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插入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高速铁路运营线插入道岔施工工艺研究作者:宁庆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2期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既有高铁车站为满足更大客流量的需求必须进行扩能改造,其中道岔插入是高铁车站改造的关键,既有高铁车站道岔插入施工对施工工艺和安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营线、插入道岔、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长沙南站改造工程作为路内首次既有高铁改造,施工难度大,安全防护要求高。
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考虑,结合工程整体施工布置和要求。
在不改变既有站接发列车条件的基础上,逐次停用股道、逐日利用施工“天窗点”分工序、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完成。
1 工程概况长沙南站设武广、沪昆两个车场,其中武广场已经投入使用。
新建沪昆高铁引入长沙南站需修建沪昆车场,为满足跨线列车作业需要,同时需修建东南、西北和南西联络线引入武广场,并在武广场两端咽喉区插入多组道岔。
其中武汉端咽喉区插入1组P60-18号道岔(15#);广州端咽喉区插入9组P60-18号道岔(18#、20#、24#、28#、44#、54#、56#、74#、76#)。
2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2.1施工工艺流程先进行15、16道的改造工程;再进行南咽喉区24#、74#、76#道岔及及南岔区152#道岔的原位铺设;随后进行18#、20#、28#、44#、54#、56#单开道岔及相关线路拆铺施工;最后完成北咽喉区15#道岔及相关线路施工。
2.2 七步骤插入道岔要点第一步:15道和16道的改造1、施工前,既有防护栏改移至临时位置。
封锁长沙南站既有15、16道,拆除既有47#、70#单开道岔和新铺144#、146#道岔及15、16道的拆铺、养路达标等验收、评估工作。
2、封锁结束后,新铺144#、146#道岔暂不纳入联锁,待武广场联锁软件更换完毕且沪昆场开通后进行场间数据交换。
第二步:南咽喉区24#、74#、76#道岔的铺设第1小步骤:封锁既有22#道岔曲股(不含)至52#道岔曲股(不含)间线路,进行新增24#、74#道岔正位铺设及相关线路铺设、精调、养路达标等验收评估工作。
插铺道岔施工流程
插铺道岔施工流程如下:
1.将滑车全部安装在新组装的道岔轨下,使滑车落于滑道上,封锁点未到之前使用木楔子掩住滑车防止溜滑。
将预铺道岔放在滑轨平车上后,道岔首尾及中部拴好牵引绳。
2.由施工负责人指挥,缓慢而均匀地拉动牵引绳,人工用撬棍拨移使新道岔平稳就位。
3.如预铺道岔需要纵移,一般采用先横移后纵移的方法。
横向将道岔滑移至设计线路中心位置,在新道床上铺设两根纵向滑轨,道岔横移到位后,撤去横向滑轨,使道岔落在纵向滑轨上,垫上滑动台车纵移到设计位置。
4.道岔滑移时要缓慢移动,避免偏移和过移,滑移时要设专人观察滑车运行情况,防止滑车掉道。
5.检查道岔首尾钢轨拖拉情况,确认准确无误时,起岔撤出滑车及滑轨,落道就位,与既有线连接。
6.安放经测量计算提前锯出的钢轨,装上夹板拧紧螺栓。
7.全面上碴起道捣固,同时配合通信和信号部门调整尖轨和锁闭装置。
道岔插入施工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范围XXX道岔插入施工。
2开始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2.1开始施工条件①预铺道岔已铺设到位,经监理、工务共同对待插入道岔进行质量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②现场控制道岔的护桩到位,且已对现场领工及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③施工负责人、防护人员及作业人员到位,现场已进行营业线安全作业培训工作。
2.2施工准备工作2.2.1技术准备技术部门应提前熟悉道岔图纸、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并在现场设置控制道岔线形与高程的护桩。
2.2.2物机准备材料准备:引轨、无孔夹具、鱼纹板、道砟、皮尺、枕木垛、切割片、铲子等。
