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热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72
煤热解原理煤热解是指煤在高温下分解为煤焦油、煤气和焦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将煤加热到高温,使其内部的化学键断裂,从而释放出各种化合物。
煤热解是研究煤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也是煤化学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过程之一。
煤热解的原理是基于煤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煤是一种含碳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少量的硫、氮等元素。
煤中的碳是其主要组成元素,占据了煤的大部分质量。
当煤加热到高温时,其内部的化学键会发生断裂,从而产生各种气体和液体产物。
煤热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干馏和蒸馏。
在干馏阶段,煤中的挥发分开始被释放出来,形成煤气和煤焦油。
煤气主要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组成,而煤焦油则是一种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液体。
在蒸馏阶段,煤焦油继续分解,产生更多的煤气和焦炭。
焦炭是煤热解的固体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碳。
煤热解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分布和性质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较低的温度和短的反应时间会产生较多的煤焦油,而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则会产生较多的煤气和焦炭。
此外,煤热解的反应速率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煤热解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煤焦油可以用作涂料、沥青、染料、塑料等的原料,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煤气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供热等,也可以用于合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焦炭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还原剂和燃料,也可以用于制造电极、碳素材料等。
煤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煤热解的机理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煤热解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煤热解也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煤热解是一种重要的煤化学过程,通过加热煤使其分解产生煤焦油、煤气和焦炭。
煤热解的原理基于煤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通过断裂化学键释放出各种化合物。
煤热解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煤热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当前煤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是指将煤在高温下进行加热分解的过程,主要产物包括固体焦炭、液体焦油和气体。
煤热解是煤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源(比如煤气、煤油等)或原料(比如焦炭)的关键步骤。
煤热解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固相热解和气相热解。
固相热解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煤内部的有机物开始分解,产生焦炭和焦油。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煤的表面和内部孔隙中,煤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低分子有机物。
固相热解的温度一般在300-500℃之间,与煤的种类和热解条件有关。
首先是煤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热解特性,比如煤的挥发分含量、焦炭含量和灰分含量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煤的热解速率和产物分布。
其次是热解温度。
温度是影响煤热解速率和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煤的热解速率会增加,产物中液体焦油和气体的比例会增加。
还有热解时间。
热解时间也会对煤的热解过程产生影响,在一定的温度下,热解时间越长,煤的热解程度越深,产物中的液体焦油和气体的比例会增加。
反应压力也会对煤热解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高压条件下,焦炭和焦油的产率会增加,而气体的产率会减少。
煤热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这些因素对煤热解的影响,有助于优化煤热解工艺,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字】精品第五章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是指煤在一定的加工工艺条件下或某些转化过程中呈现的特性。
如煤的黏结性、结焦性。
第一节煤的热解一、热解过程1.煤的热解定义将煤在惰性气氛中(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煤焦油)和固体(半焦或焦炭)的复杂过程称为煤的热解(pyrolysis)、或煤的干馏、煤的炭化(carbonization)。
2.煤的热解分类按热解终温分三类:低温干馏(500~)中温干馏(700~)高温干馏(950~)3.煤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室温~活泼分解温度Td(300~350℃)即煤的干燥脱吸阶段。
煤的外形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以前脱去煤中的游离水;120~脱去煤所吸附的气体如CO、CO2和CH4等;在以后,年轻的煤如褐煤发生部分脱羧基反应,有热解水生成,并开始分解放出气态产物如CO、CO2.H2S等;近时开始热分解反应,有微量焦油产生。
烟煤和无烟煤在这一阶段没有显著变化。
(2)第二阶段:活泼分解温度Td~600℃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活泼分解。
以分解和解聚反应为主,生成和排出大量挥发物(煤气和焦油)。
气体主要是CH4及其同系物,还有,为热解一次气体。
焦油在时析出的量最大,气体在450~时析出的量最大。
烟煤在这一阶段从软化开始,经熔融、流动和膨胀再到固化,出现了一系列特殊现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产生了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
(3)第三阶段(600~1000℃)又称二次脱气阶段。
以缩聚反应为主,半焦分解生成焦炭,析出的焦油量极少。
