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精编文档).doc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大发射中心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沙坝镇)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在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酒泉发射。
基地除发射场外大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
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
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随后还有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这里顺利升空。
这里,成功发射了49颗卫星、9艘神舟飞船﹑1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9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这里,奇迹般走出了34位将军;这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基本概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目前对外开放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多用途、多射向卫星能力的综合性航天器发射场。
中心组建于1970年12月,主体位于祖国大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总部设在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和深空探测卫星(嫦娥工程)等发射任务。
目前,中心正在进行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建成后将承担大质量极轨卫星、载人空间站和飞船发射任务。
中心组建40多年来,建成了自成体系、配套完善的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和勤保五大系统,拥有数千台(套)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功能完善的仪器设备。
1984年以来,中心共成功执行卫星发射任务72次,成功地把“亚星”、“澳星”、“亚太”、“嫦娥”等100余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发射外星、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实用通信卫星“三个第一”,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航天城”,使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航天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这里视察,江泽民主席曾于1991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视察并挥毫题词,亲切勉励航天科技工作者。
中心1986年对外开放后,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团体。
目前,中心正在进行海南发射场建设,建成后将承担大质量极轨卫星、载人空间站和飞船发射任务。
中心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组成,主要担负地球同步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涵盖了动力、测控、数据处理、指挥监视、安全控制、卫通、光端、时统、数传、显示、记录、电视录像、天气预报、雷电监测、供电、供水、供气、消防、空调、医疗等专业。
多年来,中心得到了全国各大院校的大力支持,先后接收了300多所大学数千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卫星发射中心有几个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阿拉善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北约60公里处。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海南文昌市龙楼镇星光村的一片西瓜地,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飞向太空港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发射将军》《震中在人心》等,填历时20年写就的“航天七部曲”堪称中国航天文学通史,在海.6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
创作背景:1990年4月7日,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通过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国外制造的商用通信卫星。
“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卫星商业发射服务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序幕。
《飞向太空港》即以此为背景,详细地描述了“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过程。
结构剖析:第一章共三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第二章共九节:艰难的谈判。
经过反复谈判,终于达成发射协议。
第三章共四节:运送卫星.运送“亚洲一号"卫星的过程困难重重.第四章共四节:回顾历史.回顾历史,讲述中国火箭的诞生及发展史。
第五章共十一节:“敌人”和朋友.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碰撞。
第六章共九节:成功发射卫星。
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发射卫星。
思想意义及价值取向:《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名著详解:内容解读: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基地历史→中美建交→打入市场→艰难谈判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卫星的故乡。
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 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
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1)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良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4)良好的水质(5)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气象。
同步卫星的发射考虑到节省能源,会选择低纬度地区。
附:人民网海南视窗10月12日消息(2010年海南将建设航天港)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交通方便。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限制。
第三,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这也是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独特优势。
专题:“神州”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背景材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上,被灯光照得通体银白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一号航天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我国“神州”二号飞船再次从这里出,巡天6天零18小时后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顺利返航。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三号飞船,飞船按预定的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神州”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及其区位条件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然条件:1、位于40°.6N,99.9°E,地处我国甘肃酒泉市东北部的戈壁腹地,海拔约1000m,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
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和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属于温带沙漠性气候,深居内陆,全年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年均气温8.5°C,相对湿度为35%~55%。
场区气候条件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1、酒泉,矿产种类繁多。
工业门类齐全—我国古代飞天艺术的故乡,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现代航天工业的诞生地和发源地,贯穿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
2、已建场30年,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
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3、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4、可以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福建闽西,距离数千公里,并已基本形成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交通便利2.一年之中天气状况良好天数较多3.靠近北京,便于与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联系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首先是海拔高、纬度低。
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
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
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地理位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上,西依山,东临河,是一块戈壁沙漠上的绿洲。
至今,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
其实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近300公里之遥。
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另外,当时在行政区划上额济纳旗归属甘肃省,直到1979年才归属内蒙古阿拉善盟。
