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
- 格式:doc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BILIARY TRACT CANCER2020.V1.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长梁后杰沈锋秦叔逵副组长(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毕锋戴广海李恩孝刘基巍刘秀峰钦伦秀王理伟朱陵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0. V1.0组长梁后杰沈锋秦叔逵副组长毕锋戴广海李恩孝刘基巍刘秀峰钦伦秀王理伟朱陵君秘书组郭婧谢赣丰郑怡专家组成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主要执笔人)白苇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毕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陈小兵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志宇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仇金荣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戴广海*解放军总医院邓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方维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顾康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艳宏*江苏省人民医院郭婧*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郭增清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宇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何义富安徽省肿瘤医院黄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焦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俊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李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富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梁后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廖峰*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刘波山东省肿瘤医院刘宏鸣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刘基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先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秀峰*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柳江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娄长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进四川省肿瘤医院陆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菁菁*北京和睦家医院栾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罗嘉湖南省肿瘤医院吕红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马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马惠文重庆市肿瘤医院欧娟娟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彭永海*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钦伦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宝丽辽宁省肿瘤医院秦叔逵南京金陵医院秦艳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文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尚培中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沈丽达云南省肿瘤医院石焕山东省肿瘤医院寿佳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滕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田伟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斌吉林省肿瘤医院王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欣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王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阿曼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理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文玲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田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吴胤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赣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许瑞莲深圳市人民医院殷保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殷先利湖南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浙江省肿瘤医院臧远胜海军医科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张倜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翠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张永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赵达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郑璐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郑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振东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周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琪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周云河南省人民医院周福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建炜河南省人民医院朱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陵君*江苏省人民医院前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积极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1.20.1537胆囊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思考李炜1,2,王敬晗1,马文聪1,施学兵1,吴小兵1,姜小清1Controversi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LI Wei 1,2, WANG Jinghan 1, MA Wencong 1, SHI Xuebing 1, WU Xiaobing 1, JIANG Xiaoqing 11. Department of Biliary Tract Surgery I,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Putuo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6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JIANGXiaoqing,E-mail:****************收稿日期:2020-12-08;修回日期:2021-02-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256);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外科(ZK2019B18);上海市普陀区临床特色专病建设项目(2020tszb03)作者单位:1. 