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 ESI 数据月报第10期
- 格式:pdf
- 大小:974.11 KB
- 文档页数:19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无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5)4
【摘要】在南京师范大学百廿华诞之际,我校再获ESI全球前1%学科。
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2年9月8日公布的ESI最新数据,我校物理学(Physics)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2015年至2020年,我校每年新增1个ESI全球前1%学科,2021年至2022年,每年新增2个ESI全球前1%学科。
截至目前,我校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全球前1%学科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33位,全国师范大学第三。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无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我校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2.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 全球前1%
3.喜讯:我校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4.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5.8+1=9!温州医科大学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中医药大学ESI学科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制2018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ESI学科数据分析报告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本期(2018-11-15)全球共有5,757个机构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2,213名,排名百分位38.44%;其中中国大陆共有247个高校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134名,排名百分位54.25%。
排名与2018-09-13期数据(国际排名2,232,大陆高校排名134)相比,国际排名上升19名,大陆高校排名不变。
当前我校药理学及毒理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
在未进入学科中,化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更有潜力进入全球ESI排名。
本期药理学及毒理学学科,全球共有846个机构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321位,排名百分位37.94%,其中中国大陆共有51个高校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20位,排名百分位39.22%。
该排名与2018-09-13期数据(国际排名331,国内排名20)相比,国际排名上升了10名,国内排名无变化。
本期临床医学学科,全球共有4,129个机构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1,574位,排名百分位38.12%,中国大陆共有96个高校进入世界1%,我校位列第42位,排名百分位43.75%。
该排名与2018-09-13期数据(国际排名1,585,国内排名42)相比,国际排名上升了11名,国内排名无变化。
本期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有8所中医药院校进入到ESI排名中,其中有临床医学与药理学及毒理学两个学科入选的有6所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本期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系首次进入世界前1%。
临床医学一个学科入选的有2所高校: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
简介:为便于我校师生了解本校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当前世界坐标,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根据近期检索到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及Web of Science(SCI)收录我校论文状况,分析、编制了本报告。
h指数 i10指数
h指数和i10指数是用来评估学术成就的指标,对于学术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h指数是指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为h次的论文数量。
而i10指数是指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为10次的论文数量。
h指数和i10指数是评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
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对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h指数和i10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它们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一个学者的h指数和i10指数越高,说明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学术影响力越大。
h指数和i10指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还可以用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团体的研究能力。
在学术界,h指数和i10指数已经成为一个学者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h指数和i10指数是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
它们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对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5年6月现代情报June.2015第35卷第6期Jou rna l of M ode m I nf or ma ti on V01.35 No.6·信息计量学研究与应用·基于ESI数据库的地球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刘月雷聂峰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4)[摘要]本文利用汤森路透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对2004—2014年地球科学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
通过对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期刊、科学家、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顶级论文、研究前沿、基线等各项指标统计分析,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ESI;地球科学;文献计量 DOI:10.3969亿issn.1008一0821.2015.06.015[中图分类号]G250.252;G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6—0081—05 Bibfiometric Analysis Oi l Literature in Geosciences Field Based Oil ESI DatabaseLiu Yuelei Nie Fengying(Librar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 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bstract]Based o n Thom so n Re ut e rs E ssen tial S ci en ce I nd ic at or s,t he paper metrolog ical ly a n al y ze d the g eo sc i en ce s l ite r-aturl%cover10一year plu s 8一m on t h period,January 1,2004一A ug us t31,2014.B y an al yzi ng the i nd ic at or s,su ch Cou nt ri es/T er ri to rie s,I ns ti tut io ns,Jou rn al s,S cie nt is ts,H ig hl y Cit ed P apers,Hot Pape rs,Top papers,Research Fr o nt s,Bas el in es a nd et c,t he paper pro vi d ed re fe ren ces fo r China’S geoscienees res e a r ch.[Key wolds]ESI;geoscienees;bibliometricEssen 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基本科学指标) ESI进行数据统计的范围涵盖全世界11 000多种期刊的是汤森路透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SCIE/近1 000万篇文章,但仅限于IsI中做了索引的期刊的文章, SSCI)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不包括图书及其章节或IsI中未做索引的期刊中刊登的文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