酒泉发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发射历史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
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有几个火箭发射基地中国有五个主要的火箭发射基地,它们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吐鲁番空间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每个火箭发射基地在航天事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卫星发射中心之一。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1968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以来,已经成功发射了许多国内外卫星和火箭。
这个发射中心以其多功能性和适应性而闻名,不仅可以发射各类运载火箭,还可以进行航天人员的测试和训练。
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国的北方卫星发射基地。
该中心成立于1960年,是中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之一。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负责发射通信、气象、科学和军事卫星等任务。
该中心的位置使得它在北纬较高的地区发射火箭更具有优势,同时也为北方地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吐鲁番空间基地吐鲁番空间基地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鲁番市,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空间发射基地之一。
该基地于2020年首次投入使用,主要承担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其他重要任务。
吐鲁番地理位置特殊,拥有干燥、温暖和稳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火箭发射和卫星部署。
四、文昌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航天发射中心。
该发射场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文昌发射场是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也是中国南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是中国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地。
自1968年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大量的卫星和火箭。
该中心地处高山和丛林之间,具有天然的地形优势,为火箭发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总结:中国拥有五个主要的火箭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吐鲁番空间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卫星四大发射场航天发射场是发射航天器的特定区域,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装配、测试和发射;对飞行中的运载火箭及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进行监视和安全控制,完成检测和发射的后勤保障等。
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有着十分复杂的综合性的矛盾要求。
如它应靠近工业区,有方便的交通条件,但又应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它要求雷雨少、湿度小、风速低、温差变化不大的地方,但又要有丰富的水源,且应尽量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它要求地质坚实,有较好的安全条件,但又要求地势平坦开阔,有良好的布局和发射条件等。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XSLC),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岢岚县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四大发射场未来【文昌】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酒泉】仍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将作为新发射场的一部分,只承担应急发射任务文昌发射场优势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
专家认为,海南具有建设航天基地的几大独特优势:一是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
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落点均小于1000公里,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二是运载效率高。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简介
门票:
欣欣成人门票价:87元起(省33元);特惠政策:A.免票政策:身高1.2米(不含)以下的儿童免票。
B.优惠政策:教师凭教师证、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拥有老年证的人群凭有效证件可至景区购买景区优惠票。
(上述优惠政策,可至景区自行购买)开放时间:
08:00-17:00 交通概况:
自驾路线:西昌--漫水湾(高速)--沙坝(乡村公路)--卫星基地
卫星发射基地简介: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西昌位于中国大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具有低纬度、中海拔、多山的地理特征,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发射场。
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这里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走进中国航天第一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以发射地球静止卫星为主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发射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发射区位于该市西北约60公里处,始建于1970年,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旅游攻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旅游攻略。
一进入发射中心园区,我们就可以看到发射中心的历史展馆,进入展馆,就可以了解到中心辉煌的历史。
中心始建于1970年冬,当时,一支队伍从茫茫戈壁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安营扎寨,开启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长征。
为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1000多名建设者分成3批,冒雨雪,顶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硬是用身体组成了一面人墙……后来,为了纪念西昌航天人在出征太空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
”这首流传至今的歌谣,正是当年中心奋斗者艰苦生活最生动的写照。
修公路、打隧道、建厂房……创业者们在荒凉的峡谷中,一干就是10年。
1980年,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航天城在荒山沟里拔地而起。
曾经长征路上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大凉山深处,一枚枚火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踏上了星辰大海的浩瀚征程。
从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到我国首次行星探测遨游天际;从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连战连捷到59颗北斗导航卫星百分百成功发射;从我国第一枚低温燃料运载火箭首飞到“天和”“天舟”筑梦太空;从“澳星保卫战”无畏逆行抢救卫星火箭,到北斗收官燃料泄出再加注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1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实现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深空探测航天器,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完全具备执行高密度任务的发射能力。
在未来展望展区,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心未来还将开展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论证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也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奠基蓄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建于1970年,1982 年交付使用,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中心拥有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六大系统。
发射场区有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5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
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心已具备使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型号火箭,发射高、中、低各种轨道、多射向各类航天器的能力,实现了远距离测试发射、指挥控制。
地理位置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冕宁县大凉山峡谷腹地。
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
具有低纬度、中海拔、多山(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水源丰富稳定)的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差小,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年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青山机场距发射场45公里,发射场专用铁路和专用公路由横穿全境的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分叉直达场区,交通十分便利。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
