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 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 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 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 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 等文。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 赋上。当时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称。
楊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 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扬雄,早年所作《长 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 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 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少时好学,博览 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 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 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 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 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 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 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 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 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 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在辞赋方面, 他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 书·扬雄传》)。他的《甘泉》、《羽猎》诸赋,就是模 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广骚》、 《畔牢愁》今仅存篇目。扬雄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对 辞赋的看法却有所转变。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 展和后世对赋的评价有一定影响。扬雄在《法言》中还 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经书为典范。对于后 来刘勰、韩愈的文论,颇有影响。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
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 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 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 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 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 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 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 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 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 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 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 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 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 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