中国高校esi‰学科汇总中国高校ESI学科汇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高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知识基础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为了评估高校的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指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评估标准。
本文将对中国高校的ESI学科进行汇总和介绍。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高校在ESI学科中的排名情况。
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中,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是中国高校的强项。
这些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引用率,反映了中国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
在物理学领域,中国高校在量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方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高校的物理学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化学领域,中国高校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中国高校的化学研究在新材料的合成、催化剂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材料科学是中国高校的另一强项学科。
中国高校在材料科学和工程、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研究为中国高校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学是中国高校的另一重要学科领域。
中国高校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通信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向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中国高校的工程学研究在信息技术、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学是中国高校的另一突出学科领域。
中国高校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中国高校的生物学研究为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高校在数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
中国高校在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37卷 第2期 2022年6月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7No.2 June2022DOI:10.20036/j.cnki.1671 8755.2022.02.013收稿日期:2021-11-20;修回日期:2022-03-16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1ZDYF3793)第一作者简介:朱玉颖(197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磁兼容、仿生技术,E mail:zhuyuying@swust.edu.cn基于滞后补偿ESO的多旋翼SO(3)全姿态控制朱玉颖 张果正 任哲昆(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ESO),提出了一种状态观测器滞后补偿改进方法,用于imu传感器在不同的采样率和时间延迟的情况下提供连续时间内的无延迟估计。
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采用SO(3)全姿态控制分离出航向、翻滚、俯仰3个姿态进一步改进了姿态控制器的性能。
利用姿态运动学的基本对称性对扩展状态观测器进行了优化,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再现连续的无时间延迟测量,并在实际测试中证明了即使存在测量噪声和延迟不确定性的情况,飞行器也能达到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滞后补偿 扩展状态观测器 多旋翼飞行器 全姿态控制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755(2022)02-0085-05MultirotorSO(3)FullAttitudeControlBasedonLagCompensationESOZHUYuying,ZHANGGuozheng,RENZhekun(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00,Sichuan,China)Abstract:Basedonextendedstateobserver(ESO),animprovedlagcompensationmethodforstateob serverwasproposedforimusensorstoprovidelag freeestimatesincontinuoustimeatdifferentsamplingratesandtimedelays.Inordertoachieveabettercontroleffect,thisdesignadoptsSO(3)fullattitudecontroltoseparatethethreeattitudesofheading,rollandpitchtofurtherimprovetheperformanceofatti tudecontroller.Theextendedstateobserverisoptimizedbyusingthefundamentalsymmetryofattitudeki nematics,themethodisprovedtobecapableofreproducingcontinuoustime delay freemeasurements,andinpracticalteststheaircraftisdemonstratedofgoodperformanceeveninthepresenceofmeasurementnoiseanddelayuncertainty.Keywords:Lagcompensation;Extendedstateobserver;Multirotoraircraft;Fullattitudecontrol 在无人机上安装的姿态传感器以矢量方向测量的形式测量其姿态的部分信息,通过姿态估计器处理矢量信息得到机体的方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e.44No.6 Dec.2020第44卷第6期2020年12月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研究李明胡博1>2,葛帅帅1>2,王m(重庆理工大学1.车辆工程学院;2.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20)摘要: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能量管理、模式切换控制等问题。
该文分析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实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和基于智能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能量管理策略实用性和控制效果之间的矛盾,是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分析了电机转矩补偿、离合器控制、电机与离合器协调控制等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时精确估计发动机、电机和离合器转矩实际值是难点之一,综合考虑系统参数时变、非线性、响应延迟等特性是模式切换控制的研究方向&结合相关智能控制算法,深度耦合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j&关键词: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模式切换控制中图分类号:TH132文章编号:1005-9830(2020)06-0696-09D0I:10.14177/ki.32-1397n.2020.44.06.009Review of energy management and mode transitioncontrol of parallel hybrit electric vehicleiLb Miny1,2,Hu Bo1,2,Go Shuaishuab1,2,Wany Huan1,2(1.VehoceeEngoneeaongInstotute;2.KeyLaboaatoayofAdeanced ManufactuaongTechnoeogyfoaAutomoboeePaatsofMonostayofEducatoon,ChongqongUnoeeasotyofTechnoeogy,Chongqong401320,Chona)Abstraci: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s an eWectWe solution to achieve eneryy saving and emo s oon