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膜性能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522.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一、选择题1、在发酵液中常加入B,以除去发酵液中的钙离子。
A. 硫酸B. 草酸C. 盐酸D. 硝酸2、在发酵液中加入草酸,其作用是ABCD。
A. 去除钙离子B. 去除部分镁离子C. 改善发酵液的过滤性能D. 有助于目标产物转入液相。
3、在发酵液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B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可消除对离子交换的影响。
A. Ca2+B. Mg2+C.Zn2+D. Fe3+4、环丝氨酸的发酵液中,加入磷酸盐的主要目的是去除AD。
A. Ca2+B. Fe3+C. Zn2+D. Mg2+5、在发酵液中加入黄血盐,可去除C,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A. Ca2+B. Zn2+C. Fe3+D. Mg2+6、关于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发酵液胶体粒子凝聚能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Al3+>Fe3+B. H+>Ca2+>Mg2+C. K+>Na+>Li+D. Fe3+>H+>K+7、酵母絮凝的FLO1型只被以下A抑制。
A. 甘露糖B. 葡萄糖C. 麦芽糖D. 蔗糖E. 半乳糖8、酵母絮凝的NEW FLO型只被以下E抑制。
A. 甘露糖B. 葡萄糖C. 麦芽糖D. 蔗糖E. 半乳糖9、发酵液中,细胞絮凝机理有A。
A. 胶体理论B. 高聚物架桥理论C. 双电层理论D. 盐析理论10、在生物产品分离中,C技术可代替或改善离心和过滤方法,富集或除去发酵液中的细胞或细胞碎片。
A. 凝聚B. 双水相萃取C. 絮凝D. 色谱11、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AC 。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酸类D、硫酸亚铁第三章细胞破碎技术一、选择题1、高压匀浆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ABC 。
A. 适当地增加压力B. 增加通过匀浆器的次数C. 适当地增加温度D. 提高搅拌器的转速2、下列AB 可采用高压匀浆法进行细胞破碎。
A. 大多数细菌B. 酵母C. 放线菌和霉菌D. 含有亚细胞器(如包涵体)的微生物细胞3、珠磨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BCD 。
薄膜的物理性能与表征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如微纳电子技术、纳米制造技术、光电子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些技术中,薄膜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薄膜是一种具有厚度微小、面积广阔的材料,其厚度范围可以从几纳米到几百微米。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薄膜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涂层、纳米器件等领域。
因此,对薄膜的物理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对于促进薄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薄膜的物理性质薄膜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热传导效应。
量子效应是指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材料的性质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例如,由于量子限制效应的存在,纳米薄膜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导电性。
此外,量子隧穿效应也会影响薄膜的输运和光学性能。
表面效应是指由于表面活性、表面束缚和表面散射等因素,薄膜表面具有特殊的性质。
薄膜表面的活性可以使其吸附分子或离子,进而改变其光学、电学、传热等性能。
此外,薄膜表面散射和束缚效应还会影响其光学和声学性能。
热传导效应是指薄膜在热传导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性质。
由于薄膜的限制几何尺寸、界面散射和晶体结构等因素,其热传导性能会与母材料发生显著变化。
2. 薄膜的表征方法为了对薄膜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需要对其进行表征。
目前,对薄膜进行表征的常用方法包括: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光学谱学、拉曼光谱学、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扫描电镜(SEM)是一种通过扫描电子束对样品表面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方法。
对于薄膜的表征,SEM可以提供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信息,并可以通过透过散射电子进行元素分析。
透射电镜(TEM)是一种将电子束直接透过样品进行成像的方法。
对于薄膜的表征,TEM可以提供材料的局部成分、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信息。
光学谱学是通过测量薄膜的光学特性,如吸收、透射、反射等来分析材料的性质。
这种表征方法可以提供薄膜的光学指数、厚度、透射率等信息。
食品分离技术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分离:食品原料是各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生产中按人们的需要,对食品原辅料进行取舍,惊醒这种处理的过程称为食品分离过程,它包括提取和除杂两个部分。
2.所有分离技术都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种。
3.膜:广义上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这个区间用以区别相界面,可以是固相,气相或液相的。
4.膜技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5.按结构,膜可以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6.膜的制备工艺类型有相转化法(流诞法和防丝法)和复合膜化法。
