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作业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6
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加强采购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企业各部门的采购成本管理,包括物料采购、设备采购和服务采购等。
第三条采购成本管理应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企业采购政策和采购流程进行执行。
第四条采购成本管理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透明。
第二章采购成本管理职责第五条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由采购经理具体负责。
第六条采购部门应制定并完善采购成本管理制度和相关流程,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采购成本管理的规范落实。
第七条采购部门应做好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能力,并能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价格。
第八条采购部门应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采购成本,如集中采购、谈判或招标等。
第九条采购部门应依据企业的采购预算,合理规划采购投入和采购成本目标,确保采购成本符合预期。
第十条采购部门应对采购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和分析,提供有关数据和报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章采购成本管理流程第十一条采购成本管理流程包括采购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采购执行和成本分析等环节。
第十二条采购需求确认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确认采购的物料、设备或服务等需求。
第十三条供应商选择是指采购部门应根据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价格等指标,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筛选。
第十四条合同签订是指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交付条件。
第十五条采购执行是指采购部门按照合同要求,监督供应商履行合同,确保物料、设备或服务按时交付,并保证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成本分析是指采购部门对采购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用、运输费用等。
第四章采购成本管理措施第十七条采购成本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集中采购:采取集中采购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一、标准采购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请购第一条请购部门的划分。
各项材料的请购部门分工。
(1)常备材料:生产管理部门。
(2)预备材料:物料管理部门。
(3)非常备材料。
①订货生产用料:生产管理部门。
②其他用料:使用部门或物料管理部门。
第二条请购单的开立、递送。
(1)请购经办人员应依存量管理基准、用料预算,根据库存情况开立请购单,并注明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注意事项,经主管审核后依请购核决权限呈核并编号(由各部门依事业部别编订),“请购单(内购、外购)”附“请购物品寄送清单”送采购部门。
(2)需用日期相同且属同一供应厂商供应的统购材料,请购部门应以请购单附表,一单多品方式,提出请购。
(3)紧急请购时,由请购部门于“请购单”“说明栏”注明原因,并加盖“紧急采购”章,以急件递送。
(4)材料检验须待试车才能实施的,请购部门应在“请购单”上注明“试车检验”及“预定试车期限”。
(5)日常用品由物料管理部门按月依耗用状况,并考虑库存情况,填制“请购单”提出请购。
第三条免开请购单部分。
(1)下列总务性物品免开请购单,并可以“总务用品申请单”委托总务部门办理,但其核决权限另订,其列举如下:①贺奠用物品:花圈、花篮、礼物等。
②招待用品:饮料、香烟等。
③书报(含技术性书籍及定期刊物)、名片、文具等。
④打字、复印、报表等。
(2)零星采购及小额零星采购材料项目。
第四条请购核决权限。
(1)内购。
①原物料:请购金额预估在1万元以上者,由科长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1万元至5万元者,由经理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5万元以上者,由总经理核决。
②财产支出:请购金额预估在2000元以下者,由主管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2000元至2万元者,由经理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2万元以上者,由总经理核决。
③总务性用品:请购金额预估在1000元以下者,由主管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1000元至1万元者,由经理核决;请购金额预估在1万元以上者,由总经理核决。
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范文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定本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采购活动,包括原材料、设备、办公用品等各类物品和服务的采购。
三、采购成本控制原则1. 按需采购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避免过分囤积和闲置。
2. 经济高效原则: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性能稳定且长期可靠的供应商和产品。
3. 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采购成本、交货周期、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等因素,做出最优的采购决策。
四、采购成本控制流程1. 采购计划编制: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
采购部门负责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2.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通过招标、询价或者邀请供应商报价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 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度、质量管理体系、交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建立供应商评估档案。
4.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内容。
5. 采购执行:采购部门按照采购计划和合同要求,监督供应商按时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进行验收。
6. 采购成本核算: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成本的核算,包括物品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各项成本的计算。
7. 采购成本分析: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成本的核算结果,对各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 持续改进:根据采购成本分析的结果,采购部门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五、采购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1. 合理控制采购数量:根据市场需求、库存状况和销售预测等因素,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过剩和报废。
2. 严格控制采购价格:与供应商进行积极的谈判,争取更好的价格和优惠条件。
建立市场价格数据库,及时获取市场行情信息。
