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在开始授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大家知道视频中所说的李将军是谁吗?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具体的讲一讲李宗仁的风云一生,先看一下他的个人简介,李宗仁又叫李德邻,光绪十七年出生,与他同年出生的有戴季陶、胡适、陶行知等大家,他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的最后一年,李宗仁一生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胜利,并在历史上书写辉煌的一页。
这节课我们从六个时期去看李宗仁,青年时期、统一广西时期、北伐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时期和他的晚年时期。
李宗仁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平民家庭,6岁开始饱读诗书,由于他爱冒险好动的性格,他父母送他进入军校,后来相继进入广西陆军小学和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到广西南宁将校讲习所任课,不停求学的道路上使他认识很多好友,在好友的介绍下,当了一个小排长。
后来在不断的斗争中,李宗仁步步高升,并结识了两位挚友: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并称为“桂系三雄”。
1924年,李宗仁联合白崇禧、黄绍竑等部成立了“定桂讨贼联军”,为了实现广西的早日统一,不仅打垮了陆荣廷,赶跑了沈鸿英,又击退了唐继尧的东侵之师,广西完全统一,李宗仁成了新一代的桂系首领。
这张图片是毛泽东会见回国后的李宗仁,这一张是李宗仁和他第二任妻子郭德洁,这是桂系三雄。
北伐时期的李宗仁成了关键人物,换句话说,要是没有李宗仁,就没有北伐。
在面临是否推翻北洋军阀的问题上,李宗仁极力推动蒋介石参与北伐,在北伐中他英勇抗战、毫不畏惧,积极促进抗战的胜利,他还与蒋介石义结金兰,但是当北伐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却未将胜利果实与桂系分享,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蒋桂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主要是台儿庄战役,为了一致抗日,李蒋矛盾暂缓,李宗仁在抗战中提出“焦土抗战”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军民抗战之名言。
在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知己知彼、指挥有方,在与敌人斗争中胆识过人,大获全胜。
同时获得抗日英雄、抗日功臣、抗日名将三顶桂冠。
接下来再看两段视频……这是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
EPITOMES OF HISTORY◇1965年7月20日,周恩来等人来到北京机场迎接李宗仁夫妇回国。
一排左起:陈叔通、彭真、李宗仁、周恩来、郭德洁、张洁清、贺龙■张家康李宗仁如梦初醒叶落归根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北伐名将、抗日功臣的赞誉。
但内战爆发后,他却坚决反共,以至后来在国共和谈中,妄图以江南半壁江山与中国共产党讨价还价,以实现他的“南北朝”梦。
直到晚年寓居美国时,李宗仁才如梦初醒,后毅然归国,叶落归根。
划江而治 南柯一梦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与蒋介石争雄角逐20多年后,终于逼蒋介石下野,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外有大军压境,内部分崩离析。
李宗仁坐困愁城,举目四顾,除汉口及远在西南一隅的广西外,不能调选择,“一条是靠拢美、蒋,一条是靠拢人民”。
中共中央极力做李宗仁的工作,周恩来让李宗仁、白崇禧的私人代表黄启汉转告李宗仁:中共对蒋介石及其死党不存在任何幻想,倒是希望那些错跟蒋介石走的人,应该认清形势,猛醒回头了。
解放军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扫除和平的一切障碍。
李宗仁、白崇禧不应再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应该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坚决向人民靠拢,才是唯一的光明出路。
然而,李宗仁仍以为可凭借长江天险与中共武力对峙,拒不接受和谈条件。
尽管中共就南京和谈代表团所提意见对协定草案作了不少修改,但南京方面仍然坚持“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
中共代表团不得不提出最后修正案,并以4月20日为期限,南京方面签字也罢,不签字也罢,解放军都要过江。
因此,国民党企图划江而治,注定是南柯一梦。
李、白反目 分道扬镳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23日占领南京。
当天凌晨,李宗仁怅然离开南京飞往桂林。
他说:“思索抵桂之后,对大局将何以自处,深思熟虑之后,忽有所悟。
自觉在今日情况之下,只有两途可价还价,实现划江而治的美梦。
广西红色传奇经典英雄人物介绍作文1、李天佑1914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李天佑以能征善战而闻名于世,凡是硬仗、恶仗、狠仗,他很少缺席,因而被冠以“老虎”的称号。
在抗战时期,李天佑以主力的身份参加过平型关大捷,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率部征战东北,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功勋卓著。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曾称赞他:“一生忠贞,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我军楷模。
”2、韦国清1913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在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担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兼政委、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立功无数。
建国后,毛主席亲点韦国清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帮助越南进行抗击法国的战争,是我军一位军政双优的杰出人才,胡志明也称赞他“能文能武”。
3、李宗仁189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在北伐前夕,李宗仁致力于两广统一,为北伐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又率领桂军北上抗日,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周恩来曾评价他说:“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是台儿庄大捷,二是回归祖国。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也评价说:“李宗仁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的一根主要支柱,没有这根柱子,则今日这座大厦,可能又是另外一栋不同的建筑了。
”4、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与李宗仁并称“李白”,人送外号“小诸葛”。
全面抗战爆发后,白崇禧担任过军训部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提出过“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战略思想,还指挥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无论是战略还是战役层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李宗仁简介篇一:李宗仁生平简介关于李宗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艺术与设计学院周秀毅 1000420532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他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李宗仁简介李宗仁(1890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内桂系之首,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加入在广州的孙中山阵营,之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使广西成为国民党后方的一部份。
