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EMSS院前急救院内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66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集院前急救、急症科、ICU、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
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转运和途中监护急诊科和ICU:院内救护生命绿色通道: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特点: 1.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连续的急救医疗服务。
2.三者既分工明确,又密切联系。
3.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工作,又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EMSS流程:120报警-->救护车出动-->现场救护-->运送至医院并监护-->生命绿色通道-->就医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救护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抬起来就跑”的办法转变为“暂时等待,稳定伤情后再转移”) 2.意外灾害和伤害事故增加(在我国伤害是第5位死亡原因。
最常见的伤害主要有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高空跌落等。
) 3.疾病谱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脑血管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要求: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强化治疗。
急诊科应对灾难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方案一、目的:EMSS系统主要是应对地震、水灾、火灾、重大灾难事故、楼房倒塌、爆炸等灾难事故造成的群体伤员的紧急医疗救治。
其分三个阶段。
1.院前急救2.院内急救3.专科治疗二、EMSS的组织结构1.指挥系统 院长——全面指挥。
2.协调系统 医务科——协调医疗抢救各个科室的支持,如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手术室、物资供应,安置伤病患者顺利住院等医疗保障。
3.抢救组1组长:急诊科主任。
指挥协调抢救,决定收容,全权负责诊断救治方案,决定伤病患者治疗的轻重缓急次序,组织会诊,负责向医疗机构行政部门汇报,以求得相关科室的支援。
2主治医师:协助组长负责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可代组长履行职责。
3住院医师:高年资及低年资医师各若干人。
参加抢救全过程。
高年资者全评价伤病患者,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急救性操作,如深静脉穿刺、重点胸腹检查。
低年资做股动脉穿刺抽血、放置尿管、骨折固定、伤口包扎、小清创缝合并书写病历。
1麻醉/急诊医师:负责清理气道、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呼吸机、头颈神经系统检查、下胃管。
2抢救护士:主管心电、血压监测、输液、报生命(血压、呼吸、脉搏)。
3记录护士:记录生命体征、抢救过程、化验结果。
4巡回护士:供应抢救物品,配合各种操作。
5化验技术员:拍摄X线片,需做CT者在医师陪伴下到CT室做胸、腹、头部CT检查。
6血库人员:保证供血。
7保卫人员:由保安担任,维持抢救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围观,保证伤病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在院内运行的迅速、安全。
4. 抢救设备 心电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简易呼吸复苏器、直视喉镜、各种大小的气管内导管、吸引器和胃肠减压器、中心静脉压检测装置、氧气源、深静脉穿刺装置、各种消毒急救手术包、各种急救药品及用品和各种液体及急救血浆代用品。
无影手术灯、手电筒,以及记录抢救过程的摄像机。
5. 抢救场地 医院急诊抢救室,大批伤员可在急诊大厅抢救。
6. 物资供应及保障 平车、床、抢救物资、水、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