3. 优化供应商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技术实力、交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办法1. 引言物资采购是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了确保采购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2. 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原则在制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合理性原则:物资采购成本应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物资质量的前提下适度降低采购成本; - 透明性原则:采购成本的组成应明确清晰,避免隐性费用; - 简化性原则:采购成本的管理应尽量简化,避免过于繁琐的流程和程序; - 经济性原则:物资采购成本应符合公司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成本和供应链效率之间需取得平衡。
3. 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流程3.1 需求确认在进行物资采购前,需进行需求确认,明确所需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并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
3.2 供应商选择根据需求确认的结果,制定供应商选择标准和评估指标,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价格等方面,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3 价格谈判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和条件,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供应商,并达成供应协议。
3.4 采购执行根据供应商提供的采购合同,按照约定的条件和要求执行采购工作,确保物资的及时交付和供应商的履约。
3.5 成本监控与分析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需对采购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确保采购成本的控制。
3.6 采购成本评估完成物资采购后,进行采购成本的评估,比较实际采购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进行成本偏差分析。
4. 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指标为了评估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指标: - 采购过程中的物资价格指标:包括物资采购成本占比、物资采购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比较等; - 供应商评价指标:包括供应商价格竞争力、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等; - 采购成本偏差指标:通过比较实际采购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评估采购成本的节约效果; - 物资库存成本指标:包括物资库存周转率、物资库存占用成本等。
采购成本管理的方法采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和成本的总和,包括购买物品的费用、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
采购成本管理是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采购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实现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采购成本管理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供应商评估和选择:供应商是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可以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交货及时的供应商,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评估供应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价格、质量、交货能力、服务等方面。
2.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是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合理的采购合同管理,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采购合同应包括价格、质量、数量、交货时间等具体条款,同时应注重风险分担和违约责任的规定。
3.库存管理:库存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库存管理包括对库存水平的控制和优化、库存周转率的提高等。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库存占用成本、减少库存过剩和滞销,提高资金利用率。
4.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供应链为中心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优化,实现整体成本的降低。
在采购成本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方面。
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5.成本控制和分析:成本控制是采购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成本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对采购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浪费,提高采购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采购成本管理制度一、引言采购成本是企业采购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涵盖了采购物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管理费用等多个方面。
采购成本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益和效果,确保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采购成本管理的目标采购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强化供应商管理、优化供应链,并确保采购项目的合法合规。
具体目标包括:1.降低采购物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和效果;3.加强供应商管理,优选合作伙伴;4.优化供应链,降低库存成本;5.确保采购项目的合法合规。
三、采购成本管理的原则1.经济性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的供应商和产品,降低采购成本。
2.效率原则:通过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和间接成本。
3.合理性原则:采购成本管理应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4.管理原则:建立科学的采购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5.透明原则:采购成本管理应当透明、公开,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和公平性。
四、采购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4.1 采购成本测算方法采购成本测算是确定采购物品或服务各项成本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a. 直接成本测算直接成本指与采购物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通常包括:物料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关税等。
测算直接成本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明细进行计算。
估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市场价格等进行估算。
参考法:参考行业标准和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b. 间接成本测算间接成本指与采购物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通常包括:采购过程中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资金占用成本等。
测算间接成本的方法有:直接分摊法:根据各直接成本项目的比例进行分摊。
比例分摊法:根据各分摊因素的比例进行分摊。
经验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估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风电公司采购成本管理,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风电公司所有采购活动,包括设备、材料、服务、工程等。