200438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2. 20006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通信作者:姜小清(1964-),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E-mail: ****************作者简介:李炜(1980-),男,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专家论坛·Abstract: Gallbladder cancer is a high malignancy which is predisposed to invade adjacent organs and ha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Gallbladder cancer is not sensitive to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with the worst prognosis among biliary tract cancers. At present, radical resection is the only possible method to cure gallbladder cancer.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surgical strategies, the extent of liver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 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eat success of immun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in a variety of solid tumors, it is also a question worthy of further considerations that whether the status of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llbladder cancer will be changed in the near future.Key words: Gallbladder cancer; Sur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 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972256); Shanghai Key Medic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ject (No. ZK2019B18); Clinical Specialized Diseas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No. 2020tszb03)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易侵犯邻近脏器和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对放化疗不敏感,是预后最差的胆道恶性肿瘤。
2021指南与共识|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三版(全文)摘要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JSHBPS)于2007年出版第一版胆道肿瘤(胆管癌、胆囊癌及壶腹癌)临床实践指南,于2014年更新第二版,2021年英文第三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围绕6个主题提出若干临床问题,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组织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推荐意见、推荐强度以及推荐说明。
根据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推荐强度被分为1级(强)或者2级(弱)。
英文第三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31个临床问题涵盖:(1)预防性治疗;(2)诊断;(3)胆道引流;(4)外科治疗;(5)化疗;(6)放疗。
31个临床问题中,14个问题给予推荐强度为强的推荐意见,14个问题给予推荐强度为弱的推荐意见,剩余的3个问题未给予推荐意见。
每条推荐意见都进行推荐强度说明。
最新版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提供了重要建议。
未来与癌症登记数据库协作将是评估指南和建立新证据的关键。
一、前言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JSHBPS)于2007年出版第一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1-10]。
这是一部系统性阐述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壶腹癌等胆道肿瘤临床处理策略指南。
该指南能够为普通医师和专科医师在胆道肿瘤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上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出版7年后,第二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于2014年出版,并引入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以利于对第二版指南的理解[11-13]。
在制订第二版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过程中,为尽量避免推荐意见偏倚,除外科医师外还邀请内镜医师,肿瘤学、放疗学、病理学专家以及具有丰富指南编撰经验的专家参与工作。
随着胆道肿瘤新治疗方案及临床处理证据不断出现,JSHBPS于2016年第3次修订胆道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19年出版其日文版。
20快乐养生 2020.04⊙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马惠文有关癌症的这13个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生活中,有关癌症的信息有很多,但其中真伪难辨,导致很多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为此,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常被问到的、有关癌症的13个问题,一起去看看它们的答案吧。
1.早期查出癌症,100%能治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期癌症治愈的可能较中晚期癌症高,但早期癌症在手术等有效治疗后仍可能复发。
癌症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后者引起的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等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癌症的发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引起,而是自身细胞癌变导致。
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也没有有效的手段从细胞层面上完全清除癌症。
2.有些癌症查出来为何会慢慢消失?某些肿瘤负荷极小的癌症,如胃的“一点癌”,内镜活检确诊为癌症,但手术标本连续切片未见肿瘤细胞,即行检查时就已切除肿瘤。
所以查出肿瘤后,肿瘤就已消失。
此外,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复杂多样,大部分肿瘤细胞一旦生成就有不断增殖的趋势。
但人们也发现了肿瘤的自然消退现象,这也会出现癌症消失的现象。
导致肿瘤消退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可能包括某些因素激发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3.为什么会有“夫妻癌”“兄弟癌”的现象?准确的说应该是某些癌症有人群聚集倾向。
癌症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因为家人间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类似,所以会增加患上同一种癌症的几率。
比如,夫妻二人都喜欢吃口味较重的食物,那么在这同一因素的影响下,两个人都有可能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
