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励的艺术与方法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104.88 KB
- 文档页数:49
领导工作中正确使用激励艺术“七法”激励在领导工作中非常重要。
激励艺术把握得好,不仅能够使员工积极地、安心地工作,还能使员工自觉认同和接受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反之,组织将缺乏活力,死气沉沉,甚至如一盘散沙。
那么,如何有效地把握激励的艺术和技巧呢?一、激励的重点在“励”而非“激”“激”指“激发”、“激将”、“激起”、“激情”,是激发人的热情,激发人的动机,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励”指“奖励”、“鼓励”、“励志”,是及时奖励、鼓励人的正确行为,从而使人励志不断从事正确的行为。
“激”考虑的是行为的动机,“励”考虑的是行为的后果。
“激”是一种可能,一种方法,一种正向的行为诱导,让人愿意干、喜欢干、有信心干。
“励”是一种评价,一种反馈,一种正向的行为强化,让人自觉干、持久干、有创造性地干。
传统的管理将重点放在“激”上,虽然也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但却难以持久。
所以,现代的管理应该把激励的重点放在“励”上,不断强化员工的正确行为,持久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励”做的好,“激”才更容易。
如果只“激”不“励”或“励”做的不好,激励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激励的目的在“智慧”而非“激情”激励要调动人的激情,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念,但是激励的目的并非是“激情”。
因为过分强调激情,会出现许多只有激情、热情,苦干、累干、勤干、蛮干却不讲方法、不讲艺术、不讲科学、不讲效率的现象。
诸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以至于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实际上,激励的目的应该在调动人的智力和智慧上下功夫,只有将激情转化为勇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才能达到激励的真正效果。
三、激励“能干者”而非“忙碌者”工作忙碌是应该受到鼓励,但工作有能力并且有成效的员工更应该受到表扬和奖励。
因为有些员工加班加点,工作没有多干,却浪费了各种资源,还不便于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