第三条采购成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规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2. 经济性原则: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物资和服务;3. 有效性原则:确保采购物资和服务质量,提高采购效益;4. 透明性原则: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风电公司设立采购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采购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采购成本管理策略和措施;2. 审批采购计划、预算和合同;3. 监督采购过程,确保采购成本控制;4. 分析采购成本,提出改进建议;5. 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采购成本管理情况。
第六条采购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采购成本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编制采购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2. 招标、询价、谈判,选择优质供应商;3. 监督采购合同执行,确保采购质量;4. 分析采购成本,提出降低成本措施;5. 定期向采购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汇报采购成本管理情况。
第三章采购流程及控制第七条采购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 采购需求提出;2. 采购计划编制;3. 供应商选择;4. 招标、询价、谈判;5. 采购合同签订;6. 采购合同执行;7. 采购成本分析。
第八条采购成本控制措施:1. 采购计划编制: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避免盲目采购;2. 供应商选择:通过公开招标、询价、谈判等方式,选择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3. 采购合同签订:明确采购物资、服务、工程的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等条款,确保采购成本控制;4. 采购合同执行:监督供应商履行合同,确保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5. 采购成本分析:定期分析采购成本,找出成本过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九条采购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采购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采购成本控制情况;2. 采购效率;3. 采购质量;4. 供应商管理;5. 采购合规性。
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在现代商业环境下,采购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所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采购流程的高效与透明,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采购流程规划、供应商评估、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一、采购流程规划在建立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对采购流程进行规划。
这包括采购需求的明确、物料供应计划的制定以及采购流程的具体步骤等。
规范的采购流程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成本。
1. 采购需求明确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采购需求,明确采购物料的品种、数量、规格等基本要求。
只有明确的采购需求,才能够减少因为采购错误而引发的额外成本。
2. 物料供应计划制定根据采购需求,企业需要制定物料供应计划,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和数量。
通过合理的物料供应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大量库存积压导致的滞销风险和资金占用成本。
3. 采购流程步骤设计企业应当设计合理的采购流程步骤,确保每一步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需要明确采购的整个流程,包括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收货验收、付款等环节。
每一步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以确保采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供应商评估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企业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将供应链纳入成本控制管理的范畴中。
供应商评估应当涵盖多个方面,例如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价格竞争力等。
1. 供货能力评估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包括供应能力、交货期、库存能力等。
只有供应商能够按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企业才能够有效避免因为供货不足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2. 质量管理评估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价格竞争力评估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价格竞争力,确保采购价格处于市场合理水平。
通过与多个供应商进行比较,企业能够选择价格适宜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本制度是為了加強公司對采購成本的管理,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規范和加強采購行為,保證公司采購活動公開、公平、公正,保證公司利益不受損害而制定的。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全部采購活動。
包括設備、原材料、零部件、輔助材料、技術服務咨詢、實驗室設備設備、土地和建筑物修繕等采購項目。
第三條負責管理公司采購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采購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制定采购流程,落實职责。
并組織實施,以保障采购活动的效率和采购成本管控。
第四條采購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公司章程和本制度的規定進行,確保購買物品與實際需求相符。
第五條公司應當將采購成本控制和管理納入公司年度計劃,并進行監督、考核。
第六條公司應當定期審核采購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完善。
第二章采购成本控制第七條采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实现最低采购成本的同时确保采购品质。
第八條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采购交易费用、库存成本等。
第九條當公司建立了明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机制时,采购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成本控制预算和成本控制标准進行。
第十條采购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标准化采购流程和明确采购预算、采购价格协议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十一條采购活动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並且有一套完整的采购管理机制和流程。
第十二條采购管理應當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数据库,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定期对供应商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第十三條采购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确保采购合同的合法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條采购管理应当建立反欺诈监督机制,确保采购活动不受欺诈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采购流程第十五條采购流程应当包括采购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采购谈判、合同签订、采购监督等环节,确保采购活动的规范进行。