机械准备:小型挖掘机、小蜜蜂、平板车、道尺、液压拨道器、液压起道机、门式液压起拨道机、切割机、发电机具等。
3施工工艺道岔插入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预铺道岔位置的确定-道岔预铺-回流线的搭接-钢轨开刀-转移旧枕、扒砟、清底-引轨安设-道岔横移与纵移-取引轨、落排、回砟-道岔锁定、路容整理-插入道岔后续施工。
图3.1.1 道岔插入流程示意图3.1预铺道岔位置的确定目前道岔插入施工受封锁当天天窗时间限制,多数道岔选择网外/网内预铺,在插入当天推移到位。
因此预铺位置的选择关系着插入当天的工作量大小,在不影响行车安全情况下合理的避开接触网、信号机立柱、既有固定构筑物等,并根据现场地形地势确定出合理的纵移横移线路,是道岔插入前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施工前期,技术人员需与施工负责人及领工、班组人员在预铺前现场查看进行预铺位置落实。
3.2道岔预铺道岔预铺时按设计图纸严格要求进行,除岔前岔后轨缝不能焊接外,所有焊缝需提前进行铝热焊接并进行探伤作业。
预铺完成后管理人员组织技术人员、监理对待插入道岔进行质量验收与整改,形成验收报告,以达到道岔插入条件。
3.3回流线的搭接驻站防护封锁命令下达后,岔前岔后指定人员立即刨开已埋回流线端头进行联结,通知电务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钢轨开刀施工;3.4钢轨开刀钢轨开刀需在接到电务人员通知后进行,反复复核开刀位置,将切割机摆放就位,当命令下达时立刻组织施工;3.5转移旧枕、扒砟、清底钢轨开断后将旧轨移到一侧(不影响道岔落位区域,道岔落位后进行搬运),组织抬工将废轨枕移除后进行扒砟、清砟作业;3.6引轨安设测量队复核底标高合格后进行引轨的安设工作,安设前在引轨两头采用氧乙炔吹孔以方便后期穿麻绳取引轨;引轨的安设需注意轨距符合要求(条件允许下可加装轨距拉杆),引轨与引轨间采用鱼纹板进行夹接;3.7道岔横移与纵移采用高装压机将轨排顶起,安装平板小车后将轨排落于平板车上(此步骤可提前同步进行,尽量避免采用单滑轮,单滑轮易滑出轨面);在专人指挥下进行轨排推移工作,并在轨排前中后设3位小组长,观察轨排推移过程中滑轮情况并协调指挥线路的走行;3.8取引轨、落排、回砟道岔推移到位后,在引轨两端预留孔中穿麻绳取引轨,待所有引轨取出后进行落排,此时测量复核轨排线形标高,并立即组织人员机具进行后续回砟起拨道施工;3.9道岔锁定、路容整理道岔基本就位后,岔前岔后采用无孔夹具进行联结(无孔夹具为一大两小形式);如需锁死的道岔股道按“钩死、锁死、钉死”原则进行(需在电务将道岔调试完毕后进行),此项工作需车站人员进行确认,相应材料工具设备等应提前准备就位;最后进行路容路貌的整理,并组织抬工将短轨抬运到指定地方,交与站后进行后续施工;3.10插入道岔后续施工3.10.1轨缝焊接、探伤请点封锁进行轨缝焊接施工,联系施工班组人员组织进行配合施工;焊接完成12h时后组织工务段探伤区间进行探伤作业;需注意焊接完成后采用鼓包鱼纹板进行夹接,直至探伤人员签字确认无伤后方可卸掉鱼纹板;3.10.2巡养小组组织2队巡养小组全天每2h趁动车经过间隙进行线路检查养护;3.10.3大机捣固组织大机段道岔捣固机车,对线路进行捣固作业,计划需提前联系提前申报作业计划;3.10.4取消慢行当线路达标符合设计要求后,由工务段安全科组织线路科、桥路科等各个科室对道岔进行现场复检,确认合格后提报日计划出揭示命令,在登记车站进行慢行消记作业。
道岔及配件用火车或者汽车拉运至现场,人工进行铺设 , 道岔铺设施工程序见图 5—6。
道岔采用人工一次就位铺设,正线提速道岔整道达验收 标准后,进行轨缝焊接,与区间连成跨区间无缝路线;道岔材料采用汽车运到岔位附近,复核路线中线、道岔 中心桩和岔头、岔尾桩.枕底道碴预铺到位整平。
图 5-6测量放线按设计摆放岔枕摆放道岔钢轨安装锚固螺栓垫板、扣件与钢轨联接 道岔配件检验上碴整道、 调试 配合电务安装信号设质量检查人工配合汽车吊吊运岔枕,按道岔铺设图,根据岔枕编号熟悉道岔铺设道岔配件检查岔料运输顺序从岔头到岔尾挨次摆放,调整间距,进行方枕,直股一端外侧取齐。
钢轨采用人工抬运或者吊车吊运 ,从岔头起,先直股后曲股、先外后里摆放,先定出岔头、岔尾位置,人工调整就位后连接钢轨,拨正方向,按铺设图规定的轨枕间距在轨腰上打上标记,然后方正轨枕。
钢轨摆放、调整后,将钢轨对齐,利用小型气压焊轨机现场将道岔钢轨焊接起来,使直股钢轨连成整条钢轨, ( 曲股按要求施工)。
焊接工艺与现场焊接单元轨节相同 .按道岔组装图将垫板、滑床板、胶垫、锚固螺栓、 T 型螺栓、轨撑等配件扩散在所对应的岔枕上。
