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doc
- 格式:doc
- 大小:133.02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如何把小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大概是很多学生都发愁
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包含除和平均分(具体内容可参考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 ?列式:
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列式:
除法各部分名称
427=6 42是(被除数),7是( ),6是( );这个算式读作( )。
2、关于口诀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4道算式(五五二十五等因数相同的几句外)
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
A、246=
B、46=
C、243=
D、244
注意:口诀和读作不要混淆
3、倍数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6是2的( )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
8的4倍是( )倍。
这两种题不要混淆。
画图题一组一组地画,不容易出错。
2个,画是的3倍:
4、解决问题
自己选择两步计算或是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就到这里,更多小学生辅导相关内容请随时关注小学频道!。
2、4 表内除法(一)、(二)
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即把这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即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每4人租一条船,24人要租几条船?
3、除法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把一些物品按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4、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
用乘法口诀求商
方法宝盒: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因此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例:12÷3=()想:三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解决问题
1、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方法宝盒: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或已知总数和分的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方法宝盒: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例:唱歌的35人,跳舞的7人。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35÷7=5 3、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宝盒: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关键要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例:有6组同学在划船,每组4人。
如果这些同学都坐碰碰车,每辆坐3人,需要几辆呢? 6×4÷3=8(辆)。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知识点: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知识点: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知识点: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
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知识点: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知识点: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练习题49÷7=()102÷17=()64÷16=()72÷12=()221÷13=()108÷9=()240÷15=()72÷18=()8÷4=()21÷7=()196÷14=()6÷3=()参考答案49÷7=( 7 )102÷17=( 6 )64÷16=( 4 )72÷12=( 6 )221÷13=( 17 )108÷9=( 12 )240÷15=( 16 )72÷18=( 4 )8÷4=( 2 )21÷7=( 3 )196÷14=( 14 )6÷3=( 2 )。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大家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关于表内除法,不知道学习的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拓展:小数五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表内除法(一)》第一单元必记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1.平均分的概念:1.定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2.应用: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情况:1.情况一: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情况二: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
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名称:1.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如,在算式42÷7=6中,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
4.用乘法口诀求商:1.方法:想除数×商=被除数。
5.乘法口诀与除法算式:1.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多个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除了如“一一得一”等特殊口诀)。
二、练习题示例1.选择题:1.30÷6=5,读作(A、30除以6等于5)。
2.20里面有4个(C、5)。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需具体给出算式才能判断)。
2.填空题:1.30 ÷ 5 = 6,填写被除数、除数、商等。
2.6÷口=口,表示6只大公鸡,每几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几组。
3.应用题:1.例如,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这堆苹果可能有(需通过计算确定)个。
三、复习方法建议1.回顾概念:确保对平均分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2.练习计算:通过大量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3.理解应用:理解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4.复习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便于求商。
希望这份复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1、平均分的含义: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2、除法的 2 种含义: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 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 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4 ÷4=6 读作:24 除以4 等于6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商= 除数,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 被除数。
6、“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小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 倍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
总价÷单价= 数量。
总价÷数量= 单价。
10 、算式的意义:45 ÷9=5 表示把(45 )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思考与练习一、填空。
21 分1. 在12÷6=2 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有12 个△,每 3 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
3.20 ÷5=4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4.20 ÷4= (),用的乘法口诀是()。
二年级乘、除法口诀表快速背熟乘法口诀方法①先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再加以引导。
②背过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所以可以借助这个铺垫先背2和5的乘法口诀,其余的再采取同样的方法。
③背完后,练习时可以采取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④做“对口令”、“找朋友”等的游戏提高兴趣.加强口诀熟练成程度和速度。
理解记忆法理解性记忆需要有一定的参照物,即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比如: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等,根据这些可以很轻松的找到推算的办法。
例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
对比记忆法对比即是多对数字进行观察和比较。
故事记忆法故事对于故事族的精灵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有些口诀比较特殊,他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记忆.如: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八九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遇到妖怪,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金箍棒就打。