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国民党内战,但亦有苦心经营其广西地盘。
抗战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一役名震一时。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之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党统治而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大陆并死于北京。
二、李宗仁生平介绍1、北伐时期1926年7月李宗仁将军于重庆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其代表作品有《李宗仁回忆录》。
对于一位乱世将领来说,他的一生参加过的战争数不胜数,他参与的重要战争包括北伐、蒋桂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
对于李宗仁来说,抗日战争时期最辉煌的事迹莫过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大战打响,善于防守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31师负责守庄,师长池峰城。
战斗持续近半个月,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的面积,我军将士伤亡比例是十分之七。
孙连仲哀求李宗仁为第二集团军留几颗种子,请准暂时撤出台儿庄。
当时李宗仁在台儿庄附近车福山督战,他清楚战局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一面严厉拒绝孙连仲的请求,令他死守待援,如有违令,当军法从事;一面当机立断,改变部署,命令汤恩伯二十军团“放弃峄县、枣庄之攻击计划,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主力向南转进先歼灭台儿庄之敌。
”4月4日,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刻,李宗仁仍然坚持死守命令,孙连仲知道军人的天职,他对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池峰城组织敢死队连夜突入敌阵反击,日军死伤累累。
4月5日,汤恩伯率部南下,与第二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
6日,李宗仁发出总攻的命令,中国军队全线出击,杀声震天,日军突围逃窜,溃不成军,激战至4月7日取得彻底胜利。
李宗仁在汉中行营蒋介石害怕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汉中行营主任,明升暗降,削其兵权,蒋介石拟以此为过渡,使李宗仁逐步退出权力圈。
1944年3月,李宗仁离开湖北老河口,风尘仆仆赶到汉中市,建汉中行营于汉中路道衙门(今汉园宾馆)。
由于实权操在蒋介石手中,故李宗仁在汉中军务活动较少,以习字、弈棋、听戏、访友为乐,轻车简从,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有“好好先生”之称。
□ 秦晋一1943年9月,蒋介石批准设立汉中行营,全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任命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行营主任,下辖第一、第五、第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字德邻,为桂系首脑。
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达6年之久,驻跸鄂西北小城老河口。
指挥所部接连重创日军。
大的战役有10次之多,小的战斗从来没有间断过,共打退了日军100多次进攻,歼敌近10万余,将日军阻止在鄂西北,彻底打破了日寇进攻重庆攻占大西北的梦想。
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成为国军抗战的典范。
加之台儿庄大捷的衬托,李宗仁的威望如日中天。
蒋介石害怕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汉中行营主任,明升暗降,削其兵权,消其锐气和影响。
蒋介石拟以此为过渡,使李宗仁逐步退出权力圈,最终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元老。
汉中行营名义上介于军委会与各战区之间,管辖各战区党政军要务。
但各战区历来由军委会直接指挥,汉中行营设立后并无变更,只是各战区向军委会的报告亦送一副本给汉中行营。
至于行政和党务,李宗仁根本无法染指,汉中行营无非是例行“备查”、“照转”而已。
1944年3月,李宗仁离开湖北老河口,风尘仆仆赶到汉中市,建汉中行营于汉中路道衙门(今汉园宾馆)。
由于实权操在蒋介石手中,故李宗仁在汉中军务活动较少,以习字、弈棋、听戏、访友为乐,轻车简从,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有“好好先生”之称。
二李宗仁喜与知识分子为友。
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介绍李宗仁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那么你知道李宗仁指挥的战役都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介绍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
他在几次历史的转折点中所做出的抉择,都让人钦佩不已。
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竭力促成了广西共和的统一,这为国民党和共产党联手抗击北洋军阀打下了坚实的进出。
但是李宗仁更大的贡献还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中就有著名的一次大胜——台儿庄战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次战役的情况。
那是在1938年3月的时候,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日军七八万人向山东的南部发起攻击,同时左路的第五师团和右路的第十师团也开始进攻,企图夺取台儿庄,攻克华东重镇徐州。
此时的李宗仁担任的是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官的职位,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运用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命令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下的第二十七、三十、三十一军担当防御重任,同时命令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诱敌深入,等到日军进入台儿庄时联手孙连仲的军队一起歼灭日军。
在3月20日的时候,日军矶谷第十军团开始进攻台儿庄,与驻守在这里的第三十一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4月上旬的时候,完成了对矶谷军团的和前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的包围,随后一共集结了六十万兵力对日军发起总进攻,最终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就是李宗仁指挥的战役,这一战充分体现了李宗仁的作战才能和谋略,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的士气。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所做出的抉择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他身为国民党的将领,在北伐前夕竭力促成了广东和广西地区的统一,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战时期,他坚决主张抗战,曾经在山东台儿庄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李宗仁与台儿庄大捷作者:李海流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5期李海流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
1938年1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