按顺序将道岔钢轨先由转辙部份向后顺序铺设,连接后, 按道岔铺设图要求进行道岔滑床板、垫板和扣件组装,并调整直股和导曲线上股钢轨,当直股方向和导曲线支距全部符合标准后,拧紧直股和导曲线上股轨枕螺栓,然后调整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使各部轨距和支距符合标准要求后,再拧紧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扣件组装时 ,提速道岔先在轨枕预埋塑料套管内注入黄油,然后拧入锚固螺栓, T 型螺栓采用力矩扳手拧紧,达到规定的扣压力。
道岔铺设完成后,即进行上碴整道,首先拨正道岔方向, 然后回填道碴,并采用内燃捣固机捣固,使道岔轨面平顺、方向顺直。
道岔整道完成后,即进行道岔整修,对道岔各部配件进行全面检查,整修空吊板,校正道岔各部尺寸。
上碴整道采用设备进行施工,紧随轨道铺设进行 , 施工程序为:碴带铺设→铺设标准轨排后→ K13 卸碴车补碴→第一次起道、拨道、捣固→第一次动力稳定→第二次补碴→第二次起拨道、捣固→第二次动力稳定→第三次起拨道→第三次动力稳定→ (换铺单元轨节后)补碴→上碴整道、动力稳定→道床断面整形.枕底道碴采用自卸汽车利用便道拉运至路基上,装载机摊铺平整,人工细摊平,中间预留 60cm 宽凹槽。
改建铁路焦柳线石门北至怀化段扩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概述1.1.工程概况焦柳线石门北至怀化段改建扩能工程线路起点自石门北站(含),经慈利、张家界、吉首、麻阳至终点怀化南站(含),即焦柳正线K846+600至K1198+600,全长351.860km。
其中:非电化工程技改区段:石门北站(含)至张家界站(不含)即焦柳正线K846+600至K958+750,全长112.01km;电气化技改区段:张家界站(含)至怀化南站(含怀化枢纽配套工程),即焦柳正线K958+750至K1198+600,全长239.850km,ZH-1标为非电化工程技改区段。
1.1.1.工程简介及重点工程ZH-1标段起于石门北站,沿途经过石门县、七松、苗市、水汪、慈利、青山庙、岩泊渡、沙刀湾、白马溪、溪口镇、渡坦坪、禾家村,终于张家界北(不含),正线里程为K846+600~K958+750,全长112.01km,主要工程有新开预留的水汪、青山庙、白马溪、渡坦坪4个中间站的路基、轨道、房建及通信、信号、给排水等工程;沿线危及行车安全的路基、桥梁、隧道病害整治;新建慈利车站站房及改建部分车站信号楼;正线P50钢轨更换为P60钢轨;新建涵洞358.5横延米;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等配套工程的改造。
本标段重点工程为:沿线隧道病害整治、正线换轨及道岔。
1.1.2.当地自然条件1.1.2.1.地形地貌本标段线路在石门北至慈利一带沿澧水河岸行进,地势较平缓,地层简单,主要为白垩系至第三系的粉砂岩、页岩、泥灰岩等。
慈利以南至张家界,线路进入湘西山区,本段山势陡峻,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地层及地质构造复杂,沿线主要分布寒武至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并夹有碳质页岩。
1.1.2.2.工程地质石门北-慈利段,地势相对较缓,主要地层为白垩系-三迭系的粉砂岩、泥灰岩等,覆盖层一般1~3米。
白垩系泥质红砂岩及页岩,易于风化剥落。
局部地段地处澧水流域第四系地层分布有淤泥质软土夹层。
改建铁路乌将线乌北至准东段扩能工程新建土墩子站插入1#、2#道岔施工方案编制:李堃审核:陈家勇批准:周文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乌准铁路扩能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八年五月一、编制依据及范围1、《改建铁路乌将线乌北至准东段扩能工程施工图》乌将施(站)-02-01;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补充规定》(铁总运[2014]180号);3、《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乌铁办〔2018〕44号4、现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一、工程概况(一)施工项目、地点(区间里程)、时间、等级、施工内容及影响范围、限速及行车方式变化、设备变化(LKJ数据说明)(1)插入新1#、2#道岔、开通新联锁设备1、施工项目:插入1#、2#道岔、开通车站联锁设备2、施工等级:II级3、施工时间:2018年7月9日4、施工地点:小黄山-下南泉k81+397-k85+0325、施工内容:登记站:小黄山,调度所。
施工内容:1、0-60分钟,停用调度中心乌枢纽台CTC设备调度命令功能;0-120分钟,停用乌枢纽台CTC设备运行图、调监功能,停用阜康、小黄山、下南泉、梧桐槽子CTC设备。