第十六條采购流程应有明确的流程节点,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应当明确规定。
第十七條采购流程应当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采购活动的高效进行。
成本管理作业1单选题:CBDCDDBADB多选题:ABDABCDBCDBEACDABCABCDEABDABCBD判断题:ⅹ√ⅹⅹⅹⅹ√ⅹⅹ√思考题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答: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计3.(2)按(6)4.答:管如纺织、计算题1.答案1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 A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4800×1.25=6000(元)B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3200×1.25=4000(元)答案2:A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600×8=4800B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800×4=3200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A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4800×1.25=6000(元)B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3200×1.25=4000(元)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
该月完工产品140件。
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1)第一道工序完工率=70%×50%=35%第二道工序完工率=70%+30%×50%=85%(2)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35%=105(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85%=255(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5+255=360件(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2.7=972(元)20%。
采购部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案具体工作由成本组负责,工作内容包含:产品的价格分析、价格谈判、价格核定、供应商比例制定、整机成本分析及测算;●技术部:负责提供产品的技术资料、产品图纸等;●财务部:负责供应商产品挂帐、付款、现金件报帐;一、作业流程1、新产品供应商根据我司技术要求提供产品报价单,成本组对供应商报单进行审核、核算后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公司领导同意后签订价格协议。
2、新产品价格核定流程图yesno3、老产品根据《卓创咨询》提供原材料成本月度报表对于前期核定的老产品基价重新核实,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合理的价格进行调整,必要时核定固定的定价模式,流程图同上图;4、老产品涨价由于原材料上涨、技术更改品质提升或其实因素供应商提出涨价的产品,需供应商提出书面涨价申请书,写明涨价原因,成本组审核与供应商议价达成一致性,形成固定的调价模式,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核定价格合同或备忘录,流程图同上图;5、整车成本(1)供应商供货比例公司必须定期招开一次比例讨论会(一个月),涉及部门为供应商管理部成本组、计划调拨部、质量中心、摩托车研究所,由供应商管理部成本组牵头组织召开。
供货比例一经确定后计划调拨部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综合管理部或是纪检委负责监督考核,如不按比例执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由计划调拨部承担(在充许范围内不予考核);(2)基础成本核算成本组根据技术部提供的基础BOM表(产品物料清单)以及公司制定的供货比例核算整车基础成本;(3)配置变化成本核算配套成本组根据技术部提供的技术状态表进行成本核算;6、零星(新车型,新产品)采购价格在储备资源库中选取1-2家供应商联系方式,成本组议价(也可以寻求其它供应资源),分析对比价格合理后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采购。
二、具体管控方案如下1、及时了解市场原材料价格和月度趋势分析,依据行情价格涨落,有效控制部件价格。
与技术部门建立完整的沟通机制,及时对改型部件进行成本核算。
采购成本管理的方法采购成本管理的方法1. 定价方法•成本加成法–以商品成本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上成本以及利润来定价。
–优点:简单易行,能够确保利润。
–缺点:不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可能导致价格过高而减少销量。
•差额分析法–按照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来确定定价。
–优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调整。
–缺点: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可能导致价格过高或过低。
•市场定价法–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确定定价。
–优点: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满足消费者需求。
–缺点:需要对市场进行准确分析,风险较大。
2. 库存管理方法•JIT(Just In Time)管理法–通过准确预测和精确控制库存,避免过多存货和成本浪费。
–优点:减少库存成本和仓储成本。
–缺点:对供应链和生产计划的要求较高。
•ABC分类法–根据物品的重要性和库存数量来划分ABC类别,实现分类管理。
–优点:能够优先管理重要物品,提高效率。
–缺点:分类划分的依据可能存在主观性,需要不断优化。
•定期盘点法–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优点:能够发现库存差异和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缺点: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最优订货量方法–根据经济订货量模型确定最佳订货量,使得总成本最小。
–优点:有效避免过多或过少订货带来的成本浪费。
–缺点:需要准确的需求预测和供应商协调。
3. 供应商管理方法•多元化供应商法–寻找多个供应商,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减少采购风险。
–优点:能够选择性更好的供应商,提高采购效果。
–缺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寻找和管理。
•供应商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期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
–优点:能够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提高采购效率。
–缺点:评估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需要不断优化。
•供应链管理方法–管理整个供应链网络,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客户等。
–优点:能够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
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A.目的:为加强采购成本管理, 降低采购成本消耗, 节省公司的采购资金, 现根据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规定,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制度。
B.适用范围:采购部采购成本控制相关事项均须参照本制度执行。
C.内容:一、采购成本控制的管理职责1.采购总监具体负责指导、监督采购成本控制工作。
2.采购部成本中心负责采购成本具体控制工作。
3.采购部其他人员及其他部门需配合执行本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二、采购成本控制要点公司采购成本控制包含对采购申请、计划、询价、谈判、合同签订、采购订单、物资入库、货款结算等采购作业全过程的控制。