台儿庄——苏鲁边界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台儿庄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之地。
周恩来曾评价说:“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北伐,二是台儿庄,三是归来。
”其中的“台儿庄”,指的就是1938年春,李宗仁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的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日寇肆虐华夏淮河对峙鏖战1937年10月10日,李宗仁离桂北上,先在南京协助中央统帅部策划、指挥淞沪战事。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第五战区,委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负责指挥苏、鲁、豫、皖地区的抗战。
当时蒋介石拨给李宗仁的兵力不足7个军,且都是被蒋介石列为“杂牌部队”的三、四等军队。
这些部队不仅兵额不足,而且粮饷、械弹缺乏。
11月12日,李宗仁从南京乘坐火车赴徐州上任,挑起坐镇徐州、保卫津浦之责。
徐州位于津浦、陇海铁路的交叉点上,介于黄淮二河之间,是苏、鲁、豫、皖四省的要冲。
如果中国军队控有徐州,一方面可以阻断津浦路,将华北、华中两地的日军隔绝;另一方面,可保持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的安全,将日军阻于津浦路以东,屏障华中,确保郑州和平汉路安全,使武汉后方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部署,有利于抗战的持久进行。
而日军如果迅速攻占徐州,就可以将南北兵力汇合,沿陇海路西进,直取郑州,并利用中原地区平坦的地形,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威力,沿平汉路南进,一举攻占武汉。
这样,中国的抗战局面就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
李宗仁刚到徐州时,徐州人心惶惶,市面萧条,形同死城。
李宗仁立即召集民众代表大会,组织第五战区抗战青年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宣传运动,动员军民齐心抗战,共抵外侮。
史海钩沉文● 刘 旭1949年初,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胜利在望,三大战役均已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精锐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陈兵长江北岸,即将发起渡江战役,蒋家王朝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而在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放了蒋介石的下野文告,同时宣布由李宗仁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的第三次下野,也是最后一次。
和前两次一样,蒋介石此次下野虽然是迫于形势,但同样不是真正地离开政治舞台,只是又一次以退为进的“金蝉脱壳”之计,照例隐居幕后,操控局面;同时,他也有意将烂摊子留给李宗仁,利用李宗仁拖住中共,妄想拖到4月梅雨时节,借天气延缓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
只是,蒋介石以及包括李宗仁和桂系在内都没想到,人民解放军根本不去管国民党政府内部如何勾心斗角,而是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一举攻克南京,让李宗仁在蒋介石离开南京不久之后,也只能仓皇无奈地离开金陵城。
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接下“烫手山芋”在蒋介石输掉淮海战役之后,面对国民党军队80万人打不过60万解放军的窘境,李宗仁、白崇禧率领桂系趁机发难,以蒋介石指挥失误导致一系列失败、丧失大片地盘为理由,逼迫蒋介石下野,顺利让副总统李宗仁登上代总统之位。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虽然突然宣布下野,不再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一职,但眷恋权位的他也不甘心地在“下野声明”中直接点出,“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的某一派系”之意。
这里的“某一派系”就是指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势力。
桂系一直是让蒋介石头疼的存在,他一生中的3次下野,其中有两次就和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有着直接关系,心怀不忿的蒋介石不可能让李宗仁“好过”。
因此,代总统李宗仁真正上台后,发现面对的情况是要兵没兵、要史海钩沉文钱没钱、要权没权,大部分国民党将领只听从在溪口“隐居”的蒋介石的指示,根本不理会他自南京方面下达的命令,这个代总统一职能做的只是困坐孤城罢了。
1949年4月16日,国民政府派到北平与中共和谈的代表黄绍竑,携带《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飞回南京请示。
关于李宗仁演讲稿大家好!李宗仁先生爱国,深明大义,是中国的抗日名将。
一志统两广,北伐名初振。
可称得上是一个炙手可热,举足轻重, 叱咤风云的人物。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说:“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
名气很大啊!广西是个有名的穷省份,闹起饥荒来,灾民常逃到湖南来。
湖南的农民讨不到老婆的,就娶广西的妹子。
李先生凭什么闹独立?据说,这几年,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
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八桂岖崎地,兹生李宗仁。
颧高目似炬,自非人下人。
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主席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与他谈话时说:“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
”两位伟人的会见是那样的和谐、诚恳,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今天纪念李宗仁先生,为的是不忘李宗仁先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不忘他留给后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
李宗仁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抗日将领、爱国人士之一。
恩来总理德高望重,善于团结一切爱国人士,说的一段话:“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归来……”其戎马一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做出明智的抉择,晚年以“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之态,不顾险阻毅然从海外回归祖国,在机场发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的讲话,表示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再谱爱国新篇章。
1969 年1月30日,李溘然长逝,享年78岁,堪称“青春戎马,晚来黄花”的一生。
“李宗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是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这是李宗仁先生一生最主要的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他对祖国对人民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是他身上光辉之所在,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主要的理由。
“桂系“首领李宗仁的生平:“曾担任原国民政府副总统、代总统,国民党溃退台湾后,寓居美国。
1965年受中共统一战线精神感召,毅然回归祖国。
抗战名将李宗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扣押、下令对杨虎城的撤职留任,以及命令中央军继续开向西北,却引起了李宗仁的极大忧虑。
1937年1月5日,李宗仁与白崇禧、刘湘联名通电全国,疾声呼吁“消弭内战,团结对外”,请求中央急令部队停止西进。