7.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
8.表征膜性能的参数有分离透过性(分离效率、渗透通量、通量衰减系数)和物化稳定行(膜强度、压力、温度、PH、耐受性)9.渗透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透过量。
10.浓差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浓度/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特性:可逆过程(膜运行时产生,停止逐渐消失)它与操作条件相关,可通过降低膜两侧压差,减少物料液中溶质浓度,改善膜表面流体力学条件(错流),来减轻浓差极化程度,提高膜的透过流量。
11.凝胶极化(gelpolarization):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增大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使有效压差减小,透过通量降低,当膜表面附近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时,溶质会析出,形成凝胶层。
当分离含有菌体、细胞或其他固形成分的料液时,也会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这种现象称为凝胶极化。
12.膜污染的来源: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膜孔堵塞、膜孔内的溶质吸附。
七色光科技
表征FTO导电玻璃光电性能的三个参数
透射比 (Transmittance,%),
又称为透光率等,是指透过材料或介质的光通量或辅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
越高越好!
面电阻(Resistance,ohm/cm2)
又称为方块电阻,表征导电膜导电性能的参数。
越低越好!
雾度(Haze,%)
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的内部或表面由于光漫射造成的云雾状或混浊的外观。
以漫射的光通量与透过材料的光通量(漫射+直射光通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
是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光学透明性的重要参数。
雾度和透光率是两个概念。
雾度大的材料可以是透光率不很低。
适当!
在测试样品的雾度和透光率过程中,必须计量入射光通量(T1),透射光通量
(T2)、仪器散射光通量(T3),试样的漫射光通量(T4)。
透射比:Tt= T2/ T1×100%
雾度: H= T4/ Tt×100%,其中T3为0
对于非晶硅类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为硅材料本身的厚度和结构,要求基底FTO导电玻璃提供较大的雾度,以提高漫射光的比例,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通常要求雾度大于10%。
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因为纳米氧化钛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漫反射能力,对基底FTO导电玻璃的雾度的要求则要低一些,通常5%左右的雾度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漫射光。
薄膜材料的表征新能源12级3班杨铎12191070摘要:薄膜材料和薄膜器件日益广泛应用及其可靠性指标体系的日益健全,要求学术界对其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给出科学解释。
因此,薄膜材料的表征对材料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薄膜样品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依赖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薄膜材料的表征参数通常包括薄膜厚度,这通常用探针法等进行测量;薄膜形貌表征,主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进行测量;薄膜成分的表征,它主要用X射线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来测量;薄膜晶体结构的表征,它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衍射仪来测量;薄膜的应力表征,这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变形量方法和简介X射线衍射测量方法等对其来进行测量。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及对比总结出薄膜材料的测试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薄膜,测试,表征1. 薄膜简介1.1薄膜材料的发展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然届中大地、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表面,一切有形的实体都为表面所包裹,这是宏观表面。
生物体还存在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表面,如细胞膜和生物膜。
生物体生命现象的重要过程就是在这些表面上进行的。
细胞膜是由两层两亲分子--脂双层膜构成,它好似栅栏,将一些分子拦在细胞内,小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毫不费力从膜中穿过。
膜脂双层分子层中间还夹杂着蛋白质,有的像船,可以载分子,有的像泵,可以把分子泵到膜外。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须走不同的通道才行,比如有K+通道、Cl-通道等等。
细胞膜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神奇。
1.2薄膜材料的应用人们在惊叹细胞膜奇妙功能的同时,也在试图模仿它,仿生一直以来就是材料设计的重要手段,这就是薄膜材料。
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海水的淡化。
虽然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当今世界几乎处于水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