采购部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明确采购成本控制关键点, 具体如下所述。
1.确定最优的采购价格。
2.确定合理的采购订货量。
3.采购付款控制。
三、采购计划控制1.常用物质的采购计划由采购部根据仓库申请、库存情况制订, 经采购部经理审核后报采购总监审批。
2.其他用料的采购计划由采购部根据各部门的采购申请制订, 经采购部经理审核后报采购总监审批。
3、采购部在实施采购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采购计划。
若采购计划变更,必须由采购总监签字确认后方可执行。
4、未列入采购计划内的物资一般不能进行采购。
如确属急需物资, 应填写《应急采购申请表》, 经公司总经理审批、采购部核准后方能列入采购范围。
四、采购价格控制1.采购方式包括招标采购、供应商长期定点采购、比价采购等。
采购部应将各种采购方式进行对比, 找出成本最低的采购形式组合, 降低采购成本。
2、采购部在确定采购价格时, 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询价利用网络、行业协会、市场采价等多种渠道, 快速获取市场最高价、最低价、一般价格这三类信息, 从而保障采购询价效率。
(2)比价分析各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规格、品质、性能等信息, 建立比价体系。
(3)议价采购部根据底价资料、市场行情、采购量大小和付款期的长短等因素与供应商议定出合理的价格。
3.对于定价物资的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定价执行, 如果实际采购价格高于最高限价, 则必须获得相关人员的确认和总监的批准, 如未经批准擅自调整价格的给予经办人一定比例的罚款。
采购成本控制的管理办法一、引言采购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的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采购成本控制的管理办法。
二、制定明确的采购策略制定明确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因采购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成本。
一个有效的采购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商评估与管理: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项应覆盖供应商的信誉度、产品质量、价格和交付能力等各个方面,并建立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机制,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
2.采购策划与优化: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采购规划,并根据市场变化和供应商情况进行采购策略的优化调整,以确保采购效率和成本最小化。
3.合同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和供应商的履约,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额外成本。
三、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优化和管理,旨在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的方面:1.信息共享与协作: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2.库存管理: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机制,避免库存的积压和浪费,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采购成本。
3.物流优化:企业应关注物流环节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减少物流环节的成本开支。
4.产品质量管理: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供应商的配合度。
四、采购成本数据分析与监控采购成本数据分析与监控是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采购成本数据的分析和监控,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采购成本的变化和波动,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制度范文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和优化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降低采购成本,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采购活动,涵盖各类物资、设备、服务等采购以及相关的各类费用。
三、采购成本管理职责1. 采购部门:(1)负责编制和执行采购计划,协调各部门的需求;(2)根据采购计划,开展市场调研和供应商评估,确保选择优良的供应商;(3)进行供应商谈判和合同签订,确保采购合同的合理性和风险控制;(4)制定和执行采购预算,确保采购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5)监督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6)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2. 财务部门:(1)协助采购部门进行采购预算的编制;(2)审核采购合同,确保采购成本的合理性;(3)对采购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建议;(4)监督采购费用的支付和报销,防止采购成本的滥用。
四、采购成本控制措施1. 采购计划的合理性:(1)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2)优先选择价格合理、品质好的供应商;(3)合理安排采购时间,避免恶性竞争和价格上涨。
2. 采购合同的合理性:(1)明确约定采购内容、数量、价款、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2)注意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保障采购权益;(3)加强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评估和监督。
3. 采购成本的核算和分析:(1)建立完善的采购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并提出控制建议;(3)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
4. 采购费用的控制:(1)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费用控制制度,规范各类费用的核算和报销;(2)强化费用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费用开支,避免超支;(3)加强对费用支付的监督,防止费用的滥用。
五、采购成本管理的考核与奖惩1. 考核方式:(1)根据采购成本的控制情况和效益,定期进行绩效评估;(2)考核内容包括采购成本的控制情况、采购效率、供应商管理等。
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在企业采购活动中实施成本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工作,确保采购活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采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办公用品采购等。
三、成本管理的原则1.经济合理性原则:采购活动必须经济合理、价格合理,并与采购目标和企业战略一致。
2.实时管控原则:及时掌握和监控采购成本的变化,确保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数据为基础原则:采购成本管理必须以准确的数据为基础,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四、采购成本管理流程1.采购需求确认:根据业务部门和项目组的需求,确认采购需求,并明确成本预算。
2.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成本合理、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3.采购合同谈判和签订:与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确保采购价格、付款条件等符合成本管理要求,并签订采购合同。
4.供应商管理和履约:对供应商进行合同约束和履约管理,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5.采购成本核算和分析:根据实际采购情况,对采购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查找成本管控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6.成本管理报告和决策:根据采购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编制成本管理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进行决策和优化。