在2月10日国民党召开的五届三中全会上,李宗仁向大会提交了《抗日救亡之方案》,提出“立即发动对日抗战,以救危亡”等三点主张。
此次会议后,国民党基本确定了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9月18日,李宗仁在桂林主持了4万人参加的抗日誓师大会,并带领朗读抗日誓言。
随后,广西迅速开始了征兵动员。
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一经号召,各县农民蜂拥前往县政府报到入伍,终因报到人数太多,政府还须以抽签方式决定取舍。
不满一月,便编成四个军,共四十个团,嗣后改编为三个集团军。
开中国近代史上,軍事动员前所未有的先例。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9日,李宗仁离开广西赴南京就职。
此前8月份,李宗仁已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这个职位,原先是由蒋介石兼任的,韩复榘任副司令。
抵达南京不久之后,李宗仁便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之职,奔向了抗日沙场。
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溃败而告结束,日军很快攻占了南京。
李宗仁的判断是,日军如果想将华北战场与长江流域战场贯通起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沿平汉线南下占领武汉,要么沿津浦线南下到长江沿线转而西进。
如果向西进攻武汉,首先必须清除右侧的威胁,津浦线必然是敌人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李宗仁所辖的第五战区作战区域是:北至济南黄河南岸,南达浦口长江北岸,东自长江吴淞口向北延伸到黄河口的海岸线。
直辖范围为山东全省和长江以北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
1938年1月,日军以打通津浦路为战略目标,从南北两端向第五战区中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在南面,日军第十三师团沿津浦路北上,至1月下旬,先后占领了滁县、明光、藕塘,进到池河东岸。
关于李宗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艺术与设计学院周秀毅 1000420532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他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1890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内桂系之首,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加入在广州的孙中山阵营,之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使广西成为国民党后方的一部份。
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国民党内战,但亦有苦心经营其广西地盘。
抗战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一役名震一时。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之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党统治而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大陆并死于北京。
二、李宗仁生平介绍
1、北伐时期
1926年7月李宗仁将军于重庆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
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92 7年李宗仁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
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之一的孙传芳主力部队。
10月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 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
2、蒋桂战争
929年3月,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
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
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秋,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4月,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7月,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
1931年 5月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3、“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
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 4月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 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1月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6年 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总指挥。
4、抗战时期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
10月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指挥徐海会战。
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5月,徐州失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6月10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 4月至5月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 1月至2月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9月,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5、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6月李宗仁和白崇禧将军(军装)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1948年 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1 1月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纵观李宗仁的一生,前期曾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是具有爱国思想基础的,也有一定的贡献。
但后来却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出现了两次大的曲折。
可喜的是这些曲折都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随之出现了两次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高峰。
因此,在评述李宗仁思想转变时,不但要强调他长期形成的爱国思想结构,
而且更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感召和周恩来总理的业绩。
否则这是不全面的,也不合实际的。
因为外因对内因起着推动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起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浅议李宗仁的用人思想与实践-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2(3)
2、曾晓芳试论李宗仁的戎马生涯社会科学家 2004, (4)
3、桂林旅游商务网桂林李宗仁官邸,李宗仁故居 2008-06-19
4、/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