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课草原 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20.42 KB
- 文档页数:5
《草原》练习题一、集腋成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xuàn rǎn xiūsè jūshù shuāi jiāo yūhuí( ) ( ) ( ) ( ) ( ) ()()()()()Jí chí tiān yá gāo gēsǎtuō( ) ( ) ( ) ( ) ()()()()(二)、填空(3分)1、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3、《草原》的作者是(),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1.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种愁”。
()3.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4.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四)、用带点的词语造句(2分)(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biàn)子的轻响。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jiāo),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B.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guī)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lóng)。
还有淡淡的优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C. 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1、草原【课内片段阅读】片段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愉快()舒服()惊叹()柔美()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
这两个词分别描写了()和()(A.绿的程度。
B.绿的范围。
C.绿的形态)。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
7、作者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分别比作和。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8、“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全“一碧千里”的“一”应取解释;“一模一样”的“一”应取解释;“高歌一曲”的“一”应取解释。
9、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和,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10、作者是按来描写草原的,主要通过描写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11、“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12、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片段二: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1.草原1.看拼音,写词语。
在lǜ tǎn( )似的草原上,羊群漫步,骏马bēn chí( )。
蒙古小伙既有lǐ mào( )又不jū shù( ),姑娘既大方又稍有xiū sè( ),大家跳啊唱啊,欢乐的场面gōu lè( )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草原xuàn rǎn( )得更加美丽了。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一( )千里②翠色( )流③( )飘带舞④群马疾( ) ⑤忽飞忽( ) ⑥久立四( )词语①和②都是形容________的。
其中词语①形容________(范围广动态美),词语②形容________(范围广动态美)。
把这两个词语填入到下面的句子中。
到了夏天,大雨后的原野,________,绿叶挂满亮晶晶的水滴,________,美不胜收。
3.照样子,按要求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例: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表现草原的辽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树木的高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教室的干净)4.读句子,完成练习。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②运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融入感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草原上一个个散落的蒙古包,就像________________。
☆仰头看,天变成了海。
那云,就是________________;那鸟,就是________________。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________(A解释说明 B.转折 C.声音的延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1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1、草原我会读:xuàn shuāi měng shù bōyū我会写:羞涩勾勒翠色欲流礼貌天涯襟飘带舞我理解:1、(1)一碧千里;(2)渲染;(3)勾勒;(4)翠色欲流2、(1)③;(2)①我会找:1、草原羊群 2、河清澈明亮我判断:1、√;2、√我诊断:1、去掉“送进了”;2、把“柔软”改成“柔美”;3、把“尽管”改成“只要”;4、把“不但”改成“既”2、丝绸之路我会读:xiá níng róng bó mó qiān yù chù bǐ我会补:栩栩计数富彩崇峻彩纷轮奂丝绸饱满我会填: 1、矗立 2、屹立 3、挺立我会改:1、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情况。
我判断:1、×2、√3、√4、√我概括:1、栩栩如生 2、不计其数 3、崇山峻岭我理解:1.(1)画“就仿佛看到了……铃声……”(2)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仿佛听到了国歌的雄壮,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浴血奋战。
2、B3、白杨我会写:边疆抚摸陷入清晰介绍我会填:介意中介简介介词新疆边疆疆界我会做:1、深思清楚挺拔 2、出现脆弱坚定我会换:1、浑黄一体 2、分辩 3、抚摸 4、挺拔秀丽我会选:1、挺立2、挺拔3、分辨4、分辩5、坚强6、顽强我会改:1、旅客望着卫士出神。
2、把“、鸡、鹅的”去掉。
3、没有这么大的伞。
4、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我阅读:1、(1)不管不管总是 A不管会遇到多少困难,不管会受到多少阻碍,我都会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学习。
B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不管你多大年龄,我们都要学习,因为学无止境。
(2)3 直生命力强坚强(3)表达自己要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的愿望2、(1)由小树联想到自己即将到边疆生活、学习的孩子,心中感到欣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我会填:分外继狂及昂废食装裹翼杯以我会读:ráo jǐ níng xiè chěng záo我会选:1、不是……而是2、尽管……还是3、观测 4、观察我会改:1、隧道贯通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0)一、同步阅读:1.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________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________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2. 默写《稚子弄冰》,并回答问题。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二、拓展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时光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
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
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
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
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