施工单位进行软件数据修改、试验、核对。
2、60分钟开通:乌枢纽台CTC设备调度命令功能;120分钟开通:乌枢纽台CTC 设备运行图、调监功能,阜康、小黄山、下南泉、梧桐槽子CTC设备。
3、0-270分钟,封锁小黄山至下南泉间线路,停用小黄山至下南泉闭塞设备。
4、工务作业:1、0-210分钟,工务在K82+596-K83+831段拆除既有轨排,插入1#、2#道岔(点毕钉曲开直,车务配合),线路连接及捣固整修。
电务同步配合、连通相关轨道电路,信号设备调试,过渡处理。
道岔铺设施工方案工艺方法道岔在不受行车运营影响的新建线路上,采取直接在设计位置上铺设,对站内既有线上铺设道岔,采用预铺拖拉就位铺设。
1.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直铺道岔施工流程预铺道岔施工流程⒉道岔施工方法⑴铺设前的准备工作对换铺、预铺道岔前,对既有道岔进行调查和测量,主要内容如下:①调查道岔前后和两侧线路路基的宽度和高度,选择铺钉道岔场地。
②调查记录道岔附近的扳道房、握柄、电缆盒、电杆、各种标志等固定设备的影响。
③调查道岔前后的道岔类型、号码、同型轨长度、钢轨类型、警冲标位置、出发信号机位置、股道间距、股道有效长等设备情况。
④调查需要更换道岔的类型、号码、全长、前后同型轨长度、轨缝大小、岔枕及道碴状况等。
⑤测量更换道岔的前长、后长、辙叉角是否正确,直线和侧线方向是否正确。
⑵铺设道岔的测量方法钉设曲线道岔、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等的道岔中心点时,采用交点法进行。
先在尖轨附近的直线部分钉出线路中心,然后在辙叉附近定出侧线线路中心线,以经纬仪延长该二中心线其交点即为道岔中心点。
①单开道岔的测量方法用上述交点法定出道岔中心点后,在两侧钢轨上用白漆划线并将道岔中心点用木桩(钉小钉)固定.或用木板桩横钉枕木上后用小钉固定道岔中心点位置,并用红漆做记号。
经纬仪交点测定法如下图:经纬仪交点测定法示意图在需要更换的道岔外方50m左右、方向良好的直线线路中心处支放经纬仪,整平对中后,照准远方直线线路中心线上的一点.定出线路中心线。
确定新道岔中心位置O,并订好木桩,标出中交点。
自中交点沿直股线路中心线分别量取道岔前长a和道岔后长b,定出直股岔头和岔尾,并打好木桩,标出直股岔头和岔尾点。
将经纬仪移至中交点,照准直股中心线方向,拨道岔辙叉角α,定出侧股中心线,同时量取道岔后长b,定出侧线上辙叉跟位置,打好木桩,标出岔尾点。
②铺设交叉渡线的测量方法a、用交点法测设中心桩首先钉出两线的交点即菱形交叉的中心桩O的位置,并将仪器置于交叉中心桩O点。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9-0058-02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技术探讨胡文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桥工段,湖北武汉430000)摘要:近年来,中国铁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列车行驶速度不断提升。
经过长时间的运营,一些铁路既有线道岔的最大允许通过速度较低、磨损程度严重,需要对既有成组道岔进行换件修理或更换为新型可动心轨提速道岔。
同时,随着铁路提速,需要对铁路既有线进行改建,成组更换道岔则是改建项目之一,其施工质量与铁路整体质量和铁路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对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技术开展应用探讨,以此推动技术体系优化创新,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技术;道岔上台组装中图分类号:U213.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9.0261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测量放样及预铺技术1.1测量放样在铁路既有线成组更换道岔预铺施工前,需要开展测量放样作业,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准确参照,减小施工误差,具体操作流程为:①测量人员对设计图纸与现场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图纸整改;②根据现场情况与已知工程信息,明确基准方向、一股铁路既有线路方向,将其为参照开展单开道岔岔头测量、岔尾控制桩打入、道岔岔心测量标记等操作;③测量人员使用方尺等工具,将既有线路道岔的岔尾以及岔头向周边临近线路钢轨中进行横向引导,确定道岔换铺位置,完成新岔位坐标的测量标记作业。