paaed woth the taadotoonaefueeeehocees,paaa e eh7baod eehoceeshaee paobeemssuch aseneag7managementand modetaansotoon contaoe.Reseaach statusand taendsof aueeBbased eneag7managementstaateg7,aeaeBtomeoptomoeatoon eneag7managementstaateg7,geobae optomoeatoon eneag7managementstaateg7,and onte e ogentcontaoeeneag7managementstaateg7aae anaeeed.Contaadoctoonsbetween thepaactocaeot and contaoee f ectofeneag7managementstaategoes收稿日期:2020-06-21修回日期:2020-10-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5061);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2019ZD12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fc2019jcyj-mymX0733)作者简介:李明(1989-),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动力传动及其综合控制,E-mtmming」i@cquUedu5n&引文格式:李明,胡博,葛帅帅,等.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0,44(6):696-704.投稿网址:总第235期李明胡博葛帅帅王欢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研究697osoneofthekeyo s uestobesoeeed.Reseaach statusand taendsofmodetaansotoon contaoesuch as motor torque compensation%clutch control%and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otor and clutch are analyzed. Estimation of actual vs I uxs of the engine%motor%and clutch torque in et time accurately is one of the diXiculf 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ime-verying parameters,nonlinearity,and aesponseeag osone of the aeseaach d oaect oons of mode t aans ot oon boned woth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algorithms,deeply coupled eneryy management and model switching control will becomeoneoftheaeseaach hotspotson thefutuae.Key wordt:paradel hybrid dectwe vehicle;eneryy management strateay$mode transition control空气污染的加剧和能源的消耗,一些国家纷纷提能源汽车发展规划[1],其中混动力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解决方[2]&动汽车通发动类动力源,通过合理控制发动,可提车能和排放性能。
2023年 esi 各学科基准值
(实用版)
目录
1.2023 年 ESI 排行榜简介
2.各高校上榜前万分之一、1‰、1% 学科名单
3.新增 ESI 前千分之一学科的高校及学科名单
4.结论
正文
2023 年 ESI 排行榜是对全球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表现进行评估的重要参考。
在这份榜单中,各个学科的基准值对于衡量学术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 2023 年 ESI 排行榜中,有11 所高校的 19 个学科进入了前万分之一学科。
这些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表现非常优秀,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佼佼者。
同时,还有 16 所高校的 16 个学科成为了新增的 ESI 前千分之一学科。
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表现优异,新增学科数量较多。
通过对 2023 年 ESI 排行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正在不断提高,一些高校的学术表现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这为我国在全球学术界的地位提升和科研成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2023 年 ESI 排行榜显示了我国高校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表现取得了显著进步,一些高校的学术成果已经进入全球顶尖行列。
第1页共1页。
2019年11月ESI分学科数据简报(国内高校)根据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2019年11月15日发布的最新ESI 数据(数据更新节点为2019年11月15日,数据覆盖时间2009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显示:本次上榜机构总数为6214,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133;中国高校(内陆)上榜高校数为278,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6所,本次上榜的国内高校分布在21个学科,各学科排名情况如下。
ESI学科排名中国高校(内陆)上榜清单——农业科学本次上榜机构总数为857,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15;中国高校(内陆)上榜高校数为62,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1所,南京财经大学为新上榜高校。
中国上榜高校(内陆)总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排名有所下降;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排名保持不变;45所高校排名有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除新上榜高校外北京工商大学上升50位、合肥工业大学上升25位、浙江农林大学上升20位、江苏大学上升20位、河南工业大学上升19位、石河子大学上升18位、福建农林大学上升17位、上海海洋大学上升17位、沈阳农业大学上升15位、安徽农业大学上升15位、青岛农业大学上升12位、南京师范大学上升12位、甘肃农业大学上升11位、天津科技大学上升10位、中南大学上升10位。
具体排名数据如下表所示:ESI学科排名中国高校(内陆)上榜清单——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本次上榜机构总数为1065,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16;中国高校(内陆)上榜高校数为65,比2019年9月数据增加2所,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等2所高校为新上榜高校。
中国上榜高校(内陆)总体呈下降趋势;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排名有所下降;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排名保持不变;28所高校排名有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除新上榜高校外西南大学上升25位、郑州大学上升16位、浙江工业大学上升13位、安徽医科大学上升12位、南昌大学上升11位、南方医科大学上升11位、温州医科大学上升10位。
SCI、ESI、H-index在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的功能比较及启示摘要:SC I首要的功能是引文功能,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构思重大科学问题等提供信息;其次是在引文索引实践中衍生出对科技研究成果评估的功能,主要侧重于SC I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
ESI 则是在SC I和SSC I基础上,针对22个专业领域,分别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学家1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主要指标包括:论文收录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等;ESI的闪光点是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
H-i ndex则是指一个人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过去的学术水平,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学术成就。
在科研评估实践中,仅以SC I论文数量为考核指标易致短期行为,而ESI和H-i ndex则是一种长效机制。
关键词:基础研究评价;SC I;ESI;H-i ndex■孙湘兰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SCI 曾因客观、公正、国际化并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而倍受推崇。