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
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
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
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
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
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是能省就省啦。
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
“过来!”陈老师说。
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
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
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本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
第1课《草原》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近义词 (2)四、反义词 (3)五、理解词语 (3)六、词语拓展 (3)七、句子解析 (3)八、问题归纳 (5)九、课文主题 (7)十、教材课后习题 (7)十一、小练笔 (7)同步练习 (9)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二、多音字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勒(lè)(勾勒) (lēi)(勒马)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三、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四、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五、理解词语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七、句子解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1、《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原名,字,满族人,被称为代表作有: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1)作者按照叙述,先描写;再描写作者,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
(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3)三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3文章按,描绘了:、、,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和。
4草原的景:、;草原的人:,5理解句子: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全文的。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白杨》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
2 理解句子: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歌颂了,、、。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
这是一个。
爸爸以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几棵小树”指。
这句话的含义:,。
《古诗词三首》1《牧童》诗意:。
2《舟过安仁》诗意:3《清平乐·村居》词意:。
4《牧童》是代诗人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第二句写,分别从和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的情景,塑造了一个、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 草原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2、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3、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4、词语积累。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同步练习卷(6)一、按要求写句子.1. 我寻找。
(扩句)________2. 成渠的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缩句)________3. 读书很惬意。
(改为反问句)________4. 书很神奇。
(改为感叹句)________5.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6. 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变换语序)________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________。
A、感到辛苦B、如饥似渴C、很是无奈(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________。
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我”强烈的________,对读书的________。
(5)“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
(6)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三、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写3个)依依不舍________舒舒服服________(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ɡ)________暂时(zàn zhàn)________智慧(zì zhì)________(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________。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
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四、阅读我之所以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是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欢乐阅读课后题目(含答案)第一课《草原》课后题目1. 熟读并背诵课文《草原》。
2.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景色。
答案1. 略2. 略3. 草原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草。
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草原上有时可以看到一些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有时可以看到牧民们在放牧。
草原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狂风暴雨。
第二课《 liú liú的小木屋》课后题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liú liú的小木屋》。
2. 课文中 liú liú为什么要在小木屋前种花?3.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liú liú的小木屋。
答案1. 略2. liú liú在小木屋前种花是为了让小木屋更美丽,也为了让过路的行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朵。
3. liú liú的小木屋是一座简单而温馨的小屋,它建在森林中的一片草地上。
小木屋的外墙是木制的,上面涂着红色的油漆,看起来非常漂亮。
小木屋前面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非常美丽。
第三课《 liú liú的梦》课后题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liú liú的梦》。
2. 课文中 liú liú为什么想要当一名画家?3.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liú liú的梦。
答案1. 略2. liú liú想要当一名画家是因为她非常喜欢画画,她觉得画画可以让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在课文中,liú liú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名画家,她画了很多美丽的画,让自己的小木屋变得更加漂亮。
在梦中,她还和很多其他画家一起交流画画的心得,非常开心。
第四课《古诗两首》课后题目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两首古诗。