栏目编辑:朱玲萃******************4.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症吗?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很多次,不少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会有所升高。
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都是因为癌症,某些良性疾病的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
检测肿瘤标准物的意义在于监测动态变化,比如进行性升高则对癌症有提示意义。
临床中的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临床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确定,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PC的死亡病例数与新发病例数相当[1]。
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其5年生存率仅为10%[2,3]。
但一组来自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小于2cm的Ia期PC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到68.7%,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更是高达85.8%[4]。
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于改善PC不良预后至关重要[5]。
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根治性切除,许多PC患者仍然死于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可能的原因是术前评估没有办法确定是否已经存在微转移病灶[6]。
当前,PC的术前可切除性主要根据影像学,迫切需要研发真正的生物学指标[7]。
近年来,以化疗为主的系统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水平的进步在改善PC预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10]。
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疗效,指导方案的优化。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进入血循环的少量肿瘤细胞,在包括PC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1]。
本文拟对CTCs在PC精准诊疗中的作用及意义,做一个系统综述和评价。
1CTCs与PC的早期诊断PC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12]。
影像学和血清标志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工具[13]。
当前,PC的早期诊断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血清CA19⁃9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在多种非PC的疾病中均会有升高(如胃肠道肿瘤、合并黄疸的胆道疾病等)。
约10%的患者因Lewis抗原阴性而不表达CA19⁃9,因此单独依靠CA19⁃9对于PC早期诊断价值有限[14⁃16]。
近年来,CTCs在P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Rhim等[17]在PC癌前病变(导管内上皮内瘤变,PanIn)的小鼠外周血中已经可以检测到单个突变细胞。
随后的临床验证性研究中发现[18],3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s,73%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s。
作者简介:肖卫东,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五批培养对象。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胆道学组委员、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普外腹腔镜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担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通讯编委,World Journal of Surgery、Therapeutic Advancesin Medical Oncology等杂志审稿人。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厅级科研项目7项。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13篇。
参编专著1部。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401,81860418)作者单位: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通信作者:肖卫东,Email:frankxwd@胰腺中段切除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地位付晓伟 肖卫东胰腺中段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CP),又称节段性胰腺切除术、中间段胰腺切除术、中段胰腺切除术等,主要用于治疗胰腺颈部或近端体部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CP可分为开腹胰腺中段切除术(open central pancreatectomy,OCP)和微创胰腺中段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central pancreatectomy,MICP),后者包括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laparoscopic central pancreatectomy,LCP)和机器人辅助胰腺中段切除术(robot-assistedcentral pancreatectomy,RCP)。
BUSINESS 经济经济万象发揮海联优發助力区域发展—江苏省海联会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专委会泰州行活动侧记文/郭博文式,共同探讨生物 医药产业的发展趋 势与前沿技术,共 同寻求破解产业发 展中的急难愁盼之 策,挖掘项目之间 潜在的合作机会。
委员们对中国 医药城的发展规 划、如何深化行业如何发挥好海内外人才、资金、 项目等资源优势,为江苏生物医药和 健康医疗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此, 江苏省海外联谊会专门成立了生物 医药和健康医疗专委会,将充分整合 和发掘资源,广泛搭建平台,助力江 苏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牵线搭桥展示“海联”风采日前,省海联会生物医药和健康 医疗专委会泰州行活动顺利举办。
省 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王华, 泰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徐文 进,泰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戴庆 柳、专委会成员等出席活动。
活动围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 新高地”主题,通过召开生物医药和 健康医疗专业人士座谈会、参观中国 医药城医药博览馆、参观中华文化海 外交流基地、走访企业、召幵生物医 药和健康医疗专业人士座谈会等方领域的合作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 看法。
围绕加速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 业结构等重点问题,与会委员在会上 提出,“泰州本土的生物医药行业虽 然发展迅速,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 ‘世界500强’龙头企业数量还有很 大提升空间,要加速扶持一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优质企业,建设一批开 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高 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生物医药 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增强生物医药产 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行业资源共享和建立长效合 作机制方面,与会委员表示,目前, 中国医药城己汇聚多家知名医药企 业,但彼此间更多是竞争关系,而非 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共享,建立长效的日常对接机制对 上市公司很有价值。
