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鸟啼》3篇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鸟啼一、说教材:(一)专题要求:《鸟啼》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文章。
本专题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作深层思考,启示学生珍爱生命。
(二)文章特点:《鸟啼》是英国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
该文写于1919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
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鸟儿啭鸣的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鸟啼这一动物的本能行为由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
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劳伦斯在本文运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将鸟人格化,把自然当人看待,展示了自己对死亡与再生独特的思考: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充分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止我们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不难想象,读这样的文章,浅层表象的内容可以理解,但对文字里透悟出的对“鸟啼”的象征意义、作者的生死观学生很难理解、体味并认同。
基于上述,本课教学将从两个层面上展开。
其一,文本层面,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内容;其二,思想层面,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了解“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说学情: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其他三篇文章的学习,他们对“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苏教版必修二《鸟啼》课文《鸟啼》课文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
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的清越的声音,使人惊讶。
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
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早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
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沉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
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
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
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
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
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
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
鸟啼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1913),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蛰伏3、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海蜇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鸟啼本课话题——乐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呢?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使人惊讶。
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
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点评:看到鸟儿的尸体,一般人想到的大多是生命的终结,而劳伦斯在鸟儿尸体的下面看到了涌动着的生命的源泉。
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命,生活中就会充满色彩.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14年5月17日,今天是我最后的化疗,妈妈决定放弃了,让我不要怪她,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呢!不尝试怎么就知道没有其他办法呢,我还不想死,我还小.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有不好的效果,我理解了……"2014年1月开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即使在化疗最痛苦的时刻,“最美癌症女孩”郑祺宁都会发布微博,记录自己在与淋巴癌抗争时的点点滴滴, 18岁女孩的美丽和清纯,以及面对死亡的淡定,让每一个关心她的网友都流泪。
笑对人生,方能坦然面对死亡。
坦然面对死亡,方能在生命的最后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方能体会向死而生的真谛。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
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
--伏契克2.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朗弗罗3.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雨果4.不管我到什么地方去,我是去找快乐的.我决不会到什么地方去找痛苦,因为我生来就是个寻欢作乐的人。
只有痛苦找到我头上,我才会痛苦.—-狄更斯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普希金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攫.住( )椋.鸟( )田凫.( )老饕.( )昊.天() 跌宕.( )炽.烈()笨拙.() 荆棘.( )苍穹.( )束缚.( )潺.潺( )窒.息()摇曳.()蔷.薇( )隐遁.( )残骸.( )阻挠.( )【答案】juéliánɡfútāo hào dànɡchìzhuōjíqión ɡfùchán zhìyèqiánɡdùn hái ná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闷⎩⎨⎧ 沉闷. 闷.热 (2)间错误! (3)悄错误!(4)创错误! (5)藉错误! (6)禁错误!【答案】 (1)mèn mēn (2)jiàn jiān (3)qiǎo qiāo (4)chuànɡ chuānɡ (5)jiè jí (6)jīn jìn2.语境辨析法(7)这孩子对老师的话横.( )竖不听,态度还蛮横.( )得很. 【答案】 (7)hénɡ hèn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错误!(2)错误! (3)错误!(4)错误! (5)错误! (6)错误! 【答案】 (1)鸠 鸩 (2)蛰 蜇 (3)骇 赅 垓 (4)拙 绌 茁 (5)涌 捅 蛹 (6)撕 嘶 厮(撕)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爆发·暴发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猛地发生”的意思。