第 1 页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草原》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lǜ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dīyínqílì()()()()()()()huíwèi sǎtuōyūhuíjíchímǎtílǐmàojūshù()()()()()()()答案: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ūsèshuāi jiāo tiān yárèhu hūyíbìqiān lǐ()()()()()cuìsèyùliújīn piāo dài wǔ()()答案: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三、比一比,组词。
勒()骏()鞭()鞋()峻()靴()驰()蹄()杯()池()踢()怀()答案:勒(勾勒)骏(骏马)鞭(皮鞭)鞋(皮鞋)峻(险峻)靴(靴子)驰(疾驰)蹄(马蹄)杯(酒杯)池(城池)踢(踢球)怀(怀念)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词的辨别能力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的空气各色的()()的绿毯第 2 页迂回的()()的歌声静寂的()()的主人答案:无边的(原野);(清新)的空气;各色的(衣裳);(无边)的绿毯;迂回的(河流);(嘹亮)的歌声;静寂的(草原);(热情)的主人;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五、写出近义词。
热闹—()舒服—()拘束—()羞涩—()答案:喧闹舒适拘谨羞怯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热闹:①人多欢腾。
②人多欢腾的情景。
喧闹:喧哗热闹。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舒适:舒服安逸。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
羞涩:态度不自然,难为情。
羞怯:感到难为情而胆怯。
六、写出反义词。
热闹——()舒服——()洒脱——()答案:冷清难受拘束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热闹:是景象繁盛活跃或是场面气氛活跃的意思,一般用于景象、场面等。
冷清:人少而清静;不热闹。
舒服:形容词。
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难受:形容词。
可以用来形容身体不舒服或心里不痛快。
洒脱:形容非常潇洒、豪放,无拘无束,举止或行动自然,不受拘束。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七、在正确的读音上划“√”渲(xuān xuàn)染蒙(měng méng)古拘束(sùshù)答案:xuàn měng shù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八、根据所给的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máng()果繁()第 3 页()目渺()gē ( )唱表()()麦()子静寂的()()的主人答案:芒果繁忙盲目渺茫歌唱表哥割麦鸽子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辨别能力九、选词填空静寂安静平静宁静1、一丝风没有,湖面很()。
2、()的草原热闹起来。
3、雪后的夜晚,山村显得()而祥和。
4、主持人站到了话筒前,会场立刻()下来。
答案:平静寂静宁静安静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辨别能力这四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意思略有区别。
平静侧重于所在的周围氛围的安定,突出和平的特点。
安静强调在有人的环境中,人没有发出声音。
宁静往往形容夜晚的没有声响。
寂静也可以,但是寂静更多的用与自然界,比如田野,园林中没有任何声响。
十、课文内容填空。
(1)这种(),()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一首()的小诗。
(2)()情深何忍别,()碧草话斜阳。
答案:(1境界既又既又低吟奇丽(2)蒙汉天涯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十一、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细细的回忆、品味。
()第 4 页答案:一碧千里洒脱翠色欲流回味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十二、扩写句子。
1、主人端进来手抓羊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们戴着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2)美丽的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句子的扩写能力扩写句子的方法,强调扩句要注意:(1)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以及句子的基本结构。
(2)扩句要注意合理的运用“的、得、地”,注意语词的搭配。
(3)要注意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进行修饰。
(4)要注意检查。
扩句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添加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的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十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
那里的天( )更(),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
2、在天底下,(),()。
四面都有小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答案:1、草原比别处的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满心的愉快。
2、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只用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十四、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千()()色()流襟()带()()马()驰答案: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群马疾驰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中成语的积累能力十五、先读一读,再仿写句子。
第 5 页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连用两个“既……又……”,你也试着仿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灾区人民既缺医又少药,既缺粮又缺水,真是困难极了。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既……又……表示的是并列关系的复句,仿写时内容要是并列关系十六、照样子写句子。
如: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亮像个大圆盘。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写比喻句的能力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似的”,“仿佛”“像”十七、照样子写句子。
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粱笑弯了腰。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写拟人句的能力拟人句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试题标签: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草原》十八、课内阅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 )。
在天底下,( ),而并不( )。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句,把段落补充完整。
第 6 页2.把“[ ]”内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3.在“”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一碧千里”描写了( ),“翠色欲流”描写了( )。
A.绿的程度 B.绿的范围 C.绿的形态答案:(1)清鲜明朗愉快一碧千里茫茫翠色欲流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划去柔软、勾画(3),,,。
(4)B A解析:主要测试学生课内知识的了解。
十九、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给短文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写出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作用。
答案:(1)锡林郭勒草原(2)广阔美丽欢腾(3)承上启下解析:主要测试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