1.2制定预铺方案在铁路工程中,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具有组装道岔作业面空间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地段地理条件差异大的特征。
因此,技术人员应掌握工程特征,在现场勘察报告基础上制定道岔预铺方案。
插入道岔施工方案----4b177024-6eb3-11ec-b3ed-7cb59b590d7d 第一章工程概况东莞站是一个区域性运营站。
是广深线规模大、技术运营量大的车站。
调车场内有6条调车线、1个简易驼峰和2条引道;站内共接有石化总厂等5条专用线;车站组织深圳北皮卡列车和广州北小运营列车运营,并预留东莞辅助编组站和南部小型采石场用地。
本次设计取消原两端咽喉600m小半径,正线曲线半径按140km/h的速度配置,下行端咽喉按半径3000m,缓长50m的反向曲线设计,上行端咽喉将原(8)道两处小半径曲线合并改为一个半径1200m,缓长80m的曲线;同时将ⅲ线侧移,下行以半径3000m,缓长50m反向曲线,上行以半径1200m,缓长80m的曲线连接于既有到发线4道,将4道升级为正线。
原(ⅲ)线改为到发线夹在新设计的ⅲ、ⅳ道之间,作为下行待避。
驼峰头部牵出线延长约250m,尾部牵出线延长约431m。
由于加大线路半径车站咽喉改动较大,原简易驼峰需改建,车站北端石化专用线及南端海军专用线都需部分改建。
由于车站南端准高速侧有石化总厂专用线接轨,且运量较大,调车作业需穿越准高速线,广铁集团提出在车站南端设置调车疏解线路的方案,经研究,无论是上跨还是下穿,展线较为困难,本次设计仍保留原调车方式,但ⅰ、ⅱ与ⅲ、ⅳ线间除南端设一组渡线外,其余均取消。
施工过渡方案意见:由于取消了东莞站南北咽喉的小半径,整个车站的咽喉发生了很大变化。
施工过渡步骤:1、先行施工新设驼峰、21、22道,拆除(113)、(115)、(125)、(127)、(109)、(111)、(121)、(123)道岔2.关闭830专用线,拉出施工驼峰头部的线路,拆除(210)和(212)道岔,铺设212和214道岔,开放830专用线。
第1页共5页3.利用天窗时间和早晨(0~4)拆除(243)、(245)、(249)、(251)、(253)个道岔,抢修201、203、205、207和209个道岔,拆除5条局部线路,连接5条轨道,拆除(221)、(223)、(233)、(235)、(225)、(227)、(229)、(231)、(239)、(241)个道岔,抢修120、122、116、118、108、106、110、112;拆除(201),(203)(205),(207),(209)(211)(213)(215)渡线,抢修124126130132号道岔,拆除(104),(106),(116)(108)(110)(112)(114)号道岔,(4)轨道南端咽喉处的部分线路(ⅵ) 一些线路,并将(4)侧连接至半径为1200的主线,形成IV线,现有(8)侧移动1200半径,将主线连接至VIII线。
高速铁路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高速有砟道岔铺设主要有“原位法”和“移位法”两种方法。
根据铁道部对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要求,有砟道岔宜采用平台组装、整体换铺的施工方法。
本工艺工法为“移位法”,采用“组装平台预组装、专用设备跨区间整体运输、专用换铺设备机械换铺”的高速有砟道岔的施工工艺工法,解决了现场高速有砟道岔预组装、整体运输等一系列难题,满足了铺设质量要求,提高了工效,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有砟道岔铺设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2 工艺原理道岔的组装采用自行研制的高速有砟道岔专用组装平台,利用平台精细组装、调整道岔,达到标准后进行岔内铝热焊接,采用道岔换铺专用设备,将整组道岔吊装至高速道岔整组运输专用车上,运输至设计岔位进行换铺,经过初步整道后,开通道岔直股方向,随后进行道岔养护工作,在温度条件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将道岔与两端线路锁定。
2 工艺特点2.0.1 采用基地组装平台组装高速道岔,使高速道岔组装作业工厂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高速道岔的组装质量,同时为岔内焊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焊接质量。