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 2012届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应用体验之旅教案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凫(fú).椋鸟(jīnɡ).B.老饕(tāo).窒息(zhì).C.摇曳(yâ).隐遁(dùn).满身血迹(xuâ).蔷薇(qiánɡ).悄然而逝(qiāo).慰藉(jí).蛰伏(zhã).D.昊天(hào).潺潺(chán).作茧自缚(fù).攫住(juã).骇人听闻(hài).解析:A项,“椋”应读liánɡ;B项,“悄”应读qiǎo;C项,“藉”应读jiâ。
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垭口混沌热泪莹眶意志消沉 B.震撼瞅着焦躁回光反照受宠若惊 C.跌宕阴霾雾霭惊世骇俗判若两人 D.安谧炫目喷薄冰销雪化不折不扣解析:A项,莹—盈;B项,反—返;D 项,销—消。
答案:C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________。
(2)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家的观点、情感应该认真________,这样才能体会文章的妙处。
(3)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概念,对传统理论是一种________突破。
A.撤退捉摸抛弃C.消褪捉摸抛弃B.撤退琢磨扬弃 D.消褪琢磨扬弃解析:(1)句“队伍”应“撤退”。
(2)句的“捉摸”指猜测,多用于否定;“琢磨”指陈峻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鸟啼>>公开课教案〖作者/会员名〗caojinxin《鸟啼》简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曹金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分析“鸟啼”的启示;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
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鸟啼第二课时(练习与反馈)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PPT)活动体验:礼赞生命的高贵(一)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你见过生命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品格吗?(学生举例:战胜死亡,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奇迹的事例。
)自然界:小草从岩石下艰难的钻出脑袋蚂蚁在火堆中抱成团,惨烈地求生作品里:史铁生、海伦身残志坚,勇敢扼住命运的咽喉苏东坡、于谦身处逆境,或乐观洒脱或坚韧不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的心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的豪情生活中:田世国捐肾救母,死亡在爱心面前退却了佘艳,“我来过,我很乖”,她的生命在被捐助者身上得到了延续(设计意图:发散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力量,调动思维,多角度体会对生命的礼赞。
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候做些引导和示例。
不一定是生死的矛盾,体现对立势力中进步力量的努力即可。
上述例子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言。
)(二)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
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学生交流讨论)示例:⑴尊严: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⑵慈悲:浙江一位以捡破烂为生的妇女,先后收养了几十名弃婴,把他们抚养成人⑶奉献:上海有位工人,十几年来无偿献血五十多次⑷真爱:南京一位母亲用鲜血哺育孩子⑸独特:丁俊晖的成材路⑹勇敢:一位派出所所长为救群众力敌四个歹徒(三)为了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我们该做些什么?(补充:侗族寨王的故事)(PPT)师总结:要想让我们的生命高贵,首先是让我们的灵魂高贵起来。
尊严、慈悲、真诚、善良、勇敢、顽强、奉献等等美好的品质都能让我们的灵魂高贵起来,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
《鸟啼》教学目标: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外国作家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鸟啼》(板书)。
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18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二、检查预习:注音田凫fú椋鸟liáng 老饕tāo 慰藉jiè攫住jué笨拙zhuō束缚shù潜力qián 炽热chì跌宕diē dàng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四、文本研习: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鸟儿死亡场景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鸟啼》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本文充分肯定生命价值,顽强的生命意识,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通过本文学习,增强敢于战胜困难和黑暗的勇气、信心,勇于面向未来。
掌握本文行文思路,品味本文叙述、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品味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活泼、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及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从场景入手,层层深入的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及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
教学过程:导入:大家都听见过鸟啼,有些是笼子里的鸟,有些是野外的、林子里的鸟。
(鸟的种类很多),你觉得鸟的叫声好听吗?但你能听懂它的语言吗?今天我们走进英国作家劳伦斯写的散文《鸟啼》,听听鸟悦耳的叫声里包含着什么。
PPT 介绍作家劳伦斯。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字形、注解。
并思考:作者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 文本初探。
本文开头首先写了一个场景。
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鸟——血衣横陈、鸟肉吃净——因:持续严寒(1916—1917)清晨:南风(温暖、慰藉)午后:鸽声(缓慢、笨拙)黄昏:野鸟(微弱) 呼唤春天——惊讶夜晚:鸟儿(含糊、隐约)(清越、明快)冬后 每晨、每晚 (闪烁啼鸣) 新生活中 前 行 点评:以上写法做到了点面结合、详写和概写结合。
使鸟的叫声从复生到持续不断,让读者看到了鸟儿强大的生命力。
