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知识树
- 格式:ppt
- 大小:12.64 MB
- 文档页数:32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主要围绕地球和地图、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经纬度:经纬度是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
2. 气候:-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建筑、交通等。
3. 地形地貌:- 地形分类: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貌特征: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域等。
- 地形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点。
-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5.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影响及城市布局。
- 农业地理: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农业生产条件。
6. 中国的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
-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气候类型,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等。
7.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类型: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这些知识点为初一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上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活动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
一、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四个部分构成的。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此外,地球的倾斜和旋转轨道的偏心率也对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产生影响。
二、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海洋和大气等因素。
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气候和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
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等。
因此,在进行人类活动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以保证人类的长期利益。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集地球科学、信息技术、测绘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它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为人们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工具。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地理书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了解世界、保护环境等方面有帮助,而且也是我们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 大气圈的气候分区
4.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天气的形成和预报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的循环和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6. 土壤与农业
- 土壤的形成和组成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的发展和影响
7.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
- 人口问题和人口控制-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8.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精选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帮助!。
二、地球仪三、地球的面貌海洋与陆地:地球上海洋占,陆地占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排列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陆分布赤道穿过的大洲世七大洲亚欧分界线地地表形态界亚非分界线地的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形漂移假说海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陆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最多跨南北半球六大板块分也跨东西半球大陆架布四大洋大西洋:呈S型,被5个大洲包围。
大陆坡板块构造印度洋:第三大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位球海底大洋中脊学说于东半地形还够北冰洋:最小最浅、最北,全部位于北半球。
洋盆四、地球的运动方向周期产生现象绕转中心一天昼夜更替和时差(东边先看到日出)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2.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所示)(1)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越近的日期,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一个半球,该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赤道上全年均昼夜等长,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
五、世界的气候六、世界的发展差异国家分类:1、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最小的国家2、人口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3、政治体制:中国,美国4、经济状况:中国,美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分布: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洲、洲、洲。
众多发达国家中,除和两国外,都分布在半球。
(南或北)发展中国家以洲、洲和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半球的部和半球。
、2、差异: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课本_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
1随着知识经济和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
成为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和越来越显著,也使各国之间的更加激烈。
的方向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图文地理是一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旨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
本篇文章将介绍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地理知识地理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地球固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总体组合。
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和矿产等多个方面,是生命栖息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类型地球的表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最多的地质层。
地壳表面的地形由地貌类型决定。
地貌类型指地表的形态和特征,与地球内部的地形演变、外部力量的侵蚀作用、气候和植被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和河谷等多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气候和气象现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数十年至数百年时间内的天气状态总体表现,是由气圈中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气循环和地表反射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对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气象现象是指天气状况和气候变化中的各种表现,如降雨、风速、气温等。
它们是我们追踪天气变化和研究气候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
第二章人文环境与地理知识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通过活动所创造或改造的地域环境和景观,比如城市、乡村、交通、居住、农业和工业等。
人文环境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等方面。
了解人文环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形态,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人类居住地,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七年级国家地理知识点上册国家地理知识点上册是初中七年级的一本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包括七大知识点,分别是地球和地图、气候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定居、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与旅游、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以及世界地理。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知识。
1、地球和地图地球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形,其直径分别为赤道直径和极轴直径,赤道直径是极轴直径的1.006倍。
地球被分成了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这是因为经线和纬线的存在。
地图是地理学的工具之一,它可以标注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反映各种地理现象的大小、形状、地位和空间关系等信息。
地图有不同的种类,如平面地图、圆柱形地图、圆锥形地图和正投影地图等。
平面地图和球面地图都有误差,大地测量是验证地图精度的方法。
2、气候与地理环境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气候类型的划分是按照某一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来划分的。
地球上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中纬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种类型。
在气候变化方面,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对于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关系。
重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水资源、土地机会、森林资源、草地和土壤等。
在中国,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工业生产。
3、人口与定居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会有人口的密度差异。
人口的增长和稳定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等。
人类的定居是指人类在特定地区居住,与人口的分布密切相关。
人类的定居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城市化、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定居方式可以分为农村和城市两种,中国是一个以农村居民为主的国家。
4、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和区别。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昼夜更替、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地图上的基本元素:指北针、图例、比例尺。
3. 地图的类型- 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成和流域的概念。
- 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类型。
3. 地貌- 地貌的形成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 植被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类型(森林、草原、沙漠)。
-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重要性。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和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 工业的分布和主要类型。
- 农业和工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交通和旅游-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陆运、海运、空运。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影响因素。
-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开发。
四、地理实践活动1. 观察和记录- 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事物。
- 记录和分析观察数据。
2. 地图制作和解读- 制作简易地图。
- 解读和使用各种地图。
3. 地理实验和调查- 进行简单的地理实验。
- 开展地理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五、地理知识的应用1.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
-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3. 地理知识与生活-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培养地理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地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的是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学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天体,它的南北半球上下短轴相等,东西半球左右长轴相等,它的直径在赤道处为地球的最大值,为1.28万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心自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的制作离不开地理基础设施和卫星遥感技术,使用地图则需要留意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二、气候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陆地形状及地表覆盖物、暖气团、冷气团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地球的气候。
2. 世界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大气候带,这些气候带又可以分为具体的亚气候带。
3. 气旋和气压:气旋是指旋转的大气涡旋,通常由低气压中心和高气压中心组成。
三、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是蓝色星球,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占比不到1%,人类对全球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2. 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黄河、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都是世界级主要水系。
四、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的分类:地震、火山、洪水、干旱、沙尘暴、台风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根据有无前兆和发生时间可以分为突发灾害和持续灾害两种。
2. 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经济损失、生命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等。
五、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与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也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2. 环境保护的措施:人类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进行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和水等方式来保护环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树_七年级地理知识树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①人口快速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意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则表示人口浓淡的程度。
人口密度通常指平均值每平方千米内定居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原产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原产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原产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③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④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①台北盆地不仅就是人们的居所,也就是人们展开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聚落发展: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台北盆地的居民主要专门从事耕作、耕作、捕捞、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台北盆地的居民主要专门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寒冷多雨的热带,乡村台北盆地中常用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低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备墙薄、窗小的特点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对照天气气候概念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暖等大气状况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值状况特点短时间;经常变化同一时间相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将非常大长时间;变化并不大描述内容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气温、降水、气压、风备注:降水概率则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地球 形状 大小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 地轴:假想轴 纬线 定义:模型 纬度 书写:40°N (S ) 划分: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分做90° 识别:数字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数字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
纬度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经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 形状:半圆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同 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 指示方向:南北 东西半球划分:(20°W ,160°E )经线圈 经度 书写:40°E (W ) 划分: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 本初子午线:0°经线,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识别:数字向右(东)增大为东经;数字向西(左)增大为西经经纬网 定义:纬线和经线的交点 作用:定位、救援 定义: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圈 特点 长度: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圈越来 越小,两极为点 关系: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纪念碑:厄瓜多尔基多市二、地球的运动三、地图的阅读图例:识记常用图例(课本P18页)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指向北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三种表示形式:数字式:1:5000000 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50km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地理事物越简单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周期:一天(24小时)意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绕转中心:太阳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同时自转特点地轴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指向北极星二分二至日意义四季交替季节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划分依据:地球获得的光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四、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应用:等高线密集是陡坡,稀疏是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