“例如,在共建 实验室、共建检测中心等方面挖掘合作契机,在疫情防控、技术创新等 方面形成更大合力,协同为中国医 药城乃至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创造更 大价值。
武⾦才硕⼠研究⽣导师个⼈简介武⾦才硕⼠研究⽣导师个⼈简介1.导师的个⼈简介武⾦才,男,1973 年8 ⽉⽣,博⼠,主任医师,海南省515⼯程⼈才。
海南省⼈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器官移植外科⼯作。
2008 年复旦⼤学附属中⼭医院、复旦⼤学肝癌研究所毕业并获博⼠学位。
长期从事肝癌侵袭与转移⽅⾯的科研⼯作,作为课题负责⼈主持国家⾃然科学基⾦课题2 项(81160310,81660489),先后作为第⼀,第三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然科学基⾦(81260367、30600589),及省重点研发课题计划(ZDYF2017080);指导海南省⾃然科学基⾦2项(812155,814318), 及主要成员参与上海市⾃然科学基⾦课题项⽬(06ZR14021),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7QA14010)。
从事分⼦⽣物学10 年,肿瘤侵袭与转移8 年,较全⾯地掌握了细胞、分⼦⽣物学技术以及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技术。
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
近年来⼀直从事肝癌复发分⼦预后预测及炎性微环境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以第⼀作者发表包括国际著名杂志Cancer Research等论⽂31 篇,有发明专利1 项。
2.研究⽅向肝胆外科(肝癌复发转移的分⼦预后预测和靶向治疗)3.发表的学术论⽂和专著主要论著(近年来已发表的与本项⽬有关的主要论著⽬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按以下格式填写)1、主要期刊论⽂:所有作者(通讯作者以“*”标出),论⽂标题,期刊名称,卷(期), pp 起始页码,发表年份1)Ren N, Wu JC, Dong QZ, Sun HJ, Jia HL, Li GC, Sun BS, DaiC, Shi J, Wei JW, Sheng YY, Zhou HJ, Ye QH, Qin LX.Association of specific genotypes in metastatic suppressor HTPAP with tumor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progn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cer Res,71(9):3278-86,2011(本⼈博⼠论⽂,为共同第⼀作者)2)Wu JC, Li ZR, Zhou KL, Jia HL, Qin LX,Dong QZ, Ren N. GenomicAberrations in the HTPAP Promoter Affect Tumor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LoS One,2014,9(3):e905283)Wu JC, Sun BS, Ren N, Ye QH, Qin LX.Ye Qin-Hai, Qin Lun-Xiu.Genomic Aberrat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lated to Osteopontin Expression detected by Array-CGH. J Cancer Res Clin Oncol,136(4):595–601,20104)Song-Lin Yu, Jin-Cai Wu,* Peng-Fei Liu, Kai Liu, Chun Ye,Kai-Lun Zhou, Zhuo-Ri Li,Ya-Ping Xu.. Up-regulation of RNF187 induc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Oncotarget. 2017;8(60):101876-101886.(为共同第⼀作者)5)Deng-Gao Huang , Gang Cheng , Jin-Cai Wu. Complete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Human Liver Cancer HA22T Cell Line.Genome Announcements. 2017,5(42):e01136-17. (通信作者)6)Ke AW, Shi GM, Zhou J, Wu FZ, Ding ZB, Hu MY, Xu Y, Song ZJ,Wang ZJ, Wu JC, Bai DS, Li JC, Liu KD, Fan J. Role of overexpression of CD151 and/or c-Met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49(2):491-503,20097)Fu LY, Jia HL, Dong QZ, Wu JC, Zhao Y, Zhou HJ, Ren N, YeQH, Qin LX. Suitable reference genes for real-time PCR in human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prognoses. BMC Cancer, 9(1):49-53,20098)Li GC, Ye QH, Xue YH, Sun HJ, Zhou HJ, Ren N, Jia HL, ShiJ, Wu JC, Dai C, Dong QZ, Qin LX..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 metastasis of 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del using the MHCC97-H cell line. Cancer Sci , 101(12):2546-53,20109)Sun Bing-Sheng, Ren Ning, Wu Jin-Cai, Ye Qin-Hai, QinLun-Xiu. A DNA vector-based RNAi technology to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the osteopontin of cell line HCCLM3.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1 supplement (2): A86,200610)王春玲,陈良,周开伦,张震⽣,唐荣,陈平平,许达峰,陈骋,李灼⽇,武⾦才*。
5 mm 腔镜吸引器在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技巧吴志翀 沈柏用 彭承宏作者简介:彭承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学组委员、器官移植学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担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10 种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委。
承担课题包括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基金等。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专利3项。
发表论著350余篇,其中SCI 收录60余篇。
选择5 mm腔镜吸引器更为合适,尤其对于精细程度较高的胰腺手术。
本文结合我们医院的手术经验,根据功能类别介绍5 mm吸引器在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技巧。
一、吸引吸引器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吸去腹腔内各种组织液、血液、脂肪液滴等。
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我们应用最广泛的能量器械为超声刀。
超声刀在止血和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较电刀少,但超声震动后飞溅出的液体更多。
由于达芬奇的3D镜头庞大,一旦被液滴溅污,取出擦拭的过程比普通腹腔镜复杂。
因此,术中应用吸引器吸引以保证镜头的上海瑞金医院自2010年以来共完成达芬奇机器人微创胰腺手术350例[1-7],其中难度较大、含复杂消化道重建的Whipple手术100余例[7-11]。
目前庞大且复杂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足以完成手术中的大部分操作[12-15],除4个供机械臂进入患者体内的孔道,还有1个12 mm的辅助孔,助手借由这个孔道协助操作者完成整台手术。
辅助孔通常采用12 mm Trocar,以便术中10 mm钛夹、Hemolock夹的使用,或Endo-GIA切割吻合器的进入。
合理选择胰腺癌术式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9期彭承宏男,汉族,1957年4月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导师。