五、关键控制点1.成本预算控制:确保采购活动的成本预算合理,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
2.资金支付控制:对采购款项支付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按照合同约定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付款。
3.供应商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商合同管理制度,对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权益进行保护和约束。
4.采购成本核算和分析:建立完善的采购成本核算体系,对采购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分析。
5.数据监控和分析:建立数据监控和分析机制,及时了解并分析采购成本的变化情况。
六、责任与执行1.企业高层:负责制定采购成本管理的战略和目标,并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采购成本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方方面面。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采购成本管理。
有效的采购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采购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在采购成本管理中,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是首要任务。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评估。
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信誉度、质量管理能力、交付能力以及价格竞争力等。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供应商,以确保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
二、合理定价与谈判合理定价与谈判是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定价来确保自身的利益,并寻求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企业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并寻求供应商的配合和支持。
通过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一个双赢的价格协议,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采购计划与库存管理科学的采购计划与库存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采购计划,预测和安排采购活动,避免因采购不当而导致的库存积压和浪费。
此外,通过库存管理,企业可以掌握库存水平,避免缺货和过多的库存,从而降低存储成本。
四、供应链优化与合作供应链优化与合作是采购成本管理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的流程和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和采购周期。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展开合作,实现规模效应,共享资源,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五、数据分析与绩效评估数据分析与绩效评估是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监控和评估采购过程的成本和绩效。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成本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采购策略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管理。
六、风险管理与合规性风险管理与合规性是采购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企业需要识别和评估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成本管理作业1单选题:CBDCD DBADB多选题: ABD ABCD BCD BE ACD ABC ABCDE ABD ABC BD判断题:ⅹ√ⅹⅹⅹⅹ√ⅹⅹ√思考题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答: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 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记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
(2)将应计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哪几种分配方法?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有:(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3)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法;(5)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定额比例法;(7)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4.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各自适用的条件:(1)品种法。
品种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对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如果生产规模较小,或者按流水线组织生产,或者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是集中封闭式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
例如砖瓦厂、造纸厂和中小型水泥厂等。
(2)分批法。
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对于新产品的试制、工业性修理作业和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等也可以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分步法。
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
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 000元。
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
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答案1:A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600×8=4 800 B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800×4=3 200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 000÷(4 800 3 200)=1.25 A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4 800×1.25=6 000(元) B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3 200×1.25=4 000(元)答案2: A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600×8=4 800B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800×4=3 200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 000÷(4 800+3 200)=1.25A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4 800×1.25=6 000(元)B产品应分配负担甲材料费用=3 200×1.25=4 000(元)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
该月完工产品140件。