手指记忆法“伸出十个手指头,手心朝向自己,从左数,顺序依次为1---10。
如果想要知道几个9的乘积,只要弯住第几个手指,看它的左边有几个指头就是几个十,右边有几个指头就是几个一,合起来就是所要求得的积。
”如:二九十八,意义为2个9得18,所以弯曲第二个手指头,弯曲的手指的左边有1个指头,右边有8个指头,合起来就是18 ,即二九十八。
练习题一带答案1.填一填2.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3.看一看,算一算。
4.参考答案1.2.3.4.54÷6=9(盒)答:可以装9盒。
练习题二一、填空题1、△△ ○○○○○○ 左图三角形有()个,圆有()个,圆的个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倍。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归纳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时,使得每一份都一样多。
例1、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则每一份都有3颗糖。
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如果要按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求可以分几份,可以一份一份地数,每分一份就从总数中减去这一份的数,直到分完为止。
例2、有18支铅笔,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几份?分析:分第一份就用了6根铅笔,剩下18-6=12(支)。
分第二份再用了6根铅笔,剩下12-6=6(支)。
分第三份也用了6根铅笔,剩下6-6=0(支)。
分第三份之后铅笔就全部分完了,所以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三份。
除法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例3、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算式为:6÷2=3(份)“÷”叫做除号,读作“除以”。
例4、6÷2=3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
在一个两个数相除的算式中,“÷”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例5、在算式6÷2=3中,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①被除数÷除数=商②被除数÷商=除数③商×除数=被除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已知被除数和除数,求商,可以逆向思考,用乘法口诀找出合适的数作为商。
例6、求12÷3等于多少,可以想乘法口诀,什么乘3等于12。
因为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12÷3=4 。
例7、求16÷2等于多少,可以想乘法口诀,什么乘2等于16。
因为乘法口诀“二八十六”,所以16÷2=8 。
二年级下册《除法》知识点归纳
竖式除法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
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
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几何无王者之道(这里的几何就是数学)——欧几里德。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成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除法
1、除法的读法、写法、各部分的名称
特别强调“÷”读作“除以”而不是“除或除于”
2、概念:什么情况用除法?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用除法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每份有多少来分,求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10÷2=5
意义:2即可以表示平均分成2份,又可以表示每份有2个。
所以画图题的答案不是只有一个,第一题可以2个2个的圈,也可以5个5个的圈。
但,如果出现画图又填空,就得看等号后面的得数是不是与想要的答案统一。
重难点:
做题时,一定先找准要把谁平均分,即平均分的总数是多少。
注意哪个数是题目给的信息,哪个数是要求得的结果。
★4、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区别(搞清楚什么情况用乘法算式什么情况用除法算式,其实就是找准题目中哪些数是给的,哪个数是求出来的。
)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学问点:除法
几何无王者之道〔这里的几何就是数学〕——欧几里德。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打算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学问点,扶植大家进步数学成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学问点:除法
1、除法的读法、写法、各部分的名称
特殊强调“÷〞读作“除以〞而不是“除或除于〞
2、概念:什么状况用除法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用除法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每份有多少来分,求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10÷2=5
意义:2即可以表示平均分成2份,又可以表示每份有2个。
所以画图题的答案不是只有一个,第一题可以2个2个的圈,也可以5个5个的圈。
但,假如出现画图又填空,就得看等号后面的得数是不是及想要的答案统一。
重难点:
做题时,肯定先找准要把谁平均分,即平均分的总数是多少。
留意哪个数是题目给的信息,哪个数是要求得的结果。
★4、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区分(搞清晰什么状况用乘法算式什么状况用除法算式,其实就是找准题目中哪些数是给的,哪个数是求出来的。
)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肯定可以进步数学应用实力!盼望为大家打算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学问点,对大家有所
扶植!。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
1 、平均分的含义:每个人分得同样多 ,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2 、除法的 2 种含义:
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 = 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 = 份数。
3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读作除以 ,“ = ”读作等于 , 其他数字不变。
24 ÷ 4=6读作:24除以4等于6
4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用乘法口诀求商 ,想:除数×商 = 被除数。
6、“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
个数(小数)” ,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 = 倍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 ,所求问题是总数 ,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 ,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 ,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 , “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 “谁是谁的几倍?” , “是”字前写较大
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 、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 买几件叫数量 ,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 = 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10 、算式的意义: 45 ÷9=5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
21 分
1. 在 12 ÷ 6=2 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2 .有12 个△ ,每
3 个一份 ,可以分成()份 ,算式()。
3 .20 ÷5=
4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 , 每份是()。
4 .20 ÷4= (),用的乘法口诀是()。
5 .用18 个○摆一摆 , 每堆 3 个, 可以分成()堆;每堆9 个 ,可以分成()堆。
6 .56 是
7 的()倍; 6 的()倍是 4
8 。
7 .被除数是 12, 除数是 6, 商是()。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 15()×
4 = 16
1 / 3
5 ×() = 25 ()÷ 2 = 5
20 ÷ ()= 4 ()÷()= 4
二、写算式。
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6 分
四九三十六二七十四三八二十四
三、写算式。
写出除法算式并计算。
28 分
1 .63 除以 9, 商是多少?
2 .被除数是 27, 除数是 3, 商是多少?
3 .把 32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多少?
4 .把 24 个苹果 ,每 8 个放一份 , 可以分多少份?
5 .12 里面有几个 4 ?
6 .从 12 里面连续减去几个 2 得 0?
7 .32 是 8 的几倍?
四、解决问题。
45 分
1 .学校买来 4 包故事书 ,每包 9 本,要把这些故事书平均分给 6 个班 ,每班可以分多少本?
答:每班可以分()本。
2 .动物园有猴子48 只 ,牛有 8 只 ,猴子的只数是牛的几倍?
答:猴子的只数是牛的()倍。
3.一瓶钙片 , 我每天吃 3 次 ,每次吃 3 片,6 天吃完这瓶钙片。
这瓶钙片有多少片?
答: 这瓶钙片有()片。
4、会议室里有 6 张 3 人沙发和 15 张单人沙发 ,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 / 3
答:会议室一共可以坐()人。
5、小毛今年 7 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 5 倍。
爸爸明年多少岁 ?
答: 爸爸明年()岁。
6、小红家共有 6 只山羊 ,每只山羊生了 5 只小羊 ,后来又卖了 10 只羊 ,小红家现在有多少只羊 ?
答: 小红家现在有()只羊。
7、小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买了 7 本,小胖买了 4 本 ,每本书 7 元 ,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
答: 他们一共用去()元。
3 / 3。