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投资计划PPT优秀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1
四万亿投资计划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旨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宏大的投资计划将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四万亿投资计划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四万亿投资计划将重点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投资,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我国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其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内需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万亿投资计划将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四万亿投资计划将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四万亿投资计划将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和投
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四万亿投资计划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重要意义,积极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第22卷第1期2012年1月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Technology Vol.22.No.1Jan.2012从“四万亿投资”看中国财政职能曹洁(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摘要:作为市场经济的助手,公共财政因为能够弥补市场缺陷而与之“协同作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国财政实时地调节资源配置,合理地进行收入分配,积极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发挥着公共财政积极的作用。
在席卷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国际环境中,中国政府主动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2008年11月发布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打开了一扇窗子,带来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财政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财政职能;四万亿投资;经济稳定发展中图分类号:F812:F12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94(2012)01-0083-04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曹洁(1987-),女,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从计划经济的泥潭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这种转轨经济中,遭逢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应对外部经济不利环境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财政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协同作用”。
1公共财政及其职能概述市场经济曾是我们深陷于计划经济体制时的曙光,在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自我的发展中,中国踏上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当然,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存在它的优势与不足,我们领略了市场经济的巨大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连环震动,感受到了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比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不能调节外部经济影响,甚至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积极吸取市场经济的养份?公共财政模式是我们的出路。
公共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特殊经济活动。
1.拉动了经济增长。
现阶段我国投资的乘数效应大约在2倍左右。
中央4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均为新增加投资,它对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作用。
按照2倍的乘数作用,4万亿元投资计划拉动的经济总量约占GDP的7.6%。
考虑到2006-2008年,净出口占GDP的比例也只有8%左右,因此,中央投资计划本身就可以基本替代国际金融危机对外需减少的冲击。
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2009年2季度以后的经济回升说明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有效的,政策因素在当时经济走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政府投资乘数效应,4万亿的投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
2.对就业的推动。
投资的就业效应,可以分为阶段性效应和长期性效应。
阶段性效应是指投资项目建设期间创造的就业岗位,又称为项目性就业。
长期性效应是投资项目建成后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称为生产性就业。
根据张本波等的计算,只考虑建筑工程投资,4万亿投资带动的建筑工程类项目性就业约为5000万人,项目建成后可创造生产性就业岗位约为560万人。
因此,4万亿投资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600万人。
又根据“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的计算,2009-2011年间4万亿投资可分别带动就业1433万人、3017万人和2202万人。
从实际运行结果看,因此,4万亿投资对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局面下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促进了结构调整。
据统计,4万亿的投向安排,紧紧围绕着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等目标,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等领域。
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更高层次上调整和优化了投资结构,为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加快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速度,推动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大力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刺激消费扩张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