但近年又因实践中单纯以其数量为唯一标准来衡量科研人员的贡献率导致科研评价的短期行为而倍受非议。
ESI则以SCI和SSCI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22个专业领域,分别对10年内达到一定层次科研水平的各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学家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ESI一个最大闪光点就是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
同时,因其统计的是10年的科研成果,客观上达到了长期跟踪评估效果。
H-index则因方便快捷易于检索,且不仅可以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过去的学术水平,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学术成就而倍受关注。
SCI、ESI和H-index三种客观指标体系与国际同行专家评估体系结合,则既可减少或避免单纯以SCI论文数量为指标的短期评估行为所造成急功近利、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等严重弊端,又可逐步构建遵循基础科学研究的客观运行规律的长效评估体系。
龙源期刊网 最新ESI数据出炉,中国大学表现如何作者:郭漪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8年第15期近日,ESI数据库更新了2018年9月数据,全球共有5701个科研机构上榜。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内地大学的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两所高校均进入国际前100名,表现突出。
其中北京大学位居国际排名95位,也是内地高校第一位,入选学科数达到21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二,国际排名达到97位,入选学科数达到15个。
清华大学国际排名108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18個,综合排名位居内地高校第三位。
浙江大学国际排名121位,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18个,排名第四。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六所高校进入国际排名前200位。
此外,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ESI综合排名也进入内地高校前十位。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江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地方重点高校表现也不错。
本次百强高校中部分高校新增学科入选ESI前1%,其中重庆大学新增2个学科入选ESI前1%学科,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各新增1个学科入选。
>>>什么是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是基于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
关于江苏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及其排名统计的汇报
尊敬的校领导:
ESI学科排名是国际一流学科的通用评价标准,高校进入ESI 前1%学科数量代表了学校国际一流学科水平,是全国学科评估、江苏高校优势学科考核验收的核心指标。
根据学校主要领导的要求,现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简报2014年第4期公布的《江苏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及其排名统计表》向各位领导汇报,并建议转发有关单位和专家,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学院的高度重视。
ESI数据库划分22个学科领域,我校仅有工程学进入ESI 前1%,与我校“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有较大差距,是影响我校排名的重要因素。
为提升我校ESI学科排名,建设国际一流学科,我处将实施ESI学科排名提升工程列为2015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拟出台我校关于加强ESI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分学科领域明确建设目标,设立ESI学科建设项目给予资助,力争3-5年内,争取3-4个学科进入ESI前1%。
妥否,请批示
学科建设处
2015年1月7日
注:字体加粗部分为新增ESI前1%学科。
附件四江苏省高等学校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查总结表学 校 名 称 南京理工大学专 业 名 称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 业 代 码 070102修 业 年 限 四年专 业 类 别:本科■高职高专□验 收 类 别:品牌■特色□联 系 人 朱元国联 系 电 话 02584315878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元月填表说明1. 本表限用 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 勿另加其他封面。
表格中内容不够填写可续页。
2. 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其统计范围为立项建设 的专业点。
统计数据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 除特别注明外,本表有关统计内容的截止时间为 2011 年12 月31 日。
一、专业建设情况简介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成效(不超过 1000 个汉字)(1)师资队伍建设:A. 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
引进了一位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博士学位计算数学方向年轻教师。
B. 加强师资培训。
充分利用学校“数学学科水平提升项目”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2011年暑期邀请北大、中科院、科大、厦大的著名教授到校举办 讲习班;开展讲课教学竞赛,组织讨论班,进行自我提高,使专业教师的水平 和素质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C. 近两年有6位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作三个月以上的访问交流,每年有十多位教师参加国际会议,有五位以上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每年有三十多 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
(2)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通过充分调研, 确定从2011级始, 本专业将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类招生, 因而修订了一次培养方案,使得课程设置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确保教育部指 导的基础课程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将围绕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金融数 学三大方向设置。
由于在我校理学院以数学学科为依托,设立有金融学方向经济学 硕士学位,这在全国高校中是有特色的,所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为本专业学生升 学深造或就业拓宽渠道,每年均有5名左右毕业生入读金融学方向研究生。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是基于ClarivateAnalytics公司(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Webof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
ESI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一项文献评价分析工具。
这是一个基于SCI(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提供与ISIWebofKnowledge、ISIDocumentSolution 和ScienceWatch的链接。
ESI由引文排位(CitationRankings)、高被引论文(MostCitedPapers)、引文分析(CitationAnalysis)和评论报道(Commentary)4部分组成。
数据库以引文分析为基础,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计算论文数、引文数、篇均被引频次(AverageCitationsPerPaper)和单篇年均被引频次(Averages)、平均年份(MeanYear)、标准共引阈值(NormalizedCo-citation)、引文阈值等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各国科研水平、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以及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并对当前正在深入研究和有突破性进展的科学领域进行直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