2.0.2 采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组装好的高速道岔通过跨区间运输至设计岔位,提高了现场道岔的铺设效率。
2.0.3 采用专用道岔换铺设备进行高速道岔的换铺作业,有效保证了高速道岔在整组移动过程中的几何尺寸不受影响,提高了高速道岔的就位精度。
3 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18号及以下有砟道岔“移位法”铺设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J1150-2011)《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3)5 施工方法正线高速道岔采用临时轨排换铺法铺设,即在铺轨到达时,岔区用临时轨排代替,满足铺轨机车的正常通行。
在铺轨工作换线后,拆除岔区临时轨排,换铺为预组装好的正式道岔,随后进行道岔的日常养护工作和08-475道砟捣固车大机养护,在温度条件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将道岔与两端线路锁定,最后安装电务设备,进行工电联调,使高速道岔达到验收标准。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作业2. 施工准备2.1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针对各施工工序做好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2.2根据道岔前后绝缘接头里程、轨缝、道岔方正因素配制钢轨,提前据好道岔前后所需配轨且钻眼,并用油漆写出每根轨的长度及位置.放置于岔位附近。
提前准备部分道碴,并用箩筐及编制袋装好,放在铁路限界以外。
2.3封闭线路前有1h左右慢行点,对需要拆除轨道的节头及道钉螺栓松紧几次并涂油,每隔一空扒去枕木盒内道碴及碴肩。
2.4搭设道岔横移滑道。
用千斤顶和齿条起道机顶起道岔,搭设枕木平台。
枕木长0.5m左右,按60cm间距摆放,穿人8根P43钢轨作为道岔横移滑道。
2.5道岔施工劳动力组织及分工为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道岔插铺施工,将每组道岔插铺施工任务分到一个作业小组,每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劳动力组织见下表:道岔插铺施工人员数量及分工表4、主要施工机械配置3.施工工艺3.1道岔施工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线外预铺道岔→封闭牵引线(线路防护)→拆除既有线路,扒碴并铺道碴至设计标高→纵、横移新道岔至设计位置→道岔前后钢轨连接→上面碴→道床捣固、养护→道岔调试→解除封锁开通线路。
3.2施工方法3.2.1道岔料卸存3.2.1.1选择所需拼装道岔类型、叉心辙叉角号数、直股钢轨、曲股钢轨、尖轨、翼轨及按道岔标准图排列的各种垫板及岔枕,装车时应清点配套,不允许混乱。
3.2.1.2砼岔枕长,重量大,易产生裂纹和被碰伤,一组道岔的材料,应将钢轨和岔枕分别装在两个平板车上,一次运往工地。
装岔枕的平板车底面要平,平板与岔枕以及岔枕之间应垫两根以上垫木,长岔枕适当多垫,装车后要用铁丝捆牢,防止砼岔枕串动和互相磨擦碰伤。
砼岔枕及钢轨应使用机械装卸。
装卸时应慢装轻放,每次装卸岔枕应限制数量,防止压裂碰伤。
3.2.1.3道岔钢轨尽可能一次吊卸到位,道岔尖轨应与基本轨捆牢。
浅谈铁路信号的过渡施工方案摘要:本文着重讲解了铁路信号过度的施工流程以及原则,根据现今我国铁路运营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信号在其过渡过程中的施工方法以及方案,以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过渡方案;铁路信号;施工流程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既有线改造相关铁路的信号的实际施工特征是:行车干扰大、要求高、技术新、交叉施工的实际干扰大、其安全要求较高、信号设备实际过渡繁杂、过渡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实际难度较大、安全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与其进行配合和参与的单位和专业较多,实际的协调难度大。
