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31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种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D.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一旦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就成了不同的物种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一个物种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种群,B项错误;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C项正确;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就已经是两个物种了,D项正确。
]2.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十缸饲养。
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爱养自然奇品悉备。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十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地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
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流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十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地理隔离。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了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生物进化是定向的,B项错误;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狮虎兽”,但“狮虎兽”不育,说明了虎和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说明这两个种群进化为两个物种了,D项正确。
预习导航有人“异想天开”,设想将野兔和家兔进行杂交培育新型兔种。
你认为野兔和家兔能杂交吗?这个育种方案可行吗?一、隔离与物种1.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
2.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一旦形成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轻松判断马和驴交配能生出无生育能力的骡。
马和驴是同一个物种吗?骡是一个物种吗?提示:马和驴不是同一个物种,骡不是一个物种。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逐渐产生地理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基因交流。
(2)外因:不同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的作用不同。
(3)结果: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种的地雀。
2.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程1.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非自然选择。
2.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长期稳定和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3.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杭州高一检测)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物种中,物种是生物 ( )A.分类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基本单位C.繁殖的基本单位D.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A正确。
种群是生物进化、繁殖和存在的基本单位,B、C、D错误。
2.(2020·天津高一检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A错误。
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的生物多样性,B错误。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C正确。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低,D错误。
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
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进化出b、d、c,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d由a1进化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基因频率可能产生差异,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故C 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生物必修二中主要讲的是一些遗传和基因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梳理好一些生物知识点会对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二中主要讲的是一些遗传和基因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梳理好一些生物知识点会对高一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资料,供您阅读。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特点: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
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中⽣物(新教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协同进化与⽣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课后练习题第3节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第4节协同进化与⽣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标] 1.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
2.结合具体实例概述⽣物的协同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然状态下相互□01交配并且产⽣□02可育后代的⼀群⽣物称为⼀个物种。
2.隔离(1)□03不同物种之间⼀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04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05⽣殖隔离,例如马和驴交配产⽣不可育的螺,故马和驴为不同物种。
(2)□06同种⽣物由于□07地理障碍⽽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08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09地理隔离。
(3)地理隔离和⽣殖隔离都是指□10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然条件下基因不能□11⾃由交流的现象,这⾥统称为□12隔离。
3.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2)结论□2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种群与物种的关系(1)⼀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如同⼀种鲫鱼可以⽣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个个被陆地隔离的不同种群。
(2)同⼀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不同的亚种,进⽽形成许多个新物种。
问题探究如何判断两种动物是否是同⼀物种?提⽰:设计杂交实验,是否能产⽣可育后代,即是否存在⽣殖隔离。
问题探究⼆倍体西⽠和四倍体西⽠是不是同⼀物种?为什么?三倍体西⽠是不是⼀个物种?为什么?提⽰:不是。
因为⼆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的三倍体不可育,存在⽣殖隔离,所以不是同⼀物种。
三倍体西⽠不是⼀个物种,因为⾃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产⽣可育后代。
问题探究新物种的形成⼀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提⽰:不⼀定,但⼀定要经过⽣殖隔离,如低温造成某植株染⾊体加倍形成新物种,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例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发⽣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道的改变使同⼀种群的⽣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殖隔离,⽣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解题分析河道的改变使⼀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B、C两种群的⽣物成为了两个物种,A错误,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有关,还与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殖隔离,⽣殖隔离未必就⼀定源⾃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过程,D错误。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一、课标教学策略知识点教学突破策略学习技巧点拨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结合种群的概念让学生自学物种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物种结合种群概念自学物种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判断物种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二、知识体系梳理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是指能够在①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②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③自由交流的现象。
2.隔离包括④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⑤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⑥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⑦必要条件,⑧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⑨不同物种之间,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形成的原因是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三、预习效果检测1.(2014年绵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2014年岳阳月考)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