一般在时缩聚反应最为明显和激烈,产生的气体主要是H2,仅有少量的CH4,为热解二次气体。
随着热解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约在750~,半焦进一步分解,继续放出少量气体(主要是H2)。
同时分解残留物进一步缩聚,芳香碳网不断增大,排列规则化,密度增加,使半焦变成具有一定强度或块度的焦炭。
什么是煤解热?据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唐宏青介绍,煤热解,也称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把煤里面的焦油和煤气蒸发出来,得到焦油、煤气、兰炭的过程。
煤热解与煤液化、煤气化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工艺不同。
煤液化是将煤在高温下加氢裂解;煤气化是煤在高温条件下,以氧气、水蒸气或氢气作气化剂的一种反应;煤热解是一种加热蒸发的过程。
其次是得到的产品不同。
煤液化得到的是柴油、汽油;煤气化得到的是气体,比如煤气;煤热解能得到3种产品:焦油、煤气、兰炭。
此外,与煤气化比,煤热解产出的煤气量少;与煤液化相比,煤热解得到的燃料油比重大、密度高、十六烷值低,质量不如煤液化的好。
该技术最早产生于19世纪,起源于德国,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制取煤焦油,也用于生产炼铁用焦炭和燃料气,由于该技术的能源转化率很高,一直被国内外认为是与煤气化、煤液化并列的第三种煤炭转化技术。
CCIN记者通过查阅科技文献发现,煤热解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但受技术所限,生产的产品比较简单,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和蜡。
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煤热解趋于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出于战争目的,建立了大型煤热解厂,以褐煤为原料生产煤焦油,再高压加氢制取汽油和柴油。
战后,由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煤热解再次陷于停滞状态。
煤热解在我国的历史也很久远。
早在1865年9月,英商就在我国上海的苏州河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煤气厂,建设了水平式煤热解炉,向公共租界供应煤气。
此后,繁华的外滩、南京路一带开始启用煤气路灯,取代了早期的煤油灯。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很多城市用的煤气还是通过煤热解产生。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煤热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主要是为了将其产业化,用于发展煤化工,洁净高效综合利用煤炭。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生产兰炭方面,北京石油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先后开发了不同工艺的煤热解技术。
煤热解是煤转化的关键步骤,煤气化、液化、焦化和燃烧都要经过或发生热解过程。
在不同的工艺中,煤热解的加热速率和环境气氛是不同的。
煤炭高温焦化(温度在950℃左右)在19世纪初已有生产,长期以来其主要目的是生产炼铁用焦炭和燃料气,烃类液体产率约为煤重的5%,作为其副产品,煤焦油蒸馏物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
煤的热解也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煤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煤热解的结果是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等产品,尤其是低阶煤热解能得到高产率的焦油和煤气。
焦油经加氢可制取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是石油的代用品,而且是石油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化工原料。
煤气是使用方便的燃料,可成为天然气的代用品,另外还可用于化工合成。
半焦既是优质的无烟燃料,也是优质的铁合金用焦、气化原料、吸附材料。
用热解的方法生产洁净或改质的燃料,既可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煤中所含的较高经济价值的化合物,具有保护环境、节能和合理利用煤资源的广泛意义。
总之,热解能提供市场所需的多种煤基产品,是洁净、高效地综合利用低阶煤资源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各国都开发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煤炭热解工艺技术。
中国煤化工行业又出新闻:一种已经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煤化工技术——煤热解居然老树开新花,带起了一股研发与上马热潮。
作为一种老工艺,煤热解为何引起了业内的重新关注?其作为一条传统工艺,用于发展新型煤化工又是否可行?针对这些问题,CCIN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因经济价值不高久被冷落。
煤热解原理(一)煤热解什么是煤热解煤热解是一种将煤转化为有用化学品和能源的过程。
它是一种煤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对煤进行加热分解,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
煤热解原理煤热解的原理是在充分加热的情况下,煤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副产品。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脱挥发分:在煤热解过程中,首先煤中的挥发分会被蒸发出来,形成煤气。
这个过程被称为脱挥发分。
2.减挥发分:继续升温将煤中的有机质分解为液体和固体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煤减挥发分。
3.炭化反应:在高温下,煤中的碳会逐渐形成炭化物。
这个过程类似于煤变为焦炭的过程。
煤热解产品煤热解可以产生多种产品,包括以下几类:1.煤气:煤热解过程中,脱挥发分释放出的气体可以被收集,经过净化后可用于发电、供热等用途。
2.煤焦油:煤热解过程中,减挥发分产生的液体产品。
煤焦油可以用于制备化工原料、润滑油等。
3.煤焦炭:煤热解过程中,炭化反应产生的固体产物。
煤焦炭常用于炼钢、制造电极等领域。
煤热解技术应用煤热解技术在能源和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煤热解发电:通过煤热解产生的煤气,可以用于发电,减少对传统燃煤发电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煤热解化学品制备:通过煤热解产生的煤焦油,可以制备出各种化工原料,例如苯、甲醇等,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
