(三)音译法音译法是指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过程中保留汉语的发音,即根据文中的读音,选择读音尽可能相同的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而这些字母组合成的单词在英语中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音译在双语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叫完整明显的保留原有的汉语读音,听起来显得特别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