信号过渡是保障既有线的实际行车施工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以信号过渡的实际施工方案、施工原则、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1.信号在其过渡中的施工原则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节省在其信号过渡上的相关工程投资,确保安全,方便其运输生产,确定在其铁路信号进行过渡的原则如下:1.1信号过渡必须确保既有线的行车安全,保证其联锁关系正确。
1.2在实际的过渡中完成所有不会影响相关既有线的运行,在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相关新建设备,从而有效的减少过渡的相关工程费用,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设临时过渡设备。
1.3过渡方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现场情况进行制定,要在对于现场制式和设备进行细致的调查之后,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状况落实相关施工方案。
1.4对于已经制定的相关方案进行论证、探讨,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要选取施工时间最短、安全可靠性最强的一套方案,并且要严格方案报批。
确保在整个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
1.5严格遵照批复的相关过渡方案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取得工务、电务、车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信号过渡相关施工流程如图1:3.过渡的相关方案站内联锁的实际过渡工程主要包含了轨道电路过渡、信号机过渡、道岔转辙相关装置过渡这三种过渡类型。
既有铁路站场改造交叉渡线道岔施工工艺随着铁路既有线提速战略的实施,铁路站场的一些既有线交叉渡线道岔,便也需要进行改造更换,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
但在既有线交叉渡线插铺施工中,存在有交叉渡线结构复杂、时间紧张、施工安全压力大、现场技术控制精度要求高、点内作业难度大等诸多施工难点,因此,深入分析工程施工主要内容、工程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规避施工难点,便也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概况六盘水站昆明端既有P50-12号木枕交叉渡线需更新改造成P60-12号混凝土枕交叉渡线。
由于该道岔为机车进出库及马嘎方向货物列车进出六盘水站货车到发线咽喉道岔,为了减少封锁次数,以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输的影响,必须对既有交叉渡线进行整组插铺更换。
2.工程施工主要内容2.1施工项目。
本次交叉渡线插铺的施工项目主要为:六盘水站昆明端卸轨料、预组装新道岔,封锁拆除既有交叉渡线、清除废料、横移插铺新交叉渡线、连通线路、上碴整道、检查验收开通线路。
2.2施工方案。
(1)插铺施工工程量。
拆除1组P50-12号木枕交叉渡线,插铺1组P60-12号混凝土枕交叉渡线,上碴整道450方。
(2)施工方案。
利用六盘水站昆明端调车场相关线路,采用工程列车卸新24-26-28-30#交叉渡线轨料及插铺施工所需道碴,占用相关停用线路做为预组装场地,拆除既有的P50-12号木枕交叉渡线。
将木枕、废弃轨料、废碴等物清出场外。
进行场地平整,横移插铺新交叉渡线,连通线路,上碴整道,开通线路,巡养提速。
3.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本次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3.1施工现场调查。
首先,对既有铁路的设备结构、零部件、障碍物、钢轨轨枕、绝缘位置等进行详细调查与复核;其次,对整个交叉渡线的线形与坡度认真测量和复核,明确关键控制点的设计与高程比对;再次,根据施工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现场预铺道岔位置[1]。
3.2方案制定。
根据前期的施工现场调查,结合工程施工主要内容,制定道岔预铺方案、平纵断面控制方案,并根据列车运行条件,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封锁施工方案以及相关单位的配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