3.煤热解炼钢:煤焦炭作为高质量的炭素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炼钢过程中,提高了炼钢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煤热解的优势和挑战煤热解作为一种煤化学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挑战:优势:•能源多样化:煤热解可以将煤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化工原料多样性:煤热解可以产生多种化工原料,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低碳排放:煤热解过程中可以控制废气中的排放物,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挑战:•高温高压条件:煤热解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对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较高。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下,煤发生气化和裂解反应,产生煤气、液体和固体残渣等化学物质的过程。
热解反应中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对煤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之外,还是一类重要的原料,可以用来制备燃料、化工原料和高值化学品等。
1. 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中分为五个阶段:加热期、干馏期、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反应期和残渣炭化期。
第一阶段:加热期加热期是煤在300°C以下的温度区域中快速升温的阶段,此时,煤中空气和水被去除,挥发物含量增大,质量减轻。
第二阶段:干馏期干馏期是煤在300°C~500°C温度区域内发生蒸馏的阶段,此时,煤转化为蒸馏气和干馏残炭两部分,其中,蒸馏气主要是低级烃和气体,有些能够进一步转化为液体,干馏残炭是具有活性的炭。
第三阶段: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蒸馏期是煤在500°C~700°C温度区域内发生煤焦油的蒸馏阶段,此阶段煤焦油的生成速度比干馏残炭的生成速度更快。
第四阶段:煤焦油反应期煤焦油反应期是指煤在700°C~900°C的温度区域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阶段,此时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大量各种碳氢化合物,包括乙烯、苯、甲苯、萘等烃类化合物。
第五阶段:残渣炭化期残渣炭化期是指煤在900°C以上的高温下,固体残渣中的有机物开始炭化,生成焦炭、热裂产物等,炭质组分基本稳定,反应也基本结束。
2. 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煤种、煤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
(1)煤种由于不同煤种中化学组分差异很大,因此煤种对煤热解反应影响很大。
比如,烟煤中水分、灰分、硫分较高,而焦煤中挥发分较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煤热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分布。
(2)煤粒度煤颗粒大小会影响先进的热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进而影响煤热解反应。
当煤炭颗粒越小时,热传递和质量传递速率就越快,因此煤粉中具有明显的爆炸性。
煤热解和低阶煤热解
煤热解,也被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是一种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对煤进行加热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会在不同的温度下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
煤热解的结果是生成煤气、焦油、焦炭等产品。
焦油可以进一步加工成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等石油替代品,而煤气则是一种方便使用的燃料,可以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
低阶煤热解是煤热解的一种特殊情况,主要针对的是低阶煤,如褐煤和次烟煤等。
这些煤种资源丰富,具有挥发分高、反应活性高的特点。
低阶煤热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煤中的高附加值的油气成分以及高碳含量的半焦产品,实现低阶煤的分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
低阶煤热解后的半焦化学性质稳定,适合于长距离运输,同时热值较高、S、N含量较低,相比于直接燃煤更加高效清洁。
煤热解和低阶煤热解在技术和应用上也有所不同。
煤热解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煤种及目标产品的高温热解(炼焦)及中低温热解技术。
而低阶煤由于其特殊的煤质结构,适宜进行中低温热解。
目前,国内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低阶煤热解技术,如内热式直立炉热解工艺等。
总的来说,煤热解和低阶煤热解都是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但低阶煤热解更注重于获取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清洁燃料,实现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具体来说,煤热解是指将煤加热至800℃以上,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煤中的有机质发生裂解、气化、重聚等反应,最终生成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水蒸气、氢气和一些杂质气体)、液体(焦油或煤焦油)和固体(焦炭)。
煤热解反应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初期热解和后期热解。
初期热解是指在煤加热初期,煤中的物质开始发生裂解,生成气体和液体产物。
后期热解是指在煤加热的后期,固体产物开始生成,主要是焦炭。
初期热解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裂解、气化、重聚等多种反应。
煤热解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煤种、加热速率、压力、缺氧程度等。
1. 温度:温度是煤热解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煤的热解反应速率,提高产物的气化率和液化率。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焦炭的产量减少,气体和液体的产量增加。
2. 煤种:不同的煤种具有不同的热解特性。
煤的热解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和结构。
低变质煤的热解活性较高,产物的收率较高;高变质煤的热解活性较低,产物的收率较低。
4. 压力:压力对煤热解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体产物的产量和组成上。
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产物的产量增加,而水蒸气和高分子量烃类产物的产量减少。
5. 缺氧程度:缺氧程度是指煤在加热过程中氧气的供应情况。
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对煤热解反应的产物分布和产率产生影响。
在完全缺氧的条件下,煤主要经历气化和液化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和液体产物。
而在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煤会生成较多的焦炭。
煤热解反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热分解可分为哪⼏个阶段?