(2)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在观察这个场景中,为鸟的叫声的重新响起感到惊讶和喜悦,同时也在思考:A :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呢?B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 那么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回答?从原文中看是那句话作了回答?(答: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因为春天的到来,鸟儿就开始突然呼唤并前行。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问答的呢?请看下面内容。
原因:冬天抑制——寂默等待一天冰消雪化——银光闪烁 冬天巨浪——蛰伏潜力浪潮耗尽——突然显现不必注视 无须回忆冬天走开 放出歌声 即使凝视 也会啼鸣 新生造物 追赶上来喜悦禁不住啼唱颂歌点评:请结合文本探讨语言表达的技巧。
<<鸟啼>>公开课教案〖作者/会员名〗caojinxin《鸟啼》简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曹金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分析“鸟啼”的启示;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
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
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4、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补充: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
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三.活动体验:礼赞生命的高贵1、思想来源: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的作家,他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怀着憧憬。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的时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内发出的生的感叹,字里行间渗透着哲学的思辩和诗的意境。
2、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①学生举例:战胜死亡,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奇迹的事例都行。
如:植物中的草,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创造生命的奇迹;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人物中的史铁生,在厄运中艰难地奋进,用笔敲开写作的大门。
②教师体会:说说自己的例子。
3.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
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交流讨论)示例:⑴尊严: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⑵慈悲:浙江一位以捡破烂为生的妇女,先后收养了几十名弃婴,把他们抚养成人⑶奉献:上海有位工人,十几年来无偿献血五十多次⑷真爱:南京一位母亲用鲜血哺育孩子⑸独特:丁俊晖的成材路⑹勇敢:一位派出所所长为救群众力敌四个歹徒4.为了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我们该做些什么?(补充:侗族寨王的故事)四.写作实践:写出灵魂的感悟1.本文讲述的是抽象的道德,为什么我们并不觉得枯燥?(讨论)主要是由于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
2.请你把你讨论中所说的生命感悟也通过这样的手法写出来。
五.结语:是的,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高贵的,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拿出行动来维护我们生命的高贵,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快乐的笑语,充满欢畅的鸟啼。
让我们倾耳细听窗外那只画眉的低鸣……倾听鸟啼!鸟啼邳州市官湖高中高一语文组何付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己看着写吧,打字太累,省了)一、导入: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地坛古园,终于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解决了历代哲学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生与死。
(史铁生怎么认为的?有没有自然界的什么事物让我们也作此联想呢?学生大致可以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并且知道生命要坚强)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关于生与死的文章,一位作家在听到冬后的鸟啼后所悟到的一些道理。
――――板书《鸟啼》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考虑两个问题:a,解决生字词 b.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5分钟左右)三,(学生复述)大概是:听到鸟啼作者感悟四,问题设计:1,为什么鸟啼对作者有启示和思考?比如窗外的鸟叫会不会然让你也有这样的感悟?(不会,因为环境问题。
学生大致回答)是在什么环境下?(第一段和第二段开始,教师可以总结:在死亡的环境下,刚刚有了一点点的温暖)2,么鸟的叫声是怎么样子的?(二三四节,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咕咕叫的,微弱的;清越的,表现了生命的越来越强烈)3,生思考:在一种死亡的环境的笼罩下,出现了激昂清越的鸟啼;在《呱呱》中,主人公在冬夜的山顶,苦寂无人的时候,听到的一声声婴儿的啼哭,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大致可以说出鸟啼是生命的希望)是用什么手法得出的呢?(提示死亡的环境,鸟尸,学生可以说出“衬托,对比之类的话”就行了4,我们通过环境等方面看出了鸟啼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作者对此是怎样认识的呢?请用笔在文中划出作者感悟的话。
(第6节之后每段都有,让学生大胆的划吧)(这些基本上分成两种,即12节以前的,一句话总结:死亡的环境或者艰难困苦阻挡不了生的希望,有生的希望就应勇敢的活着;12节之后,关于生死问题)5,作者最终是通过鸟啼来说明他的生死观,那作者是怎么的生死观呢?(就是12节,教参上的解释太难懂了,可以解释成:当精神上死亡之后,即使是活着也已经死了,有了生的希望就能成长整个生命。
适当补充一些吧。
)6,由此来看,把鸟啼仅仅解释成“生的希望”好像还不太好,那么看了作者的生死观之后,鸟啼怎么解释才能概括他的观点?(从文中找,学生说也可以,引导一下:向死而生,面对死亡,应该有生的希望)7,我们在文中学习了作者的“向死而生”的精神,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什么事物让我们可能有这样关于生命的感悟?(青松,竹子之类的,让学生学习自然界的精神吧,学生很积极的,连哪个伟人曾以此为榜样都可以说出来的,一句话:鼓励)《鸟啼》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3、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海蜇蛰伏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
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