1989.9~2002.2在浙江医科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附第二医院普外科工作,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3月至1998年1月在美国肝脏移植中心Pittsburgh大学 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进修学习,参与了器官移植免疫的实验研究。
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普外科主任。
2002年2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美国外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
彭承宏教授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已30余年,一直致力于肝胆胰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是胰腺外科和肝胆胰肿瘤领域。
胰腺癌外科手术原则手术是胰腺癌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
胰腺癌治疗也主要采取这些方法。
不同的是,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现已是晚期。
一般,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该首选手术治疗。
这是患者获得最好疗效的方法。
但手术仅限于比较早期的患者。
有些病人本身病情不符合手术切除,但如出现了黄疸梗阻、胃肠道梗阻等急性并发症,也可以通过手术来解决。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教授领导的胰腺学组,曾牵头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胰腺癌诊治指南和卫生部胰腺癌诊治的国家行业标准。
2011年,我国又公布了《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多数情况下,各地医生都参照这一规范确定手术对象和术式,但有时也要结合病人自身情况略加调整。
慢病/专家门诊肝脏在人体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器官,它承担了解毒、代谢、免疫防御、分泌胆汁等一系列的重要功能。
胃、脾脏以及肠道回流的血液,大部分需要先经过肝脏代谢、解毒,然后才能进入心脏。
这一个特殊的结构,导致进入肝脏的血流和离开肝脏的血流并不在同一个“门”户内。
血流进入肝脏的门户,被称之为肝蒂,也被形象地称之为“第一肝门”。
第一肝门里面包括了肝动脉、门静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
肝脏的供血有门静脉和肝动脉两条来源。
肝脏的回流静脉并不在“第一肝门”内,前人将出肝血流所包含的几根主要血管(左、中、右肝静脉)统称为“第二肝门”。
手术中,如果将“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同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肝脏的大部分位置都能安全地实施外科手术。
“第一、第二肝门”概念的提出让肝脏手术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肝胆专科的医生手术经验交流时,也变得非常直观和便捷。
但是,后来肝尾状叶切除的手术过程遇到了困难。
肝尾状叶紧邻人体最大的血管下腔静脉。
肝脏尾状叶的回流血液并没有统一经过“第二肝门”汇入心脏,而是大部分通过一些小的静脉分支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如果在切除尾状叶的过程中,这些直接注入腔静脉的肝短支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导致大出血的发生。
尾状叶切除等术式使“肝短静脉”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把“肝短静脉”统称为“第三肝门”。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临床医师对肝的静脉流出道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尾状叶切除术因此获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涉及尾状叶切除的手术中发现,在门静脉进入肝脏前,由门静脉左支、右支以及分叉部发出多支小分支,直接滋养邻近的肝脏组织。
滋养的范围涉及到肝Ⅱ、Ⅳ、Ⅴ、Ⅵ、Ⅶ段以及肝脏尾状叶,这些血管直径大小不等,最粗的约4毫米,最细的约1毫米左右,手术当中的轻微牵拉就能将这些血管扯断。
我们将其称之为“门短静脉”。
如果手术时对于这些血管没有足够的认知,操作时会导致意外出血,进而给手术带来困难。
在切除肝脏之前,预先离断“门短静脉”,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术后总输血量。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
2009-12-11 02:35 稿源: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历经一年的筹备,于2009年4月由中国抗癌协会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已于2009年11月27-30日在上海市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承办。
2009年11月27日举行了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部长张静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张广超秘书长和张静部长主持。
大会选举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姜小清教授为主任委员,吴孟超院士为名誉主任委员,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彭淑牖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梁力建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张柏和教授为顾问,天津肿瘤医院李强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彭承宏教授,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永锋教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周宁新教授为副主任委员。
委员们就委员会组织细则、今后工作及学术活动安排达成一致意见。
2009年11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长张静教授向大会宣读了有关成立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决议,宣告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委员会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小清教授代表委员会向与会的全国代表和嘉宾致欢迎辞;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向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吴孟超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刘振全少将分别向大会致祝贺词。
从此在中国抗癌协会大家庭里又增添一位充满生机的新成员。
作为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大会,本次共收到会议投稿89篇,全国各地参会代表200多人。
大会特邀嘉宾讲座3篇,大会交流23篇,书面交流63篇。
由于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了胆道肿瘤外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镜治疗、机器人外科治疗、肿瘤病理、肿瘤影像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题材,充分体现了胆道肿瘤各相关专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的特色,大会报告主题新颖突出,会场气氛热烈,显示了年轻的中国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会后,专业委员会各常委纷纷发言,对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表示欣喜之情,并决心加倍努力工作,细心呵护它的成长,为中国的胆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胆道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携手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