炭化是活性碳制造过程中主要热处理⼯序之⼀。
炭化是指在低温下煤及煤沥青的热分解、固化以及煤焦油中低分⼦物质的挥发,后者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进⾏。
根据加热温度,煤的低温热分解过程⼤致可分为以下⼏个阶段:
1.120℃放出外在⽔分和内在⽔分,称为⼲燥阶段;
2.120-300℃放出热解⽔,形成⽓态产物,如⼆氧化碳、⼀氧化碳、硫化氢等,并有微量焦油析出,称为开始热解阶段;
3.300-550℃⼤量析出焦油和⽓体,⼏乎全部焦油均在此温度范围内析出。
在这⼀阶段放出的⽓体中主要为甲烷及同系物,此外为热分解的⼀次⽓体。
粘结性烟煤在这⼀阶段则经胶质状态转变为半焦,称为胶质体固化阶段。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将煤在高温和缺氧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分解的过程。
在煤热解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
本文将介绍煤热解的反应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煤热解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馏、气化和炭化。
在干馏阶段,煤中的挥发分开始脱除,产生气体和液体产物。
在气化阶段,煤中的碳氢化合物继续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在炭化阶段,煤中的残留物开始裂解,产生固体炭和焦炭。
1.温度:温度是影响煤热解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煤的结构改变和分解反应的进行。
在不同的温度下,煤的反应产物和产率也会有所不同。
2.煤种:不同种类的煤在热解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反应行为。
无烟煤和褐煤在热解过程中会产生较少的焦炭和较多的气体产物。
煤种的选择对于煤热解过程的结果至关重要。
3.压力:压力可以影响煤热解过程中气体产物的生成和分布。
较高的压力可以促进气体生成的速率和产量。
4.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煤在热解过程中所停留的时间。
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增加煤的分解程度,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液体产物。
反应时间对于煤热解的产物分布和产率具有重要影响。
5.催化剂:催化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煤热解的反应路径和产物分布。
一些催化剂可以促进煤的分解和气体产物的生成。
煤热解是一种复杂的反应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调节,可以实现对煤热解反应的控制和优化,提高对煤热解产物的利用效率。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是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产物的化学过程。
煤热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煤的性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 煤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干馏和气化。
干馏是指煤在没有外源热量的条件下分解产生焦炭、气体和一小部分液体。
气化是指煤在外源热量作用下与气体反应,生成可燃气体。
煤热解过程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工业设备进行。
2. 影响因素(1)煤的性质:煤的性质对热解反应有较大影响。
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越多。
煤的结构也会影响热解过程,具有较高芳香环含量的煤更容易进行干馏反应。
(2)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只有干馏反应发生,并产生一小部分液体产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化反应逐渐增加,气体产物的生成增加。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指热解过程中煤与高温条件接触的时间。
一般来说,反应时间越长,煤受热程度越高,产物的生成率也越高。
但是过长的反应时间会导致气体产物的热解成焦炭和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使得气体产物的质量下降。
(4)反应气氛:反应气氛对煤热解反应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煤在惰性气氛中的热解活性较弱,而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煤更容易进行气化反应,产生有用的气体。
(5)催化剂:添加适量催化剂可以促进煤热解反应,提高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生成率。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和酸性催化剂等。
(6)煤的粒度:煤的粒度对热解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较细的煤颗粒更容易受热,热解反应更为彻底。
粗颗粒煤热解反应的速率较慢。
煤热解反应受到煤的性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氛、催化剂和煤的粒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优化煤热解反应过程,提高气体产物的质量和产率,为煤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煤炭热解技术
煤炭热解技术是指将煤炭加热至一定温度下,在没有氧气或氧气限制的条件下,使煤炭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煤炭热解技术通常被用于生产煤焦油、煤气和煤焦等产品。
煤炭热解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干馏:将煤炭加热至500-1300摄氏度,使煤炭中的挥发分
和部分可燃物质被释放出来,形成煤焦和煤气。
此过程常用于炼焦过程中。
2. 流化床热解:通过将煤炭悬浮在气体或液体载体中,以流化床方式进行加热,使煤炭与载体进行固液反应。
该技术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煤气和液体燃料。
3. 热裂解:将煤炭在高温下快速加热至800-1300摄氏度,使
煤炭产生热解气体和焦炭。
该技术通常用于生产二氧化碳和单质硅等材料。
4. 气相热解:将煤炭加热至高温,使煤炭分解生成可用作燃料的气体,如合成气等。
煤炭热解技术在能源利用、化工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实现从煤炭中高效提取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煤炭热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废物,对环境
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和处理热解产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