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 900元,加工费用1 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1)第一道工序完工率=70%×50%=35%第二道工序完工率=70%+30%×50%=85%(2)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35%=105(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0×85%=255(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5+255=360件(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2.7=972(元)(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成本管理作业2单选题 CBDDA ABACA多选题 ABCD ABCDE ABD CE ABDE DE ADE ACD ACE BE判断题ⅹ√√ⅹⅹ√ⅹ√√ⅹ计算题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为20%。
要求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答:目标成本=2000×3000×(1-10%)/(1+20%)=4500000(元)2.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得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答: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本年收入=84000÷40%=210000(元)单价=210000÷14000=15元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2000(单位)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3.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单位:元(1)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不能用于其它方面,C产品应否停产?(2)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15000元,C产品应否停产?(1)不应停产。
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10000元大于零,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
(2)应停产因为停产后新增业务获贡献边际15000元,大于现有生产所贡献边际10000元。
4.某企业每年需用某零件3000件,一车间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发生的成本如下:变动生产成本2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追加工具一套,价值4000元。
如果外购,每件单价为8元,同时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2000元。
要求做出外购与自制的决策。
外购成本=8×3000=24000元自制成本=20000+4000+2000=26000元自制成本>外购成本应外购,这样可节约成本2000元思考题1.成本预测具有哪些特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成本预测有三特点:1:预测过程具有科学性2:预测结果具有近似性3:预测结果具有可修正性方法:1:定量预测方法2:定性预测方法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答:应用主要包括:保本预测、保利预测和风险条件下的成本预测。
3.日常成本决策中应该考虑哪些相关成本?折旧费是相关成本还是无关成本?答:差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重置成本折旧费是相关成本4.综合资本成本和边际资本成本有何不同?答:综合资本成本反映的是现有资本水平或某项目、某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边际资本成本反映的是新增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水平。
成本管理作业3单选题 ACCDB BDABC多项选择 ABCDE ACD ABCE ABC ACE ABE ABC ACE ABE AE判断题ⅹ√ⅹ√√ⅹ√√ⅹ√思考题1.企业为什么要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答:编制成本计划是为了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对于宏观管理和调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制造费用计划、期间费用预算、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方案2.在编制成本计划时,为什么要先编制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答:因为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它所发生的费用应分配到各受益的单位和部门的产品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中去。
只有先将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编制完,才能编制其他车间和部门的成本计划。
3.什么是商品产品成本表?商品产品成本表的结构如何?答: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商品产品成本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的本月实际产量、本年累计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月实际单位成本、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月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月总成本、本月实际总成本、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
4.如何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如何进行成本最优化选择?答:1、企业历史最高水平法2、本行业先进水平法3、目标确定法4、技术测定法企业在选择最优控制方案时。
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考虑问题,而不能仅考虑某个步骤,磨个环节,某个时期的利益和得失。
5.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考核?成本考核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成本考核的指标有哪些?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缺陷有哪些?答:1.评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2.评价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激励责任中心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原则:1、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依据2、以企业的计划为标准3、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指标:1、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缺陷:1、缺乏全面性2、缺乏准确性3、缺乏一致性4、缺乏科学性5、缺乏公正性6.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何?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替代顺序如何确定?答: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地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地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程序:(一)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二)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从而形成两个指标体系(三)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四)计算替代指标(五)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六)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替代顺序: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各因素的替代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