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1)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良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4)良好的水质(5)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气象。
同步卫星的发射考虑到节省能源,会选择低纬度地区。
附:人民网海南视窗10月12日消息(2010年海南将建设航天港)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交通方便。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限制。
第三,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这也是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独特优势。
专题:“神州”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背景材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上,被灯光照得通体银白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一号航天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我国“神州”二号飞船再次从这里出,巡天6天零18小时后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顺利返航。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三号飞船,飞船按预定的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神州”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演讲稿2000字2018年12月8日凌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上,一枚火箭高高嘉立在发射塔架上。
2时23分,激动人心的一刻终干到了,随着发射倒计时读秒结束,点火口令下达,长征一号,庞大的身躯在喷射推力的驱动下,雷霆万钧、直上九天,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喷出能能火焰,推举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快速升空,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面对此情此景,我与所有正在观看这场升空视频的中华儿女一样,心中汹涌着蓬勃的自豪感。
千年奔月梦,一朝见月圆,在登月探测器的命名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更看到了我国航空事业的未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宇宙总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但有干科学条件所限,大多数时候也只能将好奇心化作"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般的大胆想象与“嫦娥奔月”的迷人神话。
从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到明代万虎尝试以火箭为动力飞行,则翔大空一首是中国人的梦相。
在我看来,如令“橙娥”一字不仅代表着一个神话人物,还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而将登月探测器命名为“嫦娥”,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华儿女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实践探索精神与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而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是我国航天事业继续高歌猛进的不竭动力。
火焰速向天,箭身指苍穹。
在火箭缓缓升起,不断加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圈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早从屈原的《天问》开始,飞天梦就深埋在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而中国真正意义一的现代航空事,也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搭载的东方红1号卫星探测器“高承载、高功率、高热耗、高控制精度”的特点,是国际先进的,是能满足未来十数年通信,微薄遥感和光学遥感等需求的,长征1号遥三的成功发射,如为大鹏添上了有力的双辈,助中国航天行,继续发展,助卫星布局进一步完善。
介绍西昌的文章《西昌: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嘿,朋友们!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下西昌,那可是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呢!西昌位于四川的西南部,一提到西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了。
这可是咱中国的航天大基地啊!每次有卫星发射的时候,那场面简直震撼得不得了。
我就有幸去看过一次卫星发射。
那一天啊,早早地我就和一群同样兴奋的小伙伴们赶到了观看的地点。
现场人山人海的,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
随着发射时间的临近,周围的气氛仿佛都凝固了,只听见广播里传来各种专业的指令声。
突然,大地开始微微颤抖,一道耀眼的火光从发射架下喷涌而出,那火箭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力量的勇士,缓缓地、坚定地拔地而起。
它越飞越高,身后拖着长长的火焰尾巴,那光芒把天空都照亮了半边。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大家都在激动地喊着:“太厉害了!”“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真是了不起!”看着火箭消失在浩瀚的天空中,我心里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敬意,毕竟这里是见证这么多伟大航天奇迹的地方。
不过,西昌可不仅仅只有航天这一个亮点哦。
西昌的气候那叫一个宜人。
一年四季都像是春天和秋天的结合体,不冷不热的。
夏天的时候,很多地方都热得像蒸笼,可是西昌呢,只要你找个树荫下或者屋子里一躲,就感觉凉飕飕的,特别舒服。
不像有些地方,空调吹着都觉得闷热。
冬天呢,也不会冷到让人瑟瑟发抖,穿个厚点的外套就可以到处溜达了。
再说说西昌的美食吧。
首屈一指的肯定是西昌的烧烤。
这西昌烧烤可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
别的地方可能就是把肉串放在烤架上烤烤就完事儿了,西昌烧烤那是相当的有讲究。
他们的烧烤食材超级新鲜,而且种类特别丰富。
有那种大坨大坨的小猪肉,烤之前先用各种独特的调料腌制好。
烤的时候呢,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烤得滋滋冒油,那香味能飘出去老远。
还有烤茄子,整个茄子直接放在火上烤,等烤得外皮有点焦焦的时候,再把茄子划开,放上蒜末、葱花、辣椒、肉末等调料,用小勺子搅拌均匀,那一口下去,既有茄子的软糯,又有调料的香辣,简直绝了。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座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昌市,发射场座落在西昌城以北60公里冕宁县境内的峡谷中,平均海拔为1,500米,座标位置为东经102度1分35.60、北纬28度14分45.66;有专用线与成昆铁路相连。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三个跟踪测量站及其它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所组成。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
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
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
地理条件优越:
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
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中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
这里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
基地亦肩负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
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这里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现装配发射场位于北纬41.118N,东经100.316E。
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其西南的省酒泉市,因而为名。
历史上,1969年阿拉善盟曾划离内蒙古自治区辖区,其中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市辖区,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额济纳旗又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道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或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14年建成使用,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
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落点均小于1000公里,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
运载效率高
1、附加速度快,节约能耗
海南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
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在海南文昌发射卫星,附加速度可达438米/秒,甘肃酒泉只有358米/秒,四川西昌是410米/秒;从载重量来说,同等条件下发射卫星,在文昌发射可以比在酒泉发射多载重150多公斤。
目前(截至2013年),国际上1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价格是2万美元,这就相当于节省300多万美元。
2、节省资金
进入太空的卫星,其运行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有一定的夹角,卫星进入工作状态时,夹角必须校正到0度。
海南发射后夹角为
19度,西昌发射后夹角为27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
国际上现在一个转发器一年的租金是150万美元,一个5吨的卫星,48个转发器的话,多运行3年,租金可以增收2亿多美元。
3、解决大尺寸的火箭结构件铁路运输困难
截至2013年,内地的发射场都地处偏远山区或荒漠,火箭运输只能靠铁路,需穿越许多隧道。
中国现有的3.2米直径火箭勉强可以通过隧道,如果是运载能力达到15吨以上的火箭的话,直径要5米以上,这就不可能用铁路运输。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